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撒谎的成因及教育策略初探_第1页
学生撒谎的成因及教育策略初探_第2页
学生撒谎的成因及教育策略初探_第3页
学生撒谎的成因及教育策略初探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生撒谎的成因及教育策略初探内容提要:学生撒谎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常遇的一种现象。严重时,可能造成一个人心灵的扭曲。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采取恰当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撒谎行为的 矫正显得尤重要。关键词:撒谎成因策略撒谎就是说谎话,即明知是虚假的东西,但出于欺骗他人以获取好处的目 的而做出与事实不符的叙述。美国芝加哥卢斯医院精神病学教授何诺德 弋德 堡认为:“说谎是人类正常发育和发展的一部分,它和讲真话同样重要。说谎 的智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重要能力。”撒谎是一个人在心理发展和 智力发育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影响的必然结果。在班级工作中,教师常因学生的撒谎问题而感到头痛、苦

2、恼。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学生撒谎的成因。皮亚杰把谎行为看作一种自然的倾向。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了把自己从自我中心立场上摆脱出来的能力后的结果 按照自己的愿望改变真实和忽略真实的倾向。 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谎言 是一种有意的欺骗行为。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皮亚杰认为撒谎有以下几种原因:安全需要是马斯洛五个心理需要中的本能需要之外的第二层需求。 因为安 全需求所以人们为了保护自己, 往往可能不惜一切代价,当他逐渐懂得直白的 情绪表现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时当然要以说谎这种行为来逃避惩罚。模仿心理对孩子成长危害最大的就是模仿。模仿的对象有大众传媒、同学、老师还有父母而且这种撒谎隐蔽性大不易暴露或

3、揭露。满足需要心理因为自己的需求通过正常途径得不到满足就只有通过说谎来获得满足。如谎报成绩获得表扬使自己的虚荣心理得到满足;骗取零花钱,买零食、玩游戏 机获得嗅觉、视觉及寻求刺激的满足。笔者认为造成说谎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 1、从大人身上学来的恶习; 2、有些父母对孩子在玩耍或生活中的说谎视为聪明表现,不制止反而赞许, 久之则弄假成真,养成了说谎的习惯; 3、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一 旦发现犯了错误等一些不良行为往往采用了打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最终迫使 孩子不得不以撒谎来保护自己。 长期以往使孩子更加不敢面对现实, 形成了恶 性循环。内因: 1、孩子往往认为撒谎会给他们带来好处,出

4、于维护自己的利 益,逃避父母的斥责和惩罚; 2、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自吹自擂获取他人的注 意或赞赏; 3、为了保护同伴而撒谎; 4、出于敌对情绪用说谎来诋毁他人或由 于对他人的不信任,而有意编造谎言; 5、由于受到别人的误解,将错就错, 破罐破摔, 向坏的方向发展。 所有这些都是青少年遇到了某种难以实现的要求 或者困难,不敢去面对现实中对自己不利的局面或者为了满足自身的理需要而 表现得心口不一,这是一种心理防御。面对学生的撒谎行为, 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 采用恰当的策略对学生进 行行为矫正显得尤为重要。策略一:树立讲诚信典型,拒绝谎言首先,我们应该奖赏学生说真话;树立正面的典型。 其次,把讲诚

5、信置于整个社会大背景中来教育学生。诚信,乃立世之本。 当今,整个社会都在呼唤个人、组织、市场乃至政府诚信品质。现实生活中诚 信教育,我们可以通过“狼来了”这样一个故事分析。作为诚信的启蒙教育, “狼来了” 广泛地为学校道德教育乃至社会道德教育所使用。 故事给人的警示 就是:一个人要诚实;如果不诚实,就会有麻烦。诚信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其 价值取向从功利主义转移到人文主义。通俗一点说,就是教导学生讲诚信,并 不是为了维护与增加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尽到做人的本分。在一般情况下,不 管做什么事情,不管后果如何,一个人都应该讲诚信。 “狼来了”故事中的孩 子并非错在“撒谎带来了消极后果” ,而是错在“撒谎

6、本身” 。“撒谎”的最大 害处也不在于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并进而损失了羊群,而在于损害了他自己的 “人格”做人的资格。策略二:正确对待学生的撒谎行为 尽量压住火气, 冷静地思考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多数心理学的研究 表明,在说谎行为与教育策略的严厉程度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一般来说, 惩罚越严厉,孩子犯规时越可能说谎。面对学生的撒谎行为,最忌讳的教育方 式是简单粗暴的责骂、惩罚。教师往往觉得学生撒谎是对自己最大的不尊重, 其实学生撒谎的背后往往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因此此时保持冷静才是最好的办 法。否则,很容易把问题弄得更加复杂,让学生进一步产生畏惧心理,失去教 育良机。要记住:教育没有了方法,才

7、会大声斥责。 听听学生的申诉,分析一下学生说谎的动机与理由。 学生撒谎是各方面 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师细心倾听,运用教育心理学深入分析学生的动机与理 由,是教育机智的重要体现。有些教师碰到学生说谎很生气。为了加强教育, 故意夸大说谎的严重后果。“你要是变成了撒谎的孩子,以后谁也不相信你了!“撒谎是个坏孩子。”这样的评价有可能会给学生的心灵打上烙印,影响学生 以后的为人。操之过急,往往适得其反。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并没有恶意,只 是想试试自己能走多远。所以遇到学生说谎时千万别发疯,别给孩子扣帽子、 贴标签。要冷静处理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看他为什么说谎,把问 题的行为和谎言分开,别让孩子陷

8、入恶性循环中。 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根源,明确企图,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进行帮助性 的思想教育,妥善地解决问题。事实上,说谎孩子是一种避免惩罚的自然需要。 并不是“洪水猛兽”,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成为 一个正直、诚实而又机敏的人。有时学生真的是在说谎,但无论这谎言是为了 博取人们的称赞,避免教师为他担心,还是掩盖错误以逃避惩罚,都说明学生 的心中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教师一味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自然加剧了孩子的 紧张恐惧心理。所以教师要和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感到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 是爱他的,是会帮助他和支持他的。即使知道了他在说谎,知道他犯了错误, 也不能简单的打骂,而是要动之

9、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温情教育,学生有了安 全感,自然而然就会说实话。策略三:让责罚变得更策略些当学生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撒谎的时候,教师不要如临大敌般地对待他 们。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不见得能立竿见影地改变学生 的撒谎行为,相反还可能让学生更加依赖撒谎来逃避责罚。聪明的教师可以利 用学生的这次错误做点别的文章,既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又不失时机地利 用撒谎行为为同学做一些好事。比如,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的错误, 温和地提醒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给他们提出要求:你可以通过别的 方式弥补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免于惩罚。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就是用许多学生 易接受的方式来达到教

10、育的目的的:可以让他当众表演一个节目,可以是唱一 首歌,也可以是讲一个故事,还可以是朗读一篇文章。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 一次难忘的表演来记住自己的错误。 “快乐式惩罚”比一味地责骂效果要好得 多。其实,学生撒谎有在一定的程序上是教师“逼”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 处理说谎的学生大致是这样的:先是追问“干什么” ,接着是威胁“要怎么样” , 然后是“以后还撒不撒谎?”得到满意的回答后放行。有这样一件事:下午1:25 分,我走进教室,很安静,同学们都在做作业。中间一列的一个座位空着。 原来是班上的调皮贪玩的曹(非差生) 。 大概过了三分钟。曹气喘吁吁地在门 口喊着报告。 “怎么这么准时呀?”我例行公

11、事地问道。 “家里的饭太迟, 耽搁拉。” 曹流利地回答到,“不信你打电话问! ” 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感 觉肯定有问题。我就诈他一诈: “撒谎!一定是去上网去啦! ”我的嗓门也大了 许多,“不说实话我这就打电话给你爸爸! ” 曹看我要去办公室打电话的样子, 只好低声说说:“我没上网。”接着说:“我到小学同学家打游戏了。 ” 我装出恶 狠狠的样子唬到:“考试后到办公室写说明书, 看你下次还打不打游戏机?” 曹 没精打采地回到座位上去了。 在整个过程中我都在为自己及时识破曹不高明的 谎话而庆幸。说明书写好后,我“乘胜追击”地问: “以后还打不打游戏机?” “不打了。” 曹有气无力地说。 “以后还撒

12、不撒谎?” “不撒了。” “回去 吧!说到就要做到。”我说了一句我自己都知道不可能的话之后就结束了教育工 作。过后我一直在反思这件事。有一篇叫做 18 英里的一课的文章:文中的 儿子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去接父亲, 因为看电影耽误了。 于是在见到父亲的时候, 他撒谎说因为车出了毛病。 父亲为此选择了步行 18 英里惩罚自己的方式, 告诉 儿子自己对儿子教育的失败,步行是为了反思自己。从此,儿子再也没有撒过 谎。 很感动 “父亲”的那番话:“我很生气,不是对你,是对我自己。你看, 我现在才认识到,如果这么多年你仍然感觉你必须对我撒谎的话,作为一个父亲我其实多么的失败。我很失败是因为我养了一个甚至不能跟

13、他的父亲说真话 的儿子。我现在要走回家去,并对我这些年做错的一些事情进行反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撒了谎,或者出现了各种问题的时候,我们不仅不像这位父 亲一样先反躬自省,反而是指责学生,批评学生,体罚学生,甚至还为自己的 行为暗自叫好。因此,当学生承担责任的信念比较弱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营造 宽松的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策略四:给学生一次设法补救的机会有位名人说:年青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他。如果学生撒谎,教师首先要 相信学生会改正错误,可给学生提供一个设想补救方案并实施方案的机会。这样, 既可以让学生自省,同时也可通过给予学生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 让他们开动脑 筋自己解决问题,养成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习惯。 世界是多彩的,并不 是非黑即白;人是多样的,也并不是非敌即友。但是我们应教育学生必须时时想 着一条全世界通行的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无论走到哪里,诚实的人都会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