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Word含答案_第1页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Word含答案_第2页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Word含答案_第3页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Word含答案_第4页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Word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黄州快哉亭记黄州快哉亭记作于被贬期间,那时作者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它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接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凝思我喜欢凝视,我以为凝视也许能带来长久的温习。也许是永远的记忆。一朵莲花,纯洁得动人;一池水,温柔无语。荷叶平静豁达,饱经世事却仍然孩子般坦诚,全无遮蔽。水面上的游虫,很有章法地蠕动着肢体,我行我素地有趣。古老的青蛙,以漠然的平静思考着。石桥石坊,青白方整,玲珑如戏。回廊九曲,如柱脱漆,犹有没有你我时的字迹

2、。好柔媚的字啊,如舞女的身体。不要走,不要改变地位,就这样看一眼,再看一眼,看一个小时,再看一个小时。我不要别的角度,我不要别的景致,我不要重叠和淡化,只要这一个景,这一幅画永远保留在我的心里。我只希望,分手之后,告别之后,我仍然能想起你,想起便如见的清晰。已经起身了,还要回头,还要回眸,还要再一次地看你,记你,得到你。而这一切都失算了。回忆没有清晰,冥想没有清晰,内观照没有清晰。凝视是不会被忘却的,凝视是不会被记住的。既没有永久的凝视,也没有永久的清晰。已经记不起形状的莲花,别来无恙吗?贤者能自反,则无往而不善。袁采袁氏世范赏读:贤人能够进行自我反省,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很成功。这启发我们,

3、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时刻自我反省,从而避免错误。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石成金传家宝赏读:白天所做的一切,在晚上要反省一遍,如果所作所为是恶的就应当警觉,如果是善的就应当喜悦。这是说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进行反省。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得也。淮南子缪称训赏读:抱怨别人不如抱怨自己,求助别人还不如求助自己更有收获。这是告诫人们,在遇到难题时不要总是从外部找借口,而应该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见人之善恶,无不反求诸己,可也。吴与弼吴康斋先生语赏读: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都逐一地拿来进行自我反省,看自己身上是否也同样存在,这样做很好啊。这说明,别人好像一面镜子,从他的身上可以折

4、射出我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利于进行自我完善。作者视窗温和淡泊的文人苏辙苏辙生性温和,性情沉稳,文风也因此与兄苏轼有很大不同。他在文学艺术上提出了有名的“文气说”,认为不得不为之文,不得已而言之文,总是天下至文。文是人气节的表现,气充于文之中,溢而为文,也总是好文章。人可以通过养浩然之气来提高文章,而养气则须摆脱书本的局限,游历四方,开拓见闻,才能写出高瞻远瞩、博大精深、真挚自然的文章来。这就是苏辙以气论文的观点,对于孟子的养气之说有极大发展。苏辙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和诗歌方面,他的散文寓意深微,语言平淡,但也具有多样化的风格;他的诗歌高雅闲淡,有如崇山茂林,幽深难测,颇得当时著名

5、诗人黄庭坚、秦观及后世大诗人陆游、杨慎的推崇,有一千七百余首留存于世。苏轼、苏辙自幼生活、学习在一起,兄弟情深。入仕途以后,虽各奔东西,也时常以文字寄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对兄长敬重有加,在文学上以兄为师。而在生活上,苏辙却总是悉心照顾兄长。苏轼在艰难的关头,都是靠苏辙经济上帮助渡过难关的。在苏轼颠沛流离期间,一家妻小也是由苏辙安顿,而苏辙从无怨言,如此手足情,世间罕见。苏辙幼年时体弱多病,曾得道人传道,苦练内功。他精于道家,能做到清心寡欲,所以在道学上,苏轼则以弟弟为师。苏轼、苏辙兄弟晚年双双被贬,历经坎坷之后,更觉亲情可

6、贵,患难一生的亲兄弟定下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同葬一地的约定。苏辙的文名虽不如苏轼,但其政治见解和文学创作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不失为一大家。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晚年因为隐居于颍水之滨,故自号颍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著有栾城集栾城应诏集。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巢谷传、老子解等。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

7、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纪念。这篇文章涉及到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亭记的自己。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苦恼和不平。基础梳理1.古今异义(1)至于赤壁之下。古义:今义:(2)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古义:今义:(3)将何往而非病。古义:今义:(4)窃会计之余功。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至,到;于,介词。今义:

8、连词,表示提及另一事物或话题。(2)古义:一一指着数出来。今义:某一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较。(3)古义:忧愁,不快乐。今义:疾病。(4)古义:指征收钱粮等公事。今义:指从事会计的人。2.一词多义(1)当(2)胜(3)所以(4)以答案(1)迎着对着阻挡(2)美好的景色承受,忍受胜利(3)的原因用来的(景象)(4)因为把用来3.词类活用(1)今张君不以谪为患:(2)名之曰“快哉”:(3)西望武昌:(4)亦足以称快世俗:(5)蓬户瓮牖:(6)穷耳目之胜:(7)动心骇目:(8)草木行列: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悲伤之事。(2)名词作动词,取名。(3)

9、名词作状语,往西。(4)使动用法,使称快。(5)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6)使动用法,使尽情(享受)。(7)使动用法,使动;使骇。(8)名词作动词,排列成行。4.文言句式(1)谪居齐安:(2)振之以清风:(3)此独大王之雄风耳:(4)将何往而非病:答案(1)省略句,谪居(于)齐安。(2)状语后置,以清风振之。(3)判断句。(4)宾语前置,“何往”即“往何”,到哪里。5.文白对照结构图示黄州快哉亭记重点突破一、作者在文章开头并未从亭子入手来揭示题意,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为什么?答案作者先从江水着笔,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的水面和壮阔气势,突出描绘江流之三变: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

10、奔放肆大(始宽),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渐宽);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宽广)。让人感受到江流之盛。作者以江流的开阔象征眼界与心境的渐次开阔,也为下文写造亭的目的和题意做铺垫。二、从快哉亭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极目四望,能望见十分开阔的地面;波涛汹涌,风云开阖波澜汹涌已是壮丽,而时隐时现、变幻不定的风云更雄奇。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景色奇幻,壮观。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面对如此“动心骇目”之景,却能“玩赏”,足见其心情之平静,有“宠辱不惊”之感;西望:冈陵起伏想见其逶迤

11、之势;草木行列想见其优美之姿;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想见其恬然之态。三、文章引用楚襄王问宋玉关于风的故事有何寓意?答案宋玉对楚襄王微妙地进行了讽谏,寓意在借风之雌雄来说明人间之不平等。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襄王认为是快乐,而庶人则认为是忧患,这是人之地位境遇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感觉。正像江上行船,乘船者悠然如飘然驭风,纤夫却恼怒憔悴,哪有什么悠然之感。作者借此说明人之忧、人之乐与风无关,全在自己心情。四、文中第四段“不然”以后的部分对主旨起什么作用?答案文章至此主旨已显,似乎可以打住了。然而文情又生波澜,用“不然”两字反面说开去,再深一层说明文章主旨。作者仍由写景入手,绘出了一幅与前迥

12、异的画面:连绵不断的山冈,深不见底的山谷,宽广的森林,参天的古树,清风吹动,明月高照。这一切显得幽凄寂寥,在以谪为患的诗人士大夫看来,当然会触景生情,黯然神伤。故作者不由得说道:“乌睹其为快也哉!”这既照应了前文的“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又进一步衬托了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其反诘的语气发人深思,言尽而意不尽。五、古人登临凭高,瞻仰古迹,多有悲伤之情,感慨之事。本文写了哪些古人旧事?心情如何?答案作者站在“长州之滨,故城之墟”遥想“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曹操和“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的孙权,都有吞并对方的气概,周瑜大败操兵于赤壁,陆逊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

13、破刘备四十余营,两人同为东吴著名将领,想想这些千古风流人物,自然是足以称快的。六、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黄州快哉亭记”,作品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快哉?答案景之“快”。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人之“快”。“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情理之“快”。“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14、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文章纵横开阖,淋漓尽致。前段寓情于景,夹带叙事;后段议论中带写景,借说理以抒怀。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迂徐而畅达,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文章紧扣题面“快哉”二字,堪称千古快文!技法赏析1.结构严谨,而又随意晓畅如行云流水。全文题为“黄州快哉亭记”,通篇紧扣一个“快”字而展开,条理清晰,过渡自然。“快”字屡屡出现,贯穿全文始终。文笔随意晓畅如行云流水,而又结构谨严、毫无散漫之感,堪称千古快文!2.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

15、而后转入议论。写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实不死,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叙事,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磊落跌宕,分外远致;议论,又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绘景,显得情韵十足,无丝毫逼人气势。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写作迁移角度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题目:综合运用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中的三种,写一段文字。答:_示例留住快乐风来了,竹子的枝干被风吹弯;风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像风没来过一样。云来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云走了,潭底干干净净的,好像云没来过一样。竹子不会因为被风吹过,就永远直不起腰来;清澈的潭

16、水,也不会因为云飘过,就永远留住云的影子。同样的,心胸宽大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两句不礼貌的话,就刮起永远的狂风巨浪;也不会因为别人不礼貌的行为,就在心底刻下无法磨灭的伤痕。像清澈的潭水一样,云过了,不留痕迹。像坚韧的竹子一样,风过了,不留痕迹。留不住的是痕迹,留住的是快乐。(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5分)A.肆大(s)倏忽(sh)谪居(zh)开阖(h)B.瓮牗(yu) 洗濯(zhu) 指数(sh) 憔悴(cu)C.骇目(h) 舟楫(j) 骋骛(w) 庶人(sh)D.沟壑(h) 飒然(s) 衣襟(jn) 骚人(so)答案C解析“骇”读“

17、hi”。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窃会计之余功窃:利用B.其势益张益:更加C.不以物伤性以:因为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成功答案D解析D项“胜”译为“忍受、承担”。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5分)A.B.C.D.答案C解析A项至,到了;于,介词,表动作对象。B项却、竟然。D项均表示“原因”。只有C项“盖”,为“大概”,是句首发语词。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5分)A.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C.有风飒然至者D.以其无礼于郑,且贰于楚也答案C解析A、B、D都是状语后置。

18、C项是定语后置句。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20分)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19、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王披襟当之当:面临B.将何适而非快适:往,到C.而人有遇、不遇之变遇:遇合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困窘答案D解析穷:用尽。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A.B.C.D.答案B解析B项“于”都是介词,在。A项“为”动词,建造;动词,作为。C项“之”助词,的;代词,指“风”。D项“以”连词,用来;介词,用。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文章紧扣题目,七次说及“快”字,借景抒情,巧妙道出人生哲理:心中坦然,无所不快。B

20、.全文围绕“快哉”二字立意,从写景、叙事中引出议论,景、事、情、理四者互为交融。作者畅言“快哉”,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C.不仅今人登临这个地方高兴,古人曹操、孙权、周瑜、陆逊,甚至楚襄王、宋玉等人每每到达长江之滨,也都十分高兴,并留下了遗迹典故。D.其实,不论风景是不是美好,一个人只要能有一个好的情绪,并不为时运、官运等左右,他就能怡然自得,就能达到“快哉”的境界。答案C解析C项说“曹操、孙权、周瑜、陆逊”登临长江而十分高兴,在文中缺乏依据。原文的意思是: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

21、遗址,是曹操、孙权彼此轻视、互相争斗的地方,也是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所在,他们遗留下来的影响和古迹,也很能使世界上一般人称为快事。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1)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4分)译文:.(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4分)译文:.答案(1)这只是大王您的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2)这种景色都是满腹牢骚的诗人和有家难归的士子触景伤情、痛苦难堪的,哪里看得到它是快乐的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分)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

22、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

23、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注陂陁(ptu):倾斜不平,不平坦。乱流:横绝江水。褰(qin)裳:提起衣服。移日:连续好几天。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

24、住B.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委:归,付C.子瞻杖策载酒杖:手杖D.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暂且答案C解析杖:拿着手杖,动词。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蟹六跪而二螯B.往往留宿于山上而相泣于中庭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王语暴以好乐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其如是,孰能御之答案D解析A项均为并列连词。B项均为介词,可译为“在”。C项均为介词,可译作“拿”或“用”。D项为其中的,代词;为“如果”,表假设,连词。11.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

25、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B.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但文章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C.文中有二乐:一乐是“幅巾迎笑”,“徜徉”山水,“不知其久”;二乐为营亭坐观,俯视旁瞻远山近水,“风云变化”。D.文中写景浓笔挥洒,给人以一种郁郁苍苍、气势奔流的动态美;写人,以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给人以一种劲操清芬的动态美。答案B解析B项“是劝慰自己的话”,“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不完全对,作者主张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虽不无随遇而安、无所作为的消极因素,但联系作者当时的遭遇,这种在失意挫

26、折中以达观自处,在贬官谪居中“以适意为悦”的思想,不只在当时,便是在今天,也仍然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1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4分)译文:.(2)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4分)译文:.答案(1)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慰劳,玩到心情舒适时,竟然忘记了回去。(2)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风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