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黄龙溪古镇特点详细介绍_第1页
成都黄龙溪古镇特点详细介绍_第2页
成都黄龙溪古镇特点详细介绍_第3页
成都黄龙溪古镇特点详细介绍_第4页
成都黄龙溪古镇特点详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都黄龙溪古镇特点详细介绍黄龙溪古镇,一座值得人用一生的时间来流连忘返的古镇!黄龙溪 是成都八大风景区五大类型中田园古镇的典型代表。 接下来就和一起 来了解一下关于成都黄龙溪古镇特点,欢迎阅读 !“上河衢田园水村”;项目背景黄龙溪,四川成都双流县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号称“中国天府第一名镇” ,2011年荣获“四川最 美古镇”大奖,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 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其开发与利用一直受到国家文 物局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1。龙溪古镇紧扣“天府第一名镇”的定位,按照“五一小变样,十 一大变样”的目标,自2011年2月起,景

2、区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 传承,精细化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启动了黄龙溪古镇提升工程,在巩 固和提升“天府第一名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除了在现有景致上的完善提升外,黄龙溪古镇改造工程二期涵盖 了 5大类34个项目,针对形态建设,文态建设、业态建设、生态建 设和管理服务的提升工程均已全面启动。黄龙溪古镇改造工程二期主要以“清明上河图”为规划蓝本,修 建了“上河衢田园水村”、“七星伴月古院落群”等各类仿古型建筑, 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上河衢田园水村”为黄龙溪二期景区 的核心区域,其河域面积约3万平方米,所有建筑均临水而建,以川 西民居风格为基调,极具明清风情。黄龙溪“上河衢田园水村”;设

3、计理念根据对黄龙溪原有建筑风格,远景设计院确立了将黄龙溪所有建 筑体设计为传统的川西院落式民居风格,不是单纯的明清式样,而是简洁大方、古朴自然,外观虽无华丽,却有古典淳朴之美。运用大小 不一的四合院、三合院、多进院、牌坊、照壁、阙楼、露台、耍坝等 建筑构成错落有致的街坊里巷,再现出“百年老成都”的风情与繁华。 所有建筑及公共区域用材和工艺粗中有细、自然协调,具有高雅精致之美,横平竖直的人工堆砌痕迹。在景观小品设计中,本案结合黄龙 溪千年传承的龙文化、三国文化、商贸文化、古蜀文化、民俗文化等 于建筑景观中巧妙布局,相得益彰。口:民俗灯笼、撑弓吊瓜、石鼓 地雕、八阵树林、竹海长廊、民俗画舫等。同时

4、本案配套系列廊房、 露台、门坊、阁楼、封火墙、过街楼、涌泉井、舂米车以及具有黄龙 溪文化特色的各式岛屿、码头、石雕、石作、桥梁等小品景观,赋予 其文化内涵,形成本案“外形与灵魂”的结合。黄龙溪镇历史文化黄龙溪镇历来就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曾派重兵把守于此,结果战败,加速了大蜀国的灭 亡。黄龙溪原名永兴场,原址在府东岸的立新村境内,毁于一场大火, 故又名"火烧场",后迁至府河两岸建场。2100多年前, 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汉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辈的足迹;蜀汉政权在此 萌芽催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唐宋时期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 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明清

5、时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径流传着历 史的故事;老街南、北、中错落的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形成街中 有庙、庙中有街的奇特景观;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的全木结构古戏台 保存完好;六株千年古榕树掩映着古镇魅影;古老的唐家大院演绎着客 家文化的风云;三县衙门诉说着民国时期的历史;陈家水碾令游人发散 思古之幽情;古朴的民风民俗增添了小镇无穷的魅力;兵家必争、商贾 云集从而孕育了丰富的码头文化;独具特色的川西田园古镇风貌成为 西南第一的天然影视基地。古镇名扬中外,游者慕名而至 ;凭吊古物, 品玩老街、寻觅人文、寄情山水 & hellip;…古镇内,路面青石铺就,木柱青瓦的吊檐民居大多建于明末清初,

6、 没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出质朴气息。民居 的门前屋顶细部尤为精彩,木雕、砖雕、绘画等工艺技术娴熟,造型 生动。院落之间廊庑穿插,厅堂轩昂,体现传统古建筑的鲜明特点。 做生意的人家,厅堂内挂满了横幅字画,用玻璃镜框镶嵌起来,精致 而隽秀,与周围的古建筑浑然一体。1983年,当黄龙溪古镇还藏在 深闺无人识的时候,峨嵋电影制片厂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就选这 里做外景地,后来,海灯法师、芙蓉镇、家春秋等多部影视 剧也在此拍摄。因为这里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是那些人造影视城根 本无法比拟的。古镇不大,很有“水城”的味道,一水划镇而过,两 岸都是用青石铺成的石板路,有些地方还存有昔日的棚廊

7、。水面有数 座铁吊桥连接,河畔有一株古榕,盘根错节,据说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古镇的标志,游人每到此,总要在此留影。黄龙溪的鱼也是一绝, 老人们说:“七上八下九归沱”,说的是每年从小寒、大寒节气到次年 七月,下游的鱼儿成群结队溯江而上到此产卵,所以黄龙溪鱼产甚丰。 当地最地道的吃鱼方法是在船上,来一锅“河水煮活鱼”,看似粗鄙 的吃法却能让人尽享野味之鲜美。古镇里明清木柱青瓦的吊檐民居比 比皆是,没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出质朴气 息。小镇中有一条街道因过于老化,推倒后按照过去的风格仿建,但 一眼望过去,却怎么也脱不了仿的气息。经过1700多年的历史变迁, 古镇依旧保存完整。现存的

8、古街坊有7条,街内两旁多为明清时期建 筑,属全木穿斗结构,严谨的廊坊式古代建筑样式融入其中,街面由 红砂石板铺成。现存的76套民居亦多为两层高的明清风格建筑,青 瓦粉墙,栏杆窗棂镂刻精美,傍水而建。临江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 是古蜀民居“杆栏”文化的体现。古镇内尚有三座完整的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皆坐落在正街上,形成黄龙溪古镇一街三寺庙, 且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独特格局,再加上镇外的两座宏伟的古寺庙, 更给黄龙溪增添了古意。古镇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 道诱人的风景。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

9、并列的头等大 事,马虎不得。他们用本地产的茉莉花,冲在盖碗里,一些茶馆有时 也有上好的竹叶青、峨眉雪蕊这样的好川茶。一碗茶十五块钱,便可 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上馆子遛鸟兼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每年正月初二晚上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烧火龙”是黄龙溪最驰名、最传统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其娴熟的技 艺和独特的烟花配方,享誉海内外。此习俗源于南宋,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先民根据“龙见武阳赤水”和“龙生九子”等故事创造了 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火龙已经成为黄龙溪一年一度新春的“保 留节目”。黄龙溪镇现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 2.8万人,幅 员面积50.4平方公里,

10、是典型的丘区乡镇,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 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旅游服务设施从无到有,现有高中档宾馆、 饭店10多家,大小餐馆100多家,购物点70多处,旅游船只多艘, 黄龙溪已成为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黄龙溪镇风景名胜1、古街坊:2100多年的历史变迁,古镇依旧保留完整,现有明清时代街坊 七条,街面全由石板铺成,两旁廊柱排列有序,街面平均宽度3.44米。2、古寺庙:古镇内有三座完好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都位于黄龙 溪正街形成一街三寺庙,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景观,镇外还有2座大寺庙,建筑宏伟,吸引众多游人。3、古建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石板铺就,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 式吊脚楼。

11、现有明清民居76套,一楼一底,傍水而筑,临江“吊脚楼”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特色4、古树:镇内现有树龄800年以上的古榕树6株,盘根错节的树根和浓 荫蔽日的树盖,增添了古镇的浓郁的古貌古趣,古镇在鹿溪河畔镇龙 沟内还有一株外形酷似一条龙的千年古树乌臼树,外观非常奇特,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5、古崖墓:场镇周围多次发掘汉代岩墓,其中有石棺、陶俑、铜玺等大批文 物,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6、古佛洞: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依山傍水,隔河遥望,颇为壮观。 7、 古佛堰:金华庵下府河上拦河筑堰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设施, 黄龙溪 万亩良田依旧由此灌溉,恰似一座小型 "都江堰"。7、古

12、战场:历史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流传着蜀王、诸葛亮、张献忠、杨展在此大战的传说。8、古风民俗:黄龙溪镇还保留许多民风民俗,如打更、放生会、龙舟会、烧火龙、观音会、川剧座唱等习俗。9、三县衙门:历史上黄龙溪属"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华阳、彭山、仁寿),遂设三县衙门(今联合办事机构)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310、陈家水碾:陈家水碾起于清朝嘉庆年,以一溪之水碾一村谷物,担谷物用时 少顷。闸起而作,闸谢而落,水流稀薄而力不可估也。从鹿溪河口沿 锦江上游二公里是陈家小岛,小岛现存川西保留的一座不冲古磨水碾 -“陈家水碾”,碾桥之畔有筒车8辆,灌田800余亩。陈家水碾是 上起成都、下至乐山最有名的水碾,其兴旺史截至于20世纪70年代。现今,陈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