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供需的角度论“中国奇迹”的原因及其可持续性_第1页
从总供需的角度论“中国奇迹”的原因及其可持续性_第2页
从总供需的角度论“中国奇迹”的原因及其可持续性_第3页
从总供需的角度论“中国奇迹”的原因及其可持续性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总供需的角度论“中国奇迹”的原因及其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奇迹)是总供 给和总需求扩张的共同结果。 现阶段由于总供需的内在变动导致 总供需的扩张受限, 中国的经济增长后继乏力, 因此中国奇迹是 不可持续的。 中国需要对总供需的内在结构进行改善, 以实现经 济的可持续增长, 这是中国现阶段重大国家政策“调结构、 转方 式、促增长”的理论基础。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1979-2013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达到9.6%,这种长时期高速度 的经济发展在世界历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被学界称为“中国奇 迹”。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奇迹”的解释莫衷一是

2、。李稻葵 ( 1 994)认为与中国渐进式改革相联系的是一种灰色的市场环 境,在该环境下,模糊产权是最优的制度安排,这是中国经济增 长的主因;杨瑞龙( 1998)和黄少安( 1999)提出政府以行政手 段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假说来解释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 而林毅夫 (1994)则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放弃了传 统的赶超模式, 而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结构和产业区 段;此外,还有财政分权(钱颖一,1995;龚六堂, 2005)、国有企业改革(盛洪, 1996)等诸多解释。归根结底,学术界对中国奇迹的相关看法无非是在讨论中国 在这一阶段总供给或总需求的扩张没有总供需的扩张, 就不

3、 可能出现经济增长。 但迄今为止, 尚未有人将总供给和总需求结 合起来讨论“中国奇迹”发生的原因。 而实际上, 根据正统西方 经济学理论,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概念, 经济最终将达到均衡 状态,而经济的均衡需要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本文试图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供需的变化情况来深入探讨 “中国奇迹”产生的原因。 而一旦搞清楚了这种原因, 我们就可 以根据现阶段总供需的内在变动来分析这种增长模式的可持续 性。此外,政府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影响总供需的内在变动, 从而实现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这也正是当前 中国的重大国策: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基础

4、。二、总供需的扩张:改革开放后中国奇迹产生的内在原因 我们首先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 为什么中国的总供给和总需 求出现了快速的扩张。 对总供给的分析, 我们以最简单的生产函 数Y=AF( K, L)为基础,利用索洛模型进行分析;而对于总需 求,我们则分析拉动中国 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 口。(一)改革开放以后总供给的扩张根据生产函数Y= AF( K,L),由索洛模型,我们可以得出: gY =B gk+ (1- 6 ) gL+gA (g代表增长速度,6代表资本份额)因此总供给的扩张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要素投入的增加, 即K (资本)与L (劳动)的扩张;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即A(广

5、义的技术进步)的扩张。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的要素总投入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劳动 人口的增长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一足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产生 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积极性; 二是中国的女性离 开家门, 逐渐走上工作岗位。 图 1显示了 1979-2013 年中国总就 业人口的变动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总就业口快速增加,并在近 年来逐渐放缓。 由于传统习俗、 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以及资本市 场效率低下等原因, 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较高的 储蓄率则意味着较高的资本形成率, 即伞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 速增长。图2显示了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趋势,从图中看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显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 家XX局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1980-1998 年均增长 9.9%,在 1999-2013 年均增长 13.5%,呈加速趋势。此 外,我们还需要注意, 中国总要素投入的增加还与当时国外投入 的涌入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遇到欧美国家信息产业 革命,这个时候欧美国家需要把旧的、传统的产业(主要是工业 部门)转移出去,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中国则凭借低廉的要素价 格和大幅度的税收、 投资优惠吸引了外商投资, 实现了产业转接。在要素总投入快速增加的同时, 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 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首先,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国有企

7、业改革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在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 也改善了激励机制。其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快速的技术进步, 主要是输入型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研发实现, 也可以通 过模仿、购买来实现。由于在技术上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 中国在选择技术进步的方式上具有后发优势, 改革开放以后, 中 国通过模仿、购买等方式实现了快速的技术进步。最后,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本的素质出现了快速上升。 从图 3 可以看出, 1979 年以来,中国每年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并在近 年来有减缓的趋势。当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开始进入生产第一 线,这对效率的提升是极为显著的。根据王小鲁、樊纲( 200

8、8)等人的测算,改革开放以后,要 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经济增长的比重大约为64%,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对经济增长仅有 36%的贡献,即中国的经济增长大 约只有 1/3 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的, 与发达国家大约 80%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 的粗放性。(二)改革开放以后总需求的扩张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总供给快速扩张, 那么由此而获得的大 量产出是如何得到消化的呢?这就需要对总需求进行分析。 在这 里,按照支出法,总需求可以划分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 大部分,下文进行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后,因为政绩考核与 GD唯钩,各地方政府有着 很强的激励进行招商引资, 而招商引资需要政府为投资提供优惠 的条件。这些优惠条件包括:对生产要素价格的人为压制,如人 为的降低工业用地的价格、 劳动力价格和其他要素价格; 放松对 资源依赖或污染环境相关产业的行政审批;相关的税收优惠政 策,如投资税抵免,减少企业的相关税负等。这些优惠的政策极 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使得企业的产品在价格上具有较大的竞争 优势,因而促进了投资的增加。此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财政 收入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从 1980-2013 年中国年均财政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