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科版(2021年春)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分析+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_第1页
新编教科版(2021年春)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分析+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_第2页
新编教科版(2021年春)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分析+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_第3页
新编教科版(2021年春)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分析+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_第4页
新编教科版(2021年春)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分析+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教科版(2021年春)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教学计划一、课程背景介绍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二、课程目标:(一)“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l 绿s e 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l 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l 绿s e 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结构具

2、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l 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l 有的植物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的根、茎、叶可以繁殖后代。l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孚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l 根具有吸收水分、无机盐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l 茎具有运输水分、养分以及支撑植物的作用。l 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存需要的养分。l 叶能通过蒸腾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以维持其生存。l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l 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后,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l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l 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

3、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l 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的多样性。2.科学探究目标l 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l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订观察计划。l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影音等方法收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相关信息。l 能利用解剖、建模、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管的结构与功能。l 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l 能依据科学记录,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l 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地描述风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及规律。l 能反思自己的种植过程及观察、记录方法,并适时做出调整。3.科学态度目标l 能持续保持对植物生长变化及结构与功能

4、的探究兴趣。l 能坚持观察并客观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l 能以事实为依据陈述自己的观点,交流中面对有力证据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l 能与多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l 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生命的珍爱。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l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二)“电路”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l 电路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在内的闭合回路,可以用开关切断和闭合电路从而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l 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l 电是我们生产和

5、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l 电有时也具有危险性,一定要安全用电。2.科学探究目标l 组装简单的电路。l 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结果。l 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l 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l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l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l 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l 给房间设计简易的照明电路。3.科学态度目标l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l 激发探究电的兴趣。l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初步感知电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l 初步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

6、的关键因素。l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制作、改进在内的简单技术与工程过程。(三)“岩石与土壤”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l 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l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l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l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经风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l 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l 岩石、矿物和土壤都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2.科学探究目标l 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描述和记录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l 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将事实与认识相关联,形成对问题的解释。l 能根据岩石、

7、矿物和土壤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l 会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3.科学态度目标l 欣赏岩石和矿物晶体的美。l 培养收集、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l 认识到使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性。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认识到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三、科学词汇:(一)“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l 种子种子植物所特有的器管,由雌蕊子房内的胚珠发育形成。包括种皮和胚,有的种子内部有胚孚乚。l 种皮 种子外层的皮,一般由胚珠的珠被发育形成,具有保护胚的作用。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l 胚根植物胚的主要

8、组成部分之一,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植物的根。l 胚芽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种子萌发时,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l 子叶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子叶内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种子萌发提供其发育所需的养分。l 播种又称撒种,指将植物的种子种人土壤中,是栽培绿s e 开花植物的主要方式。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是指种子吸水后,种皮膨胀软化,胚体积增大突破种皮,一般胚根先发育出根,胚芽再发育成茎和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l 根植物的营养器管,一般生长在土壤中,具有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

9、水中的无机盐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有些植物的根有繁殖和储存养分的作用。l 芽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部分。l 直根系有主根和侧根之分,主根明显比侧根粗且长,由胚根发育而来。侧根分布于主根周围。l 须根系主根不明显,呈胡须状。须根的主根也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只是茎的基部节上长出大量的不定根后,主根就停止生长或死亡了。l 变tai根有些植物为适应环境,根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称为变tai根,根的主根、侧根、不定根都可能发生变tai形成变tai根。常见的变tai根有贮藏根、气生根、寄生根等。l 茎 植物的营养器管。上部与叶、花和果相连,下部与根连接。有运送水分、无机盐、养分及支持植物体的作

10、用。有些植物的茎具有储存养分、繁殖后代的作用。茎一般生长在地上,也有生长在地下的。l 叶植物制造营养的重要器管。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绿s e 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重要器管。叶具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水分以水蒸气状态从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作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开闭完成的。蒸腾作用一方面拉动水分、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流动,确保植物体各部分的需要;另一方面能调节植物体温,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l 纵切 在植物解剖中,沿着物体长度的方向进行切割的方式。横切在植物解剖中,沿着物体宽度的方向进行切割的方式。l 花萼萼片的总称。尊片是花最

11、外层的小叶,一般是绿s e 的。开花前,包在花蕾外面,可以保护花蕾。l 花瓣花的一部分,位于花萼内,具有保护花内部的功能,花瓣的颜s e 、香味等可以吸引昆虫为花授粉。一朵花中花瓣的总称叫花冠。l 花粉种子植物雄蕊花粉囊内的粉状物体,内有精子。它在雌蕊柱头上萌发后形成花粉管,其中的精子进入雌蕊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l 雄蕊植物的雄性繁殖器管,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内有花粉囊,花粉囊中有花粉。l 雌蕊 植物的雌性繁殖器管,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子房内有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l 传粉花粉从雄蕊的花药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主要依靠昆虫和风帮助完成,所以

12、植物的花有虫媒花和风媒花之分。有些植物是自花传粉,有些则是异花传粉。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植物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果实;子房壁发育形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l 果皮 果皮是由子房壁的组织分化、发育而成的果实部分。成熟的果皮一般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果皮在生活中有很多妙用,生活中常说的果皮一般指的是果实的外果皮。(二)“电路”单元:l 电流电荷的流动。例如,金属中独自电子的流动,液体或气体中正负离子在相反方向上的流动。科学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l 电路 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l 电源 能

13、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l 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l 短路电流从电源的一端未流过用电器直接回流到电源的另一端。l 用电器在电路中消耗电能的装置叫用电器。l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l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三)“岩石与土壤”单元:l 岩石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一般是固态,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天然玻璃质或生物遗骸所组成,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单矿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石英组成等;有数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复矿岩,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辉长岩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等。l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

14、绝大多数为无机化合物)或单质。具有均匀且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矿物也包括极少数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均一的非晶质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如液态的自然汞。许多矿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原材料。l 土壤泥土,亦指土地。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以及水分、空气等组成,在成土母质、生物、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和耕种、施肥、灌排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不断演变和发展。因此,土壤是一种动态的、有发展历史的自然体,是提供植物养分、水分、空气和其他条件的基质,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上,土壤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

15、环境因素。l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是指达到基岩或达到沉积岩的一定深度。l 化石在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条痕条痕是指矿物在坚硬的物质(通常为无釉白瓷板)上留下划痕的颜s e ,其本质是矿物粉末的颜s e 。l 沙质土沙子疏松,用手摸时感觉粗糙,手握干沙放开即散,湿沙可握成团,但震动即散。l 黏质土干时为坚硬的土块或土团,用小刀可刮削出一个镜面;湿时黏韧,可搓成 2cm 3cm 的长条,弯曲但不断裂。l 壤土干时多呈块状或团状,但易压碎,以手指研磨时,

16、可感觉出软滑的细粉,湿时能搓成 2cm3cm 的长条,弯曲时易断裂。四、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三个单元分别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从横向上看为学生架构起较为丰富的知识体系与内容,从纵向上看体现了每一个领域在大概念建构进程中的中学段学习的进阶定位,是对前面相关领域学习内容的深化,同时又是对后续相关学习内容的奠基。“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学习,是不断丰富与完善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推进相关概念的建构与发展的过程。本单元共有8课,从对种子的观察开始,首先认识到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17、,而后以种植凤仙花活动为主要线索,追随凤仙花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其新器管出现的顺序来编排每一课内容,直至对风仙花一生的总结。在此期间,引导学生观察、记录风仙花的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各器管的形态结构,探究各器管的功能,初步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记录、推测等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植物研究的兴趣、珍爱生命的科学品质均得到培养与提升。“电路”单元的学习内容承载起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电的认识功能,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连续8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建构起“电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的科学概念。本单元与之前学习过的有关

18、声、磁的知识,一起为学生形成关于能量的认知奠定基础。在单元编排上,教科书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利用单元开篇课来展开关于电的讨论,调取并激活学生关于电知识的已有认知与兴趣,为本单元学习做好铺垫;第2-5课集中研究电路,帮助学生建构电路的概念;第67两课是对电路概念的应用与深化理解,让学生知道材料的导电性不同,电路是可以通过开关来控制的;最后一课是单元总结课,是对电路知识的应用,体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基于科学实践活动之上的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科学思维,以此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岩石与土壤”单元是小学阶段对岩石和土壤学习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过本单元

19、的学习,要使学生知道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一些观察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探究岩石(矿物)和土壤的兴趣,提升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本单元内容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了删减与补充,其中缩减了岩石和矿物的知识容量与难度,增加了土壤的相关知识;并用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将岩石和土壤进行了关联,初步使学生建立起岩石和土壤的联系;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增加了第1课“岩石和土壤的故事”和第4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总之,“岩石与土壤”单元的设计,着力体现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共生发展的编写思路,即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科学实

20、践活动,以达到使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相关科学概念的目的。本册三个单元的设计立足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融入学习进阶的思想,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精选科学探究主题,在连续的、富有逻辑的大单元学习活动助推下,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关科学概念;同时三个单元的设计与编排还注重与低、高段的衔接,推进学生概念的持续发展与完善。五、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1.带领学生经历连贯的、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认识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去思考。2.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

21、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思维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提示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指导他们进行有效记录。4.重视教科书中“研讨”环节的教学。教科书中的“研讨”部分通常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呈现教学的关键问题。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聆听他人的观点,并在集体论证之下形成共识。六、教学进度表周次

22、 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全书导学、科学家这样做、第一单元导学22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23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24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25种子的传播、科学阅读26凤仙花的一生、成果展示27复习第一单元(测试+评讲)28第二单元导学、电和我们的生活29点亮小灯泡、简易电路210电路出故障了11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212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213复习第二单元(测试+评讲)214第三单元导学、岩石与土壤的故事215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216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岩石、沙和黏土217观察土壤、比较不同的土壤218岩石、土壤和我们、复习第三单元219复习一-三单

23、元220学年复习考试2教学反思2021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解读单元设计意图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据估计现存大约有450000个物种。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植物是熟悉的,他们知道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也是陌生的,学生们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对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缺乏研究与认识。小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形形s e s e

24、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了解到植物的生长的基本需求。本单元在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基础上,从观察植物生命的某个阶段延伸到观察植物的一生,实现对植物生命历程的认识。本单元精选了凤仙花这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种子、根、茎、叶、果实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s e 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单元设计思路单元主体活动:种植绿s e 开花植物,观察研究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教材内容:第一单元

25、 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2.种植凤仙花3.种子长出了根 4.茎和叶5.凤仙花开花了 6.果实和种子7.种子的传播 8.凤仙花的一生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种子内容组织单元主题课题教材内容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过程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子的形态结构、作用2.种植凤仙花种凤仙花、做种植杯、制定观察计划3.种子长出了根种子萌发、根的作用、根的形态4.茎和叶茎和叶的生长、茎和叶的形态及作用5.凤仙花开花了花的结构、花的作用6.果实和种子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结构7.种子的传播传播种子的方式、传播种子的意义8.凤仙花的一生整理观察记录、总结方法、建构认知建立:结构与功能、多样性

26、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内容选择基于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目标1.科学知识总目标:要求: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2.科学知识学段目标(生命科学3-4级):要求:初步了解动植物体的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课程内容生命科学领域要求学生形成的主要概念(4个):概念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概念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生存。概念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概念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课程内容-学习目标(3-4年级)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

27、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11.1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12.1.1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12.1.2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体现大单元教学特点:在整个单元活动中反复建构,而不是告诉一个事实。基于课程标

28、准要求学习:概念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概念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生存。概念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概念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以期: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学习长期观察记录、收集整理信息以及建模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单元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绿s e 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绿s e 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结构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

29、。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有的植物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根、茎、叶可以繁殖后代。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孚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根具有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茎具有运输水分、养分以及支撑植物的作用。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存需要的养分。叶能通过蒸腾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以维持其生存。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后,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

30、现出植物多样性。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影音等方法收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相关信息。能利用解剖、建模、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管的结构与功能。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能依据科学记录,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的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及规律。能反思自己的种植过程以及观察、记录方法,并适时作出调整。科学态度目标能持续保持对植物生长变化及结构与功能的探究兴趣。能坚持观察并客观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现象。能以事实为依据陈述自己的观点,交流中面对有力证据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能与多

31、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表现出对生命的珍爱。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各课教材分析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共2页,包括四个部分主要内容:1.观察种子外部形态2.研究种子内部结构(一)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探索活动1)研究对象:不同的种子(含凤仙花种子)目标指向:认识种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子形状、颜s e 、大小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研究方法:观察(强调综合利用感官)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更多特征)目标指向:学习研究生物外部形态特征的一般方法观察、比较教师

32、可以补充一些不同类别的植物种子或图片,拓展学生视野。(二)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探索活动2、3、4)1.推测种子的内部结构。(画)2.观察没有浸泡过和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画、写)3.观察更多种子的内部结构。教学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镊子进行观察、解剖种子;及时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种子结构的功能。渗透多样性与共同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念。(三)拓展渗透着STEM课程理念,体现融合的思想。是科学学习与艺术的结合。2种植凤仙花共3页,包括四个部分。主要内容:1.种植凤仙花2.做种植杯3.制定观察计划4.了解其他繁殖方式一、聚焦的问题1.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2

33、.如何观察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二、探索活动:(一)种植凤仙花选种、播种、浇水、放置温暖的地方目的:(1)在活动中感悟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种子饱满、完整自身条件适宜的水分、温度外部条件理解维持植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2)学习栽培植物的方法种子不要播的太深;水不要浇的过多;放在温暖的地方(二)做种植杯目的:使种子在土壤中的萌发过程可视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怎样看到教学时:(1)启发学生想办法看到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2)指导学生在种植杯中放入四粒种子,种脐分别朝向四个方向。(三)制定观察计划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制定观察计划的意识和能力用计划引领学生坚持并进行有效观察计划的内容:植物名称

34、:凤仙花(其他植物)栽培地点:教室内盆栽校园内校园某个地方栽培方法:播种(用种子?根、茎、叶?)观察记录的内容:植物茎、叶的变化;新器管的出现为植物做的事情:浇水、施肥、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放在温暖的地方三、拓展活动认识植物其他繁殖方式指向课程标准: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3种子长出了根主要内容:1.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2.研究植物根的作用3.认识不同形态的根一、研究种子发芽的过程探索1依据:种植杯中种子的萌发过程观察描述的重点:1.种脐朝向不同方向放置,根都向下生长,并且生长速度很快。2.种子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满足植物生长

35、需求)3.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水、温度(二)研究根的作用包括探索活动2、3及研讨活动3的内容1.探索活动2基于现象提出问题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基于生活经验做出假设往土壤中浇水假设:根具是吸收水分的作用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2.探索活动3实验验证根有吸水作用(1)参考下面的实验方法教师指导进行、无需学生设计。(2)实验方法:放红墨水便于观察在水面上滴油避免水分蒸发在水面处做标记可以用笔线(3)实验结果:记录观察结果水位降低了引领学生分析:水位降低的原因通过推理:得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3.研讨活动3集体论证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证据来源:生活经验拔出植物不容易价值:引发学生对生活中观察到现象的思考。强调

36、:有依据的陈述观点(三)认识不同形态的根拓展教材中的图片分别是:直根系(凤仙花);须根系(大葱);气生根(榕树)水中植物的根(浮萍);戈壁滩植物的根(胡杨);沙漠植物的根(仙人球)目的:感受根的多样性、进一步理解根的作用,构建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指向课程标准: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4茎和叶主要内容:1.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2.研究植物茎的作用3.研究植物叶的作用4.认识不同形态的茎和叶一、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探索1观察凤仙花植株的形态特征观察对象:茎和叶的生长变化观察重点:叶在茎上的着生状况教材要求:1测

37、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指向茎的生长变化。2数叶片的数量指向叶的生长变化3、4观察并画出叶在茎上的分布指向叶的着生状况。凤仙花植物叶在茎上生长的方式是互生。从上往下看每一层叶子交叉排列,最大面积吸收太阳光。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1.探索2-1推测茎的作用“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2.探索3-1实验验证(1)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2)实验方法:放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观察茎的外部变化观察茎的纵切面观察茎的横切面(3)实验现象:纵切面:一条条的红线,横切面:许多红s e 的圆点。(4)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推理)三、研究叶的作用1.探索2-2推测叶的作用“叶有吸收阳

38、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2.探索3-2实验验证(1)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2)叶有吸收阳光的作用:将一片叶子用黑s e 纸遮住,几天以后叶片颜s e 发生变化(3)叶有蒸腾水分的作用:选择叶片大的植物蒸腾的水分多,实验现象明显四、认识不同形态的茎和叶拓展1.不同形态的叶,一是对叶的多样性的认识二是对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认识。2.不同形态的茎。包括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及变tai茎。是对不同种类的茎的认识。不同形态的叶指向课程标准: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5.凤仙花开花了观察研

39、究对象:开花期的凤仙花植株。主要内容:1.研究花的结构2.认识传粉现象一、研究花的结构探索1、2、31.观察花的结构观察对象:花(桃花等典型完全花或凤仙花)研究方法:解剖-由外到内、分类目的:(1)认识花各部分结构:萼片、花瓣、雌蕊、雄蕊。萼片合称花萼;花瓣合称花冠。(2)知道解剖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结构的一般方法。2.观察雌蕊和雄蕊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组成,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花药中有花粉。教材要求:雌蕊顶端有粘液、雄蕊上有花粉。对话框“为什么花都有花蕊呢?”意在引领学生了解雌蕊和雄蕊的功能。3.观察更多植物花的结构。教科书提供的是南瓜花、百合花和桃花。南瓜花单性花,没有雄蕊或没有雌蕊百合花

40、没有花萼(不完全花)桃花完全花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不同: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的颜s e 、大小、形态、数量等各不相同。相同:都有雄蕊或雌蕊目的:建立花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知道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时:1.可以分组提供给学生不同的花,每组都有凤仙花和桃花。设计观察记录表,记录每一种花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归纳概括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花都有花蕊。2.重点观察花蕊,指导学生了解传粉现象,理解雄蕊、雌蕊具有繁殖功能。雌蕊的子房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二、学习人工授粉拓展拓展活动是人工授粉,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帮助

41、学生理解雌蕊、雄蕊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传粉现象。其中的蜜蜂传粉内容指向课程标准:12.3“例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的实例”6果实和种子主要内容:1.果实的生长变化2.果实的结构及功能一、聚焦图片:是凋谢的花朵和在花朵处刚刚结出的果实,呈现了植物生长过程的结果现象。提示本节课研究的对象是植物的果实。文字:强调传粉后的凤仙花才可以形成果实,告诉学生传粉是花结果的必要条件。聚焦的话题:果实的结构及功能。二、探索(一)研究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探索1观察凋谢了的凤仙花里面的样子意在引导学生观察雌蕊的下端(子房)开始膨胀。观察植株上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果实意在引导学生构建果实生长变化过程的认知。(二)研究果

42、实的结构。1.观察凤仙花果实探索2(1)选择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成熟的凤仙花果实,便于观察外面的果皮和里面的种子。(2)数果实中种子的数量。与第2课关联,指导学生理解播下一颗种子可以结出许许多多种子。可以让学生推算,一棵凤仙花植株可以结多少粒种子,领会植物的繁殖能力。(3)插图:标出凤仙花果实的结构。意在要求学生掌握果实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2.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探索3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s e 、大小各不相同,意在丰富学生对植物果实多样性的认识。果实都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进一步建构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研究方法:观察:综合利用感官解剖:手剥、横切、纵切教学时:可以补充更多的植物

43、果实,包括种子不明显的植物果实(猕猴桃、香蕉、草莓、无籽西瓜等)还可以提供一些学生熟悉的植物其他器管,引导学生判断是否是果实。纠正学生“能吃的就是果实”的错误认识。根据果实的特征丰富学生的认识。7.种子的传播主要内容:1.种子的传播方式2.种子传播的意义一、研究种子的传播方式(探索1-4)教材五种植物果实涉及到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植物名称果实/种子的特点(写一写或者画一画)种子传播方式凤仙花果皮干,易火暴裂弓单射传播苍耳苍耳果实上长有勾状的硬刺,可以粘附在人的衣服或动物皮毛上,随人或动物运动将种子传播出去。动物传播蒲公英蒲公英的果实很轻,形状像降落伞,每一粒蒲公英种子上都带有冠毛,可以随风飘落到

44、远方。风传播莲莲蓬:蜂窝状、内似海绵组织、轻、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依靠水传播。水传播樱桃果肉肥厚、甜美,作为食物被动物传播种子。动物传播研究方法:1.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体验活动手捏成熟果实的果皮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实地观察验证推测是否正确2.苍耳、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方法:观察描述果实外部形态特征,基于外部形态特征推测种子传播方式,利用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学习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观察并推测更多植物果实的传播方式观察、描述、推测,进一步建构多样性与共同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教学时:1.结合研讨问题1指导学生将观察和推测的结果及时记录下来。2.多补充一些种子,拓宽学生视野,引发学生

45、对周围植物的观察兴趣。二、探讨种子传播的意义研讨2为后代创造更多的生存机会空间、养料、水分、阳光引领学生关注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其生存的联系拓展教科书上提供的是槭树和鬼针草的果实模型。槭树果实:用纸折叠的,可用于模拟槭树种子随风慢慢飘落。鬼针草:是用纸团和粘扣做成的,可用于模拟鬼针草种子粘在人身上被带走。8.凤仙花的一生主要内容:整理信息、总结收获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活动的总结课。一、聚焦文字部分:描述了几个月里学生在研究植物一生生长变化过程做过的事情:种植、管理、观察、记录、收集信息等。聚焦的任务:整理分析信息,总结自己的收获。二、探索包括4个内容活动1展示交流种植的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

46、记录。本活动与第2课的观察计划相呼应。引领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可以是观察日记、不同阶段的植物照片、植物生长变化的影音,也可以是观察记录表。二、探索活动2“将我们记录的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起来。”意在引领学生将长期观察过程中的零散认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植物一生生长变化过程的整体认识。即凤仙花的一生经历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开花结果以及衰老、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凤仙花的生命周期。二、探索活动3依据时间,整理信息依据观察计划中“不同时间它的样子及我们的新发现”的记录结果,选择几个主要节点所发生的变化及时间,通过计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经历的时间,认识植物的生命周期。二

47、、探索活动4依据高度变化,制作凤仙花生长变化统计图分析:第1周至第6周,生长较快,进入开花结果期,生长缓慢、接下来不再生长。三、拓展包括2个内容(一)做凤仙花模型增强趣味性及建模意识是实物模型。进一步构建对凤仙花植株的整体认知。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二)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变化意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种植更多植物的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栽培植物、研究其他植物一生的兴趣。引领学生种花、爱花,美化生活、陶冶情趣。第二单元 电路单元解读本单元主题的提出第二次工业革名的标志是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现代工业、农业、交通、居家生活等领域都离不开电,如果没有电人类还会在黑暗中探索,电

48、的应用研究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电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电的安全使用与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电磁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电与电路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接触过生活中的很多用电器,也可能尝试操作过用干电池做电源的些电动玩具,知道用电器必须通电才能工作,开关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对电路的科学认识,不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才能工作。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简单电路的学习,指导学生认识电路的组成,知道形成电路的条件,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为中学进步学习电路中的电流、

49、电压、电阻等概念积累经验、做好铺垫。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是一种基于现象的直观学习,它涉及的是最简单的电路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本单元以“电路”为主题,用电和我们的生活、点亮小灯泡、简易电路、电路出故障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这些科学探究活动来落实主题,并介绍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本单元目录:1电和我们的生活2点亮小灯泡3简易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6导体和绝缘体7电路中的开关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概念分析一、科学课程标准关于电的主要概念和课程内容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主要概念: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50、一种能源。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有的材料容易导电,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二、课程内容和学段目标的简单分析(一)电是能量的表现形式电的学习目标集中在3-4学段。四年级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上科学课,已经连续学习4年了,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问题的理性思考都有很大进步,可以引导他们综合的认识电、电路和电能。主要概念(电能),依然是上位概念。“电”作为能量的形式、不用去做理论上的分析不用过多的思考电的本质是什么,更多的关注实操层面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容易接受和感受到的。如果老师们希望了解电能的定量表达,可参考【声音】单元解读中相关解释。(

51、二)课程内容更多的需要在实践层面上理解用科学实践的观点去理解和把握【电路】单元的教学,尝试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科学实践课堂。结合“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知识,体会“做”的成功和乐趣,并愿意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三)【电】和【电路】变化07版教材单元题目是【电】,当对电作出解释时,电荷、静电就出现了,这是老课标要求的。20版按照课标要求,去掉了静电和电荷部分,也不需要理解什么是电,显然,用【电路】更准确。(四)科学实践的八个类型:1.提出问题和明确需要解决的难题。2.建立和使用模型。3.设计和实施调查研究。4.分析和解释数据。5.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6.建构解释和设计解

52、决方案。7.基于证据进行论证。8.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学生认知特点分析思维、逻辑、方法1.关注学生原有认知对学生原有认知的了解是单元学习的基础。第1课在头脑风暴的讨论中,将学生已有认知和学习期许记录下来。班级记录表需要贯穿单元学习始终。2.概念理解高于实操层面从第二课开始,用4课(2-5)研究电路。目的是要建立电路的概念电路是允许电流通过的完整的闭合回路。概念的建构用了大量的实验,实操性很强。电路概念建构的过程是理性的思维的过程假设、推理、判断等,一直伴随在实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电路概念的建立,在理解中获得的,超越了实操层面。3.渗透科学实践的观点用科学实践代替科学探究便于理解科学的本质。科

53、学实践追求更加真实的教学,如:在真实的实践中理解科学。在教学设计中采取系统的观点用理性思维认识事物。建立新型的师生交流模式和相应的规范。电路单元解读教与学建议单元首页科学的观察视角单元首页说明背景是ai 迪生在实验室的一幅图,不用考察其真伪。1.电灯的发明和正式进入家庭是有时间差的。1879年,ai 迪生用碳化纤维做灯丝,大大延长了白炽灯的使用寿命,电灯才能走进千家万户,所谓“ai 迪生点亮了世界上的第一盏电灯”寓意在此。实际上白炽灯真正发明的时间要早得多。1840-1850年期间,白炽灯就已经出现了。英国发明家斯旺1860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碳丝电灯。到1875年左右,白炽灯的寿命已经有4

54、0小时。但是作为价廉物美、经久耐用、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则是ai 迪生的碳化纤维作灯丝、进入家庭的灯。事实上,ai 迪生对电气时代最大的贡献是供电系统的建立,这才是导致更多不同用途的电器陆续出现的原因。2.单元首页不足百字,阐述了本单元学习的核心内容和概念理解。电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电路】单元的研究更多的基于事实,不追求对电的本质理解(电荷)。所以用【电路】取代07版教材中【电】这一名称,并且按照课标要求,删去了静电部分。每课分析第一课 电和我们的生活了解初始想法,关注有关电的问题1.把学习的起点定位在学生原有认知上用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所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以及他们想学习的知识。这是第一课的主要任务。建议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