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的评定课件_第1页
人体形态的评定课件_第2页
人体形态的评定课件_第3页
人体形态的评定课件_第4页
人体形态的评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形态的评定,第二章 人体形态的评定技术,人体形态的评定,2,身体姿势评定,1,体格的评定,2,3,人体形态评定技术,体成分评定,3,体型评定,4,4,人体形态的评定,3,1、身体姿势评定,一、正常姿势及其评定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Page 4,身体姿势评定正常姿势,前面观 双眼平视前方 耳屏上缘同一水平面 眶下缘中点同一水平面上 髂前上棘同一水平面上,Page 5,后面观 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一条垂直线上 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嵴,对称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线上,身体姿势评定正常姿势,Page 6,身体姿势评定正常姿势,侧面观 耳屏、肩峰、股骨大

2、转子、膝、踝应五点一线,位于一条垂直线上 脊柱的4个正常生理弯曲,Page 7,身体姿势评定异常姿势,侧面观 1头向前倾斜 外耳位于重心线之前 颈部伸肌紧张、屈肌拉长,Page 8,2.肩向前 肩缝位于重心线之前 肩胛骨外展并常有上提 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紧张 胸背部肌、斜方肌、菱形肌薄弱,Page 9,2胸脊柱后凸(驼背,Page 10,身体姿势评定异常姿势,后面观 1肩下垂 双肩不在同一水平上 侧方竖脊肌短缩、菱形肌、背阔肌紧张,人体形态的评定,11,2. 翼状肩 肩胛骨内侧缘和内角凸起,并偏向断横面 前锯肌部分或完全瘫痪,Page 12,3.脊柱侧弯 “C”形 “S”形,Page 13

3、,C”形 1、肩膀高度不一致 2、肩胛骨与脊柱不等距 3、双侧肩胛下角不等高 4、双侧髂脊不等高 5、手臂与躯干的距离不等距,Page 14,S”形,人体形态的评定,15,身体姿势评定异常姿势,异常姿势的影响 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继发性功能障碍 诱发疼痛,人体形态的评定,16,2.体格评定,体格评定:是对人体的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等进行测量。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指标是体格评定的常用指标,人体形态的评定,17,2.体格评定,测量时注意事项 1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2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3向被测量者说明测量目的和方法,以获得充分配合

4、。 4使用仪器测量时,每次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校正。使用皮尺进行测量时,应选择无伸缩性的皮尺,人体形态的评定,18,5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部位应充分暴露。 6在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作双侧相同部位的对比以保证测量结果可靠。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7评定表格设计科学,记录方法严格统一,Page 19,2.体格评定,体表标志的确认,Page 20,2.体格评定,肢体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度的测量 上肢的体表标志,人体形态的评定,21,前面观-右,后面观-右,人体形态的评定,22,前 面 观 -右,人体形态的评定,23,上肢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5、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24,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25,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人体形态的评定,26,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到中指尖的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27,2.下肢长度测量 体表标志,人体形态的评定,28,前 面 观,后 面 观,人体形态的评定,29,

6、后面观,人体形态的评定,30,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31,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32,小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外踝的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33,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点: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34,3.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上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

7、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35,前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36,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37,小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离,人体形态的评定,38,肢体围度的测量 1.四肢围度的测量 上臂围度肘伸展位、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 测量点:在上

8、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部测量围度,人体形态的评定,39,前臂围度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围度,人体形态的评定,40,前臂围度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围度,人体形态的评定,41,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取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人体形态的评定,42,小腿围度最大围度、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人体形态的评定,4

9、3,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 从腋窝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 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人体形态的评定,44,3大腿残端围度 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 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人体形态的评定,45,躯干围度测量 1颈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度,应注意软尺与地面平行,人体形态的评定,46,2胸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胸中点和肩胛骨下角点,绕胸一周。测量应分别在被测

10、者平静呼气末和吸气末时进行,人体形态的评定,47,3.腹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 测量点: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水平线。测量腹围时,应考虑消化器官和膀胱内容物充盈程度对其结果的影响,人体形态的评定,48,4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 垂。 测量点: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 上臀部的最粗部分,人体形态的评定,49,5腰臀比(WHR) 即测量的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 判断中心性肥胖的指标 女性:0.67-0.80 男性:0.85-0.95,人体形态的评定,50,6.身高体重的测量 身高: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

11、标,一天中身高变化模拟曲线图,人体形态的评定,51,体重:是人体横向生长、围度、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的充实程度,人体形态的评定,52,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指标: 712岁:标准体重(kg)= 年龄 28 13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人体形态的评定,53,成人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0)(165以下)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166-175cm) 理想体重(kg)=(身高cm110)(176-1

12、85cm) 理想体重上下10%正常 超过理想体重10%-19%超重 超过20%肥胖,人体形态的评定,54,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1)BMI的计算公式: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 2)我国临床目前常用的成人肥胖诊断指标 (1)消瘦: BMI 30,人体形态的评定,55,体成分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56,体成分测定,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即为身体成分。 根据各个成分的生理功效的不同,常把体重划分为体脂重/脂肪重和去脂体重/瘦体重 1. 水中称重法 2.皮脂厚度的测量 3.生物电阻抗法,人体形态的评定,57,1.皮脂厚度测量 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在右上臂肩峰顶与尺骨鹰嘴突连线中点,肱三头肌的肌腹处,顺直捏起皮褶。 男性成人的肱三头肌皮肤皱壁厚度大于10.4mm,女性大于175mm属于肥胖,人体形态的评定,58,背部:在右肩胛骨下角的下方约1cm处,皮褶方向向外下方,与脊柱成45角。 正常成人肩胛下角皮肤皱壁厚度的平均值为124mm,超过14mm就可诊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