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陈希有电路理论教程答案 【篇一:电路理论基础课后答案 (哈工大陈希有 )第 12 章】图题 12.1解:分别对节点和右边回路列 kcl 与 kvl 方程: ?iq?ir?ilc?c?u?u?q/clc将各元件方程代入上式得非线性状态方程: ?q?f(?)?f(q/c)12?q/c方程中不明显含有时间变量 t,因此是自治的。 题 12.2图示电路,设 u,列出状态方程。 ? f(q),u?f(q)111222r 图题 12.2 r4解:分别对节点、列 kcl 方程: 节点: ?i?(u?u)/ri1?q 1s123节点: ?(u?u)/r?u/ri2?q 212324将u?f(q),u?f(q)
2、111222 代入上述方程,整理得状态方程: ?q?f(q)/r?f(q)/r?i?1113223s? ?q?f(q)/r?f(q)(r?r)/(rr)2113223434?题 12.322 出电路的状态方程。uu1解:分别对节点列 kcl 方程和图示回路列 kvl 方程得:图题 12.3?qiu (1)?1?2?3/r3 ? ?u?u(2)?2s3u3为非状态变量,须消去。由节点的 kcl 方程得:u?u3u31?i?i?i?i?0 2342rr34解得u?(u?ri)r/(r?r)?f(q)?rf()r/(r?r) 314233411422334将 ?及 u3 代入式 (1)、(2)整理得
3、: ?q?f(q)/(r?r)?f()r/(r?r)?1113422334 ?f(q)r/(r?r)?f()rr/(r?r)?u211334223434s? ?题 12.4,试分别写出用前向欧拉法、后向欧拉法和梯形法计算响 ?sin(?t) us图题 12.4 l解:由 kvl 列出电路的微分方程: ul?d?ri?u?)?sin(?t) sdt前向欧拉法迭代公式:?h?)?sin(?t) k?1k k k后向欧拉法迭代公式: ?h?)?sin(?t)k?1 k k?1 k?1 梯形法迭代公式:?0.5)?(?t)?sin(?t) k?1kk k k?1k?1 题 12.5?1f,u(0)?7
4、v,u?10v 电路及非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如图所示。设 c。画出 t?0 时 c?s的动态轨迹并求电压 ur 。 ur (a)图题 12.5解:由图 (a)得: dududcr(1) i(u?u)?rsrdtdtdtdurdur?0?0 ,ur 单调增加。 u 由式(1)可知,当 ir?0 时, r 单调减小;当ir?0 时,dtdt由此画出动态路径如图 (b) 所示。u(0)?u?u(0)?3v r?sc? 响应的初始点对应 p0。根据动态轨迹,分段计算如下。 (1) ab 段直线方程为: u。由此得 ab 段线性等效电路,如图(c)。 ?i4r?r?us u?u? (c)(d)由一阶电
5、路的三要素公式得:1s urp?4v ,? ?t/?t(0?t?t) u?u?u(0)?u(0)e?(4?e)v1rrpr?rp?设 t t1?e?2 ,求得 t。 ?t1 时,动态点运动到 a 点,即 4ln2?0.693s1?(2) oa 段t 得:?t1 时,ur 将位于 oa 段,对应直线方程 ur?ir 。线性等效电路如图(d)。由图 (d) 求?(t?t)1u?2e v(t?t1) r题 12.6?1f,u(0)?2v 电路及其非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分别如图 (a)、(b)所示。设 c。试求 c?ut?0)( 注意电流跳变现象 )。 c( r(a)图题 12.6解:t?0 时,由
6、图 (a) 得 dur1?ir ,ir?0 dtc ur 只能下降。画出动态路径如图 (b)所示。响应的起始位置可以是 a或 b 点。 (1) 设起始位置是 a 点,响应的动态轨迹可以是 a-o 或 a-c-d-o ,其中 c-d 过程对应电流跳变。 ?的线性电阻,响应电压为: (1.1) 设动态轨迹为 a-o 。非线性电阻在此段等效成 2?0.5tu(t)?2e v (t?0)(1) c(1.2) 设动态路径为 a-c-d-o 。(c) ac 段等效电路(d) bc 段等效电路ac 段的等效电路如图 (c) 所示。由图 (c)求得:1s t)?3v ,?u(0)?2v ,ucp(c?由三要素
7、公式得: tu(3?e) v (0?t?t) (2) c?1?e1 设 t1 时刻到达 c 点,即 3 t.693?1 解得 ts 。 1?0t?t1 时,动态轨迹位于 do 段,非线性电阻变成线性 2?电阻,响应为?0.5(t?t)1u(t)?et?t1) (3)v(c s ut)?1v ,?1cp(?tu(t)?1?3e?t?t)v (0 (4) c1 ?t1?1?3e 1 设 t1? 时刻到达 c 点,即 ? 解得 ts 。 ln1.5?0.4051cd 段对应电流跳变,瞬间完成。?后动态轨迹进入 do 段,非线性电阻变成 2? 线性电阻。响应为t?t1?0.5(t?t)1 u(t)?e
8、t?t1) (5)v (c上述式 (1)、(2)与(3)、(4)与(5)是本题的三组解答。 题 12.7的变化规律。(a)图题 12.7l?t?t 解:01 时,工作于 oa 段,对应线性电感: 1?1i1。初始值 ?(0)?0 ,特解 ?p(t)?l1? 由三要素法,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为: l1e,时间常数 ?rr r1? tel(1) (t)?(t)?(0)?(0)el(1?e)p?p?1 r rtl1 tel(1?el) ,解得 设 t1 时刻到达 a 点,即 ?11 r11 rlle/rlli1111?t(2) 1 rle/r?rli?111?1当 t?t1 时,?li? ,其中电感 l
9、2?20?1i?i1。【篇二:电路理论基础 (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三章】置换定理,将电阻 r 支路用 i?0.5a 电流源代替,电路如图 (b)所示。2 i(b) 对电路列节点电压方程:12i(?1?)?un1?un2?0.5a 4?4?116v ?un1?(1?)?un2?3?4.5?4.5?i?0.5a解得 un1?1v 则 ur?n1?2?i答案 3.2解:(a) 本题考虑到电桥平衡,再利用叠加定理,计算非常简单。 (1)3v 电压源单独作用 ,如图(a-1)、(a-2)所示。(a-1)(a-2)由图(a-2) 可得 3vi?1a ?34?8 由分流公式得:8?2 i1?i?a 4
10、?8?3(2)1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 (a-3)所示。 (a-3)考虑到电桥平衡,i?0 ,在由分流公式得: 13 i1?1a?a1?34 (3)叠加: i?i?i?1a i1?i1?i1?17/12a2p?1?i1?1?2.007w(b)(1)4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 (b-1) 所示。 i2?(b-1)由图(b-1) 可得, u?2?4v ?2v (2+2)?i1?3u?6a i?i2?i1?5a(2)2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 (b-2) 所示。(b-2) 2?2 ?2a=2v 2?21 i2?i3?1a2对节点列 kcl 方程得, u? i1?3u?2ai1?4a对节点列 kcl
11、 方程得, i?i2?3u?0 解得 i?5a(3) 叠加 i1?i1?i1?6a?4a=?10ai?i?i?5a?5a=?10a 2p?100w 1?i1?1答案 3.3解 :利用叠加定理,含源电阻网络中的电源分为一组,其作用为 i,如图(b) 所示。 is 为一组,其单独作用的结果 i? 与 is 成比例,即: i?kis ,如图(c) 所示。ii+ ki(a)(b) (c)i?i?i?i?kis(1) 将已知条件代入 (1)式得?0?i?k?4a ? ?1a?i?k?2a联立解得:1i?2a,k?2即: 1 i?2a+?is2 将 i?1a 代入,解得 is?6a 答案 3.4解:(1)
12、u1?u2?5v 时,电路对称, un1?un2 ,可化简成图 (b) 所示。 4?u2 u1 u1 u2 (a)(b)对电路列节点电压方程,得 uu1 (1?1?)s?un1?1?21.51?1? un1?3.75v uo?un1? 1? ?2.5v (1?0.5)?(2)当 u1?u2?3v 时,0.5? 上电流为零,图 (a)电路可化简成图 (c)所示。u14?u1(c)由分压公式得u12? 4?/4? u1?(?u1)?3v1?(4?/4?)?1?解得uo?u12/2?1.5v(3)当 u1?8v ,u2?2v 时,可看作 u1?(5?3)v ,u2?(5?3)v ,即可视(a)、(b
13、) 电路所加激励之和。应用叠加定理,?uo?2.5v?1.5v?4v uo?uo注释:差模或共模电压作用于对称电路时,可以采用简便计算方法;将一般电压分解成差模分量与共模分量代数和,再应用叠加定理也可简化计算。答案 3.5解:根据叠加定理,将图 (a)等效成图 (b) 与图 (c) 的叠加。i(b)(c) s2由已知条件得 u1? pis1is1? 28w ?14v2a ?8v u2 u1?12v ?u2 pis2is2s2 ? 54w ?18v 3a所以 i、i 共同作用时 s1u1?u1?u1?26v u2?u?2?u?26v2? 每个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is1?is1u1?52wpis
14、2?is2u2?78w答案 3.6解:应用戴维南定理或诺顿定理(1) 图(a)电路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分别如图 (a-1)和图(a-2)所示。uoc?3a?5?(?5v)?10v【篇三:电路理论基础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 3 章习题答案详解】txt 答案 3.1 略 答案 3.2解:(a) 本题考虑到电桥平衡,再利用叠加定理,计算非常简单。 (1)3v 电压源单独作用 ,如图(a-1)、(a-2)所示。 (a-1)(a-2) 由图(a-2) 可得3vi?1a14?8?34?8 由分流公式得:8?2i1?i?a4?8?3(2)1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 (a-3)所示。 (a-3)考虑到电桥
15、平衡,i?0 ,在由分流公式得:i1?1a? 13?a 1?34 (3)叠加:i?i?i?1a i1?i1?i1?17/12a2p?1?i1?1?2.007w(b)(1)4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 (b-1) 所示。i?由图(b-1) 可得, u? 2?4v ?2v (2+2)?i1?3u?6a i?i2?i1?5a(2)2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 (b-2) 所示。 (b-2)u? i2? 2?2?2a=2v 2?21?i3?1a 2对节点列 kcl 方程得, i1?3u?2ai1?4a 对节点列 kcl 方程得,i?i2?3u?0解得 i?5a(3) 叠加 i1?i1?i1?6a?4a=?
16、10ai?i?i?5a?5a=?10a2p?i1?1?1?100w 答案 3.3 略答案 3.4 略答案 3.5解 :利用叠加定理,含源电阻网络中的电源分为一组,其作用为 i,如图(b) 所示。is 为一组,其单独作用的结果 i? 与 is 成比例,即:i?kis ,如图 (c)所示。 i i+kis(a)(b)(c)i?i?i?i?kis(1)将已知条件代入 (1)式得?0?i?k?4a ? ?1a?i?k?2a 联立解得:i?2a,k?12 即:1 i?2a+?is2将 i?1a 代入,解得 is?6a 答案 3.6解:根据叠加定理,将图 (a)等效成图 (b) 与图 (c) 的叠加。 i
17、(b)(c)s2由已知条件得 u1?pis1is1? 28w ?14v2a ?8v u2 ?12v u1?u2 pis2is2 ? 54w?18v 3a 所以 is1 、is2共同作用时?u2?26v u1?u1?u1?26v u2?u2 每个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is1?is1u1?52wpis2?is2u2?78w 答案 3.7解:应用戴维南定理或诺顿定理(1) 图(a)电路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分别如图 (a-1)和图(a-2)所示。uoc?3a?5?(?5v)?10v ? iuoc ? (a-1) (a-2)(a-3)图(b)电路等效过程如下: oc(b-2) (b-3) (b-1)uoc?10a?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侦查系推理试题题库及答案
- 手提式双层袋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数显式电动机保护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杀寄生虫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色基染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高氧酸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 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施工方案
- 公休期间安全协议书
- 银行签订按揭合同范本
- 2025年人保专业笔试真题及答案
- 视频监控作业实施计划方案
- 10.1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教学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全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宝鸡市陈仓区社区专职招聘人员(50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公私联动课件
- 制作小火车课件
- 神经符号推理系统-洞察与解读
- 南农《土壤学》课件
- 车库进出口坡道施工方案
- 分子生物学文献阅读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