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生命的家园未必就像地球_第1页
外星生命的家园未必就像地球_第2页
外星生命的家园未必就像地球_第3页
外星生命的家园未必就像地球_第4页
外星生命的家园未必就像地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星生命的家园未必就像地球来源:果壳网| Shea 发表于 2014.4.4| 点击数542 一颗星球,一不定非得跟地球很相似,才有可能成为外星生命的家园。图片来源:apiemistika.lt(文/ Colin Stuart)“Eppur si muove”“但是它确实在动”。据说,伽利略在1633年被判为异端后如是说,这也许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名话还击。利用自己新发明的望远镜,伽利略看到了许多有悖于宇宙万物都在围绕地球转动的现象,例如围绕木星转动的卫星以及因阳光照射角度变化而导致的金星盈亏如果金星围绕地球转,就不可能出现这一现象。所有这一切使得伽利略引领了哥白尼革命,后者提出这样一个“新观

2、点”: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行星都在围绕太阳公转。差不多4个世纪之后,我们又处在了另一场对宇宙认识革命的风口浪尖之上。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近2000颗围绕其他恒星公转的行星。来自美国宇航局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等观测设备的海量信息,再加上对行星以及恒星系统运转机制的进一步认识,都在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另一个地心观点 一颗能承载生命的行星看上去会是什么样子。渐渐地,我们认识到,关于另一颗“地球”的假设似乎都是错误的。随着搜索的继续,我们可能需要谨记,有生命的星球也许会和我们的地球完全不同。在评估一颗行星能否承载生命的时候,很多事情我们都会想当然。首当其冲的便是,如果其他星球上确有类似地球上的生命存在,那它们将会

3、是碳基的生命,因为碳化学具有无与伦比的复杂性,此外还需要液态水来作为重要的溶剂。这种假设直接导致了于上世纪50年代首次被引入的宜居带概念。它被定义为某颗恒星周围允许有液态水存在的一个狭窄区域。太靠近恒星,行星上的水就会蒸发掉;而离得太远,水则会冻结。只有在中间的“黄金地段”既不太热,也不太冷,正正好好的地方生命才能蓬勃兴旺。我们的太阳拥有着一颗承载着生命的行星,也就是地球。在我们的银河系中,有3/4的恒星是比太阳更暗弱的红矮星,它们所能输出的热量相比之下要少得多。红矮星的宜居带会非常靠近它,近到位于其中的任何行星都会被“潮汐锁定”:恒星的引力使得行星始终只有一侧朝向前者。这一面将要经受日光无尽

4、炙烤和灼热的温度,而另一侧则会在永久的黑暗中封冻这对与生命而言绝非理想的环境。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已知最靠近太阳的是水星。虽然没被潮汐锁定,它仍经历着昼夜半球之间600的温差。正因为距离太阳足够远,地球才能稳定地自转,使得太阳的热量可以均匀地播撒到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随着地球的自转,它还在宜居带中走出了一条近乎完美的圆形轨迹不过,根据最新的研究,它比我们过去想象的更靠近宜居带的高温内边界。我们非常巨大的卫星月球则是另一个福音:它的引力确保了地球自转的倾角只会小幅变化。把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就为生命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一个诱人而稳定的环境。于是,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于2009年3月发射时,它便有了一个目标

5、:寻找另一颗地球。这架望远镜以天文学家开普勒命名,后者在1619年率先发现了行星轨道距离和公转周期之间的数学关系。该任务计划工作3年也绝非巧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要花1年的时间,因此在一颗类太阳恒星周围宜居带中相似位置上的另一颗相似的行星,也要花同样的时间来做轨道运动。3年的时间足以探测到这样一颗行星3次从其恒星前方经过,从而确认它的存在。不过“开普勒”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天体。早在2011年,它确实就已经发现了宜居带中的行星开普勒22b,到2013年则又发现了开普勒61b和开普勒62e。但它们完全不像地球三者都是大得多的“超级地球”。大多数模型认为,这些行星较强的引力会使它们的表面变得平坦,使水

6、更容易吞没陆地。陆地比水体更易升温和冷却,因此地球上的各大洲在调节气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天体生物学家刘易斯达特内尔(Lewis Dartnell)说:“海洋行星可能更易导致气候不稳定,所以不太宜居。”开普勒-22b所处系统与内太阳系的对比图。宜居带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生命存在所必需的液体水能够在星球表面存在。图片来源:NASA古怪的行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杰弗里马西(Geoffrey Marcy)和他的同事,还分析了由行星的引力造成的恒星所发出光线的变化。虽然在“开普勒”发现的外星行星中有3/4体积大于地球,但它们的质量完全不足以成为富含水的

7、岩质行星。相反,它们必定是较轻的行星,更像是迷你海王星,它们的岩质核心被含有大量氢和氦的浓厚大气层所包裹。马西说:“这引发了一种担忧,即在已知外星行星中占据主导的类型可能并不适宜生命。”此外,“开普勒”还发现了各种各样奇怪而不寻常的行星。例如,开普勒47系统拥有2颗恒星和至少3颗行星。另有一些行星有着大椭圆形的轨道,这与太阳系行星典型的近圆轨道有着显著的差异。它们更像是彗星,会从外部冰冷的区域进入内部较温暖的区域。也许最意想不到的发现是开普勒11我们太阳系的微缩版,它拥有的6颗行星中有5颗到恒星的距离比水星到太阳还要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莎拉西格(Sara Seager)说:“只要在

8、物理学规律之内,一切都皆有可能。”乍看起来,这些都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生命栖息地应该具备的特质。不过,也正是这些观测事实促使我们开始重新思考。马西说:“也许我们犯了和哥白尼时代前相似的错误,即认为我们是特殊的,所有宜居的行星都必须具有和地球相同的属性。”有意思的是,对这一观念的改变部分源自对地球上生命更仔细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发现了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生物最令人吃惊的是生活在南非最深的金矿3.6千米底部的线虫。由于科学家只研究了地下可能栖息地中的一小部分,于是达特内尔甚至在几年前就得出了一个与我们的观念迥异的结论。他说:“地球深处生物圈中的生命数量,要远远超过地球表面我们所熟悉的生态系统。”这

9、对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也会带来影响。英国阿伯丁大学的肖恩麦克马洪(Sean McMahon)说:“一旦地下生物圈也被考虑在内,会有更多的行星被认为是宜居的。”2013年9月,麦克马洪和两位同事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在行星核心的加热下地下水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水体所处的深度越大,它就可以更好地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从而让有生命的行星到恒星的距离可以进一步加大。5千米之下的生命可以在轨道半径是传统宜居带3倍远的行星上存活。如果深至10千米,宜居带则可以扩展到土星轨道之外是目前类太阳恒星周围可接受距离的14倍。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排除在外太阳系存在地下生命的可能性。在木卫二绕木星转动的过程中,木星作用于其上

10、的潮汐摩擦可以融化表面壳层之下的水冰,也许由此制造了一个可供生命起源的地下海洋。在2014年1月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美国韦伯州立大学的约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提出了另一种可以让宜居带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情况。地球有月球来稳定自转轴也许是个福音,但不断变化的自转轴倾角未必就一定是坏事:它正好可以改变游戏的规则。他说:“自转轴倾角的变化可以抑制极地冰盖的积聚,使得被反射回太空的热量减少。”根据他的模型,与自转轴稳定的行星相比,一颗摇摆的行星能够维持液态水存在的恒星间距或许可以达到前者的两倍。通过观测极冠反射星光所造成的亮度变化,未来的望远镜也许可以观测到这一自转轴倾角的变

11、化。然而,这样一颗行星未必会拥有类似地球上的生命形式。“目前还不清楚,在这样一颗气候迅猛变化的行星上,由多细胞动物和植物构成的生态系统会有多复杂,”达特内尔说,“但对于地表之下的细菌而言,可能根本不受影响。”如果宜居带可以向远离恒星的地方拓展,其影响将会是深远的,因为这至少可以让红矮星这样的暗弱恒星重归赛场:承载生命的行星可以远离恒星,进而可以避免被潮汐锁定。不过,根据过去十年来发展出的更先进的气候模型,即使是潮汐锁定可能也不是太大的问题。研究表明,如果一颗被潮汐锁定的行星具有和地球相同的富氮大气,那么热量可以有效地被输送到永久的黑夜面,形成一个更加平衡且宜人的气候环境。新研究显示,一些先前认

12、为不适宜生命生存的星球,也可能有可能存在生命。点击查看大图。图片来源:新科学家更靠近恒星201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多里安阿博特(Dorian Abbot)及其同事建立的潮汐锁定行星的三维大气模型进一步强调了红矮星潜在的宜居性。它提出一种诱人的可能性:在恒星固定的光照直射点之下,云会更加容易地形成。云层会把更多的辐射反射回太空,这意味着一颗阴云密布的行星可以在维持适宜温度的情况下更加靠近恒星向内拓展了宜居带的边界。阿博特说:“这使得红矮星周围可能宜居的行星数量翻了一倍。”考虑到红矮星占据了我们银河系中恒星的主导,这极大地增加了潜在宜居行星的数量以及我们找到它们的机会。事实上,一些恒星周围的宜居

13、带可能是一场可以移动的盛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天文学家格雷格劳克林(Greg Laughlin)研究表明,液态水以及生命甚至可以出现在一颗以类似彗星那样的大椭圆轨道运动的行星上。在它最接近恒星的过程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它的温度可以上升20倍但劳克林说,这颗行星也许完全可以承受这一点。虽然它赤道上的温度如同烤箱,但在高纬度地区,热量会迅速消散,那里的水仍能保持液态而不沸腾。同时,在此期间恒星所施加的极端潮汐力为其核心注入了引力能,为它在远离恒星时提供了热源。这样的一颗行星是否能承载多细胞生物仍有争议:很难搞清楚光合作用生命体是否能应付这种光照大幅变化的环境。达特内尔说:“它们将与地球上的生命大为不同,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至少这样的行星会更容易被发现:它们会更靠近恒星,从恒星前方经过时会引发更为明显的恒星亮度下降。劳克林说:“发现这些行星的概率由此可以提高10倍。”一条一条地,我们先前建立起来的“规则”承载生命的行星必定与我们的地球类似开始分崩离析。阿姆斯特朗甚至更进一步,认为有别于地球的行星也许更有利于生命。最近,他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勒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