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问题初探doc_第1页
错误问题初探doc_第2页
错误问题初探doc_第3页
错误问题初探doc_第4页
错误问题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张伟 026979 法研2班错误问题初探 大陆法与普通法之比较一概念 (1) 大陆法系认识罗马法关于行为人意思表示的瑕疵之错误认为:认识与实际不符或者不知,都视为错误。在早期罗马并不因错误而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皇帝国时期改变过去这种规定,将错误分为影响和不影响法律行为的两种,前者如法律行为性质的错误,标的物本身或物质的错误以及属诈欺动机的错误等,后者如误认当事人的资格或才能,标的物品质优劣的错误和从物的错误等等。后世资产阶级学者称前者为重要错误,但是这里都是就事实的错误而言,至于法律的错误,一般并不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 黄立认为,错误即对事物、过程、关联的不正确看法,亦即想像与实际的不一致,

2、如果因为错误而不欲为其所为的意思表示,则表意人将致力解除此一表示的效力。错误是法律行为中最常见的意思表示瑕疵。综上所述可知,意思表示乃是以达成一定法律结果的意思,而向外宣示的行为。因法律仅能着眼于人的行为与外在的关系,意思表示亦只能考虑向外生效的结果意思,受客观解释原则的拘束。行为人的外在举止,若相对人按情形可认为系以引起特定法律结果为目的者,就是行为人有效的意思表示,这就是意思表示的准则性法律概念。这种看法与私法自治原则并不相背,因为表意人仍保持了自我决定,由准则性概念判断的表意人结果意思,通常与其内在意思相同,错误发出之意思表示是私法自治行为的风险。 问题在于电子设备所生错误,是否可依第8

3、9条(台湾民法典)规定“意思表示,因传达人或传达机关传达不完者,得比照前条之规定,撤销之。如由于操作错误,使该错误在不准备表示时发生,而被未加修正的发生,则可能系第88条第1项(台湾民法典)之表示错误,其情况与打字时误打相同。然而事实上此种错误在多数情况,应以为系不得撤销的动机错误,尤其是使用正确的信息或软件时,一如人之大脑从事意思决定时的思考所生错误。” 梁慧星 在 民法总论中认为所谓错误,指表意人因误用认或不知,致其表示与意思不一致。错误之构成要件:须表示与意思不致,须其不一致出于表意人之误用,误认或不知。其中后要件为区别于真意保留和虚伪表示之标志,所谓误认,指认识不正确,如果误甲为乙,误

4、骡为马。所谓不知,指通常之笔误、口供,如应书一万元而误写为一元。应言租赁而误言借贷。二者认识程度有别,而法律上效力无异。(2) 英美法系认识沈达明在英美合同法引论中认为大陆法系的意思瑕疵之分法:即错误诈欺与胁迫在英美法系没有相等的概念,英美法系有错误,虚假陈述,胁迫与不正当影响几个概念。英美法上的错误(mistake)所指的是大陆法上的错误障碍,但其内容更加丰富。大陆法使用的概念难免是牵强的,例如说诈欺与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法律只是区别对待合同当事人的诈欺引起的错误与非当事人的诈欺引起的错误。杨桢英美契约法论中认为所谓(mistake)乃一方或双方因对订定契约之客观条件有所误解而订立契约

5、。依据普通法订约一方之错误,原则上不能影响契约之有效性,因为普通法要求契约之双方当事人于缔结契约前,必须透露一切有关事实。此原则,应用在一般的商品买卖时被称为“买者当心”的原则。 错误之发生,乃双方当事人于缔结契约过程中双方意思表示之瑕疵,有故意与无意两种。故意发生之错误,依情节之轻重,可归于当事人虚伪陈述或虚伪意思表示。非故意发生之错误又可分为对契约具影响力之错误及无影响力之错误。王军在 美国合同法判例选评中认为,错误是指公司当事人对于构成他们之间交易的基础的事实在认识上发生的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错误可以使受到不利影响的一方获得使合同归于无效的权利。1932年的第一次合同法重述第502

6、条规定的一般原则是,如果交易的双方于构成其交易基础的事实在认识发生了错误,任何一方均可主张交易无效,只要强制执行这一交易给该方造成的负担实际上比在当事人双方所相信的事实存在时本应承受的负担更重。二意义1梅迪库斯在德国民法总论认为,私法自治旨在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其意思构建其法律关系。因此,如果构建法律的行为不是以无瑕疵的意志为基础的,则可以将此视为不成功的构建行为。特别是可以将一项基于某种瑕疵的意思表示视为无效。但是,这样一种单方面以意志为判断标准的方案没有考虑到下列事实,个人因私法自治而享有自由,同时个人也负有责任,作为享有这种自由的平衡。具体说来,这种责任意味着个人因行使自由而产生的不利后果

7、,应归属于这个人。由是观之,即使是发生错误的人,也不可逃脱承受其意思表示的约束,人们可以将这种约束视为自由的代价。因为,发生某种错误的风险,更应由表意人来承担,而不是应由意思表示的受领人他通常与错误完全无关来承担。每一种法律制度都必须在这两种极端的考察方法中找到一个均衡点。2王泽鉴民法总则认为民法系以表示主义为原则,意思主义为例外,合理规范表意人的保护与交易安全,尚属妥善的立法,关于意思表示错误的规定,最是表现立法政策上价值判断及利益衡量。现行“民法”规定的解释及法律漏洞的填补,应本诸立法上的价值判断及利益衡量,致力调和表意人“自主原则”及相对人“信赖保护”。3黄立认为如果每一个错误都可影响法

8、律行为的效力,交易往来安全必然大受影响,所以法律只在一定情形下,允许依真正的意思作不利于相对人的考虑。由主观观点,原应尽可能允许表意人自错误表示内容中解脱,但因涉及相对人之利益,必须要求表意人确守其表示的效力。法律及在有限的范围内给予表意人以机会,用撤销来解除表示的拘束力,折中允许撤销错误的表示,同时使表意人对相对人负有信赖损害赔偿之义务,作为弥补。在意思表示前,基于错误看法而形成错误的意思决定时,则属于动机错误。基于交易安全之理由,对于因动机错误所为之意思表示不得撤销。4沈达明认为19世纪的大陆法学理论试图用意思自主主义阐明合同法的全部规则。他们认为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受错误或胁迫影响的意

9、思是否仍能作为真正的意思,支持债务的成立。法国法向来不谈意思的瑕疵,而是谈同意的瑕疵。德国法开始采用意思主义,但不得不对该理论过激的结论加以限制,例如援用19世纪法学者,1heging倡导的订约上的过失概念即重新考虑社会利益。后来德国法进一步发展,放弃意思主义,改用表示主义。中古教会法提出,合约应该遵守原则,就是说当事人的意思?是在以收入合同后才使意思表示人承担义务。意思瑕疵问题不应该单从意思表示人角度去考虑,同样应该考虑另一当事人是否应该得到保护。总之,不是意思的瑕疵问题,而应该是同意,即合意的瑕疵问题,现代德国法和法国法使用的经验主义解决办法都是试图调和两种保护,即一方面保护意思表示人,另

10、一方面通过对对方当事人保护保护商业利益。普通法是文化尚未充分发达时代开始形成的一种严峻的法律。普通法不探讨当事人的意思,严格说,普通法没有意思瑕疵之概念。普通法所考虑的是错误障碍,因此另一方可以主张下述抗辩,“我没写这个文书。”普通法所关注的是同意的实在性。衡平法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对待这些问题。衡平法认为一方能援引普通法主张错误引起合同无效时,衡平法如果认为错误很容易得到纠正的,就应该挽救这个合同 ,不把它作为无效的合同处理。相反,如果另一方是在原告造成的错误之下作出承担义务的允诺或者原告知道或应该知道错误的存在而仍然要求另一方履行的,则衡平法将进行干预,认为这样是违背良心的。为此目的衡平法扩大

11、了普通法上的错误概念,提出出虚伪陈述,即原告应对自己造成的错误承担责任。其次,衡平法又发展了新的概念,即不正当影响。衡平法在发展新的法律规则过程中曾注意到商业上的需要,对宣告合同无效加以限制,例如制定请法院宣告无效的某些条件,衡平法规定合同不是无效而是可以宣告无效。这里所谓能宣告无效不等于大陆法上的相对无效,即在英国法上能宣告无效属于法院的自由裁量权,即宣告与否取决于法院,不单是取决于一方当事人的选择。事实上,普通法体系不断由衡平法取代,这是因为衡平法的规则更能满足商业交易的需要。法官倾向于先宣告合同按照普通法是有效的,反正还可以宣告合同按照衡平法是可以宣告无效的。这样做,对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并

12、无变动。但第三人的利益将得到更多的保护,在当事人之间某些流弊也可以得到避免。5 杨良宜认为错误一般不能是回避合约的理由。在英国普通法,错误一般是不能用来回避一个合约。这是完全合理,否则法律是太稳定了,试想想,一票交易如果有任何差池,经常会是同一方或双方的错误。比如起初成本利润计算错误,或者没有带眼识人与皮包公司打交道,或者资信不足等等。总不成这种合约都可去否定为无效。另举一个例子,众所周知,一般的买卖是要买方承担风险,所谓“买方自己要小心”(let the buyers be aware。)所以除非卖方有误述情况或者破坏了一些默示条件,买方的错误是要自己承担风险,比如买贵货或买了不是心中的货等

13、等。三分类大陆法系分类(一)错误的类型 黄立认为表示行为的错误,指表意人若知其事情,根本不欲为此一内容之表示,亦即如误说、误写、误取等表示行为本身有错误之情形。内容错误与表示错误之不同,在于内容错误,表示人对事实之表示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却表达了与其内容上所欲者不同的内容,在表示错误是表意人所说的是他不想说的。表示错误与内容错误并非均可明确区分,因为若“意思表示之内容有错误”通常“表示人若知其事情”也不会“为意思表示”且第88条(台湾民法典)将此二种错误同等对待,因此亦无严格区分之必要。(表示错误与错误标的不同)。1内容之错误 指表意人对其表示内容的效力范围或意义有错误,亦即效果意思瑕疵。此种错

14、误在意思表示经解释后始能证实的情形最为清楚。解释的结果,若显示效果意思,示表示中有适当的表达,则无错误的存在,如果纵然运用解释,表示与意思仍不相符,则应审查有无撤销此一错误的机会。同一性错误 指意思表示涉及与表意人所欲者不同之其他标的或其他人。关于当事人之错误,指表意人对于他方当事人同一性特征之错误,人的性质(资格)除非系用于辩识同一性,否则不属于88条1项(台湾民法典)规定之内容错误。关于标的之错误是同一性之错误。行为性质之错误是同一性之错误。2性质错误 例如甲以10万元购入一18世纪珠宝盒。但为赝品。性质限于法律行为标的所直接具有者为限,对于标的之评价仅有间接影响之因素错误,亦不得撤销。此

15、外法律只能斟酌于建立法律行为时,标的已有的性质。对未来的发生的情况的错误,属于投机范围,不在得撤销之列。人的性质a在有密切人际关系之契约的类别中,人的可信赖性(尤其是长期债务关系为然。)b在信用行为中人的支付能力(在现金交易则否)。c健康情况长期影响其工作时。d.订立人寿保险契约投保人的年龄及疾病。物之性质a事实上之关系b法律上之关系交易上认为重要者为了避免纯主观看法牵涉过广的问题,88条2项(台湾民法典)将当事人之资格或物之性质,以“交易上认为重要者为限”始可撤销,交易上认为重要者指,所有在具体法律行为有交易上典型特点并具决定性分量者。是一种具体客观标准。在跳蚤市场或古董行中购买,在后者真品

16、之性质原则上被视为交易上重要,在前者则否,因为买受人于不确知物之性质而愿投机时,应就赝品之风险自行负责。3 错误与瑕疵担保责任买受人同交易上认为重要之性质的错误,如可适用第354条物之瑕疵担保责任规定时,应该优先于本条规定而适用。物之瑕疵担保责任 依365条规定:买受人因物之有瑕疵,而得解除契约或请求减少价值重者,其解除契约或请求减少价金者,其解除权或请求权于买受人依第356条规定为通知后6个月间不行使或自物之交付时起经过5年而消灭。其撤销权依第90条,因一年除斥期间之经过而消灭。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因买受人之重大过失而免除,而性质错误之撤销由于88条1项(台湾民法典)但书之规定,于买受人有过失时

17、,即不得为之。(德国无论有无均撤)此处之过失,若为“抽象轻过失”将使88条甚少有适用机会撤销权与物之瑕疵担保责任规定之冲突,依453条27条原则上于危险移转于买受人后始有可能发生,而原则上瑕疵担保规定排除撤销权的适用。4错误的特殊问题(1)对法律效果之错误,可以是内容的错误,惟其于法律安定性考虑,只有法律效果直接为表示之标的且标的之法律特征有本质之意义时,才予承认系内容的错误。反之,对于法律赋予意思表示的其它法律效果之错误无任何作用,对因契约之补充解释的产生的法律效果之错误亦不得撤销。(2)计算错误隐藏之计算错误,纯系动机错误,在法律上并无作用,价格计算之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公开之计算错误,属错

18、误的标示。(3)未经阅读之文件之签名签名人有意不阅读文件之内容而签署,此人愿意冒不阅读之风险,使此表示的全部内容对其生效。签名人误以此一文件系依前次讨论结果而制作。(4)对空白表示作违反约定的填写德国通说对此情形,不再依意思表示之观点来判断,而完全依信赖保护原则,及表见代理之法理判断,认为行为人制造了法律外观的不容任意逃脱,此种法律外观应不准撤销,以符合信赖的保护之本旨。(5)双方错误不同之错误,即每方当事人有不同之错误。相同之错误,如果双方只有一方当事人有意愿撤销时,应赔偿对方信赖利益损害。(6)遗嘱 遗嘱人得随时依遗嘱之方式,撤回遗嘱之全部或一部。也就是不论遗嘱有无错误,均得随时撤回,亦不

19、涉及责任问题,遗嘱因死亡而发生效力,发生效力后,立遗嘱人本人纵有错误已不可能亦不需撤销。(7)和解 不得以错误为理由撤销之,除非欺诈、不知及重要错误。(8)婚姻 不应适用。5.传达及错误及其撤销可能性黄立认为立法者对动机错误之撤销,限制极严。因为动机错误仅与表意人单方面有关,因之仅其自身始应负此一风险,原则“现行民法”仅许可撤销赠与行 (第408条 1项 及第416条 1项)。但当事人之一方,对于他方当事人之资格或对手主要之争点有错误而为和解,也是动机错误的一种,仍可撤销。而在英美法系错误分类如下:(一)沈达明认为意思表示上的错误基本分类分:共同错误(common mistake)是指双方都错

20、误地认为某种情况存在或不存在。或者正相反。单方错误(unilateral mistake)只有一方陷入错误,另一方则知道真正的情况或漠不关心,无视这些情况。相互错误(mutual mistake)陷入错误一方的对方尽管没有引起错误的发生,对错误不应该承担责任,但他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发生的错误而认为没有必要向陷入错误的一方作披露。该三种分类在具体的情形中因普通法与衡平法不同处理又有不同1合同标的物的错误(1)普通法 rattles .v. wick chans案合同没有成立,因为双方没有对同一事物意思一致,即相互错误,错误涉及货物品质的合同仍然有效。bell v lever bros案拒绝承认合同

21、因共同错误涉及合同的一项基本因素而成立无效。但英国法可使用解释明示或默示合同条款方式到达宣告合同无效的目的。(2)衡平法衡平法在某些情形下认为错误一方的对方要求前者履行合同是违背良心后,衡平法院可能以一方要求对方履行合同显失公平为理由,作出宣告合同无效的判决。2关于当事人的错误甲向乙作出要约,由丙作出承诺,合同表面上虽成立,但这仅是表象,合同是无效的,这项结论不是适用有错误的法律规则,而是适用有关合意的规则得出的。合同的无效实际上与错误无关,不必探讨错误是否共同的,是否由于一方的过失造成的,双方当事人中间的一方是否知道或应该知道。这里没有必要考虑当事人,因为这里不存在合同的当事人。理由是要约与

22、承诺必须有的衔接没有发生。普通法对当事人的资格错误并不引起要约与承诺的解释问题,所以不引起合同的无效。原告是愿意与来信者成立合同的,原告的错误不涉及当事人同一性,只涉及到他的资格,因此不影响合同的成立。3关于合同性质的错误英国普通法对于蜡封文书给被告称为“不是我写“的抗辩权,1930年,blayand pollard v morris案,判决说从知道他所签的协议是解散合伙的协议,因此他不得授引上述抗辩使该协议上的某项条款不产生效力。上议院在1969年判决承认应该区别文书的性质与内容,但主张区别不应过严,判决说不能不顾文书的内容去认定文书的性质。应该着重考虑当事人以签字允诺的事和当事人认为签字所

23、允诺的事。如果签字人在签字上有过失,就不能授引上述抗辩权。(二)言词上的错误1用来规定合同规定事项的文件包含一项错误,因此与当事人所达成的协议有出入。这种情形引起的唯一问题为举证上的困难。如果一方能证明另一方援用的文件不符合约定的合同规定得申请法院判令纠正,纠正合同文词是衡平法救济。2一方因不小心说了或写上他不想说的或多的事。这种情况为单方面错误。按普通法合同既非无效,亦不能宣告无效。对于这项原则,普通法在下述情形下可以不予以执行,即另一方当事人既知道这一情况,可以认为这一情况已纳入合同,如1939. hartoy, v cotion& shielda案。双方沿用皮革交易的习惯,谈判是在按件计

24、价基础上进行的,判决说合同无效,因为被告应该发现原告在合同快要成立时陷入的错误,应认为双方早已就按件作价达成协议。衡平法对于单方面错误同样给予救济。其条件是要求履行合同一方并非没有做可遣责的事或要求履行是违背良心的。衡平法使用的救济为拒绝作出具体履行判决。(三)1杨良宜认为能去回避合约的错误有三类(1)双方共同错误,双方订约时,对一重大事实的假设错误。(2)一方错误,牛头不对马嘴。(3)一方说这合约非是我所协议的。构成普通法错误的大原则。a首先出错误这件事不能已是一方在合约中有了明示或默示要去承担这样的风险。b在普通法下,每人都应知道英国法,所以不存在错误了解英国可去逃避合约责任,回避合约履行

25、。c这错误一定要是非常重要之处,简直令双方所同意的合约本质上再不相同。d在双方共同错误,有说法是必须有一个默示条件。这默示条件是两方假设某事实的存在,而事后发觉这假设错误,则会可去构成共同错误。但要构成默示条件,第一是去赋予合约完整效用,所必要的,而光默示是为了合理并不足够。第二要求是达到“好事看客”的验证标准,即是在订约时如果有一个好事的客观者过来问如果一个假设弄错了,合约是否无效?如果双方都会是异口同声回答:“当然是”啊,通过这个验证标准。正常说合约受阻是极其局限的概念,因为合约是尽量要是保证履行。若是如此,一脉相承的错误亦应是如此,甚至有说这比合约受阻更局限,因为错误是针对已发生的事实(

26、在订约前已产生的事实)故不能让合约的一方因为不去查清楚,或者随意去订合约然后以错误为由去赖掉。2关于共同错误 有 bell v lever. ltd. (1952)案。贵族院认为他当时非常心急要另作安排,所以即使是他已知悉被告的违约,也会有可能去与被告达成协议来提早中止服务合同,为了顺利行事。这种错误非是足够重要,全本合约本质不同。合约标的物消失 发生在订约前是错误,发生在订约后是受阻。但在mckee v commonweal(the disposals commission 1951)案中,如果双方没有特别的保证或应允。应是没有一方承担着船舶会不幸消失的风险。但如果买方去保证或应允一定有这船

27、舶可交给买方,或是卖方会另找替代船来交给买方,则会不一样,卖方已去明确承担风险。双方对一重大事实的假设错误 法官或仲裁员要去看一个合约双方是否有一个共同假设,如果有这共同假设是否重要到令它如果是错误,整个合约存在或继续有效的根基受到动摇。一方错误,对方完全没有搞错,他完全知道他自己在做什么,甚至,对方也知道错误一方是搞错了什么,只是不去主动提醒他自己。3一方错误最常发生也是最复杂,最不肯定的情况是一方搞错了订约另一方的身份,另一方根本不是他原先想去订约的一方。但搞错订约另一方身份与搞错了订约另一方的优劣气质有不同对待,只有前者才算是错误可去令合约的无效,而后者是不能。4衡平法下的错误普通法对错

28、误概念是局限的、严格的,它尽量去保证履约,一方不能履行则只好去作出损失保偿。法院应先去以普通法看看合约是否因错误而无效,如果是,再不必去理会衡平法。如果不是,合约在普通法下仍有效,则要去以衡平法来看这错误可否去令合约无效。但衡平法下,也不是合约一方订了一个不利的他合约随口一句话说有错误即可去推翻这个合约,衡平法只有三点不同之处。它在非常重要之处令合约本质再不相同方面,有所放松。衡平法下只要错误较严重,导致法院认为让另一方占这合约的便宜是不合情理。因为衡平法不象普通法。后者令合约一开始就是空的,无效的。而前者只是法官有权去令合约变无效,所以当影响无辜第三者的买方不应会发生。遇上已有转卖情况,倒霉

29、的仍是原告。衡平法涉及法官裁量权,所以在适当案子法官可去订下条件才去令合约无效,但订下条件是被告要优先给原告一个机会以“适当价格”购买该标的。最后,衡平法救济大原则是请求一方不能自己有错,所谓“任何人有一双肮脏的手不能来衡平法院求助”。所以法院会小心尽量不让一个傻瓜,因为自己不小心可以查到但不去查清楚的事实,就随意的与他人订一个对自己严重不利的合约来利用衡平法去逃避自己“错误”(at fault)的后果。四构成(一)意思表示的解释黄立认为 1表示的客观意义然而意思表示在性质上是一效力的宣示,它一如判决,是一种决定的行动,是使意思中所欲产生的法律效果生效的叙述,故于表意时,即已放弃了将其意思变更

30、的机会,而受其表示的拘束。表意人也应对其自选的表达工具负责,并须注意使其原意能被人了解。如果因其表达有误或不当,致相对人了解者与其原意不同,应依被了解的意思生效。何况相对人的可得知并信赖的是表达于外的意思而不是其内的意思。于双方当事人就同一标的合意时,就不需要寻求表示的客观意义。此时不论其表示意思之方式,依客观上看法是否妥协,依其合意的真正意思生效,因为“错误的标示无损于契约的成立”。惟相对人的了解者,只有和一般善意,有相当理解力的人所了解者着想符合时,其对表示之信赖始值得保护。法谚说“描述之客观意义合混,甚成错误,在相对了解表意人的指之意思时,不生影响。”2由主观观点,原应尽可能的允许表意人

31、自错误表示内容中解脱,但因涉及相对人之利益,必须要求表意人确定其表示的效力。法律乃在有限的范围内给予表意人以机会,用撤销来解除表示的拘束力,折中允许撤销错误的表示,同时使表意人对相对人负有信赖损害赔偿之义务,作为弥补。在意思表示前,基于错误看法而形成错误的意思决定时,则属动机错误,原则上对于为何为此表示,通常都无关紧要,基于交易安全之理由,对于因动机错误所为之意思表示不得撤销。3林诚二认为 按“台湾地区现行民法”第88条之规定,错误者,乃表意人之表示,因误认或不知,致与意思偶然的不一致之谓也。所谓误认,指表意人因就意思表示内容有关之某特定事项有错误之认以,致意思表示不一致,所谓不知,则指表意人

32、对其表示行为完全欠缺认识,即该法条的规定:“表意人若知其情事,即不为意思表示”者。误认之错误,通说均以内容错误称之,以便与不知之错误相区别,且二者之差异,在于前者系认识不正确,非如后者之全无认以。4黄立认为,重大过失,指对往来上必要之注意,有不寻常程度的疏忽,如驾车者不注意马路,而与同车友人聊天,严重违反往来此必要之注意,指未作最简单便捷之思考而对每个人必要了解事项未加注意。抽象轻过失 怠于为往来上必要之注意,民法上称“善良管理人之注意。(承租人之保管义务,有偿受任人之注意义务,受寄人之注意义务)”。具体轻过失 法律上另承认与处理自己事务同一注意。如(无偿受任人之注意义务,无偿保管人之注意义务

33、,合伙人之注意义务,监护人管理财产责任)此种义务主要用于有特别紧密关系之人,在实务上此一责任在重大过失与轻过失之间。理论上认为错误应解为抽象轻过失的,但,盖错误及不知,鲜有不原因于表意人之过失者,若原用于表意人过失之错误或不知,不问其情节之轻重,如何,均不许其撤销则直与不许撤销无异故也。主张具体轻过失者,但主张之行为人须就其处理自己事务之习惯性疏忽,加以证明,但常无可以相比较之事件。主张重大过失者,刘著尚认为:“有关职业性专门性行为,应采具体过失”主义。关于不合意(由错误认识的共同错误)引起。 所谓隐存的不合意,又称无意识的不一致,即当事人不知其意思表示不一致。如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客观上有歧义,

34、又不能通过合同解释加以排除。例如在rattle v wichelhacs判例中,双方当事人签订一棉花买卖合同一致同意由peerles号船将棉花从孟买运至买方所在地。事情巧在有两艘船均叫peerles号,一艘于10月份离港,另一艘于12月份启航。一号当事人意指10月份离港的peerles号,另一方则指12月份启航的peerles号于此场合,双方的意思表示并不致,当事人不知,合同不成立。5沈达明认为英美法上的fault(过失)指故意的不当行为与疏忽,即缺乏合理的注意。大陆法上广义的过失包括故意和狭义的过失。前者指债务人违反善意与法律要求的诚实与相互信任,故意使自己处于不能履行的地位。关于过失,法律

35、之制定标准使同样的过失得到同样的处理。大陆法分轻过失与重大过失。轻过失又分抽象的轻过失与具体的轻过失,凡是债务人缺乏诚实商人的注意(德国民法 276)或善良家长的注意(法国民法典 1137)就有抽象的轻过失。凡是债务人没有像处理自己的事务那样注意(德国民法 227 ,法国 1137)就有具体的轻过失。明显缺乏诚实商人或善良家长的注意程度的有重大过失。责任最轻者为就故意负责,其次重大过失,其次为具体和轻过失,其次为抽象和轻过失。大陆法以债务对抽象的轻过失负责为原则,德民法第276条。此外如第708条规定合伙人履行义务应与为处理自己的事务相同的注意。第680规定无因管理人管理事务的目的。为使本人免

36、受紧急灾难的危害,仅就故意和重大过失负责。有此大陆法系法律不制定以抽象的轻过失为原则的制度,给予法官根据债的性质与债务人有无利益确定责任的权力。如瑞士债法典第 99条,债务人应就故意或过失承担责任,责任的轻重应按合同的性质决定,尤其是合同不给予债务人利益的应从轻处理。五各国立法例1台湾立法例第88条(错误之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之内容有错误,或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将其意思表示撤销之。但以其错误或不知事情,非由表意人自己之过失者为限。但当事人之资格,或物之性质,若交易上认为重要者,其错误,视为意思表示内容之错误。第89条(传达错误)意思表示因传达人或传达机关传达不实者,得比照前

37、条之规定,撤销之。第91条(错误表意人之赔偿责任)依第88条及第89条之规定,撤销意思表示时,表意人对于信其意思表示为有效而受损害之相对人获第三人,应付赔偿责任。但其撤销之原因,受害人明知或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2德国立法例1第三章 法律行为 二节 意思表示意思表示 116条 真意保留表意人对于表示事项内心保留有不愿的意思的,其意思表示并不因此而无效。但是如果对于另一方作出意思表示且另一方知其有保留时,其意思表示无效。117条 虚假行为(1)表意人与另一方通谋作出虚假的意思表示的,该意思表示无效。(2)以虚假行为隐藏他项法律行为的,适用关于隐蔽的法律行为的规定。118条 缺乏真意非出于真实并且

38、预期其非出于真意,不致为另一方所误解而作出的意思表示无效。119条 因错误而撤销(1)表意人所作意思表示的内容有错误,或者表意人根本无意作出此种内容的意思表示,如果可以认为,表意人若知悉情事并合理地考虑其情况后,即不会作出此项意思表示时,表意人可以撤销该意思表示。(2)交易中认为很重要的有关的资格或者物的性质的错误,视为意思表示内容的错误。120条 因传达不实而撤销意思表示由传达人或传达机构传达不实时,可以在第119条关于因错误而作的意思表示所规定的同样条件下撤销。3意大利立法例第四编 债 第三分节 意思瑕疵 1427条 错误、胁迫和诈欺因错误(参阅1428条 第1431条),被胁迫(参阅14

39、34条)或者被诈欺而同意缔约的当事人,根据下列规定得主张契约的撤销(参阅第122条,第484条,526条,624条,761条,787条,1969条)。1428条 导致契约被撤销的错误当错误是本质性的(参阅1429条)并为缔约另一方可识别时(参阅第1431条)时,错误是契约得被撤销的原因。1429条 本质性的错误下列错误是本质性的:1)涉及契约性质(参阅1322条)或标的物(参阅1346条)时。2)涉及交付标的物的同一性(参阅1346条)或根据一般标准或有关情况应当由合意确认的同一标的物的质量时。3)涉及由缔约方确认他方缔约人的身份或基本情况时。4)涉及构成唯一或主要原因的法律错误时(参阅624

40、、787、1969、2731条)第1430条 计算错误计算错误不发生契约的撤销,而仅仅发生变更,除非涉及由合意确定的数量错误。第1431条 可识别的错误根据契约的内容,契约的具体情况或者缔结的身份,如果是有正常注意(参阙176)条,即可发现的错误,则该错误视为可识别的错误。第1432条 调整过的契约的保留如果在可能发生对其损害之前,一方当事人以与其希望缔结的契约的包括的内容和形式相一致的方式进行履行的,则该方当事人不得要求契约的撤销1441条第1433条 在表示或转送中的错误前二者条款的规定亦适用于表示错误或者由人或由受托机构传达表示不准确而导致错误的情况。122条二款,由于对另一方配偶的人身

41、辨认错误或对其个人基本情况产生重大误解(1427条,1429条3项)而表达婚意的配偶,也可以提起撤销婚姻之诉。第483条 因错误(526,1324,1428)作出接受继承表示的人,不得提起否认之诉。624条 因胁迫(1434)或欺诈(1417,1439,1440)或错误(625,1428)订立的遗嘱,可以由任一利害关系人提起撤销之诉(参482)。动机错误(626条)无论是事实错误还是法律错误,只要是赠与文书表明的动机并且是促使赠与人作出赠与决定的唯一动机,则可以因动机错误提出撤销之诉。1969 法律错误和解不得同当事人之间争讼涉及的诸问题中以法律错误而撤消。2732条 承认的撤回如果不能证明是

42、由事实错误或胁迫的导致,以承认不能被撤回1428,1434,199。六我国的相关情况 (一)崔建远在合同法中认为误解:是指表意人所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真实意思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是表意人为意思表示时所不知或误认的。其构成需如下条件,有意思表示的成立,表示行为与效果意思不一致,为表意人所不知或误认并归责于自己。误解作为可撤销的原因,是法律为误解人提供救济机会的表现,但是误解一般是可归责于误解人的,对方当事人对此一般无责任。既然如此,对误解人的保护应是有限度的,不能不问误解的程度,一律不允许误解人撤销合同。正因为如此,法律只承认重大误解为可撤销的原因。重大误解,是指误解人作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

43、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人受到较大损失,以至于根本达不到缔约目的。对重大误解的具体确定,应分别误解人所误解的不同情况,考虑当事人状况,活动性质交易习惯各方面的因素。动机的误解是否属于合同内容的误解,进而是否属于重大误解?应分别情况加以判断,在一般情况下,误解人的动机如何,在它未作为合同条件提出时,外人难以了解,法律也无法做出评价。如以误解人事后说明的动机为准,由法律加以评论,那么由于误解人可能会提出对其有利的,却与其当初真实的动机不同的动机来,就会使对方当事人陷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这是随时不能允许的。因此,动机的理解原则上不视为内容的误解但是,如果动机作为合同条件提

44、出来的话,则应把它的误解作为内容的误解,给误解人造成较大损失时,构成重大误解。 (二)崔建远合同法教学参考书中认为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是指对一方基于自己的原因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订立的合同。1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第一,误解是指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等发生以上错误,对主要条款的误解为误解,对其他误解未影响权利义务,因此,一般不应作为重大误解。学者指出,下列错误不能构成误解(1)动机上错误。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动机为合同条件提出,则对它的误解应作为对内容的误解。(2)判断的错误。例如纯粹由于一方的原因对标的物质量、价值等判断错误。(3)法律上的错误。是对合同性质在法律上的判断错误。这种错误一般不

45、影响合同的效力,但有学者指出,单方误解,即合同当事人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造成的误解不构成重大误解,双方误解,即双方当事人同时对合同产生法律上误解,且这样误解严重危及合同目的,实现时,则构成重大误解。(4)意图表达的错误。指当事人在提出要约或予以承诺时由于自己的过失,产生了意图表达的错误,通常指一方报价错误。对合同主体的身份误解能否构成重大误解,这类误解一般属于单方误解,不影响合同效力,但对要求特定身份和履约能力基于信任关系的合同,对当事人的误解则可以构成重大误解。第二,误解与合同的订立存在因果关系。第三,误解须为重大。误解的具体内容,如对标的物本质或性质的误解可构成重大误解,对反复细节不构成。是

46、否对当事人造成重大不利后果。第四,误解由当事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关于因第三人错误造成的误解,例如误传,应以意思表示不一致认定不成立而非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误解必须是误解方非故意的行为。2关于单方误解与双方误解(相互、共同)相互误解,指双方意思指向标的不一致,即存在合同形式也按合同未成立处理。共同误解,指双方当事人对同一合同要素发生认识相同的错误,基于这种共同的错误,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的合同。共同误解在法理上还可以指一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有所认识的情况。重大误解与相关的概念区别(1)误解与表示错误。表示错误是指表意人因某种原因未有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意思,在表示错误的情况下,当事人的内心意思

47、本身并无错误,只是表示发生错误,而在误解的场合,当事人的外部表示是符合其内心的真实意思,只是其内心意思发生了缺陷。4重大误解的法律后果及重大误解的合同与未成立的合同大陆法系存在两种观点:意思主义认为因错误成立的合同欠缺错误者的效果意思,合同并未真正成立,表示主义则认为,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从表面上看双方的意思表示已达到一致,应认定合同成立,将其作为可撤销合同,我国学者赞同第二种。有学者指出,单方误解一般不能认定为重大误解,但如果一方的误解是由于对方的过失所致,则可以主张合同变更或撤销。单方误解的受损方通常不能以重大误解为由要求撤销合同,但如果同时造成明显的不公平,受损方可以显失公平为由撤销合同

48、,合同撤销后有财产损失的由过错方承担。(三)显失公平。1显失公平的概念指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的合同。2构成要件。单一要件,即客观上存在利益的不平衡。主观、客观要件。主观、客观要件为一般,客观为例外,即对某类合同由法律专门规定只要合同利益巨大悬殊,即使当事人意思无瑕疵也可以显失公平为由予以撤销。学者讨论强调主观要件的原因第一,考察合同是否显失公平,不仅要考察结果,而且要寻找显失公平的原因,因为欺诈,乘人之危,重大误解,却困难引起的显失公平的结果,如果不考虑造成显失公平的原因,则很难使显失公平与其他行为区别。第二,如果仅考虑结果,不符合交易性后与需求。(四)契约缔结之际的过失 此时错误之承揽人,亦得以错误之意思表示为理由主张撤销。然撤销契约会自始归于消灭,此为契约未开始履行前宜行的办法。在契约已履行以及还是保持原来契约之存在,而另以缔结契约之际的过失为由,此补充手段主张损害赔偿较为合适。 3 . 于契约成立之情形,因当事人一方之故意过失,怠尽说明或释明之义务,而使对方缔结不利之契约时,对方得以契约缔结之际之过失为理由,请求损害赔偿,如前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