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税收筹划_第1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税收筹划_第2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税收筹划_第3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税收筹划_第4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税收筹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摘要 1一理论概述. 11、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12、税收筹划的概念.1二、常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2三、税收筹划基本方法分析. 3四、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方法实证分析. 41、直线法(年限平均法).42、工作量法. 43.双倍余额递减法.44年限总和法. 5五折旧方法选取与税收筹划相结合的实证分析. 5六、实证分析结果. 91、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处于税收优惠政策时期的企业. 92、加速折旧法可运用于连续取得盈利的企业. 103、确定折旧年限,对于亏损企业用较大意义. 104、要考虑通货膨胀对税收筹划的影响.10七总结语和建议.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税收筹划 刘

2、 涛 摘要:企业所得税是合理避税筹划的重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每年计提的折旧金额,关系到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金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即直接影响企业税负的大小。由于不同折旧方法下各年摊销的折旧额不等,使各年抵减的所得税数额发生了变动。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充分认识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的使用环境,计算分析不同折旧方法下的折旧金额和应交税所得额。由此降低应交所得税,充分给企业税收筹划带来良好的影响,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关键词:固定资产(fixed assets);折旧方法(depreciation method) ;折旧额(depreciation);税收筹划(tax

3、planning)一:理论概述1、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它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只要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并且符合固定资产两个确认条件,企业就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方式与原材料等存货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固定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则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步转移到企业的产品成本中,或者形成当期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确定的方法对

4、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2.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这个概念说明了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税收筹划的方向应当符合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税收筹划的发生必须是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之前;税收筹划的目标是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所谓“税收利益最大化”,包括税负最轻、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内涵,而不仅仅是指的税负最轻。二常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直线法 直线法是按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或工作时数和工作量)平均计算折

5、旧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2.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6、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只要固定资产在使用,则其起初账面净值就会一直存在,不可能完全冲销,为此,应在固定资产折旧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差额平均摊销,使最后一年的账面净值与预计残值相等。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三、税收筹划基本方法分析(一)基于资金时间价值的纳税筹划 从账面上看,在固定资产价值一定的情况下,企业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和不同折旧年限,提取的折旧总额

7、是一致的。但是,资金受时间价值的影响,折旧方法不同,企业获得的资金时间价值和税负水平也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单位资金的价值含量是不等的。企业在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时,需要采用动态的分析方法,先将企业在折旧年限内提取的折旧按当时资本市场的利率折现后,计算出现值总和及税收抵税额现值总和,再将二者进行比较,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折旧抵税现值的折旧方法。 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所以采用加速折旧法比直线法能获得更大的时间价值。 (二)基于折旧年限的纳税筹划 新的会计制度及税法

8、,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只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只要是“合理的”即可。这样企业便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此来达到节税及其他理财目的。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办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从而获得节税的好处。而对一般性企业,即: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三)考

9、虑通货膨胀因素进行的纳税筹划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对企业拥有的资产实行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一方面可以加快投资收回速度,将收回的价值补偿用于再投资,减少物价水平上升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税收挡板”效应减缓税收支付现金流出量,从而使企业在物价上涨前期拥有较多的现金流量进行投资。可见,通货膨胀的存在对企业并非总是不利的,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选择有效地利用通货膨胀,使企业获得“节税”效应。相反,如果预计物价将持续下降,则应采用直线法折旧,这时候可以保证紧缩时期企业税收负担的平均,相对于加速折旧,折旧年限在紧缩后期的税收负担较低,税后利益较大,可

10、以利用其货币价值较高的购买力进行投资更新。 (四)巧用固定资产修理支出与改良支出进行纳税筹划 目前税法规定,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而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因此,从纳税待遇上来看,修理支出更能节税,不仅能节约所得税,而且能节约增值税。因为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用于固定资产的支出不能抵扣其进项税,因而用于固定资产改良的外购商品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而用于固定资产修理的则可以抵扣。企业在这种税制下应尽量考虑修理支出,而不是改良支出。 (五)考虑企业各年收益分布情况进行纳税筹划 在比例税制环境下,如果未来税率不变且企业各年的收益较均衡,

11、则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对企业节税较有利:如果是在累进税制环境下,企业的收益早期高、晚期低并有降低趋势的话,则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给企业带来的筹划收益额会更大,这是因为加速折旧方法早期提取的折旧额大,晚期提取的折旧额小,刚好与企业早期利润高、晚期利润低成比例配合;使企业各年的收益均衡分布,可以避免因企业某一期收益过高给企业带来的高税赋。四固定资产的主要折旧方法实证分析1.平均年限法:年限平均法又名直线法,是按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按此方法计提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呈直线的趋势。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 10

12、0%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举例:某企业购入某设备一台,原价为100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8 年,预计净残值为4%,则:年折旧额=100000 (1-4%) 8=12000(元)月折旧率=12000/12=1000(元)从上例我们看出,该设备每年的折旧额为12000,每月折旧额为1000 元,于是我们得出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更多考虑的因素是设备使用中时间的推移,而较少考虑到设备磨损使用,认为购入设备服务潜在能力降低是由于时间的因素而造成了陈旧和破坏,并没有考虑到实际设备使用程度如何。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指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数量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也

13、属于直线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1-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承上例:假设该设备总工作量为70080 小时,当月工作量为1000 小时单位工作量折旧额=100000 (1-4%) 70080 1.37本月折旧额=1.37 1000=1370(元)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当月折旧额为1370 元,但该固定资产计提每个月折旧额会据当月工作量的不同而不同。与年限平均法相比,采用这种折旧法是按照设备使用过程磨损程度而计算的。能正确的反映运输工具、精密设备等使用程度,而且把折旧费用与业务成

14、果联系了起来。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能可靠的估计设备的工作总量,也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和自然损耗等问题。这种折旧方法适合于各期完成工作量不均衡的固定资产,即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采用工作量法是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费用,而且是在有形磨损比折旧更为重要的情况下应用的,且该种方法还考虑到了如果某项固定资产在年度内没有使用,则不应该计提折旧费用,资产的服务价值并没有降低,这样便显得符合情理。五折旧方法选取与税收筹划相结合的实证分析广东某鞋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为18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如表11所示,该企业适用33的所得税率

15、,资金成本率为10。表1-1 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年限未扣除折旧利润(元)产量(件)第一年1000001000第二年90000900第三年1200001200第四年80000800第五年76000760合计4660004660(1)直线法: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估计残值)估计使用年限534000(元)估计使用年限5年。第一年利润额为:100000340006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660003321780(元)第二年利润额为:90000340005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560003318480(元)第三年利润额为;1200003400086000(元)

16、应纳所得税为:860003328380(元)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340004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460003315180(元)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3400042000(元)应纳所得税为:4200033%=13860(元)5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217801848028380151801386097680(元)应纳所得税现值为:217800.909+184800.826+283800.751+151800.683+138600.62175350.88(元)0.909、0.826、0.751、0.683、0.621分别为1、2、3、4、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下同。(2)工作量法每年

17、折旧额每年实际产量合计产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第一年折旧额为:1000466036480(元)利润额为:1000003648063520(元)应纳所得税为:635203320961.6(元)第二年折旧额为:900466032832(元)利润额为:900003283257168(元)应纳所得税为:571683318865.44(元)第三年折旧额为:1200466043776(元)利润额为:1200004377676224(元)应纳所得税为:762243325153.92(元)第四年折旧额为:8004660(1800

18、0010000)29184(元)利润额为:800002918450816(元)应纳所得税为:501863316769.28(元)第五年折旧额为:760466027725(元)利润额为:760002772548275(元)应纳所得税为:482753315930.75(元)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20961.618865.4425153.9216769.2815930.7597680.95(元)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20961.60.909+18865.440.826+25153.920.751+16769.280.683+15930.750.62174873.95(元)(

19、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估计使用年限100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双倍直线折旧率会计制度规定,在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应将原采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用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估计残值,将其余额在使用的年限中平均摊销。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510040第一年折旧额为:1800004072000(元)利润额为:100007200028000(元)应纳所得税为:28000339240(元)第二年折旧额为:4043200(元)利润额为:900004320046800(元)应纳所得税为:468003315444(元)第三年折旧额为:(18000

20、07200043200)4025920(元)利润额为:1200002592094080(元)应纳所得税为:940803331046.4(元)第四年后,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第四、第五年折旧额(180000720004320002592010000)214440(元)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1444065560(元)应纳所得税为:655603321634.8(元)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1444061560(元)应纳所得税为:615603320314.8(元)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92401544431046.421634.820314.897680(元)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92400.90

21、9+154440.826+31046.40.751+21634.80.683+20314.80.62171863.81(元)(4)年数总和法:每年折旧额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和(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本例中,使用年数总和为:1234515第一年折旧额为:51556666(元)利润额为:1000005666643334(元)应纳所得税:433343314300.22(元)第二年折旧额为:41545333(元)利润额为:900004533344667(元)应纳所得税:446673314740.11(元)第三年折旧额为:315

22、34000(元)利润额为:1200003400086000(元)应纳所得税:860003328380(元)第四年折旧额为:21522666(元)利润额为:800002266657334(元)应纳所得税:573343318920.22(元)第五年折旧额为:11511333(元)利润额为:760001133364667(元)应纳所得税:646673321340.11(元)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14902.2214740.112838018920.2221340.1197680.65(元)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14300.220.909+14740.

23、110.826+283800.751+18920.220.683+21340.110.62172662.33(元)如果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将应纳税额折算成现值,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2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及现值单位:元年限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第一年2178020961.6924014300.22第二年1848018865.441544414740.11第三年2838025153.9231046.428380第四年1515416769.2821634.818920.22第五年1386015930.7520314.821340.11总计9768097680.9597680

24、97680.65现值75350.8874873.9571863.8172662.33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加速折旧计算的第一年应纳税额最少,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第一年只缴纳税款9240元,年数总和法下第一年缴纳税款为14300.22元,而直线下法则需缴纳21780元。从上面计算中,不难得出,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冲减了税基,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相当企业在最后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来说可达到合法避税的功效。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旧法(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25、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使应纳税额减少,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在运用普通方法(即直线法、工作量法)计算折旧时,由于直线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年度,而工作量法根据年产量来分摊折旧额,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从而较多地侵蚀或冲减了初始几年的税基。因此,工作量法较直线法的节税效果更显著。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六:实证分析结果1、直线法适用于处于税收优惠政策时期的企业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一些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和企业给

26、予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对享受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选择直线法,把税收优惠政策对折旧费用抵税效应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有利于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期不宜加速折旧,加速折旧比平均年限法折旧每年增加税负总额。所以,在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的情况下,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这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可以递延缴纳税款。但若企业处于税收减免优惠期间,加速折旧不仅不能少缴税,反而会多缴税。所以在制定税收筹划时一定要考虑好国家的优惠政策,尽量减少税负。2、加速折旧法可运用于连续取得盈利的企业.盈利企业应采用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可以加速固定资产价值的回收,使计

27、入各期成本费用的折旧费用前移,应纳税额尽量后移,由此增加纳税人前期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较大地降低税基后,有可能使企业享受两档照顾性税率,从而可相对或绝对地降低税负。亏损企业不应采用加速折旧法。因为企业所得税规定亏损的最长弥补期限为五年,即企业亏损额只可以用今后五个连续纳税年度的税前利润来弥补。采用加速折旧使企业利润后移,相对加大了前期亏损年度每年亏损额,这样很有可能就导致以前年度的亏损不能全部弥补或最大限度的弥补,从而产生最终税负加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年限平均法可使亏损最大限度的弥补,减少企业税负。3、确定折旧年限,对于亏损企业用较大意义对亏损企业,确定最佳折旧年限必须充分考虑企业亏损

28、的税前弥补规定。如果某一纳税年度的亏损额不能在今后的纳税年度中得到税前弥补或不能全部得到税前弥补,则该纳税年度折旧费用的抵税效应就不能发挥或不能全部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只有通过选择合理的折旧年限,使因亏损税前弥补不足对折旧费用抵税效应的消极影响减到最低程度,才能降低税收负担。4、要考虑通货膨胀对税收筹划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加速折旧法的抵税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因为,按现行制度规定,我国对企业的资产实行以历史成本记账原则。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按历史成本收回的实际购买力已大大贬值,无法按现行市价进行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重置。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既可以加快投资的回收速度,并在抑制

29、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同时,持补偿的折旧基金投入企业再增值过程,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又可以使企业缩短回收期,企业的折旧速度加快,有利于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更多的税收抵税额,从而取得延缓纳税的好处,相对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七、总结语和建议各企业的会计方法选择都是为了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可以使每期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进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并获取最大的节税收益就成为首要途径。因此,选择最有效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就十分重要。综上所述,企业在依法运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合理进行比较纳税筹划时,应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选择最优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如:盈利并未

30、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期间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采用年限平均法并尽可能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亏损企业不应当采用加速折旧法并合理选择折旧年限十分重要。另外,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比如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与通货膨胀对税收筹划的影响。致谢: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邓家姝老师的精心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参考文献: 张建卫 ,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讨,石河子科技,2003年第5期时九民,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几个问题,时代金融,2010年第4期彭雯君,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市场研究 2010年第1期林竹梦,新准则下固定资产折旧与税收筹划,财会通讯 2010年第

31、2期王慧,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税收筹划,会计之友 2010年第5期游丽,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09年第4期王红,浅谈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筹划j.财会研究,2009年第10期王洁,小议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筹划j,广西电业,2006年第11期王建凡,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思考,大连财会,2005年第6期10李彦, 浅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完善,会计师,2010年第7期11赖可可 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 现代企业教育 2010第6期12陈祥升,固定资产折旧税收筹划的考虑因素及误区,中国总会计师,2008第813carla c.,j.k.kenneth.e-commerce a

32、nd international tax planning.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waterloo,canada, 2004(6).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策略及案例分析文章来源:兰州商学院 文章作者:兰州商学院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增值收人的纳税人征收的税种。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是在说法允许的前提下,从降低税基和税率两个角度进行的。本文以房地产企业为主体,从土地增值税的特点出发,围绕具体案例进行筹划。 一、利息支出扣除法筹划 依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七条(三)中关于利息支出扣除

33、项目之规定:“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按本条(一)、(二)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5%以内计算扣除。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本条(一)、(二)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上述计算扣除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即当纳税人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并能提供金融机构贷款证明的,其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为:利息+(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5%以内;纳税人不能按转让房

34、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贷款证明的,其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10%以内。 如果企业购买房地产主要依靠负债筹资,利息支出所占比例较高,可考虑分摊利息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据实扣除并加扣其他开发费用。如果企业购买房地产主要依靠权益资本筹资,利息支出很少,则可考虑不计算应分摊的利息,这样可以多扣除房地产开发费用。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商品房,当地政府规定的扣除比例为5%和10%,其支付的地价款为600万元,开发成本为1000万元,我们针对利息支出为90万元和70万元两种情况进行筹划(假设该利息支出为可分摊且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并未超

35、过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 首先计算扣除的利息支出差异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十房地产开发成本)(10%-5%)=(600+1000)5%=80(万元),其次判断当允许扣除的利息支出为90万元时,由于90万80万,所以该公司应严格按房地产开发项目分摊利息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这样利息支出和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扣除共计90+(600+1000)5%=170万元,否则只能按(600+1000)10%=160万元扣除,扣税基数将减少10万元而多缴税款;同理,当允许扣除的利息支出为70万元时,由于70万30%(x+y-c-5.5%x-5.5%y)+5.5%y,解得y0.0971c.为便

36、于理解,举一实例如下:建泰房地产公司建成并待售普通标准住宅,当地同类住宅的市场售价在1800万元至1900万元之间,已知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金额为200万元,房地产开发成本为900万元,利息支出不能提供金融机构的证明,也不能按房地产开发项目分摊,当地政府规定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的扣除比例为10%.通过选择筹划方案可在保证售价较低的情况下,少纳土地增值税,增加企业利润。上述案例中除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外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200+900+(200+900)10%+(200+900)20%=1430万元。方案1:公司既要享受起征点优惠,又想获得最高利润,则最高售价应为14301.2848=1

37、837.264万元,此时获利为(1837.264-1430-1837.2645.5%=306.2万元;当价格定在1800万元至1837.264万元之间时,虽售价上升获利将逐渐增加,但都要小于306.2万元。方案2:公司想通过提高售价再多获收益,则提价至少要大于(14300.0971)=138.853万元,即房地产总售价至少要超过138.853+1837.264=976.117万元,此时提价才会增加企业总收益,否则提价只会导致总收益减少。所以,当市场房价在1800万元至1900万元之间时,公司应选择1837.264万元作为房产销售价格。可见,企业在出售普通标准住宅时,通过合理定价进行纳说筹划,完全可以使自己保持较低价格并获得较高的利润。 三、选择项目核算方式筹划 依据实施细则第八条:“土地增值税以纳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