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题设计的综合技能金贵武组_第1页
教学问题设计的综合技能金贵武组_第2页
教学问题设计的综合技能金贵武组_第3页
教学问题设计的综合技能金贵武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问题设计的综合技能问题的生成渠道之一来自教师设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想成为成功的教师,要注重教学问题生成的重要渠道教师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问题设计的原则与要求(一)把握目的性原则,注重问题设计的根本点 设计的问题情境应紧紧围绕教学三维目标,既要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也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功能;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信息,而且应营造亢奋的心理环境,蕴涵着促进非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信息。(二)把握直观性原则,注重问题设计的落脚点。教学心理学研究表

2、明,人们的智力活动的进行与发展必须经历由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认知活动的转化过程。科学教学就是要促使学生由外部的、物质的、展开的活动向内部的、压缩的活动转化。应充分运用形象化材料和实验,揭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探究的演绎过程,使学生探究问题轨迹清晰可见,抓住探究问题的落脚点。(三)把握针对性原则,注重问题设计的方向性。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真实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确实感到困惑,而不是形式上的问题,这就是要求我们平时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在每个知识上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准他们的思维脉搏,因势利导地提出恰当的实际问题,抓住问题设计方向。(四)把握序列性原则,注重问题设计的节奏性。 设计的问题应按知识

3、发生过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次序,组成个循序渐进,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一般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有合理的坡度、跨度,使每个问题都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五) 把握开放性原则,注重问题设计的深广度。 学习是个自主开放的主动建构过程。要激发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引发不同的思维,按照不同的理解去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创造个体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化的探究品质,体验成功,从而产生再探究、再学习、再发现的新动力,为此教师应注意学生差异性,设计多元性、开放性问题。(六)把握延伸性原则,注重问题设计的延续性。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数学问题,问题是

4、数学的心脏。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动力。数学教学设计必须考虑三大因素: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二、问题设计的来源(一)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需要设计问题。学生不是一只可以被任意灌水的容器,而是需要教师根据认知结构发展的规律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教师应站在学生思维的角度设身处地设计问题情境。l、在学生思维的起点上设计问题。所谓学生思维起点,就是他们现有知识、经验和习惯使用的思维方式。作为起点设计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2、在学生思维的卡壳点,设计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不完备或问题本

5、身的复杂性,使思维翅膀难以展开,思维过程停滞不前。这种思维卡壳现象十分常见,我们在此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化阻解难,突破阻碍,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变通性十分有益。 (二)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教材内容是设计问题情景的源泉,离开教材内涵设计出来的问题便是无源之水。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艺术加工,可以在无疑处设疑,可在枯燥无味中设问,可在知识衔接处投石,可在精彩处设问。针对问题情境的难度情况,我们经常采用:1、变更问题的组织形式,降低解答难度(台阶式问题)2、变更问题的角度,引发学生多方位思考(并列式问题)(三)根据不同教学时段的需要设计问题。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活动水平随时间而变

6、化的。在所设计的问题中,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问题这样的向题情境营造了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境界,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继续学习这样可减少课外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去继续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及课外实验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具有延伸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三、问题设计的策略(一)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是从遇到问题引起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垂直于弦的直径一课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7、:学生借助自己手中的圆形纸片,回答问题(1)当你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后,你发现了什么?(2)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3)将圆绕着圆心旋转180 ,你们有什么发现?(4)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什么?在引入新课的同时,运用教具与学具(学生自制的圆形纸片)演示,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观察,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因此,教师要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应该设计难易适度、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这样的具有启发性问题追问下,学生始终处于问题的激发下,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发挥了积极性,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二)设计具有

8、思考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可分成两大类别:一种是事实的问题,一种是思考的问题。事实的问题强调是对具体的事实或信息的回忆,只需要用是与否来回答。思考的问题往往包括想象、判断、评价、推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及知识的重新组合。问题要具有思考性,要求所设计问题的难度要合适。例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设计如下问题: 是否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相连组成三角形? 如果不是,那么满足什么样的数量关系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提示:选择5cm、6cm、8cm、13cm的小棒摆一摆,三根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其中哪些组合不能组成三角形?哪些组合能构成三角形?猜一猜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数量关系?你能用什么方法

9、说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请试着说明。杜威就曾说;“教学的艺术,一大部分在于使新问题困难程度,大到足以激发思想,小到加上新奇因素自然地带来的疑难,足以使学生得到一些富于启发性的立足点,从此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既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问题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佳发展区。(三)设计具有真实性的问题。真实的问题总是能够产生争议的问题,凡不能引起争议的问题即为假问题。真实的问题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问使问题,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提问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在一个提问

10、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要“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否则,如果问题本身不具备连续性和一定的深度,就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思维向深度发展,使思维一方面陷入紊乱无序的境地,另一方面又如浮光掠影,不能深入。(四)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问题并不是难度大就有作用,而是指问题的解决过程能否激发学生强烈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孜孜以求,探究解决,应当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维,探究都能解决,即:跳一跳,够得着。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圆一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车轮如果做

11、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结果会怎样呢? (2)想一想,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3)如果是方形的话,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4)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什么关系? 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且也给学生流露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重新把问题抛给学生,促使他们多重考虑问题,增加思维的深广度。(五)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对同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设计成问题,以问题设计角度的新颖、方式的丰富多彩,即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学完

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后,设计如下问题: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从下列条件中任选两个加以组合,哪些组合能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AB=CD;ABCD;AD=BC;ADBC;OA=OC;OB=OD.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组合的方式也很多,学生的参与面广,课堂教学效果好。我们知道,兴趣是创造力的原动力与维持力,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推动力和激发力。问题或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具有多种可能的结论,促进学生的个性思维,这对于学生的思想解放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六)设计具有反馈性的问题。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气氛。大多数教师都非常注意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后,都能

13、够给以积极的评价。但是,在课堂上不是学生所有的回答都是精彩的,正确的,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反馈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例如:关于x的方程(m1)x+2(m+1)x+1=0,当m为何值时,方程有实根? 下面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必须满足 m10 =4(m+1)24(m1)0 解得: m1 当m1且m1时方程有实根。 分析:以上解法对题理解不正确,因为题中只要求方程有实根,原方程可以是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是一元一次方程,应分类讨论。 教师通过此问题了解了学生对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掌握。(七)设计具有一定深广度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设计问题

14、时要顾及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结构,所提问题深度应遵循少数优等学生经独立思考后能解答,绝大多数学生经充分思考并经过教师的点拔后也能理解的准则。四、课堂问题设计无效现象在实际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仍存在很多无效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问题过于简单,不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所提问题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知道。这样的问题极易导致学生思维松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堂失去兴趣。第二,问题过难,老师所提问题如果班级只有一两名同学经过回答才能回答上来,那么这种问题也是无效的。经常提出这种问题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对本学科学习失去信心。第三,问题针对性不强,过于笼统,使学生把握不准思考、

15、回答的方向,导致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甚至答非所问,难以对教学起到有效的引导。第四,课堂的问题枯燥乏味,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课堂上所有问题都是纯理论型的,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第五,课堂问题缺乏前瞻性,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有计划的、有规律的,每个学期、每个选修科目要教授的知识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应该有系统的了解,做好统筹的安排。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对学生的了解太少,很多教师平时不注重研究学生。每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也不一样,这些都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入透彻。每一学段,每一门选修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目标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此做全面的了解,如何组织教学都要有通盘考虑,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好统筹安排,设计出有效的问题。第三,不能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注重摸索有效提问的方式方法,不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