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道县蔬菜生产全面实现产业化_第1页
湖南省道县蔬菜生产全面实现产业化_第2页
湖南省道县蔬菜生产全面实现产业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道县蔬菜生产全面实现产业化近年来,道县按照“农业重点抓产业,产业重点抓蔬菜”的发展思路,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头戏来抓,并坚持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规模、一流的水平、一流的效益来开发。目前,以蔬菜为龙头的产业格局已全面实现。一九九九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商品菜17万亩,其中外向型蔬菜8万亩,蔬菜总产量3.5亿公斤,年产值3.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8%,发展蔬菜专业村22个,年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大户9600户,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带动起来的个体工商户1600户,加工企业5家,销售公司16家,运输车队4个,蔬菜产业及相关产业提供税收1200万元,占县财

2、政收入的12%。二年蔬菜种植面积可达到22.5万亩,预计产值可达到3.02亿元。一九九八年底,获得“湖南省蔬菜生产第一县”的称号。归纳起来,道县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自身优势,调准蔬菜产业发展方向 道县地处湘南都庞岭下,具有独特的山间盆地结构,与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但是,由于该县农业一直以粮食生产为主,受品质、价格、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生产效益一直不高。近年来,在农产品相对过剩,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农业生产面临双重风险,科技进步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新形势下,农业,不进行结构调整就没有出路,调整方向不明也没有出路。因此,调整结构及

3、调整的方向成了摆在道县领导和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道县县委、县政府在发动全县开展广泛、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后选准了蔬菜作为产业重点,原因有三:一是气候适宜,道县的山间盆地气候,长年温和湿润,光照丰富,极适应发展蔬菜生产,并且“天然温室”的作用,又使道县的蔬菜北上有时间早、南下有季节差的优势。如种植的马铃薯、早辣椒、早苦瓜、南瓜、茄子、冬瓜及西红柿等蔬菜品种,比湘北同类品种早上市15-20天;而夏萝卜、秋黄瓜等品种,上市时又正值沿海地区台风季节的蔬菜淡季。二是农民愿意,道县群众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习惯,长期以来蔬菜一直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农副产品。三是效益可观,蔬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市价格平稳,有

4、利于农民增收,如东门乡北门村,富塘乡春秋塘村,营江乡白地头村、阳乐田村,利用近郊优势发展蔬菜生产,每亩产值比种水稻提高2000元以上。 二、实施“万千百”工程,调大蔬菜产业规模 为了把蔬菜从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形式,扩大成该县的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实施了“部门共参与、全民大合唱”的工作措施,实行了“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建设蔬菜“万百千”工程。即用每个县直单位和县委常委联系一个蔬菜种植村,每个县级领导办3-5亩样板田,全县近1万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生产的工作措施;部门单位为经营农户提供资金、种苗、技术和信息服务,经营农户按合同完成蔬菜产销任务的经营方式;在207国道、18

5、06和1863省道及县道沿线建设六条万亩蔬菜带,在宜阳洞、营江洞、把截洞等地建立十个千亩蔬菜片,在小康示范村、乡镇“三大柱头”驻点村和县直单位联系村建设百个蔬菜点,形成带连片、片连点的大规模产业。在宜阳洞还建设了500座高标准的蔬菜大棚,是全省最有影响的蔬菜示范大棚群。各个参与单位都把蔬菜的生产基地作为自身的实体来办,安排专人和资金,常年累月与群众一道抓生产、抓销售,不仅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县农业局、团县委、县蔬菜发展总公司等单位对新推广的品种和新发展的种植区,在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以市场价收购农民的产品,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就以保护价进行收购,这样一来,既较好

6、地保护了农户的利益,又为单位收购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有效地调动了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和农民的积极性,加快了蔬菜生产规模调大的步伐。 三、搞好科技服务,调足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蔬菜产业的方向调准了,规模调大了,但能否持续发展,主要是看后劲。一个产业的后劲则取决于是否掌握了科学技术,是否依靠了科技进步。道县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推广设施栽培和“反季节”栽培等实用技术,蔬菜品种得到了日益优化,精细菜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路子。一是建立了蔬菜技术服务体系。县里成立了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和蔬菜科研所,配备了5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安排10万元科研和推广经费,其职责主要

7、是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蔬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工作。县农业局、蔬菜局等职能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推广蔬菜新技术,提高了科技种菜的入户率。同时,还与省蔬菜研究所以及广州、武汉等地的蔬菜研究所结成对子,聘请专家作技术顾问,定期来县里指导蔬菜生产,促进了蔬菜种植水平的提高。二是大力培植了科技示范户。全县已发展蔬菜科技示范户1000多户,通过示范和辐射,有力地推动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富塘乡春秋塘村的科技示范户唐水茂,他采用春提早、夏遮阳、秋延后和冬育苗的种菜模式,所种的2个蔬菜大棚,每年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有50多户应用大棚种菜,大棚个数达74个,年纯收入近60万元,仅

8、此一项,全村人平增收300多元。三是大力推广了蔬菜设施栽培。为促使蔬菜设施栽培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县里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了县财政预算、银行信贷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笼子。两年来,县财政的300多万元补贴,银行的600多万元贷款,大部分用于蔬菜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已建立大、中、小拱棚5000个,地膜覆盖6000亩,遮阳网8.5万平方米,营养钵800万个。四是加快了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近年来,县里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对把截萝卜、上关韭菜、东门苦瓜等本地特色菜进行了提纯复壮,进一步提高了品质。同时,还不惜血本引进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外地菜。如台湾圣女西红柿、香港红叶生

9、菜、美国西芹等,品种达28个,从而保证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后劲,增强了在外地市场的竞争力。 四、把握市场规律,调高蔬菜产业效益 能否把握市场规律,是决定产业效益的关键,做到在产前和产后,都适应市场,则会发挥最大的产业效益。道县,近几年来,首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优蔬菜品种。为了抢占市场,做到了在品种上适应市场。在立足抓好本地特色菜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更新品种。如沿海市场需要个小、色青、细嫩、甜脆的蔬菜品种,他们就组织生产春季西葫芦,夏季毛冬瓜,秋季荷兰豆,冬季包心菜和湘研系列辣椒等,这些蔬菜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提高效益,保证了在时间上适应市场。俗话说,蔬菜

10、上市早三天是个宝,迟三天是把草。他们就利用其“天然温室”的地理优势,在“早”和“反”上大做文章。如大力组织种植比湘北同类品种早上市15-20天的马铃薯、早辣椒、早苦瓜、南瓜、茄子、冬瓜及西红柿等蔬菜品种和夏萝卜、秋黄瓜等上市时正值沿海地区台风季节蔬菜淡季的品种。并大量组织外销,近几年,年均外销蔬菜达1.5亿公斤,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增强竞争,实现了在特色上适应市场。根据县里的土壤、气候和种植习惯,对具有本县特色的蔬菜品种进行了扶持和推广。如富塘、东门的早辣椒,北门的苦瓜、丝瓜,白石岩的韭菜,柑子园的萝卜,上塘的甜竹笋,贵头的根菜,洪塘营的高山菜,月岩的山野菜等,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

11、上给予扶持,使其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规模,增强了竞争力。 其次,做好了产后销售,搞活了市场流通。流通与销售是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环节。只有引导和带领农民不断地拓展市场,有效地占领市场,顺利地通过市场关,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达到调高蔬菜产业效益的目的。为此,近几年道县完善了市场体系。采取多主体参与、多层次推进、多渠道筹资的措施,先后建起了道州综合农贸市场、富塘辣椒专业批发市场、上关果蔬批发市场、车头蔬菜批发市场、柑子园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了销售和信息网络。在广州、深圳、长沙、武汉等8省23个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35个,重点乡镇配备了全国联网的微机,全方位、现代化的价格信息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全了营销机制。10个蔬菜生产基地都成立了蔬菜开发公司,建立了“公司+农户”、“基地连农户”的产销机制,实行了产销一条龙服务。为鼓励贩运大户更多地外销蔬菜,县委、县政府还规定,对年销售蔬菜500-1000吨的贩运户,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年销售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