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202010280214.doc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6科6份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0834317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12-31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平凉市
庄浪县
紫荆
中学
2021
届高三上
学期
考试
试题
- 资源描述:
-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6科6份,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考试,试题
- 内容简介:
-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 第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宗族观念的强化2.孟子万章中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由此可得出西周(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巩固统治 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3.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 )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不合理的治理方式4.史记载:“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这说明李斯认为( )a.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 b.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5.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c.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6.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长,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 )a.开发江南地区 b.加强控制地方 c.强化君主权威 d.顺应民族融合7.辞海称:“唐以后特派负责某种政务者称使,如节度使、转运使等。”唐朝,中央由工部下的屯田郎中和司农寺主管屯田、营田,而州郡却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中央由工部、少府监和将作监主管手工业生产,州郡亦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于是才有营田使、盐铁使、群牧使等使职的设置。材料反映唐朝使职大量出现的具体原因是( )a.唐朝现行官制的弊端 b.职官制度运行的惯性c.唐朝行政制度的僵化 d.唐朝政治形势的剧变8.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 )a.丞相权力不断遭到削弱 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9.唐高宗、武后之世,国人日益弃武就文,风气所趋,民族尚武精神已经是日渐消失。这主要是由于( )a.私学教育的广泛兴起 b.门阀世族势力的衰落c.三省六部制度的完善 d.科举制度的日益推行10.宋代外省官分“亲民”与“釐务”两种,“亲民官皆由京朝官差遣,不设正官;而釐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 b.官员相互配合提高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提高官员素养缓和矛盾11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库全书的编纂者们惊讶于乾隆表达的对正统辩的认可:“以元继南宋为正统,而不及辽金,持论颇正。”乾隆持此说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仍处于立国初的紧张态势 b.对抗清入关的人士严惩不贷c.欲树立为本朝尽忠的价值观 d.少数民族政权难以作为正统12.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 b.社会经济的发展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d.等级制度的解体13.中国从西周到秦统一,希腊从荷马时代到城邦独立自由的终结,我们视为两者的“古典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国封建王权向专制王权发展,到秦统一中国专制王权更转化为大一统专制皇权。大体上同一年代的希腊,带有军事民主主义色彩的王权向贵族共和过渡,更进一步向民主政体过渡。造成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政治走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的多寡 b.是否濒临海洋 c.经济基础不同 d.贵族政治瓦解程度14.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说明雅典民主( )a.范围狭窄 b.方式落后 c.性质原始 d.形式开放15.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最残暴的统治者)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苏格拉底案可判断( )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泛滥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民主程序的公正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16.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维护公民平等 b.强调法律至上 c.限制公权滥用 d.追求司法公正17.1640年,在英国的议会选举中,许多反对王党(查理一世及其追随者)的人士当选为议员,王党候选人则纷纷落选。这反映出英国当时( )a.议员普遍具有反封建决心 b.君主政体走向崩溃的趋势c.君主专制的统治出现危机 d.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确立18.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a.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b.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资产阶级主导政权 d.形成三权分立机制19.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正式禅位嘉庆,但仍居养心殿掌控朝政;同年9月17日,华盛顿完成了第二届总统任期,发表致合众国人民,退出候选总统行列。这两者都( )a.改变了历史发展进程 b.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c.体现了本国政体本质 d.推动了本国政体的创新20.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这表明代表们希望( )a.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 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c.建立分权制衡的中央政府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21.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 )a.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 b.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 d.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22.1889年,法国当局完成巴黎公社社员的政治大赦,还组织各种庆典,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者,并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其用意是( )a.适应市场需求 b.应对暴力革命 c.捍卫宪政民主 d.展现工业成果23.观察下表,英国19世纪前期经济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了英国( ) 英国经济各部门的收入分布(单位:万英镑)类别农林渔牧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地产房租1688年19309905602501801年75505430405012201831年79501171059002200类别农林渔牧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地产房租1688年19309905602501801年75505430405012201831年79501171059002200a.殖民帝国的初创 b.光荣革命的发动 c.议会制度的改革 d.工业革命的开始24.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3年,议会中各反对党攻击俾斯麦政府的军事开支。1887年,俾斯麦要求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而议员们只同意批准三年经费,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a.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政体遭到破坏 b.议会依法有效行使了对行政的监督权c.民主意识增长,宰相无力控制议会 d.帝国议会只是君主专制的一块遮羞布25.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新党增多,老牌执政党地位不断下降。选民总数不稳定,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投票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 )a.政府执政力受质疑 b.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发展c.政党政治遇到危机 d.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26.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建立(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b.适应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c.推动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 d.标志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27.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典中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且多是禁止性条文。同时期的罗马也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它的影响更深远。其原因是罗马法( )a.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b.条文更清晰详实c.强调权利与义务对应 d.适用范围更广泛28.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 )a.中国主权的丧失 b.天朝体制逐步崩塌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29.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 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 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 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 d.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30.1853 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a.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 b.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c.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 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31.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32.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这说明李鸿章(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b.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 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33.右图是1912年3月时任中国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主持印制的奇特的邮票。上面有“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和“中华民国”字样。下列关于这组邮票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法国对中华民国政权的承认b.说明当时中国内政外交全盘失手 c.迎合了国民对旧政权的怀念心理d.暗含列强对中国政治变动的观望34.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35.1927年9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决议强调加强军事工作和农运工作:坚决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该决议反映了( )a.“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工农武装运动蓬勃发展 d.中共苏维埃政权的建立36.“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武装!”“蒋介石是卖国贼!”“打倒国民党政府!”“工人组织起来,改良待遇!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某一历史时期这些宣传标语口号( )a.服务于红军战略转移的需要 b.已摆脱“左”倾路线的束缚c.突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7.1927年,毛泽东指出,过去我们责备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而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群众运动。但蒋介石、唐生智等都是靠枪杆子起家的,而我们独不管。其意在( )a.走苏俄式革命的道路 b.放弃群众运动c.加强党的武装领导权 d.开展土地革命38.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其主要目的是( )a.组织全民族力量团结抗战 b.改变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c.根本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39.右图为中共创立的一份报刊。据图中信息,推测胡考所绘制漫画的主题是( )a.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b.工农革命,北上抗日c.解放南京、解放全国 d.巩固团结,抗战到底40.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a.战略反攻时期 b.渡江战役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第部分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4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宋代明代 地方行政每略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州加设通判,知州发出的政令须由通判副署;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分封子孙为王,以镇守地方,屏藩皇室监察制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以监督宰相为要务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材料二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看法相当普遍。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域,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明两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及积极作用。(8分)42(13分)无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分权”形式,但其权力主体、分权方式和社会性质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一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实行。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材料二 在雅典的政治制度中,政府机关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着明确的职能和分工。 试论古代雅典的立法和民主政治材料三 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马来西亚史学家黄枝连评价道:“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新宪法才是一个进步的,有革命意义的,合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他们创造出一个今后几十年到一两百年,可以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最有效服务的政治形式”。 和美国政体的转变(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的职能划分及该制度的作用。(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雅典的“分权”在本质上的不同。(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与“有效性”。(5分)43(13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二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3分)(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3分)(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3分)答案1.d 解析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霸局面,故d项错误。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故a项错误;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2.b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西周分封诸侯有一定的等级规范,但没有体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周王室没有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机制,故c项错误;森严的等级制度无法导致诸侯争霸局面,各诸侯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强国兼并弱国,导致诸侯争3.d 解析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有利于统治,故a项错误;实行皇位世袭制度是加强皇权的体现,这是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历史的进步,故b项错误;以郡县制控制地方,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得出秦朝的暴政,即不合理的治理方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故d项正确。4.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李斯认为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要想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就必须要求思想统一,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5.c 解析“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而在西汉史料中较少出现,可见豪强势力在东汉政权中影响非常明显,故c项正确。6. b解析题目中并未说明郡县的设置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州郡县是地方行政制度,讨论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是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中央君主和宰相的矛盾,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州郡县的设立牵涉到少数民族,顺应民族融合之说不成立,故d项错误。7.a解析据材料可知唐朝中央和地方的官制并不配套,才有了唐朝使职大量出现,说明唐朝现行官制是有弊端的,故a项正确;唐朝使职大量出现的具体原因是由于唐朝中央和地方的官制不配套,而不是职官制度运行的惯性,故b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信息只是有关唐朝使职大量出现的具体原因,唐朝行政制度的僵化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唐朝政治形势的剧变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8.c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宋代的宰相仍具有较大的权力且材料体现不出其权势变化与渐进性,故a项错误;宰相并不代表整个士大夫群体,故b项错误;“宰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相权都没有凌驾于皇权之上,故d项错误。9.d解析国人弃武就文和民族尚武精神日渐消失与“私学教育的广泛兴起”无必然关系,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门阀世族势力的衰落主要涉及选官的范围,与材料中国人弃武就文和民族尚武精神日渐消失无关,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解决君权和相权的关系问题,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10.c由材料“亲民官皆由京朝官差遣,不设正官;而釐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央”可知宋代外省官都由中央直接管辖,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选c项;材料强调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a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强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非官员的素养,排除d项。11.c解析材料“以元继南宋为正统,而不及辽金,持论颇正”中乾隆皇帝以宋元为古代王朝的正统,体现了对宋朝历史地位的认可,从而缓和与汉民族的矛盾,树立为清朝尽忠的价值观,故c项正确。12.b 材料“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体现了政府对流动人口控制的放松,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故选b项。13.c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需要中央集权保护。希腊是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为主,容易产生民主制。故选c项。14.d解析根据材料“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控诉”,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中形式开放的一面,故d项正确。15.d解析根据题意,并未对两种政治进行比较好坏,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并非谴责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泛滥,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强调的是民主程序的公正并未保证结果的公正和法律的公正,故c项错误,d项正确。16.c解析材料只是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没有体现出维护公民的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律的至高无上,相反是在强调法律不能滥用,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可以看出罗马法限制公权滥用,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追求司法公正,故d项错误。17.c解析从材料中“许多反对王党(查理一世及其追随者)的人士当选为议员,王党候选人则纷纷落选”,可知部分议员具有反封建思想,但不具有普遍性,故a项错误;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仍属于君主政体,故b项错误;材料中“王党候选人则纷纷落选”,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国王专制统治的不满,故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d项错误。18.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王拥有行政权,可以任命上院议员,可以提出征收新税的议案,可见英国国王依然掌握实权,故a项正确;上院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说明下院不是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上院由贵族组成,且上院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可见此时贵族主导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国王的行政权与议会的立法权,未体现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19.c解析乾隆退位后仍掌控朝政,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而华盛顿担任两届总统后退出候选总统行列,则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本质,故c项正确。20.a解析据材料题干信息可以得出代表们希望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故a项正确;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只是材料部分意思的体现,故b项错误;建立分权制衡的中央政府也是材料部分意思的体现,故c项错误;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也是材料部分意思的体现,故d项错误。21.a解析据材料“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可知,麦迪逊认为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优势,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专业人士治国有利于明确国家利益,与能否避免多数暴政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表明代议制的意义,与其实行的可能性无关,故d项错误。22.c解析“政治大赦”“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者”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是展示国力,均可以体现对宪政民主的捍卫,故c项正确。23.c解析依据表格,英国19世纪前期经济结构的变化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推动了1832年议会制度的改革,故c项正确。24.c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材料中皇帝的行为是符合宪法的,故a项错误;帝国议会否决俾斯麦提出的烟草专利法,只批准三年经费,说明议会行使了批准法案及财政预算的权力,未体现行政监督权,故b项错误;帝国议会虽被皇帝解散,但它行使了自己的权力,否决了宰相的法案和预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d项错误。25.d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新党增多,老牌执政党地位不断下降,说明政党竞争日益激烈;选民中持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数增多,说明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综合起来说明欧洲各国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26.b根据材料“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得出近代文官制度让官员的选拔有据可循,考试形式公开公正,有利于选拔出真才实学之人,适应了工业革命后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的需求,故b项正确。27.c 十二铜表法和法经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二者都是成文法,条文都清晰详实,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法经多是禁止性条文”可知其重在强调义务,而非权利,而十二铜表法强调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故c项正确;二者的适用范围都比较广泛,故d项错误。28.b解析从材料“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可以看出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天朝体制逐步崩塌,故b项正确。29.d解析这一时期英国对外扩张的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扩张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指的是黑奴贸易,不涉及中国,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控制中国海关,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英贸易中,英国商品销路不畅,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故d项正确。30.d解析题干信息并不能体现出四川、广东的食盐价格就一定便宜,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提到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并不能说明其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故b项错误;1853年太平军的活动范围波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而允许“私盐”入楚,并不能起到封锁经济的作用,故c项错误;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在长江流域活动频繁,从而影响了官盐的贩运,所以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故d项正确。31.c 解析材料表明侵略国家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故时间应当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提及该事件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故c项正确。32.c解析材料中未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且不能得出李鸿章放弃的结论,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前李鸿章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中李鸿章认可日本对中国的优势,故c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先进中国人开始改变学习西方的方向,故d项错误。33.d解析该项与“大清国邮政”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该邮票由法国人主持印制,体现了他的意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2年”可知,政局变动中,该法国人在“大清”和“中华民国”之间,保持“临时中立”的观望态度,故d项正确。34.c解析1926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一月”即1927年相符,故c项正确。35.a解析材料体现中共加强军事和农运工作,反冯玉祥,实行土地革命,发动农民运动,这符合“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故a项正确;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会议的决议,没有体现工农运动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