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对称美_第1页
数学教学中的对称美_第2页
数学教学中的对称美_第3页
数学教学中的对称美_第4页
数学教学中的对称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教学中的对称美宿迁市宿城一中 王林内容摘要:各科教学都就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美育,在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资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去揭示数学中的内涵美。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图形和算式的对称美,并激发学生创造对称美的作品。运用信息技术演绎几何图形的奇特景观和奇妙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奇异美。还可以收集一些美的信息,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时体会数学的和谐美。 关 键 词:对称美 和谐美 在全面推选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如今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开展了大量的美育活动,但是在数

2、学方面的美育活动却很少。数学作为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能够缺少美的教育吗?早在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数学家柏拉图,就已经对“数学美”作了深刻的论述。其实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资源,从美的对象来看:有式的美、形的美、符号的美、黄金分割及比例美等;从美的表现形式来看:有对称的美、和谐美、奇异美、统一的美、简洁的美等。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揭示这些美,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美的赞叹,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提升学生的数学才能,现就如何揭示数学对称美、奇异美、和谐美方面谈几点做法,以求赐教。一、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一个重要美学概念。在数学中大量的

3、图形和算式都形象直观体现了对称美。 1、展示美的画面,创作美的对称图形。 在教学时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美丽的对称图形,能创设一个美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理解美的价值、创造美的作品。如轴对称图形在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师:“同学们,现在正是春暖花开,外出活动的好时节,让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王国去走一走吧!动画呈现:在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王国,有漂亮的蝴蝶,可爱的小蜜蜂,逗人的青蛙等各种小动物;有0、3、8、B、E、D、Y、H、K等数字与字母:有雄伟壮丽的天安门、美丽迷人的艾菲尔铁塔,庄严肃穆的天坛、历史悠久的故宫等中外名胜古迹;还有红双喜字、树叶随着一幅幅美丽画面的不断变换,学生

4、的眼睛亮了起来,赞叹之声此伏彼起,“真是太美了!”学生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美,师:“正因为有了这么多对称与不对称,才让我们的世界如此五彩缤纷、美丽动人。”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意境,让学生理解了对称美的价值。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创作一幅你喜欢的作品呢? 此时,学生的情已融入轴对称图形王国,此刻,让他们进行创作,能不跃跃欲试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windon98画板中,利用“复制”“粘贴”“翻转”等命令创作了许多作品。如: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许多国家的国旗都具有对称美。以下是部分国家的国旗,请欣赏: (1) (2) (3) (4)

5、 (5) 在这些图形中,学生还配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漂亮极了!设计图(1)的学生说:“我设计的这个轴对称图形。”设计图(3)的学生说:“我给图形填充颜红,它就变成了几条美丽的彩带。”设计图(5)的学生说:“我给两边填充不同颜色,中间填充白色,既可以把它看成美术体,又可以看成数字。”学生作品的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数学才能。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衬托了对称美的文化内涵。 2、探索美的秘密,创编美的等式。 教学时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对称等式,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把问题陷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初探 多媒体出示 请仔细观察这此致美丽的算式,你发现了它美的秘

6、密吗? 3322=2233 1362=2631 1482=28412552=2552 3486=6843 4696=6964 学生激烈的讨论交流后,发现了算式的秘密:数学的位置是关于等量对称的,把每个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调换位置,所得的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乘积相等。再探 多媒体出示: 根据对称等式的特征,你能不能创造一些类似的对称等式? 在学生的积极探索下,发现对称算式成立与不成立的规律,同时创造了许多美丽的对称等式。如:3553=3553 5577=7755 123642=2463211284=4821 1393=3931 112422=224211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仅揭开了对称美的秘

7、密,还受到了对称美的启示,创造了美的对称等式,这不就是美的魅力吗?3、 从回文数中得到启发,巧解等差数列 回文数有许多如:2002年就是一个回文数,下一个回文数就要等到2112年,整数乘法中最有趣的一个回文数就是:11=1,1111=121,111111=12321。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巧算出:=,学生对于回文数这一特殊结果,大都觉得非常惊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叹数的对称美。对称作为一种美,在宇宙万物中成为一个永恒的定理,就象有阴就有阳,有黑就有白一样,说的更玄乎一些,像现代物理学理论中所推论的那样有正物质就有反物质,如,我们生活中所看到感受到的一切客观事物都是正物质,同样宇宙中也存在我们看不

8、见的能量和正物质一样相等的反物质,这样宇宙才均衡,就像宇宙中有你,同样也存在着“反你”,如果有一天“你们”一握手,那么你和“反你”就顿时消失,就像5+(-5)=0一样,说来有些荒唐,可是这种设想在解答一些难题时,却显得巧妙、易懂。如在学习中对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上等差数列求和时,大都用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来教学,可对于成绩较差学生要掌握和理解有一定困难。如一道“有女不善织”的古代算术题:有位妇女不善织布,她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要减少一些,减少的数量是相等的,她第一天织了五尺,最后一天织了一尺,一共织了三十天,她一共织了多少尺布?这题的难点在于除了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中间每天织的布不是整数,而且

9、每天比上一天少织多少布也不易求。可运用对称的思想是这样解答的:假设还有另一位姑娘也和这位妇女一样织布,只不过她与这位妇女织布的情况刚好相反:姑娘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要增加一些,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她第一天织一尺,最后一天织五尺,也织了三十天,由此可知,姑娘和妇女所织布的总长度是相等的,妇女所织的布每天减少的数量与姑娘织布每天增加的布的数量是相等的,因此每天两人共织的布为六尺,三十天共织630=180尺,每人织90尺。这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将抽象的一组等差数列求和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形似回文数一般的对称求和方法,也和物理学中所说的正物质和反物质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做为等差数列求和都可以用这种思路解答,运

10、用对称的思维来理解等差数列比单纯讲求和公式要形象、生动的多。二、 从轴对称图形中发现对称原理的运用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可以精确的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图形,这是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常见的习题。在数学中,轴对称图形同时也为人们研究数学提供了某些启示,例如它在博弈问题中也常运用这一原理。如:桌面上有21个棋子,排成一排,你一次可以拿一粒也可以拿两粒棋子,甚至可以拿三个棋子。想拿哪里的棋子都行,不必按顺序拿,但拿两粒或三粒棋子时必须是相邻的即中间没有空隔或其他棋子,问:“两人轮流拿谁拿到最后一粒谁赢,你如果先拿能保证赢吗?”这题看上去挺复杂,按排列组合众多拿法要想一一分析清楚太费力,其实运

11、用对称原理就非常简单,先拿的人只要先拿走中间一粒,即第十一粒棋,这样左、右两边各剩十粒,这样对方拿左边的棋子,你就拿右边的棋子,并且个数和位置和他对称,如果对方拿右边的棋子,你就按照他拿左边的棋子,总之只要保持左、右两边的棋子剩下的个数和位置一样,只要他有的拿,你也有的拿,因此最后一粒必然落入你手中,因此先拿必胜,如果棋子是20粒(偶数个),你就先拿中间的两粒,让左右两边各剩9粒棋子,这样你就必胜。类似的题目还有如:用若干一元的硬币两人轮流将它摆在一个大圆盘上,要求硬币之间不能重叠,谁摆不下谁算输,是先摆赢还是后摆赢?显然根据对称原理,先摆的人只要先占住圆心,以后对方摆哪你就照他在对面对称着摆

12、出,只要他有空间摆,那么在相对称的地方也必定有空间摆,直至对方摆不下为止,对方先输。其实这两题的思维方法都来自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师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后可以适当的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即乐于学习,又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知识的运用和深层理解,发现对称的美,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在方程解题中渗透对称思想,帮助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变。大家都知道算术思维是逆向思维,而方程思维是顺向思维。用方程的思维可以解答一些算术方法较难解决的问题。可小学生对算术的解法根深蒂固,可对方程的解法却始终有排斥的心理。如六年级下册的正反比例应用题,许多学生用算术解都做的出来,可是用比例解却总是搞不清正反比例

13、,原因在于他们受算术解法知识的负迁移影响,努力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去找不变的量,对方程缺乏深层的理解,没有认识到方程本身就是运用对称的原理,不论正反比例关键是要找到不变的量,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就像轴对称图形的左右两边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大小一样。左边和右边找到了不变的量也就找到了方程。同样的在解方程中也可运用对称的原理使得问题简单的多,如:解方程:5x+6=3x+11这题方程的左右两边都有x时如果用初中的知识移项很好解答,可在小学用方程对称的原理也很容易解答: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 x,方程左右两边还成立吗?显然依然相等,因此这题就简化为:2 x+6=11,这样的思维方法每个学生都明白,同时

14、也加深了对方程的理解。“对称”在数学上的表现是普遍的:轴对称、中心对称、对称多项式等,从奇偶性上也可以视为对称,从运算关系角度看互逆运算也可看为对称关系,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体现出它的魅力,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所研究的原则。我们做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美,深深的被数学的魅力感动,进一步提高了数学素养,努力去探索世界的真、善、美,就像一位物理学家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理论它是美的,那它一

15、定是个真理。四、演绎美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奇异美。 奇异是一种美。培根说:“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调和中有着某些奇异。”数学也不例外。数学中一些图形的奇特和解题方法的奇异也能表现数学的奇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绎一种奇特的数学景观,或用多媒体突破常规、独辟蹊径,引导学生奇妙的解决数学问题,都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奇异之美。 1、演绎几何图形的奇异美。 柏拉图所说: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可是当你把很多个同心圆组合在一起时,又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奇特数学景观呢? 首先我在屏幕上画了许多同心圆,半径有大有小,线条有粗有细。然后请学生用双眼凝视屏幕。在学生凝视片刻之后,我让同心圆的线条由外

16、而内闪烁起来,不一会儿,学生情不自禁发出惊叹“太神奇了!”在学生的惊叹声中,我又让同心圆的线由内而外闪烁起来。“不可思议!”学生又一次地发出了惊叹。“神奇”“不可思议”就是美,因为学生已经看到了,当同心圆的线条由外而内闪烁时,这些同心圆好像形成了一个“漩涡”,竟不停地转动起来,当同心圆的线条由内而外闪烁时,这时同心圆犹如小石投进平静的水面后水波一圈圈荡漾开去的情景。几个简单的同心圆竟会变成“漩涡”,还会变成“水波”,其实已经把学生从二维的数学世界带入了三维的数学世界,数学的奇异之美尽显其中。 2、演绎解题方法的奇异美。 数学解题方法的奇妙像波澜起伏的文学故事一样扣人心弦,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多

17、媒体出示:请计算: 首先,算式的分母按从小到大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乘,具有明显的有序美。学生计算了一段时间后,竟大呼小叫起来:“太麻烦了!要算到什么时候才能算完呀?”确实,此题若按常规的方法解答:原式= 计算繁琐,难度很大,“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这是来自学生内心的呼声。多媒体演示:把一项拆成两项。原式= 然后用鼠标点击相互抵消一两项,删除!唰!唰!唰!最后只剩下:1 = 奇妙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茅塞顿开,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的眼睛闪烁着光芒,惊异之情溢于言表,这不正是强烈的美感体验吗?受上题的启发,学生又寻找到了: + + + + + 等类似题型解答方法。 附学生作品

18、展示(一) 1,一正一反两写字母P分别代表Palestine(巴勒斯坦)和Peace(和平),寓意巴勒斯坦人民追求和平美好的生活。国旗的个大宽与长的比值设计为黄金分割数,使整幅国旗具有对称美、和谐美和简洁美。设计理念:国旗主体颜色为绿色,象征和平;国旗中央 附学生作品展示(二)2. 我国已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此,汽车工业必将面临国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使我国国产汽车早日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要做的工作很多,设计一款富有特色的商标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是部分世界名车的商标图案: 请你为我国某国产轿车设计一个新的商标,并说明你的设计意图。(有关商标的详细情况,可登录网站w

19、ww. zmsb. com/ 查询)附学生作品展示(三) 设计意图:此商标主要由字母X、L组成,XLX 表示“夏利星,新夏利”的意思,中间两个互 补的组成一个“”形,表示中(hong) 国,整个商标具有对称美、简洁美。 五、收集美的信息,让学生享受数学的和谐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指出:宇宙的和谐是以数的和谐为基础,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当前,互联网上发短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时尚的交流方式。有些短信中,数学知识的和谐运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从网上收集一些美妙的数学短信,制成网页,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到数学的和谐美。如教学时间单位的换算时,我从网上撷取了几条与时间有关短信,制成一张“时间”网页,让学生进行浏览。如: 我可以忙得忘记时间,但我做不到忙得忘记学习,哪怕只有1分钟空闲,那60秒全在学习。(学习篇) 一小时60分钟我在想你,一天24小时我在盼你,一月30天我在念你,一年365日我离不开你。(感情篇) 如果我们相处10分钟,我会帮助你600秒;如果我们相处3分钟,我会支持你180秒;如果我们相处1分钟,我会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