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棉田化肥深施机的设计.doc

棉田化肥深施机的设计含开题及10张CAD图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810055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3-19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40
积分
关 键 词:
棉田 化肥 深施机 设计 开题 10 CAD
资源描述:
棉田化肥深施机的设计含开题及10张CAD图,棉田,化肥,深施机,设计,开题,10,CAD
内容简介:
棉田化肥深施机的设计1.论文名称 课题来源 选题依据论文名称:棉田化肥深施机的设计课题来源:老师拟定课题1.1棉田化肥深施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生产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化肥深施较浅施可提高肥效15%20% 。其主要原因是:化肥深施减少了肥分流失或挥发。有些化肥如硝态氮化肥施入土壤后,其硝酸根离子不能被土壤体吸附而容易流失;有些化肥如碳酸氢铵浅施易挥发。有些沙质土壤,本身对化肥的保蓄能力就差,遇暴雨或灌溉。化肥便会随水或随土壤表层泥土一起流失。而化肥深施,由于土壤下层的水移动缓慢,随水流失的数量便比浅施的减少许多。化肥深施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这是因为化肥深施后能吸引作物根系向土壤下层深扎,根系分布较深能大大增强作物抗倒伏和抗旱能力,有利于作物高产。化肥深施可有效防止作物后期早衰。因为化肥深施后,能满足作物生长中后期的养分需要,避免后期脱肥。那么,化肥深施,以多深为宜呢?种肥一般是预先埋施在种子下部或种子下部两侧,肥料与种子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烧伤种子。一般距离为3厘米5厘米,所以用作种肥的化肥,施肥深度以5厘米6厘米为宜 。施追肥时,植株根系已初步形成,如采用机械追肥,应尽量减少伤根,施肥深度不宜太深,距植株的水平距离(侧距)也应适当。一般情况下,行间追肥,窄行作物如小麦等的追肥深度以6厘米 8厘米为宜 。宽行作物如玉米等的追肥深度以8厘米12厘米为宜,侧距以10厘米15厘米为宜。底肥的肥效期一直延续到作物生长的中后期,这时作物的根系已经发育成熟,植株高大密集,根区追肥较难操作,主要靠播前整地时预埋的底肥发挥肥效。底肥深度为15厘米20厘米或更深。犁底施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化肥撒于地表再犁翻入土地,即犁前撒施;另一种是在犁耕作业的同时,将化肥施入犁沟,即犁后沟施。两者相比以后者为好。2.化肥深施机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早在七十年代,我国已经开始施肥技术的研究,对施肥机具提出了要求,但由于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和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发展速度很缓慢,多数产品停留在科研样机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少数较为成熟和社会保有量大的机具也都是播种施肥机械,而且所适用的肥料种类多限于流动性好的细小颗粒肥,如尿素,复合肥,磷肥,二胺等。虽然深施化肥增产效果明显,但苦于没有适当的机具作为保障,因此化肥深施技术的推广面积不大。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加上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提升,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对价格相对较低的碳酸氢铵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但是该类肥料的挥发性较大,用传统的方式施肥时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显得突出。因此对深施化肥机具的需求十分迫切。针对这种变化,各地加快了化肥深施机的研究,先后开发出了适合本地区农艺要求的不同机种,尤其在解决碳铵类粉状化肥的架空问题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机型,并经过不断的改进创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基本上形成了大、中、小配套,机械、半机械、人、畜力并举的格局。化肥深施机具的研制和推广,南北方发展不平衡,北方旱作机具发展较为成熟,在机械化程度和品种的配置上,比较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基本上能满足北方不同地区农艺对化肥深施机具的要求。现有的化肥深施机具,按其耕作方式可分为平作和垄作两大类:按所施肥料的作用,可分为施底肥,种肥和追肥三类;按施肥的部位可分为侧施肥,分层正深施,穴深施和混施四类。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在化肥深施机具上采用的排肥器大约有近20种,有代表性的约有十几种。按所适用的肥种来划分,外槽轮式,双向叶片搅龙式,水平星轮式,型孔轮式等排肥器适用于排施细小颗粒状,流动性好的肥料。型孔转盘式,勺式,窝眼式等排肥器适用于排施粒肥,球肥;振动式,刮刀式,刮板弹击式等排肥器适用于排施粉状肥料;既能排施流动性好的细粒肥,有能排施流动性差的粉状肥料的排肥器有盘式,搅刀拨轮式,型齿软簧锥盘式等。3化肥深施机研制的可行性分析合理地利用化肥及研究施肥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目前, 我国在施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化肥利用率低。 我国化肥当季氮肥利用率为30% 35% , 大大低于美国和日本的50%60%。 氮、 磷、 钾及微量元素比例失调, 大面积施肥方法简单。 重氮、 磷肥, 而钾肥不足, 多数地区主要采用平均施肥。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因而, 如何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 减少养分损失和环境污染, 以及改善施肥方法等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化肥深施技术是指根据化肥特性和作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要求 ,将化肥定量施人地表以下适当深度 ,一般为6厘米10厘米,并进行严密覆盖和适度镇压 。化肥深施技术具有减少化肥肥效损失 ,提高化肥利用率 ,增加作物产量 ,节约生产成本 ,减轻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缓解化肥的供需矛盾 ,节约 自然资源等优点 。这一技术的关键是要保证均匀合理的施肥数量 ,准确适宜的施肥深度和位置 ,严密适度的覆盖和镇压 ,并在开沟 刨穴 、施肥 、覆盖和镇压等整个作业过程 中 ,尽可能缩短化肥 的暴露时间。上述要求 ,只有依靠机械手段才能理想地实现变量施肥技术是精确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根据作物实际需要, 基于科学施肥方法(如养分平衡施肥法、 目标产量施肥法、 应用电子计算机指导施肥等) , 确定对作物的变量投入, 即按需投入。 实践表明, 实施按需变量施肥, 可大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以及多余肥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其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目前, 国外用于变量施肥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实时控制施肥: 根据监测土壤的实时传感器信息, 控制并调整肥料的投入数量, 或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分析调节施肥量; 处方信息控制施肥:根据决策分析后的电子地图提供的处方施肥信息,对田块中肥料的撒施量进行定位调控。在颗粒肥料变量投入方面, 施肥机构的变量控制机构主要有电控、 液控、 气控和机械无级变速、 振动等控制方式, 这些机构控制难度大、 价格高, 直接引进很难在国内应用, 急需研制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变量施肥机。4棉田化肥深施机研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思路在设计化肥深施机的过程中,我需要主要解决一下问题:(1) 确定化肥深施机选用什么方式进行排肥。(2) 选择动力来源以及驱动装置。(3) 选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地下施肥工作。对于以上问题解决的思路就是先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同时向指导老师咨询相关事项。5完成课题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及解决办法参考书若干,在图书馆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电脑一台。6完成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拟定工作进度(以周为单位)2012年1月20日2012年2月29日,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收集整理毕业设计所需资料(5周)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20日,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完成化肥深施机的结构设计(3周)2012年3月21日2012年4月30日,完成化肥深施机设计的图形绘制(6周)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15日,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2周)2012年5月16日2012年5月22日,检查设计及说明书,为毕业答辩做好充分准备。7主要参考文献1 李庆荣. 机引化肥深施机P. 中国专利:CN2917218,2007-07-04.2 曹乃军;王秀利. 旋耕起垄多用施肥机P. 中国专利:CN2935745,2007-08-22.3 杨德清;张河;贾广永;杨玉顺. 中耕施肥机P. 中国专利:CN2269701,1997-12-10.4 机械深施化肥增收节肥效果显著J. 中国农机化, 1995, (01) .5 寇明杰. 外槽轮联合排种器的试验研究J. 机械研究与应用, 1996, (01) . 6 陈守伦.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棉田化肥深施机的设计含开题及10张CAD图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1810055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