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 的装置。 2.电动势: 搬运电荷所做的功跟搬运电荷电量的比值,E ,国际单位: 。 3.电动势的物理意义:电动势表示电源内部的 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 。 4.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 ,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 ,这个规律叫做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I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5.公式 E (适用于任何电路),学案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R+r),电势能,非静电力,W/q,V,非静电力做功本领,电压,正比,反比,U外+U内,考点 1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
2、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2)公式 IE/(R+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EU外U内适用于任何电路 (3)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 负载R增大I减小U内减小U外增大 外电路断路时(R无穷),I0,U外E。 负载R减小I增大U内增大U外减小 外电路短路时(R0),IEr,U内E。 (4)UI关系图:由UEIr可知,路端电压随着电路中电流的增大而减小;UI关系图线如图7-2-1所示。 当电路断路即I0时,纵坐标的截距为电动势。 当外电路电压为U0时,横坐标的截距为短路电流。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图7-2-1,图线在U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电源电动势, 图线的斜率等于电源的内阻
3、,因此A项正确;作外电阻 R的U-I曲线分别交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于S1、S2 两点,其横、纵坐标的乘积IU为电源的输出功率,如图 7-2-3所示,无论外接多大电阻,两点S1、S2横、纵坐标 的乘积不可能相等,且电源输出功率总比电源的输 出功率大,故B错误、D正确;电源的效率=P出/P总 I2R/I2(R+r)R/(R+r),因此电源内阻不同则电源效率 不同,C错误。,思路点拨:把电源的U-I图象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E-Ir结合起来,明确截距、斜率和交点的物理意义。,例1 如图7-2-2所示为两电源的U-I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均比电源大 B.当外接同样的电阻
4、时,两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 相等 C.当外接同样的电阻时,两电源的效率可能相等 D.不论外接多大的相同电阻,电源的输出功率 总比电源的输出功率大,AD,图7-2-2,方法点拨:电源的U-I图象纵截距表示I=0时路端电压即电源电动势,斜率表示电源内阻r=U/I。,图7-2-3,1.如图7-2-4所示是某直流电路中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图象, 其中a、b分别表示路端电压、负载电阻上电压随电流变 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电源输出功率 B.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电源的内阻上 消耗的功率 C.当满足=时,电源效率最高 D.当满足=时,电源效率小于50%,A,图7-2-4,根据闭合电
5、路的欧姆定律和U-I图象特点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负载电阻消耗的功率,即电源的效率为50%,输出功率最大,B、C、D错误。,考点 2 电路动态分析,1.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 指断开或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等造成电路结构发生了变化,某处电路变化又引起其他电路的一系列变化;对它们的分析要熟练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2.电路动态分析的思路 基本思想是“部分整体部分”。思维流程如下:,思路点拨:搞清外电路的串、并联结构,按照局部整体局部的思路分析。,例2如图7-2-5所示,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的电源与三个灯泡和三个电阻相接。 只合上开关S1,三
6、个灯泡都能正常工作,如果再合上S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电源输出功率减小 B.L1上消耗的功率增大 C.通过R1上的电流增大 D.通过R3上的电流增大,方法点拨:电路动态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局部电路变化所引起局部电路电阻变化。 2.根据局部电阻变化,确定电路外电阻R外如何变化。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总E/(R外总r),确定电路的总电流如何变化。 4.由U内I总r确定电源的内电压如何变化。 5.由U外EU内确定电源的外电压如何变化。 6.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确定干路上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 7.确定支路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以及通过各支路的电流如何变化。,C,电源的内阻
7、不计,故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再合上S2,实际上就是将电阻R2并联入电路中,引起总电阻减小,干路总电流必然增大,由P=UI(U=E)知,电源的输出功率应增大,A错误;R1处于干路中,C正确;由于R1两端的电压U1=IR1,I增大,故U1增大,则L1两端的电压减小,由P=U2/R知L1的功率减小,B错误;L3和R3两端的电压减小,通过R3的电流必减小,D错误。,图7-2-5,2.如图726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 合后,在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8、,电流表的示数增大,A,图7-2-6,在电路中,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时,变阻器R0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从而使整个电路中的外电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内阻r的电压U内Ir变大,U外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由U1IR1知U1变大,因U外U1U2,故U2变小,由I2U2/R2,知流过R2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选项A正确。,考点 3 含电容器电路的分析,1.电路的简化 不分析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时,把电容器处的电路视为断路,求电荷量时再在相应位置补上。 2.电路稳定时电容器的处理方法 电路稳定后,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同支路的电阻相当于导线,即电阻不起降低电压的作用,但电容器两端可能
9、出现电势差。联后,接在某一电路两端时,此电路两端电压即为电容器两端电压。,(1)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V,测得R1两端的电压 为U1,R1与RV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则有:1/R=1/R1+1/RV 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得:R/R2=U1/(E-U1) 联立以上两式,得RV=R1R2U1/R1E-(R1+R2)U1,代入已知数据得RV=4.8 k。 (2)电压表接入前,电容器上的电压UC等于电阻R2上的电压,R1两端的电压为UR1,则UC/UR1=R2/R1 又E=UC+UR1 接入电压表后,电容器上的电压为UC=E-U1 由于电压表的接入,电容器带电荷量增加了 Q=C(UC-UC) 由以上各式代入数据
10、解得Q=2.3510-6C。,思路点拨: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其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例3如图7-2-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00 V,其内阻可忽略不计。电阻的 阻值分别为R1=2.4 k、R2=4.8 k,电容器的电容C=4.7 F。闭合开关S,待电 流稳定后,用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其稳定值为1.50 V。 (1)该电压表的内阻为多大? (2)由于电压表的接入,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变化了多少?,图7-2-7,方法点拨:求解含电容器的电路问题,首先应弄清电路结构,分析出电容器两极板电势的高低,并由此判断出极板上的带电性,由串、并联电路或欧姆定律计算或判断出极板间的电压大小,最后计算电容
11、器带电荷量的大小。,3.如图7-2-8所示电路,E=10 V,R1=4 ,R2=6 ,电池内阻 不计,C1=C2=30 F。先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再断开 S,求断开S后通过电阻R1的电量。,图7-2-8,(2)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如图7-2-10所示) P出=I2R=E2/(R-r)2/R+4r 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值Pm=E2/(4r)。 当R向接近r阻值时方向变化时,P出增大,当R向远离 r阻值的方向变化时,P出减小。 除最大输出功率以外,同一个输出功率P有两个外电 阻值R1、R2与之对应(如图中水平虚线)。根据输出功率相等 可推得R1、R2满足 R1R2
12、=r2。,P出=IU=I2R,图7-2-9,2.电源的效率 =(P外/P总)100%=(U/E)100%=R/(R+r)100% R越大,越大,当R=r时,P外最大;=50%。,图7-2-10,1.电源的输出功率,(1)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如图7-2-9所示) P出=EI-I2r=-rI-E/(2r)2+E2/(4r)。 当I=E/(2r)(即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最大值Pm=E2/(4r)。,考点 4 电路的功率,思路点拨: 当外电阻等于内电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可根据路端电压的变化求出内阻r。,(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1+(U1/R1)r,E=U
13、2+(U2/R2)r,联立上式并代入数据解得E=6V,r =1 。 (2)由电功率表达式P=E2/(R+r)2R,将上式变形为P=E2/(R-r)2/R+4r,由上式可知R=r=1 时,P有最大值Pm=E2/(4r)=9 W。,例4 如图7-2-11所示,R为电阻箱, 为理想电压表,当电阻箱读数为R1=2 时, 电压表读数为U1=4 V;当电阻箱读数为R2=5 时,电压表读数为U2=5 V,求: (1)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2)当电阻箱R读数为多少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最大值Pm为多少?,图7-2-11,方法点拨:熟练掌握闭合电路的各种功率,电源总功率、内耗功率、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及
14、取极值的条件。,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整个回路的电流变小,内部消耗的功率P=I2r减小,C正确;总功率P=EI减小,A正确;而内电压降低,外电压升高,电源的效率=UI/EI=U/E增大,B正确;当内电阻等于外电阻时,输出功率最大,此题中无法知道内、外电阻的关系,因此D错误。,4.如图7-2-12所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 动时,电源的( ) A.总功率一定减小 B.效率一定增大 C.内部损耗功率一定减小 D.输出功率一定先增大后减小,图7-2-12,ABC,1.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定值电阻R1、R2及滑动变阻 器R连接成如图7-2-13所示的电路
15、,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 中点滑向b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增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减小 C.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 D.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A,图7-2-13,由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中点滑向b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R增大,则外电路的总阻值R总增大,干路电流I=E/(R总+r),因R总增大,所以I减小;路端电压U=E-Ir,因I减小,所以U增大,即电压表的读数增大;R2两端电压U2=E-I(R1+r),I减小,所以U2增大,由I2=U2/R2知,I2增大,即电流表的读数增大,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2.如图7-2-
16、14所示,M、N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R0 为定值电阻,R1、R2为可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m、 带正电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闭合开关S,小球静止时受 到悬线的拉力为F。调节R1、R2 关于F的大小判断正确的 是( ) A.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大 B.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小 C.保持R2不变,缓慢增大R1时,F将变大 D.保持R2不变,缓慢增大R1时,F将变小,B,图7-2-14,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由闭合电路知识可得R0两端电压变小,R0与电容器并联,则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小,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变小,由F=mgcos得F变小,选项B正确而A错误;
17、R1与电容器串联,改变R1不影响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选项C、D均错误。,3. 如图7-2-1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3 V,内 电阻r1 ,定值电阻R13 ,R22 ,电容器 的电容C100 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1.5 V B.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3.010-4 C C.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电容器极板a所带电荷量为310-4 C D.先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S,通过电阻R1的电荷量为3.010-4 C,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电流IE/(R1R2r)0.5 A,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IR11.5 V,选项A正确;电路稳定后电容器带电荷量为QCU100106 1.5 C1.5104 C,选项B、C错误;先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S,电容器C通过电阻R1放电,通过电阻R1的电荷量为1.5104 C,选项D错误。,图7-2-15,A,4. .如图7-2-16所示,已知电源内阻r=2 ,定值电阻R1=0.5 。求: (1)当滑动变阻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财产转让合同样本
- 2025简易版个人借款合同
- 2025个人汽车委托贷款合同
- 戴森吸尘器介绍
- 医药商业项目评估
- 2025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见症状解读及护理心得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史简介及护理
- 混合训练操课件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网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数字化技术基础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培训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工程模考试题(附答案)
- 华师一附中初中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 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供货方案供货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 急诊床旁超声诊断
- 地铁礼仪知识课件
- 课件-领越领导力
- 小学生护眼健康知识讲座
- 《化妆基础》课件-化妆造型的工具与用品
- 压力管道培训课件合集
- 氢气呼吸机氢健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