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1页
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2页
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3页
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4页
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单糖都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B脂肪和多糖都属于生物大分子C蛋白质和DNA是所有细胞共有的化合物D磷脂和胆固醇均属于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答案】D【解析】果糖是植物特有的单糖,半乳糖是动物特有的单糖,A错误;脂肪属于小分子,B错误;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没有DNA,C错误;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它和胆固醇均属于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中的化合物【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

2、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结束】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叶肉细胞不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在不断更新B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动

3、或者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C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只有信息交流的作用无物质运输的功能D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蛋白质并不是都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答案】C【解析】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连续进行细胞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叶肉细胞已经停止分裂没有细胞周期,但它们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化学成分却都不断更新,A正确;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B正确;胞间连丝是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C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蛋白质并不是都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有一部分蛋白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DNA控制合成的,D正确。【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

4、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名师点睛】1、通常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生长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2、活细胞都能进行新陈代谢,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有DNA,能够指导合成部分蛋白质。【结束】3、“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现象是“膜流”现象的例证B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发生膜流现象C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发生膜流现象D枯草杆菌和酵母菌都能发生膜流现象【答案】C【解析】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没有涉及到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A错误;蛋白质

5、和RNA进出细胞核通过的是核孔,不发生膜流现象,B错误;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胞吐,发生膜流现象,C正确;枯草杆菌为原核生物,无各种具膜细胞器,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名师点睛】膜流一个典型的实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结束】4、20

6、15年7月,科学杂志揭示出炎症和内质网的物质合成功能障碍有关,下列关于内质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膜的基本骨架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能分泌到细胞外C炎症的发生可能与内质网不能合成某些物质有关D内质网可以与细胞膜、核膜相连,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答案】A【解析】内质网膜的基本骨架由磷脂分子构成,即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能合成分泌蛋白,B正确;内质网与溶酶体中酶的合成与加工有关,因此炎症的发生可能与内质网不能合成某些物质有关,C正确;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內连核膜,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

7、官的主要功能【名师点睛】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结束】5、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进入细胞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通过性B真核细胞必须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C葡萄糖不能被线粒体直接利用是因为线粒体外

8、膜不能识别葡萄糖DRNA彻底水解可得到四种产物【答案】B【解析】经过8%盐酸处理后,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才可进入细胞染色,因此这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通过性,A错误;真核细胞必须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葡萄糖不能被线粒体直接利用是因为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载葡萄糖的载体,C错误;RNA初步水解可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其彻底水解可得到核糖、磷酸、四种碱基共6种产物,D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名师点睛】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

9、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3、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束】6、如图为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说明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B图中萌发的小麦种子细

10、胞的细胞质基质产生的H最多C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水D.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产生的CO2都被CO2吸收剂吸收,因此装置中会因O2的消耗,而导致气压的下降,所以液滴会向左移动,只能检测小麦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的多少,A错误,D正确;小麦种子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氢最多,B错误;有氧呼吸过程第三阶段产生的水最多,C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结束】7、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盆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

11、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人蔗糖溶液一段时问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侧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答案】B【解析】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由于蔗糖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导致漏斗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很多葡萄糖和果糖,漏斗中分子变多,而单糖分子进入烧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液面应该继续上升后再下降,最后半透膜两侧的单糖浓度相同,漏斗内外液面基本相平,AC错误,B正确;蔗糖水解的

12、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侧出的有机物有葡萄糖和果糖,蔗糖酶是蛋白质,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因此烧杯中不能检测出蔗糖酶,D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结束】8、在最适温度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e点不移,d点右移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CPH由a升高到b时,e点不移,d点左移DPH=c时,e点上移,d点右移【答案】A【解析】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

13、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正确;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PH由a升高到b时,酶的活性升高,反应加快,所需时间缩短,故e点不变,d点左移,C错误;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D错误。【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结束】9、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一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

14、作用)。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 mg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8 mg【答案】C【解析】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正确;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4.9-3.8=1.1mg,B正确;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

15、的高,C错误;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净光合作用释放+呼吸作用消耗=5.6-4.9+1.1=1.8mg,D正确。【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结束】1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幼年个体中没有衰老的细胞,老年个体中没有新细胞产生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肾脏体现了细胞全能性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的结果衰老的人红细胞呼吸代谢速率减慢,细胞体积减小,核体积增大A B C D【答案】C【解析】婴儿和老年人体中均有新产生的细胞和衰老的细胞,

16、错误;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肾脏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是指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重新发育为完整新个体的潜在能力,错误;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对有机体是不利的,正确;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中遗传物质,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的信使RNA和蛋白质不同,错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而异常分化的体细胞,正确;人红细胞没有细胞核,错误。【考点定位】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

17、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人体是多细胞个体,细胞衰老和死亡与人体衰老和死亡不同步,而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结束】11、右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蛙的红细胞通过过程分裂时,核DNA不复制B.精原细胞可通过过程增殖,没有细胞周期C.卵原细胞通过方式增殖,形成卵细胞和极体D.细胞中的染色体在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答案】C【解析】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过程分裂时,核DNA需要先复制,A错误;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的,有细胞周期,B

18、错误;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C正确;细胞中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形态和结构的改变,D错误。【考点定位】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结束】12、下列哪项可以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 )A细胞中有生长激素基因B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细胞中出现血红蛋白的mRNAD细胞中ATP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同一生物体所有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且都含有该个体的全部基因,具有生长激素基因,不能说明细胞是否分化,A错误;几乎所有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与细胞分化无关,B错误;只有红细胞能合成血红蛋白,其他细胞不合成血红蛋白,细胞中有血红蛋白的mRNA,说明该细胞发

19、生了分化,C正确;细胞中ATP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发生改变与细胞的代谢旺盛程度有关,与细胞分化无关,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名师点睛】易错点分析:1、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转运RNA相同,但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呼吸酶基因和ATP合成酶具有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结束】1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酒精对解离后的根尖进

20、行漂洗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分离色素D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答案】D【解析】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中,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有没被水解,而蔗糖及其水解产物都不能和碘液发生显色反应,A错误;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蒸馏水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B错误;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C错误;联会现象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正确。【考点定位】低温

21、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酶的特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结束】14、一个种群中三种基因型的个体的生存能力为AAAaaa,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说明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A正确;由于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所以在生存斗争过程中,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B正确;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

22、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属于同种生物,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变化【名师点睛】1、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说明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结束】15、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

23、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C子代的所有红花植株所形成的配子中,R:r=2:1D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答案】D【解析】AaRr自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共有33=9种基因型,A正确;子代有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4,AaRr所占的比例1/21/2=1/4,因此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B正确;子代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RR、AARr、AaRR、AaRr,比例为1:2:2:4,故产生的配子R:r=2:1,C正确;Aa自交子代表现型有3种,Rr自交子代

24、表现型有2种,但由于aa表现无花瓣,即aaR_与aarr的表现型相同,因此表现型共5种,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结束】16、下图表示某一观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其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且各等位基因表现出完全显性,非等位基因间独立遗传。若紫色色素与红色色素同时存在时,则表现为紫红色:错误的是( )A.aaBBDD与aabbdd表现型一样B.考虑三对等位基因,该植株花色共有5种表现型C.考虑三对等位基因,能产生红色色素的基因型共有8种D.纯合紫花植株与纯合红花植株杂交,子一代全开红花【答案】C【解析】aaBBDD与aabbdd表现型一样,都是无色,A正确

25、;考虑三对等位基因,该植株花色共有紫花、白色、无色、红花、紫红花5种表现型,B正确;若只考虑两对等位基因,则能产生含红色色素的植株基因型为A-D-,共有4种;而第3对基因与红色色素的产生无关又第3对基因可以有BB、Bb和bb三种,所以同时考虑三对等位基因,则能产生含红色色素的植株基因型有43=12种,C错误; 纯合紫花植株与纯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和AABBDD,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AABbDd,表现型为红花,D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结束】17、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图中过程

26、需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需tRNA的协助C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过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答案】B【解析】基因2和基因2均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但不一定进行表达,A错误;过程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是翻译,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B正确;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过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性状,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结束】18、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

27、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关键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一定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答案】B【解析】噬菌体是病毒、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都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都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若

28、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B正确;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由于噬菌体已被标记,所以其内不需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C错误;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也可能是离心过早,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没有进入细菌,D错误。【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名师点睛】关键点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

29、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束】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下来了,其他个体

30、不能生存。青霉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所以并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突变个体,而是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突变个体,A错误;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考点定位】生物的多样性;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结束】20、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

31、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 N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N,则其中含3H的 DNA分子数为 N/2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答案】C【解析】最容易错的选项只能是有丝分裂(根据第一句话确定有丝分裂),要注意第一次分裂后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都有1条链被标记,但第二次分裂后期半数染色体被标记,只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被标记的染色体是随机分配移向两极的,所以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在0

32、-2N间随机的,A错误;只能是减数分裂(根据第一句话确定是减数分裂),因为DNA只复制1次,所以子细胞的N条染色体都被标记,B错误;根据第一句话确定是减数分裂,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DNA复制了一次,亲代DNA复制一次成为两个DNA分子,亲代的两条母链分布在两个DNA分子中,若子细胞中都含有3H,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四个精子都有标记,C正确;同源染色体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可能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错误。【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结束】2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膜上可能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33、,受体具有识别功能B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反射弧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反射完成的越快D静息状态时,若神经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答案】C【解析】突触可分轴突一树突型和轴突一细胞体型等,所以树突膜可以充当突触后膜,其上有受体,具有识别功能,A正确;兴奋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的相反,B正确;反射弧中的突触数量越多,突触处延搁的时间越长,反射完成的越慢,C错误;静息状态时,若神经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会导致膜外Na+内流,缩小膜内外的电位差,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名师

34、点睛】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和膜外电流的方向相反,而兴奋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的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处要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其速度较慢。【结束】2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

35、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D.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激素),A正确;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错误;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错误;病毒没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体内不存在神经调节,D错误。【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

36、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结束】23、下列关于激素间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C.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D.人感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拮抗作用【答案】C【解析】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A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促甲

37、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都能促进血糖升高,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人感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都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表现为协同作用,D错误。【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名师点睛】1、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促进代谢。2、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有反过来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抑制它们产生更多的相应的激素。3、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分级调节中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4、肾上腺素可促进机体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结束】24、如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

38、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明显增多B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C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AB血液流量增加,加强散热,表明这时环境温度高,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

39、少,A错误;AB为第一次接触该抗原,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CD段为二次免疫,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人属于恒温动物,体温通过调节维持稳定,C错误;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则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浓度,CD段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来调节血糖浓度,D正确。【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

40、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结束】25、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若A为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

41、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C若A为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D若A为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升高【答案】A【解析】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A正确;诱捕棉铃虫种群中的雄虫,使得性别比例失调,雌性个体的交配机会减少,出生率下降,种群密度下降,这是控制害虫的常用方法,B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将刺激传递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C错误;过度放牧会引起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42、性降低,D错误。【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结束】26、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称为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C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D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称为生态位。如:一个动物的生态位是指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指它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按其食物和生境来确定的,任何两个种一

43、般不能处于同一生态位,B正确;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C正确;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束】27、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答案】D【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降低,B

44、错误;巨尾桉林物种数量少,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C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正确。【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3、抵抗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4、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由

45、于生物种类单一,物种丰富度降低;巨尾桉林由于生物种类单一,结构简单,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结束】28、下图表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能B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D图中的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答案】A【解析】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正确;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正确;图中的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D正确。【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束】29、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

46、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答案】A【解析】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必须随机取样,而不能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A错误;由于动物的生活范围大,所以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一般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酵母菌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要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C正确;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调查某单基因遗传

47、病的发病率,需要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进行,D正确。【考点定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束】30、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A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b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适当提高CO2至适宜浓度,K值将提高CX轴为温度,Y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浓度,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提高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增大环境阻力,K值将降低【答案】C【解析】若表示叶肉细胞的失水量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

48、则失水量只与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浓度差有关,与细胞壁无关,故在c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不改变,A正确;在b点适当提高CO2至适宜浓度,光合作用速率增强,K值将提高,B正确;若X轴为温度,b点时生成物不再增加,原因是酶在此点变性失活,所以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不变,C错误;该曲线可用于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中b表示环境最大容纳量,当环境条件等因素改变时,K值将发生变化,D正确。【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名师点睛】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细胞不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多。2、超过a点对应的温度,随

49、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b点酶失活,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不会变。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和矿质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结束】31、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一些问题。(1)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富含 的土壤表层;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不同,细菌常生活在酸碱度 的潮湿土壤中。(2)微生物的消毒和灭菌: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对外植体常用酒精和 进行消毒。在微生物培养中,对培养基常用 方法进行灭菌。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损伤

50、 。如果要检测灭菌是否彻底,可采用的方法是 。(3)微生物的应用: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运用 发酵产生酒精。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 和糖原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原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变成 ,再转变成醋酸。(4)微生物接种: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 和 。(5)微生物的计数:根据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数目和稀释倍数计算得出细菌数目往往比实际的数目低,原因是 。(6)微生物的鉴定:为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在以尿素维唯一氮源的 (选择、鉴别)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如果存在尿素分解菌,则指示剂将变 色。【答案】(1)有机质 接近中性(2)氯化汞(或次氯酸钙、升汞) 高压蒸汽灭菌

51、DNA的结构 将灭菌过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3)吸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有氧 乙醛(4)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5)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6)选择 酚红 红【解析】(1)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不同微生物对pH的要求不同,细菌常生活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中。(2)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对外植体常用酒精和氯化汞进行消毒在微生物培养中,对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进行灭菌。对于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损伤DNA的结构,要检测灭菌是否彻底,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将灭菌

52、过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3)微生物的应用: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运用吸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在有氧和糖原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原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再转变成醋酸。(4)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5)根据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数目和稀释倍数计算得出细菌数目往往比实际的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6)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观察是否变红。如果存在尿素分解菌,则指示剂将变红色。【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测定

53、某种微生物的数量;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植物的组织培养【名师点睛】微生物的分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也是微生物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环节。土壤中的微生物很多,本题中要从土壤中获得分解纤维素的菌。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由接种环以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用途: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

54、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一般用于平板培养基的回收率计数。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结束】32、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

55、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_的方法进行计数。若以一个大方格(体积为0.1 mm3)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B,菌液稀释倍数为C,那么原菌液的菌群密度为_个/mL。(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处理后,才能倒掉。【答案】(1)目的菌选择(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3)减少增加(4)平板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