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_第1页
故都的秋教案_第2页
故都的秋教案_第3页
故都的秋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符仙琼【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脉胳结构。2通过赏析五幅秋景图,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3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4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5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意境。【教学难点】学习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指导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温故而知新”导入秋天,是文人们最常吟咏的对象。同学们能想起那些有关秋的诗词?PPT2自古逢秋悲寂寥,

2、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枚山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上个世纪30年代的文人郁达夫也写秋景抒思秋之情,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景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体味文中的情味。二、初步感知,听曲看图诵读 请大家先听一首名为秋蝉的曲子,注意感受曲子流露出的情味。PPT7接着再请同学们看八幅美图,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告诉我,图所展示的景象对应的是文中哪些语段?(三、四两段)接下来请同学们诵读这两段。诵读指导。记住: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宜快。一边读一边体会景

3、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学生读完,教师评价。接下来我们进入正文的学习。三、解题“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深切的眷恋之意;“秋”确定描写的内容,因故都的修饰而被赋予了厚重的人文色彩。题目明确而又深沉。四、整体感知,把握文章思路1、把握文章思路: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四个问题,默记。然后带着问题与老师一起来学习课文。2、捕捉关键语句:PPT19先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文眼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出: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清静悲凉)此句在文中起到总括的作用,提纲挈领,笼罩全文。3、扣住文眼揣摩表现手法:教师问:12段写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学生答:1段写不远千里到北平尝秋味。教师肯定:这一段直接抒情,写眷恋故都的秋。(板书:1眷恋故都的秋)段写了江南的秋,(板书:2江南的秋)还有北国之秋,南国之秋慢润淡,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用对比手法来写。南北对比,突现北国之秋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眷恋以及对故都深深的怀念。4.抓深化主旨的结尾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问:文章最后两段写什么,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答:第13段,作者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开头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板书:13南国之秋比不上北国之秋)第14段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板书:14直抒胸臆)5.自主

5、感悟,从文章主体中感悟景物描写中表露出来的作者的心境与情怀。教师问:中间段落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2分钟)(板书:记叙)你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作者对故都的秋表露了怎样的情怀。教师提示:同学们请重点关注:有色彩、有声响的词语;表心态的外显性的动作;直接表明感情倾向的词语。教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可以说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实在太多,但人们写秋的着眼点各不相同,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请大家打开书和导学案的第二页。板

6、书:故都的秋郁达夫上节课我们对文章的创作目的和感情基调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故都秋的特点是:(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文章主体部分312段的内容。仔细品一品故都的秋味到底有多美板书:清、静、悲凉。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概括文意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根据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师生一起说:开头(12)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结尾(1314)与开头部分呼应,(板书:前后呼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板书:眷恋故都)主体(312)中间段落具体描绘故

7、都的秋天景象,并对故都的秋进行议论,赞美北国之秋。PPT25(板书:议论12议秋)全文结构总分总。总写思秋,分写绘秋议秋,再总写恋秋。(板书:总写思秋,分写绘秋议秋,总写恋秋)(二)【自主学习】内容:完成导学案 “探究案”部分。要求:1、独立完成导学案“探究案”部分。 2、注意标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准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时提出自己的问题。3、主体部分一共写了五幅秋景图。这五幅图的景物透着破败,心境感伤、落寞、悲凉。表露了作者眷恋、怀念秋的情怀。教师讲述:接下来我把五幅图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回答问题: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故都秋景的?前面是问大家写什么内容,现在开始老师要换个角度问大家,作者

8、是怎样来写秋景的?学生答:从视觉、听觉、触觉来写。教师讲述:对。从视觉看到的是秋色,从听觉听到的是秋声,从心里的感觉感受到的是秋味。也可以说,作者分别从秋色秋声秋味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故都的秋景。 4、根据“清、静、悲凉”的特点,课文逐一描绘了故都的自然风物。 问:课文是通过哪几种景象的描写来表现“故都的秋”的这一特点的? 景物有:秋晨里碧绿的天色、驯鸽、日光、牵牛花、秋草,槐树的落蕊,残鸣的秋蝉,秋雨,都市闲人,秋枣等。根据“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选取了故都之秋的富有特征且平凡的景物,如第三段第四行开始的秋晨民居小院所见的“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的“驯鸽”,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破壁

9、腰中的蓝色的“牵牛花”,“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第四段早晨铺得满地的槐树“落蕊”,第五段被称作“北国的特产”的衰弱的“秋蝉”,第六至十段段又奇又有味的“北方的秋雨”以及雨后感叹秋凉的“都市闲人”,第11段北方的“枣子树”和其他鲜果,等等。教师明确:由4组的答案我们可以知道主要是描写了五幅秋景图:秋院静扫、秋槐落蕊、秋蝉残鸣、闲话秋雨、秋果奇景。(即: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板书:(即: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5、作者在南国的时候,每年到了秋天,最让作者思念的是北国的哪些景物?可到了故都,他为什么不着力的写这些景物,而只是匆匆的一笔带过,反而大写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呢?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你来写,你会这样安排吗?请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明确:(1)最让作者思念的是北国的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原因:本文重点谈的是秋味,牵牛花、槐蕊、秋雨、秋雨、秋枣更具有代表性;上述名胜是众所周知的,想让在平凡的的大家都了解的事物写出不平凡的味道;作者以细小的东西入手,细小的东西都能体现秋的魅力,更不用说那些大家众所周知的地方了。作者从身边事物写对秋的感觉,更引起共鸣;游人如织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热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