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弯管加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冷弯管加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冷弯管加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冷弯管加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冷弯管加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冷弯管加工施工方案1概述本项目三标段位于省江油市境,自方水乡拱桥沟经九岭镇中和村穿越涪江至 龙凤镇鲁班村全长9.82km,该标段设置2#阀室、3#阀室两座阀室,为便于施工 管理,计划在本标段配置1个冷弯管机组,设置在龙凤镇的附近,负责所需主管 线和伴行管线冷弯管加工制作。2冷弯管制作要求和基本参数本标段冷弯管制作严格执行油气管道工程冷弯管制作技术规(Q/SY GJX 145-2012)的相关要求。2. 1环境要求2. 1. 1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下.如无防护措施,不应进行冷弯管制作:2. 1. 1. 1雨雪天气;2. 1. 1.2环境温度低于-15C;2. 1. 1. 3 风速大于 10m/s;

2、2. 1. 1.4管体温度高于5002.1.2弯管场地的选址应交通方便、场地开阔,既要利于管子运输,又要保证管 子安全,同时弯管工作不对周围居民生活带来影响。2. 2设备和检测仪器要求2.2.1弯管机性能应满足冷弯管制作工艺参数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准确 的数值显示和安全性。2. 2. 2胎具、芯轴等配套装置应满足冷弯管规格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2. 2.3所用测量工具和仪器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使用。2. 3基本参数冷弯管的基本参数(如图2. 3-1所示)应符合如下表的规定。表2. 3-1冷弯管基本参数管径D (mm)径厚比D/t曲率半径R最大弯曲角 度 a ( )

3、直管段长度LI, L2 (m)弯制工艺要求323.9W90M40D212弯制步长为300mm, 每步长的弯曲角度不大于1.371190M40D1632弯制步长为300mm, 每步长的弯曲角度不 大于0.6说明:D外径;t壁厚;R曲率半径;a弯曲角度;L.前直管段长度;L2后直管段长度。图2. 3-1弯管基本参数示意图2. 4尺寸偏差2. 4. 1冷弯管制作参数应进行试验校核并确定,两端直管段的长度应不小于2. Om, 对于D323和D711来说,RM40DN,冷弯管弯制过程应连续进行,每次进尺300mm 为保证弯管曲率均匀,弯管前应对钢管进行分段,分段时从钢管轴向中心点位置 对称均匀的向两侧划

4、分。冷弯管分段长度为300mm, D323管材每单位分段长度的 弯曲角度均匀且不大于1.3 ,D323管材每单位分段长度的弯曲角度均匀且不大 于 0.6 o2.4.2对于直缝防腐管进行弯管制作时,钢管的纵向焊缝应在弯曲中性平面上,以避免焊缝受压或受拉。钢管的制管焊缝应置于9点到10点或2点到3点之间(弯靠近中性线位置)且至少髙于弯管机托管模5cm,如下图所示。弯曲方向点10点、9点图2. 4. 2-1钢管安放位置示意图2.5防腐管要求2. 5. 1弯管制作应使用外防腐为3PE和壁涂层合格的直缝埋弧焊钢管,并具有合 格质量证明书,防腐管涂层和外防腐层应无损伤,、外表面应均与、光滑,不应 有起鳞、

5、磨损、泥垢、油脂及其他影响弯管质量的有害物质。2.5.2端部管口表面应无裂纹、结疤、折叠和损伤划痕。2.5.3每根防腐管标识应完整、清晰、可辨认,根据委托申请将防腐管按壁厚、 防腐等级等分类放置并做好标识。3冷弯管制作3. 1冷弯管加工流程图3. 1-1冷弯管加工流程图3.2防腐管验收及存放3. 2.1冷弯管制作均采用与所在线路段同钢级、同规格、同批次的钢管。对于用 于冷弯管制作的防腐管,应标识清楚,并附有钢管厂和防腐厂提供的出厂合格证。3. 2.2用目测法逐根检查用于制作冷弯管的钢管端部保证其无缺陷,防腐管表面 应平滑、无暗泡、麻点、皱折,色泽应均匀。3. 2.3防腐管的堆放场地应平整,并应

6、满足制作要求。3.2.4钢管堆放地应远离输高压电线,安全距离不少于50m。相邻的管堆应留有 足够的卸货和堆放空间。3. 2.5钢管应按其直径、管壁厚度和制造商分类堆放,同时防止对管子及其防腐 层的损坏。管子摆放禁止直接放在地上,距离地面至少要有200mm的间距,同时 要用装土编织袋或铺垫橡胶皮的枕木进行支撑。支撑面应没有凹凸不平、没有尖 锐硬物。并用楔形物固定以防止堆放的管子滚落。3. 3设备安装调试3.3. 1开工报审通过后,应先进行冷弯管的试弯,且试弯时应有监理见证。试弯 合格后才能进行批量生产。3. 3. 2试制不合格时,应查找和分析原因(包括每次的进尺量、弯曲角度和芯等), 直至达到技

7、术要求后,才能用于现场施工。3. 3.3在弯管操作前,应首先确定弯管机芯轴定位基准标志,然后建立牵引间隔 基准标志、管子校平基准标志及弯曲基准标记。3. 3. 4建立芯轴基准位置时,将芯轴准确地放置于弯管模下面,每次弯管操作时 都要保持其位置不变。3. 3.5建立牵引间隔基准标志。在弯管过程中,管子在弯管机按每次300mm的进 给量向前移动,以保证每次进给量的弯曲角度相同。各个进给量间隔在管子的外 表面作出标记,同时在推管模衬里上作出标记。3. 3.6建立管子校平基准标志。当管子在弯管机中处于水平位置时,用粉笔或油 笔在弯度标尺上作出的标记。3.3.7建立管子弯曲基准标志。当预定的弯曲度已达到

8、时,用粉笔或油笔在弯度 标尺上作出的标记。3. 4弯管加工3.4. 1放下弯管机的托管模、推管模,用吊车将钢管装入弯管机的托管模上并支 撑稳定;3. 4.2将绞车缆绳挂在管子末端,使绞车拉着管子向弯管机前部移动,使管子的 起始进给量标志与弯管机推管模上的基准标志对齐;3. 4. 3在管子被完全装入弯管机后,将芯轴放入钢管并定位芯轴;3. 4.4利用推管模、托管模及校平基准标记使管子保持水平;3. 4. 5利用推管模和弯曲基准标记使管子弯曲;3. 4. 6利用角度测量仪对管子的最初的3次弯曲角度进行检查,以保证合格的弯 曲角度。此外,检查对最后2次弯曲角度进行检查,以保证整根管子弯曲合格,整管弯

9、曲角度的偏差应为土0.5 ;3. 4.7卸下推管模、托管模,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卸出芯轴;3. 4.8利用吊车将弯好的管子从弯管机前部卸下,放到弯管堆放处。3. 4. 9对以后管子的弯曲重复以上程序进行。3. 4. 10冷弯管制作示意图:n-fm推种枚修向图3. 4.10-1冷弯管制作示意图3. 5质量检查3. 5.1防腐层的检测3. 5. 1. 1采用目测法对冷弯管外观进行检查,防腐层表面应平滑、无气泡、无裂 纹、涂层无损伤等。3. 5. 1.2用电火花检漏仪逐根对三层结构防腐管进行15KV的漏电检查,无漏点 为合格。3. 5. 1. 3采用测厚仪对冷弯管弯曲段的弧、中性层及外弧等距离各取

10、5点检测防 腐层的厚度。每班至少检测一根。3. 5. 1.4由弯曲造成的对管子涂层的损伤必须按规定进行修补。3. 5. 2椭圆度检测3. 5. 2. 1管端直径:用外卡尺在两管端沿圆周截面呈米字型分别检测管端直径等 距离各取点检验,并及时填写记录。3. 5. 2. 2用自制测径板测量弯管的整体椭圆度,测径板由两个互相连接的相距 500nun的圆盘组成,圆盘的直径不应小于管子公称径的95% (圆盘与管壁的间隙 不应大于管子公称径的5%),以测径板顺利通过为合格。3. 5. 2. 3冷弯管弯曲段的椭圆度不应大于2.0%;距管端100mm围的直管段,椭圆 度不应大于1.0%。3. 5.3弯管起波高度

11、和波浪间距:冷弯管不应出现明显褶皱,弯管起波髙度不应 大于2. 0mm,两波峰间距应大于150倍起波高度,可用钢板尺进行测量,如下图 所示。说明:h起波高度;f波浪间距。图3. 5. 3-1起波高度和波浪间距的示意图3.6产品标志3.6. 1在距管端150mm处开始,按顺序在弯管两端的外表面做标识,颜色应易于辨认,字体不易擦抹。3. 6.2不应用冷、热字冲模锤印标识。3. 6. 3标识容和顺序如下图所示。说明:A标段;B里程;C冷弯管角度;D冷弯管编号。图3. 6. 3-1冷弯管标识示意图3.7冷弯管的保管与运输3. 7. 1冷弯管坡口应用护口圈或其它方法予以保护,运输中不得脱落。3. 7.2冷弯管应按要求进行装运,不同规格的冷弯管应分别装运,并且应保证冷 弯管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承受导致变形的外力。3. 7.3冷弯管应平置在支墩上,支墩应采用不损害防腐层的材料堆砌而成。冷弯 管应单层堆放,每根弯管支墩不少于3个,支墩的高度应保证弯管离地面200nun 以上。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