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_第1页
地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_第2页
地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_第3页
地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_第4页
地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度文库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为明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内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开展建设工作,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特制定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二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地市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是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区域性中医药医疗中心。第三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确定的一般原则是,全国范围内发展目标明确、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人员结构合理

2、、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现有床位规模适当;编制床位数原 则上东部地区不少于 250张、中部地区不少于 200张、西部地区 不少于150张、民族医医院不少于 50张,床位使用率65%以上,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50%以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50%以上(适用于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率达 到80%以上(适用于中西医结合医院),确有业务用房缺口和缺乏 医疗仪器设备的政府举办的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中西部困 难地区和民族地区条件可适当放宽。第四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 负责。中央负责制定总体规划,明确指导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 容、支持的范围和重点,安排补

3、助投资,依据重点中医医院建 设与发展规划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根据中央规划要求,将项目建设纳入本地 区卫生建设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区域内卫生资源、人口数量、 自然和交通等因素的基础上,编制本地区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 院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具体项目建设计划,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和政策措施,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成。第二章 建设目标第五条 通过加大投入,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医院管理,使 建设单位达到:适应群众需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专病)优势明显,疗效水平较高,服务质量优良,运行机制良好,费用控 制严格,创

4、新能力较强,可稳步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医医院,成 为本地区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中医临床科研、中医药适宜技 术推广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心。第六条 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单位要达到以下目标:(一) 医院规模适度。能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预防、 保健、康复等服务的需求;(二) 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设完成后,彻底改变房屋 不足与陈旧、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状况,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设备配套,环境优美,能够适应临床业务需要和基本满足人民群 众对就医条件的要求;(三) 临床科室齐全。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 仲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病

5、科等),有条件的一级临床学科进行二级专业分科;(四)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慢性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治中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急诊急救能力提高明显,成为当地急诊急救网络的重要成员单位;(五)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月服务领域得到拓展,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每个项目单位建成不少于 3 个省级以上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医药治疗率和中西医结合治 疗率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10% ;(六)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医疗费用得到控制,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住院人次费用低于同级综合医院水平;(七)

6、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得到提高。 具备符合医院制剂配制要求的基础设施条件,医院中药特色制剂的质量和配制水平明显提高,能满足中医临床和人民群众对医院中药制剂的需要;(八)中医药科研条件得到改善。 能针对本地区的主要疾病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引进消化吸收中医药科研成果,组织筛选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九)继续教育能力得到加强。能组织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 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成为省级中医药继 续教育基地;(十)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 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业务 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能开展中医药继承工作和科 技创新。第三章

7、建设原则第七条 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地市级以上重点中 医医院布局,整合中医药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运行效率。第八条 完善功能,配套推进。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是 当地中医医疗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 病人的抢救,接受下级医疗机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专业技术人 员的进修培训及业务技术指导任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在 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上要满足当地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开展临床科研、推广适宜技术、实施继续教育等的需要。第九条 明确标准,规范建设。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 设要根据指导意见精神、覆盖人口及服务功能确定建设规模,做 到规模适度、功能适用、装备适宜、经济合理。

8、本着填平补齐的 原则建设业务用房和购置设备。房屋建设以改扩建为主,严格控 制新建项目。第四章建设内容与标准第十条 建设内容主要是业务用房建设和基本诊疗设备(含 中医药特色诊疗设备)配置。第十一条业务用房建设原则依照指导意见确定的标准安排。 设备配置目录和规格按所附清单依据填平补齐原则选配,设备采 购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第十二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原则上保持现 有编制床位数不变。确实需要增加床位的,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 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统筹考虑,新增床 位全部用于中医临床科室。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范围内中医医院的总床位数与区域内人口总数之比原则上不

9、得超过每千人口张床的标准,人口稀少地区可适当上浮。第十三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建设床均建筑面积应符合表一的指标,规模较小的民族医医院床均面积可适当加大。表一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房屋建筑面积指标(m2/床)建设规模床 位60100200300400500日门(急)诊人次210350700105014001750面积指标697272 7575 7878 8080 8484 87注:1、根据中医医院建设规模、所在地区、结构类型、设计要求等情况选择上限或 下限。2、大于500床的中医医院建设,参照

10、500床建设标准执行(下同)。第十四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在 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关系,可参照表二。在使用时,各类用房占 总建筑面积比例可根据地区和医院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表二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比例关系琢表()床位60100200300400500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院内生活服务注:1.使用中,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中医医院的实际需 要做适当调整。2.药剂科室未含中药制剂室。第十五条 单列的传统中医、民族医特色疗法项目房屋建筑面 积指标可参照表三。表三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1、(m 2)建设规模项目名称床 位100200300400500中药制剂室小型500600中型8001200大型20002500中医传统疗法中心针灸治疗室、熏 蒸治疗室、灸疗法室、足疗区、按摩 室、候诊室、医护办公室等中医传统 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350500/ 650第十六条 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应以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0m 2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 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表四 中医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 2/学生)医院分类 /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面积指

12、标8104注:学生的数量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第十七条 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 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编制内的预防保健工作人员每位 20m 2标准另行增加建筑面积。第十八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 用房建筑面积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第十九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工作人员编制按国家有 关政策规定执行。可按病床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为基数计算: 100400床为1:,500床以上为1:。第二十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 药特色建设要求、基本设置与构成应符合表五、表六、表七的要 求。表五省级中医医院基本服务功

13、能和中医药特色建设要求基本功能具体内容医疗1、开展院前急救,熟练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并能积极运用中药制剂 和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急诊病例 24小时应诊、出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2、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任务。/3、检验、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检查能够满足临床需求。4、设置13个以上中医临床科室,其中必须有以运用针灸、推拿、熏蒸等传统疗法为主的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65%以上。5、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并坚持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 必须采用西医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指征明确、用药合理。中医

14、药治疗率达到 60%以上。6、中药饮片、中成药供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能够为病人提供临方加工、代煎服务,具有研究、开发、生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能力。科研1、针对本地疾病谱,结合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制定本院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 研究计划。2、建立专科(专病)临床研究室,对本院治疗优势病种的经验和本地名医、民间中医 治疗相关疾病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研究,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并应用于临床。3、承担本地中医药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任务。4、建立中心实验室,具备承担重大中医药科学研究课题的能力。教育1、制疋本院卫生技术人贝继续教冃规划并付诸头施。2、承担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任务、下级医院中医临床技术骨

15、干进修任务。3、具有承担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能力。4、开展电化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预防养生保健1、 疾病预防、传染病疫情报告。/2、养生保健。3、健康教育。/业务指导负责对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表六地市级中医医院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药特色建设要求基本功能八具体内容医疗 /1、开展院前急救,熟练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并能积极运用中药制剂 和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急诊病例 24小时应诊、出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2、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任务。3、 检验、医学影像等医技科至检查冃匕够满足临床需求。4、设

16、置10个以上中医临床科室,其中必须有以运用针灸、推拿、熏蒸等传统疗法为主的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65%以上。5、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并坚持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必须采用西医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指征明确、用药合理。中医药治疗率达到 60%以上。6、 中药饮片、中成药供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能够为病人提供临方加工、代煎服务,具有研究、开发、生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能力。科研1、针对本地疾病谱,结合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制定本院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 研究计划。2、建立专科(专病)临床研究室,对本院治疗优势病种的经验和本地名医、民间中医 治疗相关疾病的经验进

17、行系统总结研究,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并应用于临床。3、承担本地中医药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任务。4、有条件的医院建立中心实验室,具备承担中医药科学研究课题的能力。教育1、制疋本院卫生技术人贝继续教冃规划并付诸头施。2、承担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任务、下级医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修任务和本地农村、社区中医药人员培训任务。/3、 具有承担地市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能力。/4、有条件的医院开展电化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预防保健及计划生育1、疾病预防、免疫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2、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保健。3、 养生保健/4、健康教育。/5、开展常见计划生育手术。业务指导负责对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

18、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表七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本设置与构成急诊/门诊住院医技药剂预防保健保障系统行政院内 生活内科诊室、内科诊室、病房、检验科、血门诊药预防锅炉房、办公职工外科诊室、外科诊室、产房、库、放射房、住院保健配电室、,室、计食堂、妇科诊室、妇科诊室、医护人科、功能检药房、中室、健太平间、算机浴室、儿科诊室、儿科诊室、员办公查室、内窥药调剂康教洗衣房、房、中单身骨科诊室、皮肤诊室、室、收镜至、手术室、西药育室总务库医示宿舍、中医治疗眼科诊室、费室等室、病理调剂室、等房、通讯范教小、卖室、留观耳鼻喉诊科、供应中成药调机房、设学培部等室、抢救室、口腔诊室、宫养部剂室、制备机房、训室、室、

19、输液室、肿瘤诊(含营养食剂室、中传达室、图书室、治疗室、骨伤科堂)、医疗药饮片库室外厕室、档室、医护休诊室、肛肠设备科、中房、西药所、总务案室息室、办公诊室、老年心供氧站、库房、中修理至、等室、护士病诊室、针办公室、休成药库污水处理站、收费灸诊疗室、息室等房、周转房、垃圾室、挂号推拿诊疗库房、中处置房、室、药房、室、康复诊药前药汽车库、化验室、放室、门诊治室、办公自行车库射室等疗室、中心室、休息等输液室、中室等医换药室、体检中心、收费室、感染性疾病科等第五章设备配置标准第二一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设备配置应遵循 下列原则:(一)一般医疗设备的配置,应按综合医院医疗器械装备标准(试行)和医

20、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执行;(二)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的 可能并按有关规定合理配置;(三)中医药专用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四)中医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诊疗设备,应保证专科(专病) 的需要。第二十二条 在满足基本设备配置的情况下,甲类和乙类大 型医用设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它重点装备按表八由地市级 以上重点中医医院自行选配。表八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重点装备表编号设备名称编号设备名称1肺功能分析仪、14麻醉机/Z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5麻醉监护仪/3移动式X线机16血滤机/4骨密度仪 17多功能抢救床5骨关节镜18万能手术床6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19ICU单元设备

21、7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20中心监护系统(中心台+4床以上)8内窥镜及清洗消毒机21动态心电分析仪(Holter )9冰冻切片机等病理设备22预真空咼压火菌器10血液透析机/ 23化学气体消毒柜11心血管造影机24卡氏火菌器12呼吸机(有创、无创)25示范教学设备13高压氧舱/26救护车、第二十三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应配备中医特色诊疗设备以及中药储藏、炮制、加工、调剂、制剂等专用设备,可按 表九由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自行选配。表九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设备表项目名称设备名称中医诊断设备中医脉象仪 中医舌象仪 穴位诊断仪中医治疗、康复、理疗设备中医经络治疗仪电针仪多功能艾灸仪经络通

22、治疗仪中药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经皮给药治疗仪中药熏蒸治疗设备糖尿病治疗仪神经智能治疗仪心脑血管治疗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中风治疗仪吞咽言语诊治仪多导人体反射治疗系统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药物熏疗牵引床电动牵引治疗床 颈椎牵引器 腰椎牵引床 腰椎治疗机下肢关节康复器肘/踝关节康复器骨创伤治疗仪骨折愈合仪全波长强光/激光皮肤治疗系统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仪 TDP神灯激光治疗仪 频谱仪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低周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中药灌洗设备/中药雾化吸入设备中药调剂设备中药饮片柜中药饮片调剂台戥子中药煎药设备自动煎药包装机碾药、粉碎装置 炒药机 搅拌、混合机 屮药制剂设备碾药、粉碎装置 中药提取机 净化设

23、备 水处理设备 干燥设备 旋转筛药机 颗粒机 颗粒包装机 口服液灌装设备 铝箔封口机 压片机数片机软膏搅 拌机 软膏(油膏、霜剂等)灌装机 胶囊充填机 液体灌装机 消毒设备第二十四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应根据需要配置计算 机网络及通讯设备等信息系统,合理布点并预留发展余地。承担教学任务的中医医院应有一个手术室设闭路示教系统。第六章建筑要求第二十五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总体建设规划的确 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二)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三)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 减少交叉感染;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

24、学要求;(四)要根据中医医疗服务的特点确定门诊部、住院部等功 能区域建筑面积比例。分配业务用房时,应向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和中医特色科室倾斜;(五)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第二十六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原 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 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建筑 标准应区别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合理确定,突出中医药特色,弘 扬中医药文化。第二十七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除应符合国家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外,还应根据医院服 务对象的特殊性,满足患者对无障碍设施的特殊需求。第二十八条

25、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 风。室内净高不应低于下列规定:(一)诊查室,病房;(二)医技科室,或根据需要而定。第二十九条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在 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对增加用地面积确实有 困难的,改、扩建时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条件下适当改变有关技 术指标。第二十条 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实验室等 医疗业务用房的室内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踢脚板、墙裙、墙面、顶棚, 应便于清扫、冲洗,不污染环境,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踢脚板、 墙裙应与墙面平;(二)手术室、烧伤病房、洁净病房等洁净度要求高的用房, 其室内装修应满足易清洁、耐腐蚀的要求;(二)生化检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的部分化验台台面、通风柜 台面、采血与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