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202010290380.doc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全科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12页)
编号:10834638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12-31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泰宁
第一
中学
2020
_2021
年高
学期
学分
认定
第一次
阶段
考试
试题
- 资源描述: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全科,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20,_2021,年高,学期,学分,认定,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 内容简介:
-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可知()a百家争鸣导致了官僚政治建立 b东周时期主流思想已基本确立c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d各学派在此阶段呈现协调发展2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a“不期修占,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b“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约翰霍布森认为,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的形成间接地受到了中国某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这里的“中国某一传统思想指的是()a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 b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d墨家的节俭苦行思想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5“昭宣之治“时期,凡遇灾荒、地震,汉昭帝、汉宣帝皆免除当年的租赋与徭役。此后,东汉明帝、安帝也曾因为日食和饥荒的出现而对全国发布“罪己诏”。这表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b历代统治者敢于自我反省c主流学说影响统治者的决策 d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了动摇6郭沫若说:“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他意在强调()a儒学一直是官方正统思想 b儒学日益僵化退出了历史舞台c注疏者主观解释儒学精神 d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7西汉中期以后,董仲舒等人提倡将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这种做法()a否定了先秦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 b保证了司法的公平公正c使法律丧失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 d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8儒学家们认为:人生来即平等地拥有仁义礼智之性,这是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因而人人皆具有学为尧舜的可能性。但又因“血气之身”而有气质之偏、物欲之蔽,导致“人不能皆知其性,以至于乱其伦理而陷于邪僻”,天理本然之性晦暗不明,人性沉沦,社会动荡。故此他们主张()a“存天理,灭人欲” b建立封建纲常伦理道德c加强人的内心道德自省 d重新构建儒家精神道统9据史记记载:因为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被迫逃到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而复仇。宋代以后,批判伍子胥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这是主要因为()a血缘宗法观念的削弱 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c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10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有一场“鹅湖之会”的著名学术论。读下表可知,两派的分岐在于()学术人物各自主张朱熹论及教人,朱子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九渊、陆九韶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 c唯物唯心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11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道家思想受到尊崇c儒家思想影响绘画 d艺术呈平民化趋势12黄宗羲肯定“三代(夏商周)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所谓“天下之法”,是为天下人民谋利防乱的公平之法,而“一家之法”,则是专为帝王一家谋私利的专制之法。这说明黄宗羲()a推崇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c批判旧思想触及制度层面 d积极宣传西方民权思想13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a重视商业发展 b具有民本思想 c提倡轻徭薄赋 d批判君主专制14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从中可知该学者主张()a限制君权 b正心诚意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15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 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b数据统计存在严重偏差c西方科技不适应于中国 d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16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士将一些西方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其中最受时人重视的是“天文历算之学”,徐光启在传教士协助下,应用西方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修成具有较高精确度的崇祯历书。由此可知()a西学东渐盛行 b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c近代科学崛起 d传统思想影响科学发展17明清时期,许多小说的创作内容是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琐事,反映了社会的人情物理(即世情),体现了“为市民写心”。这说明此时期的小说创作()a脱离了传统文学的主流 b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求c缺乏对社会新事物探求 d深受宋明理学思想影响18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怀疑古书对夏商周三代记载的真实性。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及释读,不仅有力地回应了疑古学者,还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对商代记载的准确性。这反映了()a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汉字 b没有实物印证的历史都有极大争议性c文字史料都是真实可信的 d实物、文字史料相互印证具有说服力19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写道,“(戏剧)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情之疾,可以浑庸鄙之好。”材料表明古代戏剧是()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维护专制的主要工具c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d以宣传儒家道德为目的20晚清介绍世界地理科学知识及各国历史的著作年代18401842184718481855编撰者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陈逢衡著作四洲志海国图志康鞧纪行瀛寰志略英吉利纪略如表可以说明,这一时期()a朝廷迫切需要了解夷情以应对变局 b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传统的王朝意识c官绅士人以传播世界地理知识为己任 d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天下中土观念21如图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清政府重海防维护统治的意图c列强侵略制约海军技术的进步 d制度落后成为海军发展的羁绊22维新变法期间,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是因为康有为a借传统文化宣传西学 b倡导革命以救亡图存c是中体西用的践行者 d不信儒学遭官员反对23赫胥黎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仅适用于自然领域,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却将其发展为不仅是自然界所遵循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遵循的普遍规律。严复这一做法()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意在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24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想,但他对国家富强的广泛要求,呈现出一种激进的倾向,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显示出维新思想()a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 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 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25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图1。此论战的双方是()图1a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 b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 d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26“个人主义”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但“个人主义”思想刚在中国产生时,容易被理解为与“爱国”主张相对立,因此,时常被诟病为“自私自利”的同义词。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现”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b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权c促使民主观念在华兴起 d解放了中国民众思想27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要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针对该现象,先进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存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28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a主张大力弘扬封建礼教 b仍受旧思想的严重束缚c并未全盘否认传统文化 d发现西方文化存在缺陷29“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这是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演讲的内容节选。该演讲者是()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毛泽东301919年6月,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李大钊针对胡适“少谈些主义”的主张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此事件()a在思想上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 b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主流地位c消除了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分歧 d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40分)31(本题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先秦诸多关于人性的认识讨论中,老子有云:“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孔子的人性观可以非常精炼地表达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是后来的儒家如孟子、荀子等人根本没有阐述过孔子的人性观,而是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观念。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荀子说:“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摘编自黄布仁关于先秦“人性论”的讨论及思考材料二: 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然则为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并进一步论证说,这种“私心”连圣人都不可缺少,“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大圣人亦人耳,既不能高飞远举,弃人间世,则不能不衣不食,绝粒衣草而自逃荒野也。故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摘编自郑建钟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子、孟子、荀子三人的人性观,并归纳荀子从其人性观出发而提出的治国理念。(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人性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32.(本题10分)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一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材料三: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成果传到欧洲后,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3分)(3)比较两届世界博览会中国展品的变化,指出现代中国科技呈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2010年中国展品变化的原因。(6分)33.(本题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得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 25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李鸿章和康有为思想主张的异同。(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的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的影响。(4分)(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2分)34.(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把其政权所能达到的地方称为天下,而不是称为国家。古代中国人所认知的“天下”之下的共同体是王朝,国家观念的核心总是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忠君即爱国。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摘编自刘风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等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开始反省传统天下观,思考什么是国家。在一些报刊上系统介绍西方的国家观念,清议报有系列文章介绍西方国家学说。戊戌时期维新志士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出现了“国民立宪”的概念,并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国会请愿”活动,“公民”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传统天下观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民族国家观,由此催生了民族国家意识,国家主权观念凸显,民族主义勃兴。摘编自张春林解构与建构:近代天下观向国家观转变历程解析材料三: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国家观念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形成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4分)泰宁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二历史科试卷参考答案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31.【答案】本题10分(1)人性观:老子主张以“自然”为人的本真之性;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荀子的治国理念:礼法并施。(5分)(2)人性观:自私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自私之心。(2分)简评:(3分)进步性:张扬了人的主体价值,有利于个性解放;蕴含人人平等的精神,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