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高语试讲模板文论随笔说木叶(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说木叶。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导入)上课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西红柿炒蛋和蛋炒西红柿有什么区别?有同学笑了,这位同学你跟大家说说你在笑什么?他说,乍一听觉得这能有什么区别,仔细一想,还真有区别,西红柿炒蛋,西红柿多,蛋炒西红柿,蛋多。很多时候,感悟就常常在我们那“仔细一想”之间,语言的妙处,也需要我们经常的“仔细想想”,才能去体味其中的玄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说木叶(边讲边板书课题)作者林庚(边讲边板书)相信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习
2、,我们来简单分享一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艺随笔,作者林庚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整感)带着这些知识着储备,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带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板书)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
3、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真是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木叶、树叶、落木、落叶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提的有价值,只有真切体会其中玄机,才能深刻感悟文本。第二个问题:既然文章主要论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那文章标题为什么不直接设定为论语言的暗示性呢?这个问题能够从大局考虑,抓住文章的重点,提的很有眼光。接下来,
4、让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首先,第一个问题:木叶和树叶、落木、落叶有什么区别?我听到有同学脱口而出:木比树更单纯。这位同学很敏锐,善于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这种联系上下文总结答案的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学习。我们看待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示一下,可以结合文本和学过的诗歌意象来思考。好,有同学举手了,好,你来试一试!好,请坐!他说“木,显得干枯,叶显得茂密”。好,请坐,他给我们从意象的形象方向做了一个引导,我们顺着他的思路对“木叶”这一意象进行品读:比如: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思考:诗句中的树叶,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引2: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落
5、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倾听杜甫登高的诗朗诵(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诵。),你听到了什么感受?明确:萧瑟、凄凉。之所以有如此的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那么:
6、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结论:“木叶”暗示
7、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画面体会一下。继续来探讨下一个问题,既然文章主要论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那文章标题为什么不直接设定为论语言的暗示性呢?小组内抓紧时间进行讨论,五分钟后,汇报分享。时间到,哪个小组来试一下?这节课还没回答过问题的同学要抓紧了,好,你们小组!哦,好!请坐!他们小组从文章的趣味性进行了分析。好,同学们抬起头来看大屏幕上这段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对,有同学发现了: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用稳重的话说: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
8、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那么我们回到我们要探索的问题: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对: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
9、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提升)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可以参考大屏幕上我出示的一剪梅相见欢两首词中的月。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再如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光通讯用石英玻璃材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卤代烃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工业缝制机械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商洛2024危险品模拟考试
- 2025年全断面掘进机项目建议书
- 项目开发成果证明书(5篇)
- 农村渔业发展互助协议书
- 2025年溶栓药合作协议书
- 授权委托工作证明书(7篇)
- 土地流转承包期限合理化调整协议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2022版UTC无人机巡检技术(电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T 4802.2-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 GB/T 23703.3-2010知识管理第3部分:组织文化
- BD每月绩效考核表
- GB/T 17791-1999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
- GB/T 16535-1996工程陶瓷线热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 GB/T 14689-2008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
-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
- GA/T 1032-2013张力式电子围栏通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