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案_第1页
《陈涉世家》教案_第2页
《陈涉世家》教案_第3页
《陈涉世家》教案_第4页
《陈涉世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陈涉世家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程建 审核:初三语文组备课时间:8月26日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教学目的 1、 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2、 理解记事详略得宜的剪裁方法。3、 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时间安排:四五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导入:1、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是由谁领导的,有什么意义?2、这次伟大的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这方面的文

2、章。出示课题。二、文学常识介绍 1、本文出自什么作品?作者是谁? 2、介绍史记1、史记创作背景介绍2、史记内容介绍3、史记中的“世家”记载的是什么人的事迹?陈涉是什么出身为何记载在“世家”的行列;为何不叫陈涉、吴广世家。请同学们课后探究。三、文学常识练习四、说说我们平时是如何学习文言文的?明确:一读。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读。读熟课文,读准节奏。 三读。读懂句意,了解内容。 四读。读懂主旨,揣摩写法。五、一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1、 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词语。2、 指名学生读课文,师生集体纠正六、二读课文 要求:读熟课文,读准节奏1、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节奏的停顿2、

3、交流3、读准节奏练习1、佣者笑而应曰。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5、天下苦秦久矣。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9、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10、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七、课堂巩固练习(附后)八、作业布置(略)16、陈涉世家(一)制作人:程建 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 实施时间: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一、给加粗的斜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20分 辍耕( ) 谪戍( ) 度已失期( ) 以数

4、谏故( ) 置人所罾鱼腹( ) 丛祠( )笞广( ) 车六七百乘( ) 夜gu火( )楚国之社j( )二、文学常识填空20分 陈涉世家选自 作者 , 时期 (地位)。作者创作的这部巨作是我国第一部 史书,全书共130篇,包括 (帝王传记)12篇, (记诸侯本系)30篇, (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0篇,书8篇。鲁迅称它是“ , ”。三、形近字辨析组词18分 缀( ) 掇( ) 辍( ) 戍( ) 戊( ) 戎( ) 诛( ) 侏( ) 珠( )四、多音字注音组词18分 ( ) ( ) 数 ( ) 间 ( ) ( ) ( ) ( ) 将 度 ( ) ( ) 五、请用确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仅标

5、一处)24分 1、上使外将兵。 2、置人所罾鱼腹中。 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将军身被坚执锐。 6、广故数言欲亡。第二课时备课时间:8月26日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订正课堂练习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并做好质疑 3、师生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4、指名学生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 5、课堂巩固练习1、解释加点的词语 陈涉少时 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苟富贵 若为佣耕 陈涉太息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翻译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2、苟富贵,无相忘。 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

6、问题探究 1、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主要是介绍陈涉、吴广起义的经过。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是不是跑题了? 明确: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3、从第一自然段中,可以看出陈涉具有哪些领导起义的基础? 师生交流明确(略)过渡:陈涉、吴广为什么要领导起义呢?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并做好质疑 2、生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学生翻译课文第二自然段(二世元年七月天下苦秦久也) 4、课堂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屯大泽乡 会天大雨 度已失期 法皆斩 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 2、翻译

7、句子 1、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天下苦秦久矣。四、课堂小结(略)五、作业布置(略)板书设计16、陈涉世家(二)制作人:程建 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 实施时间: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一、给加粗的斜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谪戍( )鸿鹄( )怅恨( )闾左( )烹食( ) 二、默写名句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

8、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 ”的写照。 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的爱莲说) 9、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三、修改病句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处重复哆嗦,修改方法是: 处“短信”后面应加上“的活动”,该句的病因是 处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 四、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辍耕之垄上 2、

9、苟富贵 3、谪戍渔阳 4、屯大泽乡 5、会天大雨 6、法皆斩 7、死国可乎 8、天下苦秦久矣 9、等死 10、度已失期 11、尝与人佣耕 12、陈涉太息五、翻译句子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3、 天下苦秦久矣。【答案】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成分残缺”或缺宾语(中心语)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答案】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成分残缺”或缺宾语(中心语)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答案】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成分残缺”或缺宾语(中心语)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答案】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成分残缺”或缺宾

10、语(中心语)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答案】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成分残缺”或缺宾语(中心语)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答案】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成分残缺”或缺宾语(中心语)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答案】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成分残缺”或缺宾语(中心语)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第三课时备课时间:8月26日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评讲课堂练习二、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并做好质疑 2、生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学生翻译课文第二自然段(吾闻二世少子也皆指目陈胜) 4、课堂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扶苏以

11、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 楚人怜之 为天下唱 卜者知其指意 此教我先威众耳 置人所罾鱼腹 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2、翻译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三、课文内容探究 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原因有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2、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3、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

12、什么?有何作用?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4、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怎样的准备?何作用?起到了效果了吗?文中何处可看出。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5、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13、四、课堂小结: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义地点、有利条件等起义背景,又进一步描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过程,最后达到了“威众”的目的,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特点。五、作业布置(略)16、陈涉世家(三)制作人:程建 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 实施时间: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一、名句默写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4、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5、 ,长河落日圆。(王维 使至塞上 ) 6、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 过零丁洋) 7、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 中“

14、 ,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8、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 ”的景象深深陶醉。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 ”。 9、苔痕上阶绿,_。(刘禹锡陋室铭) 10、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二、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盐河不仅是淮安的一条通海航道,而是苏北地区的水运干线。近年来,淮安加快了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打通了一条连接淮安和连云港的高速航道。随着盐河航道的正式通航,将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巨大的作用。修改:_修改:_三、

15、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 或以为死 为天下唱 吴广以为然 此教我先威众耳 置人所罾鱼腹中 固以怪之矣 夜篝火 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狐鸣呼曰四、翻译句子 1、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五、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1、起义的导火线是_。2、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_ _。_ 。 实现 (用文中一词概括)目的。3、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_ _;_ _。4、“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细致描写了戍

16、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3分)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第二段的内容作出回答。(3分).盐河不仅是淮安的一条通海航道,而(且)是苏北地区的水运干线。(删随着)盐河航道的正式通航,将(对)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巨大的作用。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第四课时备课时间:8月26日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评讲课堂练习二、复习 1、陈涉、吴

17、广起义的直接、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有何作用? 3、段尾对士卒的动作、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过渡:陈涉又是如何领导这次起义的呢?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并做好质疑 2、生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学生翻译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课堂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吴广素爱人 忿恚尉 尉果笞广 为坛而盟 比至陈 将军身被坚执锐 皆刑其长吏2、翻译句子 1、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5、质疑和讨论。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了三

18、方面内容。(1)并杀两尉;(2)为坛而盟;(3)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2、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有何用意?明确: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

19、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明确: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4、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四、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16、陈涉世家(四)制作人:程建 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 实施时间: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一、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士卒多为用者 尉果笞广 并杀两尉 借第令毋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袒右 将军身被坚执锐 将军身被坚执锐 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