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组三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准确理精品_第1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组三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准确理精品_第2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组三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准确理精品_第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组三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准确理精品_第4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组三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准确理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任务组三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任务组三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准确理解准确理解,辨辨 清用法清用法 任务情境任务情境任务活动任务活动 新课标、新高考都非常重视语言建构和新课标、新高考都非常重视语言建构和 运用这一核心素养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就是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就是 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20202020 年新高考全国卷年新高考全国卷、中单独设题考查中单独设题考查, ,表表 明了修辞手法这一内容得到了强化。我们复明了修辞手法这一内容得到了强化。我们复 习时需要高度重视习时需要高度重视, ,不仅要准确掌握常见的不仅要准确掌握常见的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2、,辨清易混、易错的修辞手法辨清易混、易错的修辞手法, ,更要更要 在文学鉴赏及写作中强化运用。这样在文学鉴赏及写作中强化运用。这样, ,既可既可 以扮靓我们的语言以扮靓我们的语言, ,又可以强化这一核心语又可以强化这一核心语 文素养文素养, ,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活动活动1:1:研磨高考研磨高考 真题吃透命题真题吃透命题 精神精神 活动活动2:2:掌握常见掌握常见 的修辞手法的修辞手法 活动活动1 1研磨高考真题吃透命题精神研磨高考真题吃透命题精神 (2020(2020新高考全国卷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完成1 13 3题。题。(11(11分分

3、) ) 风筝风筝, ,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 ,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 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 ,风筝开始出风筝开始出 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 ,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 ,而清明时节放风而清明时节放风 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 ,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 ,并深受各国人并深受各国人 民喜爱。民喜爱。( (),

4、),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 ,用竹篾做用竹篾做骨架骨架, ,贴上素绢或白纸贴上素绢或白纸, ,结好线绳结好线绳, ,便可便可 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 ,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 ,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 , 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 ,到人物、仙佛到人物、仙佛, ,不一而足不一而足, ,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 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赏性

5、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 ,如著名的如著名的“板鹞板鹞”风筝风筝, ,通体安通体安 装笛哨装笛哨, ,少则数十个少则数十个, ,多则成百上千。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放飞时百哨齐鸣, ,宛若空中交响乐宛若空中交响乐, ,具有独具有独 特的魅力特的魅力, ,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3分分)()() ) A.A.喜闻乐见喜闻乐见 B.B.老少皆宜老少皆宜 C.C.炉火纯青炉火纯青 D.D.不一而足不一而足 【审答题眼审答题眼】“词语词语”“”“使用不当使用不当”。 【思路分

6、析思路分析】A A项项,“,“喜闻乐见喜闻乐见”一词在一词在“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 动动”一句中一句中, ,意为喜欢听意为喜欢听, ,乐意看乐意看, ,形容很受欢迎。用来形容放风筝这个活动形容很受欢迎。用来形容放风筝这个活动, ,使使 用正确。用正确。B B项项,“,“老少皆宜老少皆宜”一词在一词在“宋代以后宋代以后, ,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 具具”一句中一句中, ,意思是对老年人和少年人都适合。风筝作为一种民间玩具意思是对老年人和少年人都适合。风筝作为一种民间玩具, ,既可以既可以 放飞放飞, ,又可以欣赏又可以欣赏

7、, ,对老年人和少年人来说都是适合的对老年人和少年人来说都是适合的, ,此处用词比较准确。此处用词比较准确。C C 项项,“,“炉火纯青炉火纯青”一词通常用来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一词通常用来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用来用来 形容形容“风筝的制作技艺风筝的制作技艺”没有问题没有问题, ,但文段中但文段中“炉火纯青炉火纯青”前面有个修饰限定前面有个修饰限定 语语“不断不断”, ,而而“不断不断”表示动作行为的不间断表示动作行为的不间断, ,也有也有“反复进行反复进行”的意思的意思, ,但但 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并不是反复进行能够达到的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并不是反复进行

8、能够达到的, ,所以此处属于用词不当。所以此处属于用词不当。D D 项项,“,“不一而足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非常多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非常多, ,这里用来说风筝的样式很恰当。这里用来说风筝的样式很恰当。 答案答案: :C C 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最恰当的一项是(3(3分分)()() ) A.A.自自19841984年开始年开始, ,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B.自自19841984年开始年开始, ,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届的山

9、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C.山东潍坊自山东潍坊自1984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36届国际风筝节届国际风筝节 D.D.山东潍坊自山东潍坊自1984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36届的国际风筝节届的国际风筝节 【审答题眼审答题眼】“最恰当最恰当”。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原文中的括号出现在原文中的括号出现在“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 前来观赏和竞技前来观赏和竞技”句前句前, ,前后以逗号分隔前后以逗号分隔, ,可见两个句子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且可见两个句子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且 后半句以后

10、半句以“吸引着吸引着”这一动词引领这一动词引领, ,照应后面照应后面“专家、爱好者及游人专家、爱好者及游人”这组宾这组宾 语语, ,按语法基本结构按语法基本结构, ,逗号前应当填写一个名词性短语作为主语逗号前应当填写一个名词性短语作为主语, ,语句才能顺畅。语句才能顺畅。 四个选项语意、句式大体相同四个选项语意、句式大体相同, ,但细致研究分析就会发现但细致研究分析就会发现, ,选项选项A A和和C C都是结构完都是结构完 整的句子整的句子, ,不能独立做主语不能独立做主语, ,所以排除。选项所以排除。选项B B和和D D均以均以“国际风筝节国际风筝节”为中心词为中心词, , 且都由且都由“自

11、自19841984年开始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36届届”和和“山东潍坊山东潍坊”共同组共同组 成成 该中心词的定语该中心词的定语, ,只是顺序不同。选项只是顺序不同。选项B B中中,“,“山东潍坊山东潍坊”与与“国际风筝节国际风筝节”直直 接连用接连用, ,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中心词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中心词, ,作为主语引出后半句中的谓语作为主语引出后半句中的谓语“吸引着吸引着”, , 语意连贯顺畅。选项语意连贯顺畅。选项D D则把则把“山东潍坊山东潍坊”放在开头放在开头, ,由于本词的名词属性由于本词的名词属性, ,与紧与紧 随其后的随其后的“自自1984198

12、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36届届”看似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看似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立 的主谓结构的主谓结构, ,但读者看到但读者看到“3636届届”后面的后面的“的的”就能明白就能明白, ,这是一个长长的定语这是一个长长的定语, , 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容易失误。且后半句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容易失误。且后半句“前来前来”一词应对应明确地点位置一词应对应明确地点位置, ,中中 心词如果只剩下心词如果只剩下“国际风筝节国际风筝节”则位置信息不明确则位置信息不明确, ,属表意不清晰。属表意不清晰。 答案答案: :B B 3.3.比喻具有相似性比喻具有相似性, ,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

13、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5分分) ) 答答:_:_ _ _ 审答题眼审答题眼 “比喻具有相似性比喻具有相似性”“”“简要分析简要分析”。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了解比喻的定义、常见类型、作用等。比喻是一种常了解比喻的定义、常见类型、作用等。比喻是一种常 用的修辞手法用的修辞手法, ,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 或说明甲事物或说明甲事物, ,常见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等。常见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等。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解析

14、解析】与传统的考查方式不同与传统的考查方式不同, ,本题从比喻句的特性入手命题本题从比喻句的特性入手命题, ,有一定的新意。有一定的新意。 题干指出题干指出“比喻具有相似性比喻具有相似性”这一规律这一规律, ,做题时的修辞手法分析的方向和侧重做题时的修辞手法分析的方向和侧重 点就是点就是“相似性相似性”; ;又要求又要求“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既既 然已经告诉原文画线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已经告诉原文画线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所以无须再进行判断。剩下的所以无须再进行判断。剩下的 答案内容就十分明确了答案内容就十分明确了, ,

15、先要答出本体和喻体是什么先要答出本体和喻体是什么, ,然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然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 似性即可。文段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似性即可。文段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 ,主要基于两方面主要基于两方面 的原因的原因, ,一是多个笛哨同时鸣响和多人共同演奏交响乐相似一是多个笛哨同时鸣响和多人共同演奏交响乐相似, ,二是作者认为交响二是作者认为交响 乐声音很有魅力乐声音很有魅力, ,用来作比用来作比, ,说明了笛哨声也很有魅力。说明了笛哨声也很有魅力。 答案答案: :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 ,体现了比

16、喻的相似体现了比喻的相似 性性;(2;(2分分) )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 ,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 ,二者相似二者相似;(2;(2分分) )交交 响乐很有魅力响乐很有魅力, ,笛哨声也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 ,二者相似。二者相似。(1(1分分) ) 【加固训练加固训练】 (2020(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山东新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完成1 1、2 2题。题。(7(7分分) )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 ,请看济南吧。那请看济南吧。那 颜色不同颜色不同

17、, ,方向不同方向不同, ,高矮不同的山高矮不同的山, ,在秋色中便越发地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在秋色中便越发地不同了。以颜色说吧, ,山山 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 ,加上秋阳的斜射加上秋阳的斜射, ,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 的颜色的颜色, ,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 ,一层一层 层的层的, ,有的黄有的黄, ,有的灰有的灰, ,有的绿有的绿, ,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 的转移而不同。山

18、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 ,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 句句 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 ,特别是在秋天特别是在秋天, ,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 儿儿,_,_。这个变动并不激烈。这个变动并不激烈, ,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 ,而立刻随着而立刻随着 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 ,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 ,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 流动流动, ,忽然像有股细风替忽然像有股

19、细风替“自然自然”调和着彩色调和着彩色, ,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 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 ,再配上那蓝的天再配上那蓝的天, ,晴暖的阳光晴暖的阳光; ;蓝得像要由蓝变绿蓝得像要由蓝变绿 了了, ,可又没完全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 ;晴暖得像要发燥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 ,可是有点凉风可是有点凉风, ,正和诗一样的温柔正和诗一样的温柔; ;这这 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_,_。高的更高了些。高的更高了些, ,低的更低了些低的更低了些, , 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

20、,更分明了更分明了, ,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3分分)()() ) A.A.比拟、比喻、夸张比拟、比喻、夸张B.B.比拟、比喻、排比比拟、比喻、排比 C.C.对偶、借代、排比对偶、借代、排比D.D.对偶、借代、夸张对偶、借代、夸张 审答题眼审答题眼“哪些哪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了解比拟、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借代的定义、了解比拟、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借代的定义、 类型和作用。类型和作用。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结合文本内容准确判断各种修辞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准确判断各种修辞手法。

21、【解析解析】选选B B。“忽然像有股细风替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自然调和着彩色调和着彩色, ,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 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 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 ,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运用了比喻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的修辞手法,“,“有的黄有的黄, ,有的灰有的灰, ,有的绿有的绿, ,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运用了排比的修运用了排比的修 辞手法。辞手法。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

22、恰当的语句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内容贴切, ,逻逻 辑严密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每处不超过1010个字。个字。(4(4分分) ) 答答: :_ _ 答案答案: :忽然又温暖一会儿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忽然又温暖一会儿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每句每句2 2分分) ) 审答题眼审答题眼“语意完整连贯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每处不超过1010个字个字”。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了解补写句子的知识。了解补写句子的知识。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结合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结合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 析命题特点析命题特点明

23、复习方向明复习方向 活动活动2 2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对高考对“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命题多与扩展语句的命题多与扩展语句, ,选用句式选用句式, ,仿用句式仿用句式, ,使语言表使语言表 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一起考查。所给材料、所设情境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一起考查。所给材料、所设情境, , 多来自现实生活多来自现实生活, ,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 一一 比喻、比拟比喻、比拟 ( (一一) )比喻比喻 概概 念念 就是就是“打比方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 ,彼此有相似点彼此有相

24、似点, ,便用一事物便用一事物 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结结 构构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本体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喻体( (比喻成的事物比喻成的事物) )和和 比喻词比喻词( (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 构构 成成 条条 件件 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甲、乙之间甲、乙之间 必须有相似点。必须有相似点。 种种 类类 明明 喻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中间用比喻词“像像”“”“似似”

25、“”“仿佛仿佛”“”“犹如犹如” 等连接等连接, ,有时后面还有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似的”“”“一样一样”等词语配合。典型形式等词语配合。典型形式: : 甲像乙。如甲像乙。如, ,叶子出水很高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暗 喻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中间用比喻词“是是”“”“成了成了”“”“变成变成”等连接等连接, , 有时不用比喻词。典型形式有时不用比喻词。典型形式: :甲是乙。如甲是乙。如, ,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 篇章篇章! !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借借 喻喻 不出现本体不出现本体, ,

26、直接叙述喻体。如直接叙述喻体。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更无豪杰怕熊罴。 博博 喻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比方一个本体。如连用几个喻体共同比方一个本体。如, ,山上有了小屋山上有了小屋, ,好比一望无好比一望无 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是单纯的是单纯的 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 ,一点情调。一点情调。 作作 用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具体。 ( (二二) )比

27、拟比拟 概概 念念 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 写写( (拟人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 (拟物拟物) )和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和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拟拟 物物) )几种形式。事实上几种形式。事实上, ,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人化”, ,后两种后两种 形式则是把人形式则是把人“物化物化”或把甲物或把甲物“乙物化乙物化”。 种种 类类 拟人。例如拟人。例如: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苇眉子。苇眉子

28、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在她怀里跳跃着。 拟物。例如拟物。例如: :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 ,嘎子竖起耳朵听。嘎子竖起耳朵听。 作作 用用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使所表达的事物给人留下鲜明的使所表达的事物给人留下鲜明的 印象印象, ,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感情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感情, ,引起共鸣。引起共鸣。 【即学即练即学即练】 1.1.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问题。完成后面的问题。 民法典以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作为主线, ,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事无巨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事无巨 细。为了解决信息技

29、术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细。为了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 ,民法典新增对侵害人民法典新增对侵害人 格权的禁令制度。格权的禁令制度。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效应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效应, ,相相 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 ,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 ,损害将如覆水损害将如覆水 难收难收, ,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在人格权侵权中在人格权侵权中, ,预防比救济更为重要预防比救济更为重要, ,因因 此此, ,对受害人而言对受害人而言, ,最有

30、效的救济方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 比喻具有相似性比喻具有相似性, ,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4分分) ) 答答:_:_ _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 ,需要根据题干需要根据题干, ,把握把握 比喻修辞的特点比喻修辞的特点, ,再结合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述。本题中再结合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述。本题中, ,应着重分析受害人的应着重分析受害人的 权利难以恢复原状与权利难以恢复原状与“覆水覆水”之间的

31、相似性。之间的相似性。 答案答案: :画横线的句子阐述的是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画横线的句子阐述的是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 放大效应放大效应, ,使受害人的权利难以恢复原状使受害人的权利难以恢复原状; ;这与这与“覆水覆水”( (倒在地上的水倒在地上的水) )难以难以 回收具有相似性回收具有相似性, ,喻指事情已成定局喻指事情已成定局, ,难以挽回。难以挽回。( (每点每点2 2分分) ) 2.2.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问题。完成后面的问题。 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 ,树枝形态各异树枝形态各异, ,像是各

32、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 , 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 ,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 ,当其他的花当其他的花 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 ,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木棉花边开边落, ,边边 落边开落边开, ,花开让我欢喜花开让我欢喜, ,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 ,带着旋转带着旋转 倏忽坠地倏忽坠地, ,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 ,充满力量。花开

33、得早充满力量。花开得早, ,让木让木 棉有了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的得意; ;花开得火热花开得火热, ,让木棉有了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此花若肯夸雄丽, , 宇内群芳孰敢春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的气势。 拟人具有转移性拟人具有转移性, ,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4分分) ) 答答:_:_ _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 ,需要根据题干要求需要根据题干要求, , 对拟人的特点进行初步把握对拟人的特点进行初步把握, ,然后结合

34、画横线的句子然后结合画横线的句子, ,分析它是如何将分析它是如何将“人人”的的 本质特点转移到本质特点转移到“物物”上的。本题中说其他的花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上的。本题中说其他的花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 ,木棉举木棉举 杯畅饮杯畅饮, ,这些都是人才有的行为。这些都是人才有的行为。 答案答案: :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对象有其他的花木和木棉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对象有其他的花木和木棉, ,作者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作者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 到它们身上。到它们身上。(2(2分分) )参加盛会应该是人的特点参加盛会应该是人的特点, ,这里形容其他的花木。这里形容其他的花木。(1(1分分) )举举 杯畅饮应该是人的特

35、点杯畅饮应该是人的特点, ,这里形容木棉花。这里形容木棉花。(1(1分分) ) 【加固训练加固训练】 1.(20171.(2017江苏卷江苏卷) )下列句子中下列句子中, ,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3分分)()() ) A.“A.“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 ,它已它已 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B.气象部门预计气象部门预计, ,随着暖湿气流增强随着暖湿气流增强, ,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我省明天会

36、迎来一场及时雨, ,空气中污染空气中污染 物浓度将快速下降物浓度将快速下降, ,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 ,导致导致150150多个国家受灾多个国家受灾, ,我我 国也有近国也有近3 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 ,主动强化环保意识主动强化环保意识, ,积极积极 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 ,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

37、车。 【解析解析】选选B B。“比喻比喻”的特点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的特点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 性。性。A A项项, ,使用了暗喻使用了暗喻,“,“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本体是本体,“,“新引擎新引擎”是喻体是喻体,“,“成为成为”是比是比 喻词。喻词。B B项项,“,“及时雨及时雨”, ,句中用的是其本义句中用的是其本义, ,指的是一场来得正好的雨指的是一场来得正好的雨, ,不是比不是比 喻。喻。C C项项,“,“洪水猛兽般地洪水猛兽般地”指洪水像猛兽一样指洪水像猛兽一样, ,本体是本体是“网络病毒网络病毒”, ,喻体是喻体是 “洪水猛兽洪水猛兽”

38、。D D项项,“,“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原本是赛车上的一个术语原本是赛车上的一个术语, ,指参赛车手在弯指参赛车手在弯 道上比在直线跑道上更易超越对手。现在道上比在直线跑道上更易超越对手。现在“弯道弯道”也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也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 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句中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句中“弯道超车弯道超车”用来比喻在特殊时期实用来比喻在特殊时期实 现超越。现超越。 2.2.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3(3分分)()() ) A.A.酒入豪肠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七分酿

39、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 响。响。 B.B.要论中国人要论中国人, ,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却看看他的筋骨和却看看他的筋骨和 脊梁。脊梁。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 ,要看他们的气节、要看他们的气节、 品质。品质。 C.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那一

40、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 色荷花高高地挺出来色荷花高高地挺出来, ,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D.D.以抒情而言以抒情而言, ,有的春风得意、壮志激烈有的春风得意、壮志激烈, ,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 ,有的愤世有的愤世 嫉俗、忧国忧民嫉俗、忧国忧民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 ,读起来酣畅淋漓。读起来酣畅淋漓。 【解析解析

41、】选选C C。C C项项,“,“就像铜墙铁壁一样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侧重的都侧重的都 是相似性是相似性, ,运用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温馨提醒温馨提醒】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不同点一不同点一: :比拟是仿照拟体比拟是仿照拟体( (被模拟的事物被模拟的事物) )的特征摹写本体的特征摹写本体, ,重点在重点在“拟拟”; ; 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 ,重点在重点在“喻喻”。 不同点二不同点二: :比拟中比拟中, ,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

42、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 ,浑然一体浑然一体, ,本体必须出现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拟体一 般不出现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 ,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 ,而喻体必须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不同点三不同点三: :比喻是比喻是“以此喻彼以此喻彼”, ,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上上, ,且喻体必须出现且喻体必须出现; ;比拟是比拟是“拟此为彼拟此为彼”, ,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 ,而拟而拟 体一般不出现。体一般不出现。 二二 借代借代 概概 念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

43、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种种 类类 (1)(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 娘娘 (2)(2)用具体代抽象。例如用具体代抽象。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3)用专有名词代泛称。例如用专有名词代泛称。例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4)用形象代本体。例如用形象代本体。例如: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上面坐着两个老爷, ,东边的一个是马褂东边的一个是马褂, ,西边的西边的 一个是西

44、装。一个是西装。 (5)(5)用部分代整体。例如用部分代整体。例如: :吟罢低眉无写处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月光如水照缁衣。(“(“眉眉”代代 指指“头头”) ) (6)(6)用结果代原因。例如用结果代原因。例如: :专弄文墨专弄文墨, ,为壮士捧腹。为壮士捧腹。(“(“捧腹捧腹”是是“笑笑”的的 结果结果,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钻研文字钻研文字, ,写东西写东西, ,让人捧腹大笑让人捧腹大笑”) ) (7)(7)用材料代本体。例如用材料代本体。例如: :五十年间万事空五十年间万事空, ,懒将白发对青铜。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青铜” 代指镜子代指镜子) ) 作作

45、 用用 以简代繁以简代繁, ,以实代虚以实代虚, ,以奇代凡以奇代凡, ,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 ,使表达收到形使表达收到形 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运运 用用 注注 意意 点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 ,一般应在一定的一般应在一定的 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即学即练即学即练】 3.(20163.(2016江苏卷江苏卷) )下列熟语中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没

46、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3分分)()() ) A.A.人为刀俎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我为鱼肉B.B.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 C.C.化干戈为玉帛化干戈为玉帛 D.D.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查的重点是比喻与借代的考查的重点是比喻与借代的 区别。区别。“借代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 ,借体和本体具有相借体和本体具有相 关性关性; ;而而“比喻比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本

47、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A A项用的是比喻项用的是比喻(“(“为为”是暗喻的比喻词是暗喻的比喻词);B);B项项“尧舜尧舜”代指杰出的人代指杰出的人, ,属于属于“个个 别代一般别代一般”;C;C项项“干戈干戈”是武器是武器, ,代指战争代指战争,“,“玉帛玉帛”是丝织品是丝织品, ,代指和平代指和平, ,都是都是 “特征代整体特征代整体”;D;D项项“西施西施”代指美女代指美女, ,属于属于“个别代一般个别代一般”。 【温馨提醒温馨提醒】 借代与借喻的异同点借代与借喻的异同点 相同点相同点: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事物本体不出现。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

48、点不同点: :借代的作用是借代的作用是“称代称代”, ,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 ,只代不喻只代不喻; ;借喻的借喻的 作用是作用是“比喻比喻”, ,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 ,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 物的相关性物的相关性, ,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 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 ,而借代不能。而借代不能。 三三 夸张夸张 概概 念念

49、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 ,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 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 种种 类类 (1)(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大、多、高、强、深”等的夸张等的夸张 形式。例如形式。例如: :蜀道之难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难于上青天。 (2)(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小、少、低、弱、浅”等的夸张等的夸张 形式。例如形式。例如: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一个浑身黑

50、色的人, ,站在老栓面前站在老栓面前, ,眼光正像两把刀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刺得 老栓缩小了一半。老栓缩小了一半。 (3)(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 , 农民们都说农民们都说:“:“看见这鲜绿的麦苗看见这鲜绿的麦苗, ,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作作 用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突出事物的本质; ;烘托气氛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增强感染力; ;引起联想引起联想, ,以创造意境以创造意境; ;强化作强化作 者的某种感情。者的某种感情。 运运 用用 注注 意意 点点 夸张不是浮

51、夸夸张不是浮夸, ,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根据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根据, ,下下 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事理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事理: :同志们同志们, ,你们看你们看, ,我们力量大如天我们力量大如天, ,脚下地球脚下地球 当球玩当球玩, ,大洋海水能喝干。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大洋海水能喝干。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否则会分不清否则会分不清 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说理如科技说明文、说理 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以免歪曲事实

52、。以免歪曲事实。 【即学即练即学即练】 4.4.下列各句中下列各句中, ,夸张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夸张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3分分)()() ) A.A.看到自己昨天刚买的股票一下子跌了这么多看到自己昨天刚买的股票一下子跌了这么多, ,他气得浑身都发紫了。他气得浑身都发紫了。 B.B.这次军演中这次军演中, ,只见那辆坦克爬山时身轻如燕只见那辆坦克爬山时身轻如燕, ,劈开云层劈开云层, ,直上了蓝天。直上了蓝天。 C.C.我和你比我和你比, ,简直是一个在井里简直是一个在井里,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天上, ,我自愧不如。我自愧不如。 D.D.气象台已经连续几天发布高温预警气象台已经连续几天发

53、布高温预警, ,烈日下烈日下, ,柏油路都快融化了。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解析解析】选选D D。 A A项项,“,“气得浑身都发紫了气得浑身都发紫了”说法过于夸大说法过于夸大,“,“气得嘴唇都发紫气得嘴唇都发紫 了了”正确正确;B;B项项, ,坦克坦克“身轻如燕身轻如燕, ,劈开云层劈开云层, ,直上了蓝天直上了蓝天”夸张不当夸张不当, ,不符合客观不符合客观 实际实际;C;C项项,“,“一个在井里一个在井里,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天上”夸张不当夸张不当,“,“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上,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天上” 更合适。更合适。 四四 对偶对偶 概概 念念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

54、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种种 类类 (1)(1)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 :墙上墙上 芦苇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嘴尖皮厚腹中空。 (2)(2)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 :横眉冷对千横眉冷对千 夫指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俯首甘为孺子牛。 (3)(3)串对串对( (流水对流水对) )。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

55、、递进、因果、假设、条。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 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才饮长沙水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又食武昌鱼。 (4)(4)根据上下句的形式根据上下句的形式, ,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 对偶对偶, ,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 复用字复用字, ,如如(1)(2)(1)(2)中的例句。宽式对偶中的例句。宽式对偶, ,即就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即就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 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有一

56、部分达到就可以, ,不是很严格不是很严格, ,如如(3)(3)中的例句。中的例句。 作用作用 便于吟诵便于吟诵, ,易于记忆易于记忆; ;用于诗词用于诗词, ,有音乐美有音乐美; ;表意凝练表意凝练, ,抒情酣畅。形抒情酣畅。形 式整齐式整齐, ,结构对称结构对称, ,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 , 富有表现力富有表现力, ,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 ;使对立事物间使对立事物间 的对比强烈的对比强烈, ,褒贬分明。节奏鲜明褒贬分明。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音韵和谐, ,读来朗朗上口读来朗朗上

57、口, ,便于吟便于吟 诵记忆。诵记忆。 运用运用 注意注意 点点 运用对偶切忌不顾内容运用对偶切忌不顾内容, ,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齐。徒有形式上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齐。徒有形式上 的对偶的对偶, ,内容空洞内容空洞, ,则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则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 【即学即练即学即练】 5.5.下列诗句与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3分分)()() ) A.A.水面风回聚落花水面风回聚落花B.B.数峰无语立斜阳数峰无语立斜阳 C.C.楼上春容带雨来楼上春容带雨来D.D.蝉曳残声过别枝蝉曳残声过别枝 【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

58、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排除。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排除D D项项,“,“蝉曳蝉曳”是是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 ,与与“墙头墙头”明显不对仗明显不对仗; ;其次排除其次排除B B项项, ,题干例句中题干例句中“雨细雨细”是主谓结是主谓结 构构, ,与与“无语无语”明显不对仗明显不对仗;C;C项中的项中的“带雨来带雨来”不如不如A A项中的项中的“聚落花聚落花”与与“垂垂 纤草纤草”对仗工整。对仗工整。 【温馨提醒温馨提醒】 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不同点一不同点一: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立”, ,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称”

59、。 不同点二不同点二: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 ,它要求结构相称它要求结构相称, ,字数相等字数相等; ;对比对比 是从意义上说的是从意义上说的, ,它要求意思相反或相近它要求意思相反或相近, ,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不同点三不同点三: :对偶里的对偶里的“反对反对”( (如如“横眉冷对千夫指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意义上说是对比就意义上说是对比, ,就形式上说是对偶就形式上说是对偶, ,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五五 排比排比 概概 念念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

60、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 句子排列在一起句子排列在一起, ,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种种 类类 成分排比成分排比; ;分句排比分句排比; ;单句排比单句排比; ;复句排比。复句排比。 作作 用用 内容集中内容集中, ,增强气势增强气势; ;叙事透辟叙事透辟, ,条分缕析条分缕析; ;节奏鲜明节奏鲜明, ,长于抒情。长于抒情。 【即学即练即学即练】 6.6.下列选项中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下列选项中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 ,正确的一组是正确的一组是(3(3分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