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和《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_第1页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和《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_第2页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和《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_第3页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和《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_第4页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和《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关于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救生设备规则、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和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修正案生效的公告交通运输部公告20xx 年第 13 号 20xx 年 07 月 14 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 82 届会议于 20xx 年 12 月 8 日分别以msc.217(82)号决议、msc.218(82)号决议和msc.220(82)号决议通过了国际消 防安全系统规则(以下简称“消防规则 ”)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以下简称“救生设备规则 ”) 和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 ( 以下简称“ igc规则 ”) 的修正案。消防规则、救生设备规则和i

2、gc规则在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 “安全公约 ”) 下为强制性规定,根据安全公约第 viii(b)(vii)(2) 条关于修正案默认接受程序的规定,上述修正案已于 20xx 年 7 月 1 日生效。我国是安全公约的缔约国,在上述修正案通过后未对其内容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因此修正案对我国具有约束力。现将修正案的中文译文予以公告,请遵照执行。瞳忠润属钞瘗琳5尻赖3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二。八年七月三日主题词:国际公约 修正案 生效 公告附件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修正案第i章总则1.1 定义1 删除第 1.1.8款,将现有第1.1.9、 1.1.10和 1.1.11 款分别重

3、新编为第1.1.8、1.1.9和1.1.10款。i谴mm爵oor爱建谴净祸硼缸1.2 救生设备的一般要求2. 在第1.2.3款末尾新增以下一句:“对烟火救生设备,生产厂应在产品上牢固地标记失效日期。2.232.34救生衣在第2.2.1.16款中,“浮力 ”和 “装置 ”间插入 “线或其它 ”。救生服 现有第 2.3.1.1.1款替换如下:.1 能不经帮助在2 分钟内打开并穿上,包括穿上任何有关服装的时间,如果需要将救生衣与救生服连同穿着,则还包括穿上1 件救生衣的时间,以及人工充气室(如安装)的充气;”残鹫楼静铸源湃淑srn娅骤束。5 在第 2.3.1.5款中, “浮力 ”和 “装置 ”间插入

4、 “线或其它 ”。 第 iv 章 救生艇筏4.1 救生筏的一般要求6 在第4.1.2.2款中,要求安放在能提供的位置”替换为 拟用于7 第 4.1.3.3款的第 1 句替换如下:“人工控制的外灯应安装在救生筏顶篷或结构的外部最上部位置。 ”8 第 4.1.3.4款的第 1 和第 2 句替换如下:“人工控制的内照明灯应安装在救生筏的内部,它能连续工作至少12 小时。当顶篷支起时,它应能自动点亮,并产生不小于 0.5 新烛光的算术平均发光强度(从整个上半球测定),以确保能阅读救生和属具须知。r钢极!醐镇桧猪御鬃加。9 第 4.1.5.1 的第 .18和.19款替换如下:“.18 救生筏额定乘员每人

5、的食物配额为不少于10,000千焦耳 (2,400千卡 )。配额食物在保质期内应可口并可食用。包装应易于用戴上救生服手套的手拆分。弹贸摄尔霁毙撰砖卤尻诒尔肤。配额食物应置于牢固密封的金属容器内,或采用柔软型包装材料真空包装;在按主管机关可接受的标准试验时,具有可予忽略的蒸汽传导率(在相对湿度为23c/85%时,每24小时小于0.1 g/m2)。必要时,应在软包装材料外再套外包装,以保护食物免受锐角挤压而损坏。外包装上应清晰标明包装日期和失效日期、生产批号、包装内容和使用须知。符合经本组织认可的国际标准的食物视为符合上述要求,可以接受;ii养技箧1w忘类蒋蔷黑怫杂。.19 救生筏额定乘员每人1.

6、5 升淡水,其中的每人0.5 升可由一台 2 天内能产出相等淡水量的海水淡化装置替代,或每人1 升淡水可由第4.4.7.5款所述的手动反向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替代,该装置2 天内能产出相等量的淡水。该淡水的化学和微生物含量应符合适用的国际要求,并应置于用防腐材料或经处理为防腐的材料制成的密闭水密容器。如采用柔软型包装材料,在按主管机关可接受的标准试验时,它应具有可予忽略的蒸汽传导率(在相对湿度为 23 /85%时,每24小时小于0.1 g/m2),但置于一个更大容器内的单独包装可不必满足该蒸汽传导率的要求。每一盛水容器均应有防止溢水的重新关紧装置,但125 毫升以下的单独包装除外。每一容器应清晰地

7、标明包装日期和失效日期、生产批号、内装淡水的容量和饮用须知。容器应易于用戴上救生服手套的手打开。符合经本组织认可的国际标准的应急饮用水视为符合上述要求,可以接受。”厦礴恳蹒骈日寺翥继骚啬癞h。4.2 气胀式救生筏10在第 4.2.2.3款的第 2 和第 3句之间插入新的句子如下:“充气系统,包括任何按第 4.2.2.4款要求安装的释放阀,应符合本组织认可的国际标准的要求。 ”11 第 4.2.4.1 款的第 1 句替换如下:至少应在一个入口处安装1个登筏跳板,它能承受1名体重100 kg的人员坐或跪而不抓住救生筏的任何其它部位,以使人员能从海上登筏。”茕桢广鲫献选块网糊目镀齐跳12在第 4.2

8、.6.3款中插入新的第 .8 目如下,且现有第.8 和.9 目分别重新编为第 .9和.10 目:“ .8 包装的救生筏质量,如大于185kg; ”4.3 刚性救生筏13 第 4.3.4.1 款的第 1 句替换如下:至少应在一个入口处安装1个登筏跳板,它能承受1名体重100 kg的人员坐或 跪而不抓住救生筏的任何其它部位,以使人员能从海上登筏。”鹅娅尽揖鹤惨屣茏敏!诘饕。4.4 救生艇的一般要求14 在第 4.4.1.1 款的第 1 句末尾新增: “,并且在纵倾至10及横倾至任一舷20时的所有条件下能安全降放。”k丛妈翅为赡债蛭练的者挞“15 第 4.4.1.2款替换如下:“4.4.1.2每一救

9、生艇上应安装1 个经主管机关或其代表认同的固定的认可标志板,至少包括下列各项:.1 制造厂名和地址;.2 救生艇型号和序列号;.3 制造年月;.4 核定的救生艇乘员人数;和.5 根据第 1.2.2.9款要求的认可资料。每一出厂救生艇应配有1 份证书或符合声明,其除上述各项外,还应说明:.6 认可证书编号;.7 艇体结构材料,其详细程度应能确保在修理时不会发生兼容性问题;.8 完整配备及满员时的总质量;.9 救生艇测量的拖力;和.10 如第4.5、 4.6、 4.7、 4.8或 4.9款所述的认可声明。 ”16 删除第 4.4.3.1 款第 1 句中的 “迅速 ”,并在其末尾加入 “从发出登艇指

10、示起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内。“建直圣的龈讶骅汆附。17 在第 4.4.6.8款的第 1 句中的 “一条 25人的救生艇 ”替换为 “船上所载的最大型救生艇。 ”18 4.4.7.6替换如下:“ 4.4.7.6除自由降落救生艇外,每一需用单根或多根艇索降放的救生艇,应安装符合下列要求的释放装置,但应注意以下第.9目所指情况的特殊性:渗呛俨匀谓鳖 调砚金帛钞。.1 该装置的布置应能同时脱开所有吊艇钩;.2 该装置应具有两种脱开能力:正常(无负荷)脱开能力和承载脱开能力:.2.1 正常 (无负荷 )脱开能力应在救生艇浮于水面时或吊艇钩无负荷时脱开,而无需将起吊环或将钩环与吊钩夹头人工分离;和钱细卜泻

11、嵯圣骋贝兄圆1缝!j黑。.2.2 承载脱开能力应在吊艇钩受负荷时释放救生艇。该装置应如此布置,以致使救生艇在任何有负荷的情况下从浮于水面的救生艇无负荷至救生艇满载乘员及属具的总质量1.1 倍的负荷情况下都能脱开。此种脱开能力应有适当的保护,以防意外或过早使用时不致脱开。适当的保护应包括不属正常卸载脱开要求的特殊机械保护,此外还有一个危险标志。为防止过早的负载脱开,释放装置的负载操作应要求操作者有一个有意的和持续的动作;加凤袜备鄱轮烂蔷幸艮赢无。.3 为了防止救生艇在回收过程中的意外脱开,除非吊钩已经完全复位,否则该吊钩不得承受任何负荷,或手柄或安全销在没有额外受力情况下也不得回至复位 (关闭)

12、位置。每个吊站内还应张贴危险标示,提醒船员注意复位的正确方法;嬲熟俣阉蕨直阊邺钱h蜩汉矗。.4 释放装置的设计和安装应在系统就绪提升时,使船员能通过下列方法从艇内清楚地做出判断:.4.1 直接观察每一吊钩的可移动吊钩部分、或锁闭其中可移动吊钩段的吊钩部分已完全正确复位;或.4.2 观察所装的 1 个能确认每一吊钩中锁闭可移动吊钩段的装置已完全正确复位的不可调指示器;或.4.3 简便地操作1 个能确认每一吊钩中锁闭可移动吊钩段的装置已完全正确复位的机械指示器;.5应提供具有适当的文字警告标示,包括必需的色彩标志、象形图文和(或 )符号的清晰明了的操作须知。如采用彩色标志,则绿色应表示正确复位的吊

13、钩,红色应表示不适当或不正确的复位危险;坛搏乡it忏篓锲铃电跻雕勺。.6 释放控制标志应使用与其周围形成反差的颜色予以清晰标明;.7 应配备吊起救生艇以脱开释放装置进行维护的设备;.8 救生艇释放装置的固定结构接头的设计应根据所用材料极限强度的安全因素6 进行计算,救生艇的质量以满载乘员、燃油和属具计,并假定救生艇的质量在艇索间均匀分布,但对吊架装置的安全因数可取救生艇满载燃油和属具的质量力口 1000kg;和蜡燮夥痛耨长铉锚金市赘建黯乳.9 如单根艇索和吊钩系统用于降放救生艇或同时使用一适当的艇索降放救助艇,则第 4.4.7.6.2.2和 4.4.7.6.3款的要求不必适用;对此类装置而言,

14、只需做到释放救生艇或救助艇至其完全浮于水面即可。”10而辅昙松闫撷凄届嫡擞。19 在第 4.4.7.11款第 1 句中, “灯”改为 “外部灯 ”。20 第 4.4.7.12款的现有文本替换如下:“4.4.7.12人工控制的内照明灯应安装在救生艇的内部,它能连续工作至少12小时,并产生不小于0.5 新烛光的算术平均发光强度(从整个上半球测定),以确保能阅读救生和属具须知;但油灯不得用于此目的。遂铺哪o鹏踪韦输翟飙铳麦。21 在第 4.4.8.9款中, “淡水 ”和 “每个人 ”之间插入 “如第 4.1.5.1.19款所述4.5 部分封闭救生艇22 第 4.5.3款替换如下:“ 4.5.3救生艇

15、内部的灯光颜色应不致使乘员感到不适。”4.6234.724全封闭救生艇在第 4.6.2.8款中的第 2 次出现的 “颜色 ”前插入 “灯光 ”。自由降落救生艇删除第 4.7.3.3款。第v章救助艇5.1 救助艇25 在第 5.1.1.1款第 1句中, “包括第 4.4.7.4款”和 “以及第 4.4.7.6款”之间插入 “,第4.4.6.8 款除外, ”,并且,现有 “第 4.4.7.6、 4.4.7.7、 4.4.7.9 和 4.4.7.10款”由 第4.4.76 4.478、4.4.7.10和4.4.7.11款”替代。嬲施!彦决绥i!饴夏锦tg琼针。26 在 5.1.1.3.2 第 1 句

16、末尾,新增 “全部穿着救生服,以及救生衣,如要 【、八”求”。27 第 5.1.1.6款替换如下:“5.1.1.6每艘救助艇均应配备充足的燃油,其能适用于船舶预期营运海域的所有气温变化,并能在救助艇满载乘员和属具时,以 6 节的航速保持航行至少4小时。”猫至i!绘燎断朱髅既尻献明鸟缩。28 在现有第 5.1.1.11款后新增第 5.1.1.12款如下:“5.1.1.12每艘救助艇应如此布置,以致在控制和操舵位置上具有一个对首部、尾部和两舷的开阔视野,以进行安全降放和操纵,特别是对拯救落水人员和集结救生艇筏至关重要的区域和船员的可视范围。”锹籁饕迳琐1领鸥娅副黯松。29 删除第 5.1.3.11

17、 款。30 在现有第5.1.3节后新增第5.1.4节如下:“5.1.4快速救助艇附加要求5.1.4.1 快速救助艇应如此构造,以致在各种恶劣天气和海况下能安全降放和回收。5.1.4.2 除本节规定外,所有快速救助艇应符合第 5.1 节的要求,但第4.4.1.5.3、5.1.4.3 .472、5.1.1.6和5.1.1.10款除外。横氽旗黄硕饨芹龈话鹫h4wi。5.1.4.3 尽管有第 5.1.1.3.1 款的规定,快速救助艇艇体长度应不小于 6 米且不大于8.5米,其中包括充气结构或固定碰垫。辄峰隔槿斛话跚i虢荥蟒蒯。5.1.4.4 快速救助艇应配备充足的、适用于船舶预期营运海域的所有气温变化

18、的燃油,并能在平静水域载有3 名乘员的情况下,以至少20 节的航速航行,以及在满载乘员和属具时,以至少 8节的航速航行至少4小时。尧侧野!绛解旬融盛o纸区离。5.1.4.5 快速救助艇应自行扶正,或能由不超过2 名的船员随时扶正。5.1.4.6 快速救助艇应自行抽水,或能快速排出进水。5.1.4.7 快速救助艇应由远离舵柄的操舵位置上的舵轮操纵。还应配备一个直接控制舵、喷水或外挂机的应急操舵系统。识蒯醐缢雕!嗜俨凄侬减携。5.1.4.8 如快速救助艇发生倾覆,其发动机应自动停止,或通过操舵机应急释放开关将发动机关闭。当快速救助艇扶正后,如操舵机应急释放开关(如有)已复位,每台发动机或电动机应能

19、重新启动。燃油和润滑油系统的设计,应能在该救助艇倾覆的情况下预防250毫升以上的燃油或润滑油从推进系统中溢失。潮! 饿劳月鼠错痫嫦胫汆钺贿翳。5.1.4.9 如可能,快速救助艇应配备一个安全易操作的固定单点悬挂装置或等效装置。5.1.4.10 刚性快速救助艇应如此构造,以致在其悬吊点悬挂时,能承受 4 倍于其满载乘员和属具质量的负荷,而在卸去负荷时无残余变形。底翱t灭萦欢壕t鹫解!樱郅。5.1.4.11 快速救助艇的通常属具中应包括一套水密的免提甚高频(vhf)无线电通信设备。 ”第 vi 章降放与登乘设备6.1 降放与登乘设备31 在第6.1.1.5款中的 静负荷试验”之前插入 工厂”,并在“loam “tes之” 间删除 “on;鲨爵舒出襁金甲渤阍起t摇饬缗。32 在现有第 6.1.1.10款后新增第 6.1.1.11 款如下:“6.1.1.11 救助艇降放设备应配备用以在重力动索滑车构成危险时的恶劣天气收回救助艇的收回环索。“硕濒谄撵樽嘿h效鹭胶据。33 在第6.1.2.12款中,“或由操作者启动的机械装置”替换为 “或甲板上或救生艇筏或救助艇内”。阕擞榭oi迁择植秘鬻衲m。34 在现有第 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