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2007280361.doc

河南省郑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全科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2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832811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5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12-31 上传人:活***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关 键 词:
河南省 郑州市 2019 _2020 年高 下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全科,河南省,郑州市,2019,_2020,年高,下学,期末考试,试题
内容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卡上1(2分)在西周,已见不到有大巫掌管政治大权的事,有关丧葬、祭祀、占卜及文化、教育诸事,在周礼中属掌礼机构管理,巫在这一机构中的地位是较低的,史官的地位则有很大提高。这表明当时()a官僚政治逐渐得到确立b君主专制削弱政治的神学色彩c国家治理的专业性提升d礼乐制度促进重史传统的形成2(2分)如表是西汉不同时期存在的诸侯王。西汉分封的诸侯王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公元前202年时存在的诸侯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茶、韩王信、衡山王吴芮公元前195年时存在的诸侯王齐王刘肥、楚王刘交、吴王刘濞、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淮阳王刘友、梁王刘恢、赵王刘如意、燕王刘建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b确保皇权传承稳固c实践郡国并行的治国方略d扩大王朝统治疆域3(2分)元朝时,专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邮驿叫急递铺。每十里或十五里设一铺,每铺设置铺丁五人。铺丁一昼夜行四百里,加急则为五百里,徒步奔驰,辗转传递军政机要文书。急递铺的设立()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不利于地方的自主发展c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d保证了政务信息的畅通4(2分)唐朝科举制开设科目繁多,除秀才、明经、进士等,还涉及军事、历史、数学、法律等领域。到了宋朝中期,科举科目仅剩进士一科,专注于考查儒家经义。明清时期,考试科目与内容基本沿用旧制,思想不能超出程朱理学,形式限制为八股文。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发展()a加速社会阶层流动b强化封建君主专制c推动社会公平公正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5(2分)和珅是清朝少有的“真宰相”,其权力名副其实;他既是内阁首席大学士,位列文官之首,有“宰相”之名;又领班军机大臣,承命御前,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是最重要的实权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代依旧存在宰相制度b军机大臣品级高于内阁大学士c清朝中央机构分权制衡d军机处掌握实权成为权力中枢6(2分)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记载;北宋熙宁二年(1069),由于宋神宗露出专断的苗头,富弼直接批评皇帝:“内外之事,多出陛下亲批,恐喜怒任情,善恶无准,此乃致乱之道。”由此可知宋代()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7(2分)“少年杀死恶龙后,坐在宝座上休息,他看着洞中数不尽的金银珠宝,双眼发红,身上渐渐长出了鳞”。该场景和太平天国运动很相似,依据之一是()a其治国方案带有革命性和空想性b定都天京后恢复了尊卑等级制度c前期代表农民阶级后期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只是提出推翻封建王朝而没有提出反侵略8(2分)甲午战争期间,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报社,大量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质疑克里曼的报道。清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这一差异本质上反映了()a日美在侵华问题上相互勾结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c清政府消极避战的军事策略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9(2分)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撰文写道:“二十年前,闻西学而骇者比比然也,及言变法者起,则不骇西学而骇变法矣;十年以前,闻变法而骇者比比然也及言民权者起,则不骇变法而骇民权矣;一二年前,闻民权而骇者比比然也,及言革命者起,则不骇民权而骇革命矣。今日骇革命不骇民权者,百而得一焉。”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加剧b有识之士深入群众的不断宣传c民权和革命成为社会的共识d民众的思想认识不断发生变化10(2分)19001911年期间,某些知识分子在民报等报刊中,虽然常把英国、美国等称为文明先进国,但在他们意识中,法国明显具有特殊地位,不时把法国冠以诸如“文明中心”、文明领袖等溢美之词,对法国的描述常怀着另样的激情。这说明这些知识分子()a试图寻求探索新的救国途径b认为法国大革命更加彻底c认同法国体制适宜文明发展d深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11(2分)1919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篆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陈篆答复“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事务,恐难办理。”此后北洋当局以“政府无权变更领土”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这表明()a五四运动促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五四运动决定政府外交决策c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进一步发展d北洋政府外交政策的近代化12(2分)20世纪40年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低烈度,不彻底,甚至以此否定革命。曾有辛亥革命的亲历者批评道:“在今日视之,或议当时同志,毫无反帝国主义思想,实则距时代三十余年,不审当时情事,率议前人是非,未有当也。”这说明()a辛亥革命并没有打击帝国主义势力b只有亲历革命才能正确认识革命c辛亥革命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d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持时空观念13(2分)如表是不同时期大公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评论。这种评论的变化反映了() 1926年及国际共产党之入党,与夫亲俄色彩之浓此皆在吾人所反对者。1937年中国今天,是整个团结了,共产党这样捐弃成见,共同奋斗,是加强这团结的。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国共关系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c人民希望建立联合政府d苏俄是影响国共合作的关键14(2分)1949年3月,党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这说明()a土地改革实施的迫切需要b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变c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d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15(2分)伯里克利曾连续32年当选十将军,其中14年连续担任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他善于通过诱导式的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在他的领导下,雅典臻于极盛。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雅典政治()a民主运行机制失灵b沦为政治家争权夺利的工具c本质上是个人专制d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16(2分)罗马法早期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确定其自由身份,出生时母亲是自由人(包括解放自由人)的,子女就是自由人;出生时母亲是奴隶的,子女也就是奴隶。帝国时期逐渐改为,凡胎儿自怀孕至出生,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纵使生母于分娩时仍为奴隶,出生的婴儿即为自由人。这一变化反映出罗马()a法律体系逐渐成熟b注重维护公民自由c奴隶制度逐渐瓦解d法学观念更加理性17(2分)1702年到1714年在位的安妮女王生性犹豫,遇事很难做出决断。内阁大臣们遇事时往往由主要阁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表明英国()a内阁与君主权力斗争激烈b国王开始统而不治c形成了内阁集体负责原则d责任内阁逐步形成18(2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对进口货物或出口货物征收任何税款,但为了执行该州的检查法律而有绝对的必要时,不在此限;任何州对于进出口货物所征的税,其净收益应归合众国国库使用。”这些法律条文体现了()a三权分立b联邦体制c民主共和d国会至上19(2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内阁的组成,一般是由总统提名一个议会多数党领袖成为总理,然后由总理提供一份阁员名单交由总统任命。由于党派众多,一个政党几乎无法组阁,几乎都是多党联合组阁。这一现象()a导致法国内阁更迭频繁b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c表明总统行政权的扩张d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20(2分)马克思谈到:“罗伯特欧文不仅在理论上鼓吹限制工作日的必要性,而且实际上在他自己的工厂内实行了十小时工作日。这种主张被讥笑为共产主义的空想。现在,第一个空想成了工厂法,第二个空想成了一切工厂法中的正式用语。”这说明()a空想社会主义有一定合理性b欧文引导了工厂法的制定c马克思误解了空想社会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具有科学性21(2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改组,克伦斯基被推上总统宝座,俄国报刊鼓吹的“克伦斯基攻势”在德军的反击下大败,这败坏了克伦斯基“救世主”的形象,人们开始贬称他为“沙皇亚历山大四世”,因为他的名字也是“亚历山大”。有此可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俄国沙皇的专制逐渐恢复b民众已经抛弃了临时政府c俄国在一战战败退出战争d“四月提纲”顺应当时需求22(2分)2020年5月28日,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表决通过。而在66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也同样意义非凡。以上法律均体现的原则有()a议会至上和自由主义原则b民主集中和人民主权原则c三权分立和法律至上原则d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23(2分)习近平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独享的自治b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爱国统一战线发展24(2分)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讲话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其意在()a营造改革开放良好社会氛围b极力突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c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25(2分)“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澳门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同时,“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甚至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底线是()a保证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b维持特别行政区的现行法律不变c坚持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保障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26(2分)1960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努力主动地在外交上开创新的局面”的方针。1963年到196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等非洲十国,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增进了中非友谊和互信,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外交()a具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b重视发展与不结盟国家的关系c为打破外交困局进行政策调整d致力于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7(2分)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a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b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d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8(2分)美国独立之初将欧洲视为美国文化上的对立面,政治上奉行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孤立主义。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开始突出美欧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强调美欧休戚与共。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名义上是帮助欧洲经济重建,但通过资本、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将欧洲纳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a表明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b意在与欧洲争夺世界政治和文化霸权c标志着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主义d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29(2分)1952年,法国学者阿尔弗雷德索维在观察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第三世界”。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第一世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第二世界,其余的国家为第三世界。该学者对世界的划分()a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b带有比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c与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相同d背离了当时世界的政治形势30(2分)1946年9月,杜鲁门助理克利福德起草了一份报告苏联与美国的关系。该报告全面地分析了美苏关系,系统地阐述了对苏方针,认为苏联企图在铁幕的中东部建立一个政治上屈服于苏联的保护地区,而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制止苏联进一步的扩张。这一报告()a使美苏同盟关系开始破裂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反映了美对苏的遏制意图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1(20分)少数民族改革是中国古代改革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材料一: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元昊建立西夏国。元昊执政前的官制较为简单,元昊执政后更加健全。他设立文武班,在文武班中有蕃学和汉学,选蕃、汉官僚子弟进入蕃学。元昊重视蕃学,汉学被置于次要地位。设“总理庶务”的尚书令,设十六司,分理六曹,于是“官制渐备”。健全军事指挥系统,设立十二个地方军区,由中央任命党项贵族管理。建立侍卫军,由豪族领主亲属组成,由元昊亲自掌管。元昊命人创制了西夏文字蕃文,它借鉴了汉字的造字方法,又有本民族特点。元昊还修建了秦家、汉延等新的水利工程,修复了一些古渠,后世称为昊王渠。材料二:公元1161年,金朝的第五位皇帝金世宗开始改革,对内,集中兵力扑灭各族人民起义。对外,打退宋朝抗金复国的进攻。他纠正了海陵王统治时期的一些弊政,完善科举制度,创立女真进士科,在京城设立女真国子学、地方设女真府学。大批任用非皇室的女真人、汉人、契丹人参与执政。他还在改革中提倡保持田猎、击球、骑射等女真传统,提倡学习女真文、讲女真语。以上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昊改革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世宗改革的背景,并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西夏、金朝两位皇帝改革的异同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2(20分)材料:1982年,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英国与阿根廷爆发了马岛战争。马岛距英本土1.3万公里,决定了必须实施以海上力量为主的武装力量动员和交通运输动员,而英空中力量非常有限,展开了积极的外交动员。战前,英始终摆出“希望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的姿态,“即使外交奋斗失败,其努力的过程也足以向世界证明英国是被迫使用武力的”。针对阿根廷“将马岛归还自己”的主张,英认为岛上居民绝大部分是英国人后裔,多次援引联合国“所有的人民都拥有自决的权利”的原则。阿占领马岛后,英要求联合国“宣布阿根廷为侵略者”,安理会经过辩论要求“撤出所有的阿根廷军队”。同时致电欧共体各国,希望对阿根廷实行禁运。很快如西德政府宣布停止发运为阿根廷建造的4艘护卫舰,等于关上了阿根廷军火库的大门。王卫东、仲永龙马岛战争中英国外交动员的做法及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马岛战争中外交动员宣传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动员取得的效果。中外历史人物评说33材料:华佗(约公元145208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自幼刻苦功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毫芍”、“毫菊”,早已闻名天下。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华佗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疾病流行,这也触发了他学医救治世人的理念。后汉书有云:“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沛相陈跬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摘编自范晔后汉书华佗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佗从医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佗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卡上1【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地位下降,故a项错误;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题干中带有迷信、愚昧色彩的神职官吏的地位下降,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材料分析能力和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解答】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晚年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主观目的是确保“刘家天下”,但客观上形成以后的割据势力,形成了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故选:b。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专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邮驿”“辗转传递军政机要”,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辗转传递军政机要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a正确;b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题干信息体现的是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中央行政体制,排除c;“保证了”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a。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思想不能超出程朱理学,形式限制为八股文”,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即可。【解答】a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思想不能超出程朱理学,形式限制为八股文体现了科举制逐渐成为维护专制统治、限制思想自由的文化专制工具,所以b正确。故选:b。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军机处,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又领班军机大臣,承命御前,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是最重要的实权官员”,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即可。【解答】明代朱元璋时期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军机大臣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比较,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中央机构分权制衡”,排除c;依据信息“又领班军机大臣,承命御前,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是最重要的实权官员”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掌握实权,d正确。故选:d。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答的关键新是“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富弼直接批评皇帝”,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即可。【解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拥有决策权,宋朝并没有变化,排除a;专制主义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民共治是不可能的,排除b;c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依据材料信息“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富弼直接批评皇帝”可知,宋朝的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d正确。故选:d。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少年杀死恶龙后,看着洞中数不尽的金银珠宝,双眼发红,身上渐渐长出了鳞”,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即可。【解答】ad不符合题意,排除;联系所学可知,太平天国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其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农民阶级的统治,但1853年定都天京后恢复了尊卑等级,如同清政府的统治一样。所以b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太平天国的农民阶级领导的,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b。8【分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日本政府勾结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报社,大量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质疑克里曼的报道。清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解答】由材料可知,清政府漠视日本歪曲真相,失去道义支持,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化外交观念,故b正确;a理解片面,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d舆论宣传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排除。故选:b。9【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梁启超言论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众的思想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然后紧扣题干时间,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们的思想不断转变。依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导致人们思想不断转变的原因是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加剧,故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的共识无法材料得出,排除。d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故选:a。10【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政治的探索。【解答】通过材料“民报”“虽然常把英国、美国等称为文明先进国”“对法国的描述常怀着另样的激情”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法国进行革命,推翻封建统治,说明近代知识分子寻求新的救国途径,故a正确;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三民主义思想提出于1905年,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范畴,排除d。故选:a。1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政府无权变更领土”,结合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进行思考即可。【解答】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排除a;b说法绝对,五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政府的外交决策,排除b;依据信息“政府无权变更领土”,体现了对国家主权的维护,反映了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c正确;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1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在今日视之,或议当时同志,毫无反帝国主义思想,实则距时代三十余年,不审当时情事,率议前人是非,未有当也”,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即可。【解答】a说法不符合史实,且只是对题干信息片面的解读;b说法绝对,并不是只有亲历革命才能正确认识革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正确认识革命;c说法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题干信息“在今日视之,或议当时同志,毫无反帝国主义思想,实则距时代三十余年,不审当时情事,率议前人是非,未有当也”体现了辛亥革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体现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该持有时空观念,d正确。故选:d。13【分析】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和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把握评论中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解答】a选项片面,只反映了1937年的态度,排除;b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由反对到赞扬,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息息相关,故选b;c抗战胜利后人民希望建立联合政府,故排除;d影响国共合作的关键是国内主要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故排除。故选:b。14【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并灵活结合所学知识。【解答】a土地改革1947年就已经开始,从材料可知,解放军转化为地方工作队是对后续工作的一种提前安排,排除a;b.1949年3月,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即将由革命时期转向建设时期,提出转为工作队,这是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故选b;c在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故排除;d.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但还未实现,故排除。故选:b。15【分析】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一是扎实掌握所学雅典民主制的内容,二是准确把握材料主旨。【解答】a根据材料“在他的领导下,雅典臻于极盛”,可知a不正确;b材料主要讲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发展,b不符合材料;c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并不是个人专制,排除;d根据所学可知雅典是民主制,根据材料“其中14年连续担任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他善于通过诱导式的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可知又体现了精英政治,故选d。故选:d。16【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罗马自由身份确认的规定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原因,进而分析得出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法学观念更加理性。【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马自由身份确认的规定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对外战争需要更多兵源;二是罗马吸收了希腊法律中关于“人生而自由”等自然法观念,因此材料反映了法学观念更加理性,故d正确。民法大全颁布标志罗马法体系成熟,故a错误。材料讲的是如何确定自由人身份,与维护公民自由无关,故b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17【分析】本题关键信息是“内阁大臣们遇事时往往由主要阁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材料体现的是由于安妮女王的性格问题,内阁大臣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先由阁臣商讨,最后交给女王提交批准,这说明内阁在逐渐掌握行政权,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d正确;材料未涉及内阁和君主权力的斗争,a排除;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开始统而不治,b排除;c是在1721年沃波尔首相组阁之后,排除。故选:d。18【分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任何州对于进出口货物所征的税,其净收益应归合众国国库使用”,结合美国的1787年宪法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国会对各州的关税征收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主要体现的是美国的联邦制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原则,b正确;美国在中央实行三权分立体制,与材料无关,a排除;民主共和属于美国的政体性质,与材料无关,c排除;国会至上的说法与三权分立体制的核心不符,d排除。故选:b。19【分析】本题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由于党派众多,一个政党几乎无法组阁,几乎都是多党联合组阁”。【解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党派众多,内阁“几乎是多党联合组阁”,这会导致内阁缺少可靠而稳定的议会支持,造成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故a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也无法体现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故b、c错误。材料讲的是内阁形成的过程和特点,与是否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故d错误。故选:a。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特征来分析。【解答】a材料中马克思所说的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从材料的意思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性。b材料的意思不是强调欧文引导了工厂法的制定。c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析是非常深入的,并没有误解。d空想社会主义是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应的材料,体现不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故选:a。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结合材料和十月革命的过程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材料体现的是二月革命后,俄国民众对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不信任,这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出现信任危机,因此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中要求资产阶级转接权力的做法是符合当时的需要的,d正确;二月革命后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仅从俄国民众对资产阶级对临时政府的不信任来看,是无法得出当时民众已经抛弃了临时政府的结论的,b排除;俄国退出一战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c排除。故选:d。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进行分析。【解答】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有体现出议会至上的原则。b材料信息中体现不出民主集中的原则。c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体现出三权分立的特点。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1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故选:d。23【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解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故a错误;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故b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故c正确;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材料是强调工作制度和组织制度上的问题,而不是强调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b材料中反映出领导人的思想和作风问题,但不是重点,并不是要强调极力突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c从材料中“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可以看出是要强调在工作制度方面进行改进,目的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依法治国的方略是90年代提出来的。故选:c。25【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解题的关键是“前提和底线”。【解答】一国两制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障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故d正确;abc是一国两制的内容,排除。故选:d。26【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有:1960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努力主动地在外交上开创新的局面”的方针。【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美国任对中国进行封锁,新中国外交出现困难局面。题干的相关做法主要是为了打破外交困局,故c正确。和非洲国家交往淡化了外交上的意识形态,故排除a。和非洲国家交往是打破外交困局的表现,故排除b。在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非洲国家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这并非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原始动机,故排除d。故选:c。27【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方针演变情况。关键词是“全方位”。【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行“全方位”外交,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a正确。b是50年代“一边倒”,c是70年代“一条线”,不符合80年代后“全方位”外交,排除bc。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行“全方位”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非只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排除d。故选:a。2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材料中美国在不同时期在文化和政治上的观点主要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而不是要强调欧洲与美国的文化相通。b二战后美国已经是世界霸州,不需要和欧洲争夺政治和文化霸权。c美国在一战以后强调与欧洲休戚与共,就有从孤立主义向全球主义转变的意思,材料中并没有哪一个阶段是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主义的具体标志。d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刚开始美国是孤立主义占主导,后来逐渐的强调和欧洲的共通性,最后强调要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经济体系扩展到欧洲乃至全球,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的要求不同。故选:d。29【分析】本题考的是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这一知识点,”1952年,法国学者“此为突破口。【解答】a法国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可能团结第三世界。故选项错误。b把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第一世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第二世界,体现了冷战下的两极对峙,故选b。c毛泽东认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不相同,故选项错误。d按照美苏划分两个世界,正体现出当时的政治形势。 故选项错误。故选:b。30【分析】本题考查冷战,解题的关键是“认为苏联企图在铁幕的中东部建立一个政治上屈服于苏联的保护地区,而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制止苏联进一步的扩张”。【解答】“认为苏联企图在铁幕的中东部建立一个政治上屈服于苏联的保护地区,而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制止苏联进一步的扩张”表明这一报告反映了美对苏的遏制意图,故c正确;a错在“开始”,排除;b是铁幕演说,排除;d是华约的形成,排除。故选:c。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改革。(1)主要考查元昊改革的意义。依据材料中元昊改革的内容分析概括;(2)主要考查金世宗改革的背景以及孝文帝改革、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南省郑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全科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0832811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