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单元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单元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单元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单元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段目标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

2、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教材分析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1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 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 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

3、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

4、、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 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2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5、,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6、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初步建立 1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千米 =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3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

7、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单元结束时期末平均错平均错速度速度误率误率有余数除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以内4%以内法做8题10题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4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

8、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学措施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 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

9、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 加大教学的步子。 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 9课时,例题也从 5个减少为 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5现行教材的 17课时减少为 13课时,例题也从 9个减少为 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

10、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 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

11、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 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6中理解计算的

12、意义和作用。例如,在解决旅游距离问题的情境中教学笔算减法,在解决运动场看台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连续进位的乘法。(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 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第 18页例 2、第 23页例 1、第 76页例 2等)。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13、。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

14、获得体验。例如,感受 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 10个1007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亲身体验 1千米有多远。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钟有多长,先设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看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1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 1分钟的长度。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第14页)、调查了解一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第 64页),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逐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3

15、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 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毫米、分米的引出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基础上,四边形的特点与分类也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结果。 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6、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8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例如,毫米、分米的认识中,先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和宽各大约有多长,再进行测量。在相应的练习中也安排了“先估计,再测量。”的题目(第5页第 3题)。在“四边形”一章中则设计了“估计”一小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相互讨论中学习估测

17、的方法,练习估测长度,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因此,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册实验教材注意体现这一理念,不仅利用丰富多采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

18、 教材提供了“班级开联欢会布置会场需要摆花”这一现实题材,设计了没有余下花的摆法、余下花的摆法,以及进一步探索余数与除数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等一系列知识,理解层层推进,概念逐步形成。同样,关于周长概念以及长方9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学生也经历了了解什么叫周长、怎样测量周长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再如,“可能性”这一单元,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主题图),大量的生活实例(例2)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摸棋子试验活动(例1、例 3、例 4),使学生初步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

19、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

20、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 1)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0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实验教材仍然注意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增长与提高,实验教材注意逐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掷一掷”。

21、与前几册教材相比,本册实验教材的实践活动更侧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可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例如,“掷一掷”(第 118119页)的设计,展示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运用各种已学的数学知识、采取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即在探究活动中(列出组合数判断事件的确定性和可能性探索可能性的大小),将可能性、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结合在一起。又如,“填一填、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而且启发学生自己试着通过各种方式查资料,找出小学生充足睡眠的时间数。这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学生

22、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2)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本册实验教材注意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材。例如,结合教学和习题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 第 15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例题,利用图片和统计表, 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11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又如,第 13页第 4题,让学生了解自家的用水量,与家长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等。教材还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用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例如,介绍了加号、减号的出现史、分数表示法的发

23、展等。还安排我国古代的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史料曹冲称象的故事、“七巧板”的由来、我国古代计时工具刻漏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而且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教科书的趣味性。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反映了该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例如,第 40页用七巧板拼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第 44页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再算出这些图画的周长;第 57页第 5题的“森林餐厅”;第 113页唐僧师徒三人拍风景照、 第116页“该我演大灰狼了”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拉近了教科书与

24、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喜欢阅读教科书,从而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学具前几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其中如计数器、 方木块、小棒、钉子板等,仍可以继续使用。这里再介绍几种,供参考。1卷尺和测绳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时用。量几十米、几百米的距离,通常用卷尺和测绳。卷尺和测绳,都可以在商店买到。也可以自制测绳。要选12伸缩性小的绳子(如尼龙绳),长度30米或 50米,用米尺量出 10米、 20米、30米的长度,在绳上分别做出标记(可以涂红或用红线打一结)。2七巧板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图用具,由一个正方形、 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大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稍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两个小等

25、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它是用来学习几何图形的良好学具,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广泛使用。目前为小学生学习数学设计的学具中,一般都包含有这一学具。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用七巧板拼组常见的平面图形,也可以拼组一些象形的人和物,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钟面目前为小学生学习数学设计的学具中,一般都包含有钟面。 也可指导学生自制。用硬纸片剪一个圆并标出刻度制成钟面,再分别剪出时针、分针和秒针钉在钟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拨动表针,表示出指定的时间。4转盘见教科书第 106页。用硬纸片剪一个圆和一根指针,根据需要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涂上不同的颜色。将指针钉在圆心上,使指针可以自由转动。

26、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做转盘游戏, 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把教科书第92页的月饼插图画在硬纸板上,剪下,制成较大的“月饼”,作为课上的教具。又如将教科书第123页思考题图复印多份,发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剪一剪。教学时间安排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13了 61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一、测量( 6课时)千米的认识 ,3课时左右吨的认识 3课时 ,3课

27、时左右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加法 ,3课时左右减法 ,3课时左右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三、四边形( 6课时)四、有余数的除法( 5课时)五、时、分、秒( 3课时)填一填、说一说 ,1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5课时左右中间、末尾有 0的乘法 ,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八、可能性( 4课时)14九、数学广角( 3课时)掷一掷 ,1课时十、总复习( 4课时)一单元测量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 1分米和 1

28、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15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例题内容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 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例1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 建立 1毫米的长度观念。例2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 发现分米与厘米、 米之间的关系,建立 1分

29、米的长度观念。例3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 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 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4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 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 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例6围绕能否同时过桥的问题, 认识质量单位吨, 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 1吨有多重,建立 1吨的质量观念。例7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16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 “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

30、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2教材编写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31、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 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2)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提供便利。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17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 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 1千米等等。( 3)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

32、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将“限重 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4)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长度和质量观念是合理估测的前提。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并力求将 1毫米、 1分

33、米、 1千米及 1吨与生活中的事例建立联系,形成表象。比如,“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毫米”,“运动场的跑道通常 1圈是 400米,2圈半正好 1千米。”以及安排“在操场上量出 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 10个 100米就是 1千米。”等等。这些内容的安排为解决诸如“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 1 千米?”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练习中,还安排了“先估计, 再测量”的训练,以便逐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18教学建议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

34、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如,教学例1(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

35、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要给予恰当的引导,19对活动的结果要进行适当的评价。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帮助学生建立 1毫米、 1分米和 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

36、 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 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结合起来,比如,可以量出 100米,通过走一走感受 100米的长度,让学生想像出10个100米就是 1千米。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为此教材作了一些安排,如,让学生先估计课本的长、宽和厚以及常用物品的长

37、(宽),再测量验证。再比如,让学生说一说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 1千米,在练习中设计三个不同路程的出游情境,提出“他们该怎样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的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205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操作性很强,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所以可以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动静的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要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安排的教学活动要给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6本单元内容可以用 7课时进行教学。【教学设计】

38、第一单元测 量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 至第 2 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教学过程一、引言、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21的结果填入下表?1、估 计 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 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2

39、1 厘米、宽大约是 14 厘米、厚有 1 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 1:因为 1 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 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 21 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 14 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 1 个指甲长那么厚。2、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估计和实际测量,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认识】二、学习新知(一)建立 1 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 1 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 厘米和 1 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

40、度是1 毫米。【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举例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毫米的理解和认识】(二)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 数一数 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 然后汇报小结 1 厘米里面有10个 1毫米。板出: 1 厘米 =10 毫米三、巩固练习1、完成数学课本第3 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毫米的理解和认识】22四、总结反思教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4 页例 2 及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

41、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教学过程:一、引入1、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 ,232、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3、全班交流。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学习新知识(一)建立 1 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

42、长度就是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 分米。板出: 1 分米 =10 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 比一比在我们身边, 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 分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分米的认识(二)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三)用分米量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三、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 9 分米()( 2)一张床长 5 分米()( 3)小明高 14 分米()( 4)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43、 20 厘米 ()3、填空:5 分米 =()厘米 =()毫米30 毫米 =()分米40 毫米 =()厘米 =()分米2 米=()厘米24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 题教和第五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分米的理解和认识。四、总结反思教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 1 千米等于 1000 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难点: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

44、践能力。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学习新知识(一)认识千米25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2 、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 6 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 理解到叶镇 21 千米、灵山 23 千米的意义。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际认识千米(二)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 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 千米, 1 千米又有多长呢?生:想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 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 5 圈就有 1千米。1、

45、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 圈约有多长。2、让学生动手测量1 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 1 千米 =1000 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 千米长的物体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跑步等活动加深对千米的理解和认识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四、总结反思教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26第 四 课 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

46、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情景图:师: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 400 厘米, 5 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 4 分米、 4 毫米、 5 毫米、 4 米、 50 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二、学习新知识1、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 (两把锁分别标上:

47、 3 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 4 把钥匙( 3000 米、 300 米、 5 千米、 50 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2、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 千米 -2000 米、 1000 米+4 千米276 把钥匙分别是:3 千米、5 千米、3 米、5000 米、5米、 3000 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 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 千米。他们早上 8 时乘汽车出发, 汽车平均每小时50 千米,中午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