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科学)_第1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科学)_第2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科学)_第3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科学)_第4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理生理学一、疾病概论1.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 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促使疾病发生发展的非特异性因素。l 诱因:促使某一疾病发生的因素l 危险因素:当某些疾病的原因、条件还分不清楚时,则笼统地将该因素称为危险因素3. *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存在便可发生,无需任何条件。同一因素对某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为条件。4. 发病学是研究病因作用机体后疾病发生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5.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1)机体屏障防御作用减弱(2)疾病因素在体内蔓延扩散,有三条途径:组织性蔓延:病灶直接向邻近的健康组

2、织蔓延体液蔓延:随血液、淋巴液在体内蔓延神经蔓延:沿着神经组织蔓延6. 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损伤,机体则调动各种防御、代偿功能抗致病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2)因果转化:l 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的某种变化又转化为新的病因,引起新的变化,形成链式发展过程l 若几种变化互为因果,形成环式运动,每一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叫恶性循环(3)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局部病变可引起全身反应,全身的功能状态也可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7. 疾病作用的基本机制l 神经机制:有害物质作用于神经系统l 体液机制:有害物质通过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来改变体液环境而引起疾病l 细胞

3、机制:有害物质造成细胞损伤而引起疾病l 分子机制:有害物质通过小分子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诱发疾病8. 疾病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9. 死亡分为三个时期:濒死期:死亡前的垂危阶段临床死亡期: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仍有微弱代谢,应该积极抢救生物学死亡期:不可逆阶段,系统的代谢和功能相继停止10. 脑死亡判断依据:无自主呼吸不可逆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瞳孔散大、固定脑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及脑血循环停止*二、系统的疾病生物学1. 系统生物学是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多层次、多系统研究各种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用计算生物学方法整合各组学数据来定量描述和预测它们生物

4、学功能、表型和行为的科学。2.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系统结构辨识 :明确系统组分的内涵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行为分析 :研究系统随时间、空间改变而产生的行为。系统控制 :建立一个控制生物学系统状态的模型算法。系统设计 :设计出在特定时空环境中最健康的系统模型。3.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l 组学实验: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互作用组学、表型组学、药物组学等。l 理论计算4.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流程:系统初始模型构建系统的干涉与整合系统模型的调整与修订系统模型的验证与重复5.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特点(1)整合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灵魂,包括层次间整合、研究思路整合和研究方法整

5、合(2)干涉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钥匙,系统性和高通量是系统生物学干涉的两大特点(3)信息是系统生物学的基础,系统生物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种信息的运行规律6. 系统生物学的应用l 从基因到生命计划l 生理人计划,心脏组计划,微循环组计划,内皮组计划,肺生理组计划l 在3P医学中的应用,预测医学、预防医学、个体化医学7. 结构基因组学是通过基因作图、核苷酸序列分析以及确定基因组成、基因定位的一门科学。8. 功能基因组学进行基因组功能的注释、了解基因的功能、认识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掌握基因的产物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识别基因注释所有基因的功能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比较基因

6、组学研究9. 转录组是特定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全部转录本的总和;转录组学是一门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情况及转录调控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在特定的细胞中所有可能的转录本所有转录本的时空表达模式表达过程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机制转录调控的作用靶点及其对基因表达结果的影响靶基因表达对相关生物功能与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0. 蛋白质组是指一个基因组、一种细胞或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组学则是通过大规模研究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获取蛋白质水平上疾病变化、细胞进程及蛋白质网络相互作用的整体综合信息的科学研究。11. 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包括

7、:表达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与功能蛋白质组学。12.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蛋白质分离、蛋白质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13.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关系的规律。14. 代谢组学主要研究的是作为各种代谢路径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相对分子量1000 Da)。主要研究手段是磁共振(MR)、质谱与色谱。15. 相互作用组学是在生物体各个层次上对蛋白质、核酸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微小RNA与靶基因的相互作

8、用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16. 表型组学是一门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科学。17. *药物组学是以药物开发与应用为目标,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方法,通过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鉴定新的药物靶点以及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等,用于指导临床试验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药物代谢组学。18. 肿瘤标志物l 指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或受肿瘤细胞刺激后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类特异物质。l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患者体内的含量通常超过正常人,通过测定其含量,可辅助肿瘤诊断、分析病程与监测预后。l 筛选合适的、有价值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对肿瘤的

9、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l 生物芯片、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在发现肿瘤标记物广泛应用19.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结直肠癌中过度表达K-ras基因为野生型时,西妥昔单抗与EGFR结合,抑制EGFR二聚体形成,阻断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K-ras基因突变时,西妥昔单抗则失去抗癌活性根据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西妥昔单抗,使西妥昔单抗的应用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三、细胞信号转导1. 细胞信号是引起细胞反应的各种刺激或环境变化,细胞信号转导是指信号从细胞外到细胞内的转移2. 细胞信号转导的典型过程: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与结合跨膜信号传递细胞内蛋白级联的信号

10、转导细胞反应信号终止3. 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并产生特定生物学效应的大分子物质,特点为:l 多为糖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l 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l 受体与配体间的作用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特异性;饱和性;高亲和力4. 受体分为膜受体和核受体(1)核受体为甾体激素受体,在细胞内与配基结合后移入细胞核,配基受体复合物在核内直接影响基因表达。包括糖皮质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视黄酸受体、甲状腺素受体。(2)膜受体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具有酶活性的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l 是镶

11、嵌在细胞膜中的孔蛋白,其配体为神经递质或第二信使具有酶活性的受体l 酪氨酸激酶受体,如PDGF受体、胰岛素受体、EGF受体、FGF受体l 酪氨酸磷酸酶受体,如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CD45蛋白l 鸟嘌呤环化酶受体,如心房肽受体l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如activin和TGF-b受体l 非酶受体(激酶结合受体),可通过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偶联G蛋白偶联型受体调节AC活性cAMP兴奋性:b-肾上腺素能受体、胰高血糖素受体及味觉分子受体。 抑制性:a-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PLC-gDAG和IP3血管紧张素受体、缓激肽受体、血管加压素受体光子受体cGMPG蛋白转导素5. 细胞信号网络相

12、互作用信号整合信号发散6. 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1)生物学因素,例如:霍乱毒素使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Gs亚基Arg201核糖化GTP酶活性丧失,不能将GTP水解成GDPGs处于不可逆激活状态,不断刺激AC生成cAMP,并激活PKAPKA促进肠细胞分泌K、Cl,水分不断进入肠腔,引起严重腹泻和脱水(2)遗传因素l 由于染色体异常或信号转导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信号转导蛋白数量或功能改变l 负显性作用:有些突变不仅自身丧失功能,还能抑制其野生型信号转导蛋白的作用l 组成型激活突变:突变体处于不受调节的持续性激活状态(3)免疫因素l 刺激型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后,可模拟信号分子或配体的作用,激活特定的信号

13、转导通路,使靶细胞功能亢进l 阻断型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后,阻断受体与配体的结合,阻断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效应,使靶细胞功能低下7.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1)信号转导减弱或发生障碍l 受体数量减少、受体亲和力降低、受体阻断型抗体的作用、协同因子或辅助因子缺陷、受体功能缺陷、受体后信号转导蛋白的缺陷都可以使特定信号转导过程减弱或中断。l 雄激素受体(AR)减少和失活性突变,会导致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分为三型: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l 遗传性胰岛素受体异常,如:受体合成减少、受体与配体的亲和力降低、受体PTK(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降低、PTK结构异常;自

14、身产生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2)信号转导增强与失控l 某些信号转导蛋白过度表达,或基因突变使某一信号蛋白的固有活性限制解除,成为异常的不受控制的激活状态,或信号蛋白类似物模拟信号转导蛋白的作用,使信号转导通路过度激活。四、细胞死亡1. 细胞程序性死亡指细胞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细胞受基因调控的“自杀”过程2. 细胞的非程序性死亡指细胞的被动死亡,是一个“被杀”的过程3. 细胞凋亡l 主动性的细胞死亡,耗能l 有新RNA与蛋白质的合成l 特征性的形态学变化l 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l 形成凋亡小体l 凋亡小体被周围邻近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与内皮细胞)吞噬l DNA被切割

15、,电泳时显示为梯形l 不诱导炎症反应4. 细胞坏死l 被动性的细胞死亡l 极端的物理、化学刺激诱导l 细胞肿大l 细胞膜崩解,细胞内容物释放l 细胞核解体l 可见鬼影细胞l 诱导炎症反应5. 坏死与细胞凋亡的比较细胞凋亡细胞坏死诱因生理性或较温和的刺激剧烈刺激受损方式单个细胞连续的群体细胞细胞体积固缩肿胀膜完整性保持到晚期早期消失凋亡小体有无线粒体无变化膨胀染色质着边固缩细胞内容物不释放释放炎症反应无有DNA电泳梯形DNA弥散性降解基因调控有无6. 凋亡蛋白酶(Caspase)家族l 是一类由半胱氨酸介导的、特异性切割天冬氨酸残基羧基端肽键的蛋白酶l 以酶原的形式合成,故Caspase系统存在

16、起始caspases (caspase8,9,10)与效应caspase (caspase3,6,7)l Caspase通过特异性地酶解细胞内的蛋白促进细胞凋亡的进行7. Caspase的激活机制l Caspase有三个结构域:N末端的前导肽结构域,中间的大亚基,C末端的小亚基l 个结构域之间的连接结构被水解,大、小亚基结合形成异二聚体,两个异二聚体进一步形成四聚体活化形式的Caspasel 活化的Caspase可催化前体Caspase,形成正反馈,使反应信号放大8. Caspase的作用激活内源性核酸内切酶破坏DNA修复灭活凋亡抑制蛋白破坏细胞骨架9. Caspase激活的两条途径(1)线粒

17、体依赖性途径:通过通透性转变孔道释放两类促凋亡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与Apaf-1结合,招募并激活前体Caspase-9为活性Caspase-9,诱导凋亡发生。形成Apaf1-cyto c-Caspase-9凋亡小体后,Caspase-9可直接活化前体Caspase-3,介导细胞凋亡。凋亡诱导因子、核酸内切酶G及Caspase激活的脱氧核糖核酸酶参与DNA片段化。(2)死亡受体依赖途径:l 死亡受体胞外区为半胱氨酸富集结构域,胞内区为死亡结构域l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死亡结构域与接头蛋白FADD结合l FADD募集和激活Caspase-8和Caspase-10,后两者进一步激活效应型Casp

18、ase,执行凋亡l 活化的Caspase-8也可切割Bid蛋白为tBid蛋白,tBid进入线粒体导致其释放cyto c10. Bcl-2蛋白质家族l Bcl-2蛋白分广泛存在于T/B淋巴细胞、造血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元及瘤细胞株l Bcl-2蛋白分布于质膜内表面、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及核膜l Bcl-2的过高表达能阻断多种因素诱导的多种类型的细胞凋亡11. Bcl-2抗凋亡的机制:拮抗Bax,抑制线粒体释放促凋亡物质抗氧化抑制Caspase12. 细胞凋亡的检测(1)显微镜观察l 观察凋亡细胞典型的形态学特征l 采用TUNEL法检测DNA自由的3 末端。(2)琼脂糖电泳l 对DNA裂解片段进行电

19、泳,得到间隔为约180 bp的梯形DNA图谱(3)流式细胞术l 用荧光标记的膜联蛋白(Annexin-V)检测外翻的磷酯酰丝氨酸(PS)l 采用碘化乙啶(PI)检测片断化的DNA13. 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1)细胞因子:l IL-2、IL-3、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存活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l 肿瘤坏死因子、Fas配体或转化生长因子诱导细胞凋亡(2)激素l 高浓度糖皮质激素淋巴细胞凋亡l 睾酮不足前列腺上皮凋亡l ACTH不足肾上腺皮质细胞凋亡(3)细胞间质:通过细胞-细胞接触或分泌细胞因子决定细胞存亡l 断奶后,金属蛋白酶增加乳腺上皮细胞凋亡l 整合素抗体肾上皮、结肠癌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

20、胞(4)理化刺激(5)免疫学因素l 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胞毒T细胞释放的粒酶可诱导细胞凋亡(6)微生物学因素: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可诱导细胞凋亡14. 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l 确保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l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l 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15. 细胞凋亡与疾病(1)凋亡过少肿瘤l 大多数肿瘤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缺陷,导致突变的细胞存活l 抗凋亡蛋白的高水平表达或促凋亡蛋白的表达受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2)凋亡过多艾滋病神经退行性疾病l 神经元之间正常突触联系的丧失、神经生长因子的缺乏以及损伤都可诱导神经元的死亡l 大脑皮质的萎缩、皮质神经元的死亡16. 能量缺乏、缺氧、活性氧的产生以及

21、内质网功能紊乱均可诱导细胞自噬发生。17. 细胞自噬分为三种类型:(1)伴侣蛋白介导自噬l 底物蛋白的靶向信号肽介导分子伴侣复合体识别、结合底物蛋白l 溶酶体表面受体识别分子伴侣后,膜表面的通道打开,底物蛋白进入溶酶体进行消化(2)小自噬l 溶酶体通过内陷或成管直接分隔完整的细胞液区域,将底物“挤压”进溶酶体腔,形成小自噬泡l 参与正常细胞条件下胞内成分的连续循环;选择性的去除胞内多余细胞器(3)大自噬l 自噬体膜脱落形成双层膜结构,包绕在底物周围,形成前自噬体l 双层膜结构逐渐延伸,将底物全包绕成自噬泡l 自噬体运输至溶酶体,与之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18. 自噬的生物学意义(1)促进生存营养缺

22、陷下的细胞适应性反应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在特定的组织中还具有特殊的功能(2)导致细胞死亡,且为非caspase依赖性的五、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 水与电解质平衡是指体液容量、化学成分、渗透压和体液的分布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2. 体液容量和分布l 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60%,细胞膜将体液分为细胞内液(40%)和细胞外液(20%)l 血管将细胞外液分为组织间液(15%)和血浆(5%)l 组织间液中有极少一部分(约2%)分布于密闭腔隙中,称透细胞液3. 电解质的功能l 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l 维持细胞静息电位、参与动作电位形成l 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4. 渗透压是由溶液中溶质微粒所产生

23、的渗透效应形成,取决于溶质的微粒数,与微粒大小无关。5. 1摩尔溶质溶解在1升水中,所产生的渗透压,称为1个渗量(Osm)。1摩尔电解质在溶质中离解为数倍离子,可使渗透压成倍增加。6. 血浆总渗透压是血浆阴离子、阳离子以及非电解质的渗透压总和,正常范围为280310mOsm/L。l 血浆蛋白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约1.5 mOsm/L,维持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和血容量l 晶体物质微粒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绝大部分,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7. 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含水和代谢水;机体排出水的途径有消化道、肾、皮肤和肺。摄入ml排出ml饮水10001500粪便150食物含水700

24、尿液10001500代谢水300呼吸蒸发350皮肤蒸发5008. 正常成人每天最低尿量约为500ml,加上不感蒸发和粪便排出量,要维持水出入平衡,每天需水量为15002000ml,称日需要量。9. 血清Na浓度正常范围是130150mmol/L,每天随饮食摄入钠100200mmol/L,几乎全部经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10. 水、钠平衡的调节(1)渴感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有效血容量减少,血管紧张素增多均可引起渴感(2)ADH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升高以及剧痛、情绪紧张、恶心、血管紧张素增多可引起ADH分泌增多(3)醛固酮调节l 血

25、容量减少,肾动脉血压下降,流经致密斑的Na减少可引起肾素分泌增多l 血浆高K或低Na可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4)心房钠尿肽调节l 急性血容量增加使ANP释放增加l 限制钠、水摄入或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会减少ANP释放l 心房钠尿肽的作用n 强大的利钠利水作用n 拮抗RAAS系统的作用n 抑制ADH分泌,拮抗ADH作用11. 水、钠代谢紊乱分为6种类型体液容量体液容量血清钠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血清钠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盐中毒)血清钠正常等渗性脱水水肿12. 高渗性脱水(1)特征:失水失钠,血清Na150mmol/L,血浆渗

26、透压310mmol/L,细胞内液、外液均减少(2)原因摄水不足:水源断绝;摄水困难;渴感障碍失水过多:l 经呼吸道失水:过度通气l 经皮肤失水:发热、甲亢、大量出汗l 经肾失水:尿崩症l 经消化道失水:腹泻、呕吐(3)对机体的影响(ECF高渗,ICF减少)l 细胞外液高渗刺激渴觉中枢产生渴感l ADH释放增多,使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l 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l 脑细胞脱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脱水时,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可致静脉破裂而脑出血l 晚期因血容量显著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致使尿钠减少l 脱水严重者由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机体散热受到影响,可致使体温升高(4)防治(补水为

27、主,补盐为辅)l 解除原因l 轻度失水,补水或注射5%葡萄糖液l 重度失水,静脉内注射2.5%或3%葡萄糖液l 补充一定量的含钠溶液,以免细胞外液转为低渗13. 低渗性脱水(多为医源性)(1)特征:失水失钠、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细胞外液明显减少(2)原因丢失大量消化液后只补充水大面积烧伤,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充水肾失钠l 长期使用排钠利尿剂(*氯噻嗪类、呋塞米及依他尼酸等)l 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中尿素增高,渗透性利尿l 失盐性肾炎,患者肾小管上皮对醛固酮敏感性降低,钠吸收障碍l Addison病只补水而忽略补钠盐大汗后只补充水(3)对机体影响l 细胞外

28、液明显减少,向细胞内转移l 脱水体征明显:皮肤弹性丧失,眼窝和婴儿囟门凹陷l 细胞水肿,特别是脑细胞水肿引起CNS功能障碍l 尿量早期正常,晚期减少l 尿钠变化n 肾外因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尿钠减少n 肾失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尿钠增多(4)防治l 去除病因l 轻、中度低渗性脱水,补充等渗盐水(0.9%)l 重度低渗性脱水,补充高渗盐水(3%)恢复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14. 等渗性脱水(1)特征:失水失钠、血清Na 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细胞外液减少(2)原因:等渗体液大量丢失麻痹性肠梗阻时,大量体液潴留在肠腔大量抽放积液,大面积烧伤,大量呕吐、腹泻或胃、肠吸

29、引新生儿消化道先天畸形(3)对机体影响l 主要丢失细胞外液,血浆容量及组织间液量均减少,细胞内液量变化不大l 醛固酮、ADH分泌增强,尿量减少,尿Na减少(4)防治:输注低渗的NaCl溶液15. 不同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比较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发病原因水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体液丢失后单纯补水水、钠等比例丢失而未补充发病机制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液丢失为主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丢失为主细胞外液等渗,细胞内外液均有丢失表现&影响口渴、尿少、脑细胞脱水脱水征、休克、脑细胞水肿口渴、尿少、脱水征,休克血清钠150mmol/L130mmol/L130150mmol/L尿钠有减少或无减少治疗补水为主补

30、3%或生理盐水补低渗盐水16. 过多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体腔内过多液体积聚称为积液。17. 水肿发病机制(1)毛细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局部静脉压升高和钠、水潴留是有效流体静压增高的主要原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恶性肿瘤细胞堵塞淋巴管;丝虫病时成虫阻塞淋巴管(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l 原发性:肾小球病变l 继发性: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l 肾血流量重新分布l ANP分泌减少l 醛固酮分泌增多l ADH分泌增加多18. 水肿液可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渗出液漏出液发病环节Cap通透

31、性增加无Cap通透性增加蛋白含量高达3050g/L低于25g/L有形成分多,500个/l少,100个/l比重大于1.018小于1.01519. 水肿对机体影响l 利:稀释毒素、运送抗体、缓冲循环压力l 弊:局部压迫症状、组织营养障碍20. 心性水肿时,水肿液的分布与心力衰竭部位有关:(1)左心衰竭心源性肺水肿(2)右心衰竭全身性水肿l 典型表现为下垂部位的皮下水肿l 立、坐位时,内踝和胫前部为重,久卧以骶部为重21. 心性水肿发病机制l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l 钠水潴留l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l 淋巴回流减少22. 肾原发功能障碍引起的全身水肿称为肾性水肿,是肾疾病的重要体征。患者晨起眼睑和

32、面部浮肿,随后扩展至全身。23. 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是肾性水肿发病的中心环节24. 肝性水肿以腹水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为:l 肝静脉回流受阻和肝淋巴生成增多l 门静脉高压l 合成白蛋白减少l 钠水潴留25. 肺性水肿常急性发作,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发病机制为:压力性肺水肿:肺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伴有弥漫性肺泡损伤的通透性增高性肺水肿:广泛肺泡损伤,严重的低氧血症不伴有肺泡损伤的通透性增高性肺水肿:只有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混合性肺水肿:兼有流体静压和通透性增高26. 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l 脑外伤、肿瘤、脑出血、脑梗死等引起l 脑内毛细血管通透性

33、增高,白质细胞间隙有富含蛋白质的大量液体细胞中毒性脑水肿l 急性脑缺氧,急慢性肾源性水中毒等引起l 水肿液主要分布在细胞内间质性脑水肿l 阻塞性脑室积水引起l 肿瘤、炎症或胶质增生堵塞导水管或脑室孔道,引起脑室积水和周围白质的间质性水肿27. 总钾量的98%在细胞内,浓度为150160mmol/L,仅2%在细胞外液中,浓度为3.55.5mmol/L。28. 成人每日摄入钾70100mmol,其中90%在肠道吸收,其余10%随粪便排出。吸收的钾主要通过肾排出体外,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29. 泵漏机制是调节钾跨细胞转移的基本机制。泵指Na-K泵,将钾逆浓度摄入细胞;漏至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到

34、细胞外液。30. 钾在细胞内外的移动影响因素(1)促进钾入胞l 胰岛素、醛固酮、肾上腺素l 血清钾浓度升高l 碱中毒(2)促进钾出胞l 肾上腺素l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l 剧烈运动l 酸中毒31. 机体主要通过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钾的分泌和重吸收来调节,影响因素有:醛固酮具有明显的促排钾功效,可使Na-K泵的活性提高细胞外液钾浓度升高可明显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泌钾速率远曲小管原尿流速增大可促排钾H浓度升高可抑制Na-K泵32.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原因如下:(1)摄入不足(2)丢失过多l 经胃肠道失钾消化液的丢失消化液丢失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促使肾排钾l

35、 经肾失钾利尿剂使到达远曲小管的Na增多,Na与K交换随之增多,导致K排泄量增多醛固酮分泌过多远曲小管原尿流速增大镁缺失,Na-KATP酶失活,钾重吸收障碍远端小管性酸中毒时,肾小管泌H减少,Na与K交换增多远曲小管中阴离子增多(3)进入细胞内过多糖原合成增强碱中毒肾上腺素受体活性增强钡中毒低钾血症周期性麻痹33. 低血钾症对机体的影响(1)对肌肉的影响:肌肉松弛无力,横纹肌溶解(2)对心脏的影响对心肌细胞的影响l 血K,K外流,膜静息电位,兴奋性l 血K,K外流,膜静息电位,0期Na内流,去极化幅度,传导性l 血K,K外流,4期自动去极化,自律性l 血K,2期Ca2+内流,收缩性;严重缺钾时

36、,心肌代谢活动障碍,收缩性明显心电图的影响l P-R间期延长:房室延搁延长,反映传导性l QRS波增宽:反映传导性l ST段压低:2期Ca2+内流,平台期缩短l T波压低和增宽:3期复极化延长l U波明显:蒲肯野纤维3期复极化(3)对肾的影响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肾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或扩张尿浓缩功能障碍;肾小管上皮细胞NH3生成增加,近曲小管对HCO3重吸收增强(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恶心、呕吐、厌食,严重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5)对糖代谢影响:血糖轻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减弱(6)代谢性碱中毒:出现反常性酸性尿(原因:组织间液低K,细胞内K外流至组织间液,组织间液正电荷,

37、H进入细胞内,导致碱中毒;此时胞内H相对升高,K相对降低,Na- H交换体相对激活,细胞分泌H较分泌K多,造成反常性酸性尿)34. 低钾血症防治(1)去除病因,尽量口服补钾(2)不能口服需要静脉补钾,应遵循以下原则:日尿量500ml;1020mmol/h;总量200mmol/d;浓度小于400mmol/L35. 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血钾症,原因如下:(1)摄入过多(2)肾排钾减少l GRF减少l 盐皮质激素缺乏或作用减弱l 长期应用潴钾类利尿剂(3)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l 急性酸中毒l 缺氧l 组织分解l 高钾血症周期性瘫痪36. 高血钾症对机体的影响(1)对肌肉的影响l 轻

38、度高钾,细胞内外K差,静息电位上移,与阈电位距离,兴奋性l 重度高钾,细胞内外K差,静息电位上移,甚至超过阈电位,兴奋性(2)对心脏的影响对心肌细胞的影响l 血K,细胞内外K差,静息电位上移,与阈电位距离,兴奋性l 血K,细胞内外K差,静息电位上移,甚至超过阈电位,兴奋性l 血K,细胞内外K差,静息电位上移,0期Na内流,去极化幅度,传导性l 血K,膜对K通透性,K外流,4期自动去极化,自律性l 血K,Ca2+内流,收缩性心电图的影响l P波压低、增宽;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R波降低:反映传导性降低l T波高耸:3期复极化加速l Q-T间期缩短:3期复极化加速,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39、均缩短(3)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反常性碱性尿37. 高钾血症防治(1)防治原发病(2)降低血清钾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注射促进K排出体外:阳离子交换树脂,人工肾(3)注射钙剂和钠盐1. 体内酸分为两种,挥发酸和固定酸(1)挥发酸碳酸,正常成人每天可产300400L的CO2,转化为碳酸则相当于每天释放1315mol的H。(2)固定酸乳酸、磷酸等,成人每天由固定酸释放的H仅50100mmol2. 血液缓冲系统是维持酸碱稳态的第一线反应,包括4种缓冲系统HCO3/H2CO3碳酸氢盐CO2+H2OH+HCO3HPO42/H2PO4磷酸盐H2PO4H+HPO42Pr/HPr血浆蛋白HPrH

40、+PrHb/HHb;HbO2/HHbO2血红蛋白HHbO2H+HbO23. 组织细胞内液也是机体酸碱平衡的缓冲池,细胞膜内外进行HK和ClHCO3的交换维持电中性。4. 肺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是通过改变肺泡通气量来控制挥发酸释出的CO2排出量,使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维持在正常范围。这种调节主要通过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控制。5. PCO2正常值为40mmHg,若增加到60mmHg时,肺通气量可增加10倍;若PCO2进一步增加到80mmHg,则发生CO2麻醉。6. 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泌H的同时,从管腔中回收Na,常伴有HCO3的重吸收,形成泌H和重吸收HCO3循环。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碳酸酐

41、酶(CA)作用下生成H,通过Na-H交换体分泌入小管液并使Na入胞,能量来自基侧膜上的Na-KATP酶,该酶消耗ATP泵出大量Na,使胞内Na低浓度;Na进入细胞后通过基侧膜的Na-HCO3载体与HCO3同向转运至血液;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与小管液中的HCO3结合成H2CO3,管腔面刷状缘上的CA将其解离成H2O和CO2,CO2扩散进入细胞。7.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主动泌H、酸化尿液并重吸收HCO3闰细胞内的CA催化CO2与H2O结合成H2CO3,解离出H与HCO3,通过H泵主动泌H或通过H-KATP酶泌HHCO3在基侧膜以Cl-HCO3交换的方式重吸收至血液泌出的H与小管液中的碱性HPO4

42、2结合转变为酸性H2PO42,使尿液酸化8. 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是产生NH3NH4的主要场所,NH3可直接扩散进入小管液中,也可以与H结合生成NH4,以NH4- Na交换方式分泌进小管液同时使Na入胞。Na与细胞内的HCO3通过基膜侧的Na- HCO3载体入血。9. 缓冲系统的特点l 血液缓冲系统反应最迅速,但缓冲作用不持久l 细胞内液的缓冲作用强,但34h后才起作用l 肺的调节作用效能大,30min达高峰,但仅对CO2有作用l 肾的调节最慢,35d才达高峰,作用强大而持久,有效排出固定酸10. 血液pH计算公式为:pH=pKa+lgHCO3-H2CO3H2CO3浓度由溶解量(dCO2)决定,而

43、dCO2溶解度()PaCO2,故上公式可以简化为:pHHCO3/ PaCO2。当pH为7.4时,HCO3/ PaCO220:111. PCO2正常值为3346 mmHg,平均为40mmHg。由PaCO2原发性变化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称呼吸性酸碱紊乱。l PaCO246 mmHg,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代谢性碱中毒l PaCO233 mmHg,肺通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代谢性酸中毒12. 标准碳酸氢盐(SB)指在标准条件下(温度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PaCO2 40mmHg)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正常值:2227mmol/L,平均:24mmol/L。13.

44、实际碳酸氢盐(AB)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实际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正常情况下ABSB,而当l ABSB正常,PaCO2,为呼吸性酸中毒l ABSB正常,为代偿后代谢性碱中毒l ABSB正常,PaCO2,为呼吸性碱中毒l ABSB正常,为代偿后代谢性酸中毒14. 缓冲碱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的总和。正常值:4552mmol/L,平均48mmol/L。15. 碱剩余指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正常值:3 mmol/L。l 若为,即用酸滴定,即血中碱多了,为代谢性碱中毒l 若为,即用碱滴定,即

45、血中酸多了,为代谢性酸中毒16. 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即AGUAUC。17. Na为血中可测定阳离子,HCO3和Cl为血中可测定因离子,由电中性NaUC= (HCO3+Cl)UA故AG=UAUCNa(HCO3Cl)122 mmol/L。AG16即为代谢性酸中毒。18. 代谢性酸中毒是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导致pH降低,常见原因有:(1)酸产生增多: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2)肾排酸保碱功能障碍肾衰竭,固定酸不能由尿中排泄RTA ,集合管泌H障碍,尿液不能被酸化RTA,碳酸酐酶活性降低,近端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减少(3)外源性固定酸摄

46、入过多:水杨酸中毒;含氯的成酸性药物摄入过多(4)高血钾:K内流,与H交换,细胞外H增加,胞内高K导致远端小管泌K增强,泌H减少,引起反常性碱性尿(5)腹泻、肠瘘、肠道引流等引起含HCO3的碱性肠液大量丢失(6)快速大量输入无HCO3液体,导致血液中HCO3被稀释,引起稀释性代谢性酸中毒19. 代谢性酸中毒分类(1)AG增高型:除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2)AG正常型:HCO3浓度降低,同时伴有Cl浓度代偿性升高20. 代谢性酸中毒机体代偿血液缓冲系统的瞬时缓冲作用肺的代偿调节,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加深加快,PaCO2降低,HCO3/ PaCO2接近正常,维持pH相对恒定。是主要

47、的代偿调节方式。细胞内外H- K交换肾的代偿调节:CA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加强泌H, 泌 NH4,重吸收HCO321. *代偿公式:预测PaCO2 =1.5HCO3 82(不记)l 实测PaCO2在预测PaCO2范围之内,单纯型代酸l 实测值预测值的最大值, CO2潴留,代酸呼酸l 实测值预测值的最小值,CO2排出过多,代酸呼碱22. 代谢性酸中毒血气参数:HCO3原发性降低,呼吸代偿使PaCO2降低,AB、SB、BB均降低,ABSB23. 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高血钾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下降l H竟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结合l H减少Ca2+内流l H抑制心肌细

48、胞肌浆网释放Ca2+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2)中枢神经系统:嗜睡、意识障碍、昏迷l 神经细胞代谢障碍,氧化磷酸化减弱,使ATP生成减少,能量不足l GABA生成增多,抑制作用加强(3)呼吸系统: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严重酸中毒抑制呼吸中枢24. 代谢性酸中毒防治原则l 去除病因l 补碱:NaHCO3或乳酸钠,NaHCO3 要求0.3mmol/Kg体重l 预防因碱性骤增导致游离钙转化为结合钙增多,引起的低血钙抽搐25. 呼吸性酸中毒是原发性PaCO2增高导致pH下降,常见原因为通气障碍或CO2吸入过多。分类包括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和慢性呼吸性酸中毒。26. 急性呼吸性酸中

49、毒常因来不及代偿而表现为失代偿,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主要靠肾代偿,通过增强CA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加强泌H,泌 NH4,重吸收HCO3,但存在的代偿极限是HCO3=45mmol/L。27. *代偿公式:预测HCO3240.4PaCO2 3(不记)l 实测HCO3在预测HCO3范围之内,单纯性呼酸l 实测值预测值的最大值,HCO3过多,呼酸代碱l 实测值预测值的最小值,HCO3过少,呼酸代酸28. 呼吸性酸中毒血气参数:PaCO2原发性升高,AB、SB、BB均升高,ABSB29. 呼吸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类似代酸,如心律不齐、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张(2)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嗜睡、昏迷等

50、CO2麻醉现象30. 呼吸性酸中毒防治原则为去除病因,改善通气,且一般不补碱,以免加重病情。31. 代谢性碱中毒是血浆HCO3原发性增高导致pH上升,常见原因有:(1)H丢失过多经胃丢失:剧烈呕吐或胃液引流经肾丢失:应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2)HCO3过量l 大量输入含柠檬酸盐的库存血,柠檬酸代谢后生成HCO3l 脱水时只丢失H2O和NaCl,造成浓缩性碱中毒(3)低钾血症:K外流,与H交换,细胞外K增加,胞内高H导致远端小管泌H增强,泌K减少,引起反常性酸性尿(4)肝衰时氨中毒,血氨增高导致小管液中NH3增高,排H增加引起碱中毒32. 代谢性碱中毒分类l 盐水反应性碱中毒:主要见于呕

51、吐,胃液吸引及用利尿剂l 盐水抵抗性碱中毒:见于ADS,Cushing综合征,血容量减少33. 代谢性碱中毒代偿调节体液缓冲调节肺的调节是主要的调节方式,通过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变慢,肺通气量减少,PaCO2继发性升高,但存在代偿极限是使PaCO255mmHg肾的调节:减弱CA和谷氨酰胺酶活性,使泌H,泌 NH4,重吸收HCO3减少34. *代偿公式:预测PaCO2400.7HCO35(不记)l 实测PaCO2在预测PaCO2范围之内,单纯性代碱l 实测值预测值的最大值,CO2 潴留,代碱呼酸l 实测值预测值的最小值,CO2 排出过多,代碱呼碱35. 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1)中枢神

52、经系统:兴奋、烦躁不安、精神错乱l GABA生成减少,抑制减弱l 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与O2结合力增高,组织缺氧(2)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碱中毒时游离Ca2+,手足抽搐(3)低钾血症:心律失常36. 代谢性碱中毒防治原则l 盐水反应性碱中毒:补充等张或半张盐水,扩充细胞外液同时还恢复循环血量,同时增加远端肾单位小管液中Cl含量,集合管泌HCO3增强l 盐水抵抗性碱中毒:碳酸酐酶抑制剂抑制碳酸酐酶活性,肾泌H、重吸收HCO3减少37. 呼吸性碱中毒是原发性PaCO2降低导致pH下降,常见原因为低氧血症、肺疾患、呼吸中枢过度兴奋、人工呼吸机使用不当,分类包括急性呼吸性碱中毒和慢性呼吸性碱中毒。38.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常因肾来不及代偿而呈失代偿,慢性呼吸性碱中毒主要靠肾代偿,使泌H,泌 NH4,重吸收HCO3减少,代偿极限是HCO3=15mmol/L。39. *代偿公式 :预测HCO3240.5PaCO2 2.5(不记)l 实测HCO3在预测HCO3范围之内,单纯性呼碱l 实测值预测值的最大值,HCO3过多,呼碱代碱l 实测值预测值的最小值,HCO3过少,呼碱代酸40. 呼吸性碱中毒血气参数:PaCO2原发性降低,HCO3代偿性减少,AB、SB、B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