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为载体训练语言文字》_第1页
《以文本为载体训练语言文字》_第2页
《以文本为载体训练语言文字》_第3页
《以文本为载体训练语言文字》_第4页
《以文本为载体训练语言文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教学要以文本为载体,着重训练语言文字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教研室 韦春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深知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

2、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们所用的文本,作为语言的载体,又是教材编写者精挑细选的篇章,其规范性毋庸置疑,对学生学习语言及进行语言训练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同时它又是创作者情感的符号,字里行间总能读出点情味。语文课,应该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文本,掌握知识点,习得语言的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下面笔者就阅读教学中如何“以学生所用文本为载体,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一、加以想象,丰厚文本内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每个单元的语言训练重点,敏锐地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语言增长点,加以捕捉,经过智慧、高效地设计

3、,让学生感受到文本内容带给自己思想震撼,从而获得语言规律,积累言语养料,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例如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其中一个语言训练目标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想,编者为何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这样的安排呢?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知识,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做好引导、点拨。在教学草虫的村落时,我找到了三个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点。第一处是“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去。”让学生想象它们分别会怎么说?说的时候,它们各自的神情是怎样的?第二处是“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让学生抓住“攀谈”一词,合理地进行想象。第三处是“我看见测气候者

4、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请抓住这个省略号,继续补充小甲虫们还会忙于哪些工种?在学习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时,我抓住了“游人也是野的”这个内容让学生练笔。因为课文只写到了一位姑娘,一位老人的“野”,然后是一个省略号。我要求学生先想好你准备选择哪个对象来写?怎样突出你写的对象“野”,让省略号省去的内容丰满起来。学生也挺会想的,想到了旅途中一对恋人;想到了顽皮的小孩;想到了强壮的青年。经过学生的加工,使文本的内容更加厚实,学生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二、捕捉亮点,琢磨语言形式典型文本,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精彩,如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等等。教学中,教师要把这种特别“典型”的地方找

5、出来,并付之于练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丝绸之路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组中的课文,它向我们读者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仍有许多地方可以值得我们去“捕捉文本中的切入点”。教学时,我在让学生完成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这些学习目标后,还把目光盯住了第一组中要求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想想这样写的好处。”这一语文文字训练点上。我仔细琢磨,觉着文本的开头和结尾不错,不但语言优美,而且作者的表达方式也不错:有联想,能首尾呼应,使文章的

6、结构显得更完整,是让学生进行学习的好范文。丝绸之路的开头: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丝绸之路的结尾: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三、抓关键字词,悟诗中真情诗歌字字饱含意境,字字吐露真情。教学时,要透过字面意思,抓住关键的文字,深入文字背后,再现诗人的创作情境,感悟字里透出的感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围

7、绕一个“忆”字展开,每句诗中都有一个关键的字“独、逢、遥、少”,诗人因“独”常常有客居他乡的寂寞,因“逢”佳节而倍生思乡情怀,因离家“遥”而想起了兄弟们登高望远,却又因此有了“少”一人的惆怅。这四个字的感悟对于突破诗歌的理解,感受作者的客居他乡复杂的情怀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就这么问学生:“独”字什么意思?“独”字让你想到的作者此时怎样的处境?这样的问题,容易打开学生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应该会联系自己生活中经历父母外出时单独一人在家的情景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闭上你们的眼睛心里不停地默念着“独”字,想着自己只有一个人,(过一会)请各位同学睁开眼睛,心理什么滋味,谁来说说?这么一问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

8、言起来“我感到了十分地孤独”“我会不停的想家人”“我看到周围寂静的很,有话没地方说”等,他们都能说出自己对“独”字独特的体验,我想这些小孩们在生活中也确实体验过单独在家孤单的感觉。对于“逢、遥、少”也一样的,只要设计好,每个字都可能引起学生语言的欲望的。四、填补空白,练语言真功语文课,找到文本“空白点”,有意识地创设话题,引导学生对文本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是开启学生思维,与作品沟通的有效途径。课文顶碗少年中,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顶碗失败后,他心情十分紧张,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他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这时,台下一位老者走到少年面前,

9、脸上微笑着并没有责备的神色。课文中写道:“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呢?作者没有明白的告知,可是,就是这一句话改变了少年的状态,使少年获得最后的成功。只有知道老者说了什么,才能理解少年的情感变化过程,抓住这个空白点,是体会人物情感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抓住“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孩子,勇敢点,你一定行。” “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 “这点失败不算什么,人生的道路上那有不遇到点挫折。不要慌,沉着应对,勇于拼搏,成功属于你”等等句子,都经学生的想象流淌在课堂上,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

10、们读懂了文本,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教学燕子专列时,我让学生想象贝蒂救护那十几只燕子时的情景,学生们充分想象,想到了贝蒂在各种场合,各种艰难环境中救护小燕子的经过。如 “雪花纷飞,贝蒂艰难地走着,寒风吹得她难以睁开双眼,但是她仍然找寻着。”“贝蒂每走一步,都留下很深的脚印,虽然她穿着厚厚的棉袄,可是寒意还是阵阵袭来,但是她依然在田野里找着。”“整整一个下午,贝蒂都没停止过她的脚步。”不同的语言道出相同的意思。这些语言表达着贝蒂这个小女孩对小燕子的关爱。这个空白的填补,唤起了学生语言表达欲望,使学生体验到贝蒂对小燕子的爱护。五、品味字词,内化语言规律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字词教

11、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它向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字词这一语文基础训练,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一年级课文四季中,几处运用到叠音词: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作者为什么不说“很尖”“很圆”“很弯”,而要说“尖尖、圆圆、弯弯”呢?这就要考虑叠音词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具有形象性、确切性和音乐性的特点。这三个句子中的叠音词使草叶、荷叶、谷穗的特征 更加形象,表达的意思也更加确切。这样表达,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另外,还表达了作者对草叶、荷叶、谷穗那种亲切与爱怜的情感。 穷

12、人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表情、行动及心理活动,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抓住语言训练点,找牵动全文的词,体会人物品格。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是渔夫知道西蒙死后的情景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渔夫善良品质的集中表现。为此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重点放在“熬”字上,(1)查字典,说说“熬”字的意思(熬是忍受的意思)。(2)把熬字换成“生活”、“渡”、“活”后,对比起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让学生边读边体会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学生就会明白,原文一个“熬”字,既道出了生活的艰难,又体会了渔夫的善良。在自己熬着度日的情况下

13、,还能把别人的孩子抱回家来抚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文中人物“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崇高的品质。一个“熬”,既帮助学生体会渔夫善良品质,还培养了学生先人后己、一切为别人着想的思想感情。六、角色互换,深悟语言特色学生读作品时,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角色中,他们为文中的角色创造着美丽的结局,精彩的人生,美好的生活。这种角色互换让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作品中的人物角度理解句子的意思和人物的内心情感,有助于对词句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如教学长城中有个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理解这个句子的思想感情,要从理解“才”这个词入手。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理解:“

14、假如你现在站在长城上,看着长城的一切,在当时的条件下,你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当时的劳动条件下,建成这样伟大的工程,真的不可思议。”这样,“才”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理解“才”的意思,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就不是什么难题了:“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的祖先做到了,我们应对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示?你们佩服他们的什么品质?”然后进一步深入:“你的感情是这样,作者呢?”这样,不但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学会了文章有感情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七、品标点符号,悟语言内涵标点符号在语言文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除了表示停顿时间的长短以外,有的标点还隐含着特定的意思,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想象,挖掘其内在的特殊含义,以加深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画杨桃这篇课文中,老师和同学们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第一次同学们回答“不像!”“像五角星!”同学们发现“我”画的杨桃有别于他人时,立刻断定“我”画错了,两个感叹号反映出同学们自以为是、洋洋得意的神态。第二次同学们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刻画了同学们知道自己判断失误了,大家因为不好意思而说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