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应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_第1页
城市建设应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_第2页
城市建设应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_第3页
城市建设应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_第4页
城市建设应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建设应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一、文化遗产对于城市的价值每个城市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 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 遗产,像北京的皇宫、胡同,上海的外滩和里弄、苏州的园林等。 这些空间的形象深刻地烙在公众的脑海中,唤起公众对过去的回忆和归属。文化遗产诠释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彰显了城市个性, 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个性价值和经济价值。(一)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记忆,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不管是 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 带有时代的烙印,通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城市 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生活方式,人与人 之间

2、的相互关系、道德习俗及思想禁忌。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蕴藏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最深的根源,隐寓着一个群体的思维和 行为方式,是城市特色的积聚,是城市灵魂的一部分。历史文化 遗产正是通过恢复人类过去的记忆服务于现在,我们都从自己的历史中走来,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亦不可能完全和自己的历史 隔断,其发展需要在历史文化的土壤上吸取营养,需要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和更新。此外,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连 续性,是人类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需要。 事实证明,经济越发展, 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就越强烈。因此, 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要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发展, 保持历史脉络的 一致性。(二)文化

3、遗产的个性价值。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 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 所谓特色, 就是个性。 城市特色, 是指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 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的危机在于趋同化,失去个性。城 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 它可以表现独 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 它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 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不 但已成共识,而且已成法律。俄罗斯圣彼得堡法律规定,涅瓦大 街的建筑不准拆。 尽管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装修, 但外观不许作 一丝一毫改变。 现在去看涅瓦大街, 仍然与陀

4、思妥耶夫斯基在 白 夜中所描写的涅瓦大街情景无大差异, 甚至连那古老的灯柱还 是那样的相像;德国规定,凡80100年以上的建筑都必须无条 件的保留。 相比之下, 我们有些城市和地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的意识却相当不足。(三)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这一点已经成为许多大 城市促进地方经济、 社会均衡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城市发 展独特见证的文化遗产资源, 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 在城 市形象宣传、 历史文化教育、 乡土情结的维系、 文化身份的认同、 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 实际上,文化遗产事业绝不是财政的包袱,而是社会、经

5、济效益 兼备的事业,利在当代,益及后代。在许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 城市,由文化遗产带动的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 支柱。二、城市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速, 我国城市有了巨 大的发展和变化,成绩辉煌,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要看到, 不少城市和地区, 只顾单纯的经济开发和规模的扩张, 而忽视对 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特色的保护,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值得引 起高度重视。(一)建设性的破坏。 有的城市在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中,不切实际地搞大手 笔、大气魄,进行大拆大建,过度开发。实质是打着建设开发的 旗号,进行的历史大破坏,导致有些历史文化名城面目全非,

6、失 去原有的文化韵味。城市要发展,旧城要更新,势必要拆迁一些 民宅民居和一些失去历史使用价值的老建筑。 但是不能为了开发 商的需要,为了出卖土地,筹集资金,把一些古建筑和一些有历 史意义的遗迹,一些珍贵的历史街区,统统毁掉。如被列为浙江 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舟山, 由于改造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文物 保护问题,其中定海古城在 2000 年就已不复原貌。这类事例在 全国决非个别。有些历史名城、名街正在遭受被推土机铲掉、被 大铁锤毁掉的悲惨命运。一个历史名城如果失去了历史文化遗 产,就象一顶美丽的皇冠,失去了光彩夺目的珠宝,就不可能再 闪光。(二)城市面貌趋同。城市面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是城市

7、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由一个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地理 环境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个城市的文化发育越成熟、 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个性必然越强、品位必然越高、特色越 鲜明。然而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 遍,城市面貌正在急速地走向趋同,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 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特色危机。 各地具有民族风 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几乎千篇一律 的高楼大厦,“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三)城市建设失调。一些城市领导者力求在任期内使城市面貌发生“日新月 异”的变化,热衷实施“政绩工程”,突出表现为小城镇盲目模 仿大、中城市

8、,片面追求大广场、大草坪、大水面、景观大道等, 为了气势而不顾环境,把高层、超高层建筑当做城市现代化的标 志,而将文化遗产视为城市建设的包袱和障碍。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能拥有更多“新、奇、怪”的建筑,以迅速改变城市的形象, 结果反而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单调。三、解决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措施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应同步进行,协调发展。文化遗产 代表着历史文化和先民的智慧, 这些是可以流传的城市文明, 是 城市建设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这种优势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品 位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关键是要承认文化遗产存在的价 值,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格局 中去,与城市同步

9、进行,共同发展。(一)强化政府职能,将监督落到实处。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 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文物部门组织从事 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 调查和勘探。”法律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实施时,一些行政部 门带有经济利益主体的性质,把考察和审批作为了一个象征性的 程式,落脚点却放在了收费上。 这种工作性质的改变对我们的文 化遗产保护很不利,所以强化政府职能十分必要。 尤其在历史文 化遗产存在区域内,政府在建设单位递交项目建议书之后,应严格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对可能产生文物危害的项目,令其合理修改方案,做到文物保

10、护的万无一失。监督工 作落到实处,才有成效,同时,也能更地好树立政府形象,取信 于民。(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有三层涵义:一是由于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应在有效保护和不可以耗尽的前提下使用。二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起来,文物保护不能阻碍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在保 护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利用,达到二者“双赢”。三是将文化遗 产保护与经济建设、城市文化建设、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文 物保护、旅游、交通、环境、房地产开发等同步规划, 综合治理。(三)不照搬照抄,要合理借鉴成功经验。有些历史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城市,规划部门在规划过程 中,采取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办法, 但是规划中没有做到深入 细致调查,反而取得“东施效颦”的效果,造成了许多问题,如 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原有景观不协调, 改变或破坏了 原有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弄得不伦不类。借鉴不等于照搬 照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 尤其是古城和新兴城市之间的 借鉴更需要谨慎,针对城市自身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