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沿文化美学意识探析_第1页
小河沿文化美学意识探析_第2页
小河沿文化美学意识探析_第3页
小河沿文化美学意识探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河沿文化美学意识探析摘 要:小河沿文化最具典型的遗存, 大南沟墓葬群, 出土了极为丰富的各类随葬品, 堪称 4500 年前的艺术宝库。 这不仅反映了小河沿文化较高的艺术创造力,也表现了小河 沿文化的人们生活艺术化的美学意识。它从心理、认识和观 念等方面都吸引着现代人的关注和探索。关键词:小河沿文化;大南沟墓葬群;美学意识 中图分类号: K8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596 (2016)06-0008-03史前人类的精神生活状况我们无法从文字里获知,但是 我们却可以从他们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中捕捉到很多有关 于史前人类生活状况、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信息。考古学中的 艺术考古就可

2、以从史前某些物质遗存中搜猎到现代人想要 知道的知识,进而诠释史前人类的精神世界。坐落于内蒙古 自治区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二道账房村南的大南沟墓葬群 是小河沿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存。分为两处墓地,一处是石 棚山,发掘 77 座墓葬,一处为老鹞窝梁,发掘 6 座墓葬, 两处墓群共计 83 座墓葬。 1从墓葬分布和数量看,是小河 沿文化中较完整的一个氏族的墓地。大南沟墓群出土的物质 资料极其丰富,葬品大体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品 等三大类。根据报告统计,生产工具为 180 件(包括石器、 骨器),而用于生活和装饰的陶器则多达 217 件。女性饰品 亦不下 100 件。 2堪称是一座 4500 年前

3、的艺术宝库。富于 变化和优美动态的器物造型,源于自然、抽象程式化的纹饰 图案,以及反应女性追求美丽的大量饰品,表现了 4500 年 前小河沿人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和生活艺术化的文化内涵,反 应小河沿文化氏族社会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本文仅 就陶器和饰品进行探讨,试图揭示史前时代晚期人类的美学 意识和精神世界。艺术考古学家把距今 5000-4000 年前的人类史前艺术称 为衰变期。 3而从大南沟墓葬群出土的资料看,应当处于史 前艺术第二个繁荣期晚期阶段。在大南沟墓葬群中,出土的 陶器最为丰富,与石器及其它器物相比,陶器占有突出的地 位,并形成了小河沿文化陶器鲜明的特点。大南沟墓葬出土 陶器共计

4、200 余件,复原 190 余件。除少量器物经过慢轮修 整外,大部分均属均为手制的泥条盘筑而成,它是一种高级 形态的手制陶器方法,先把陶泥搓成泥条,而后作螺旋式转 动,层层盘筑,这种手工制陶方法集中了模制和捏造工艺之 长而发展起来的制陶工艺。陶器器型复杂多变,以罐、钵、 盆、盂、豆、壶、杯、勺等为基本器类。还有特异型等非实 用艺术陶器。陶罐从形态上说大体可分为筒形罐和鼓腹罐两种,又以 筒形罐为最多。大南沟墓葬群出土 50 余件。筒形罐其形制如筒形,深直腹,口内敛,无沿为特点。常有对称的双?耳或环耳,构成了小河沿文化陶器显著特点之一。筒形罐是 4500 年前后居民最常用日用陶器, 从墓葬随葬数量

5、看每户居 民都具备数量可观的筒形罐用于烹煮、盛储等。带有对称双 环耳的鼓腹罐既秀气又端庄,在陶罐族中一花独秀。 4 盆在大南沟陶器中是相当普遍的。共出土 20 余件。陶 盆款式多变,形态各异,有浅腹盆、折腹盆、鼓腹环耳侈口 盆、耸肩环耳侈口盆、折腹 ?耳侈口盆、折腹环耳盂式盆、 兽形单柄侈口彩陶盆、异形柄侈口盆等多种变化。不断变化 的陶盆款式,仿佛进入了 4500 年前的陶艺博物馆。 5 大南沟墓地钵形器有彩陶钵和灰陶钵之别,彩陶钵形制 又有深腹彩陶钵、浅腹彩陶钵、深腹敛口彩陶钵等变化,灰 陶钵是人们日常饮食器,彩陶钵主要是用来招待客人或者作 为工艺观赏。 6尊在小河沿文化中见有报告的 10

6、件。虽然数量少,但 却是小河沿文化的典型器类。大南沟墓地就占4 件。其形制特点是长颈、颈口外侈、腹部较浅且直收,颈部与腹肩部之 界限不十分明显,大多有双耳在颈部与腹肩部之间。气派端 庄的尊形器,不仅继承了前人制陶艺术,同时结合了筒形罐 和壶的形制特征,创造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7陶壶在大南沟墓地陶器中别具特色,主要表现在器型的变化上。墓地出土各种形制的壶 13 件,以长颈、长腹壶最 具代表性。其形制特点长颈,颈从根部起外敞呈喇叭状,扁 圆。长颈、长腹壶在小河沿文化分布区还没有相同的发现。 除普通的高领、鼓肩、圆腹双环耳壶之外,还有?A形壶、双口双耳连体壶、单柄壶、环体异形壶等。比起的陶盆,陶壶

7、 款式更富于变化,形制各异的陶壶展示了先人崇尚艺术的精 神世界。 8陶豆在小河沿文化陶器中是最具特点的一个器类。豆在 红山文化晚期开始出现。小河沿文化陶器中豆类器却非常普 遍。出土的陶豆多达 45 件。陶豆吸收了钵、盆、盘等器类 的特征,款式变化多,形成了复合式器具。如:钵式盆豆、 盆式盘豆、 折盆式盘豆等。 人把小河沿文化表现得个性鲜明、 特征突出。 9在陶器群中, 最耀眼的是彩陶。 彩陶在墓地出土多达 27 件,多见于泥质红陶器上,以红底黑彩为主,也有橘黄地绘 红彩等。 10红底黑彩色泽明快,桔地红彩色调柔和,粗犷 疏朗的平行线间对应的三角形纹样,结构严整的云雷间动物 纹图案,绘出了 45

8、00 年前先人独到的审美情趣。图案可分 为两大类:第一类绘于钵、豆、碗、罐、盆的上部,为平行 线间以相对半重环纹(鳞纹)或相对的平行线间以三角形, 组成宽带纹饰,并在口沿内侧饰垂三角形纹、斜平行短线条 文,内外彩常成组对称。这一类彩陶图案为单元重复,构图 简略,线条粗犷,结构疏朗,为最多见的一种。第二类为几 何形图案,是由直线组成斜平行线和折线回字纹,有的近似 雷纹作风,或间以动物形象符号。墓地陶器纹饰中出现的新因素有朱绘、镂孔等。朱绘在 墓葬发现 5 例,一般绘于灰陶或黑陶钵、 盆、壶外壁的下部, 有的通体涂朱。 镂孔在大南沟发现 9 例,均在陶豆的足 (柄) 中间部位镂出三角形孔,每器 34个,布局对称。考古学 家认为朱绘、镂空具有中原文化的因素,说明小河沿文化不 仅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小河沿文化又是开放的,它也 在不断吸收外面的文化因素。形成了多元文化并畜的特点。女性饰品是随葬品中的亮点之一。共有 47 座墓出土了 各种质料的装饰品, 占墓葬总数的 57%。质料可分为石、 蚌、 骨、玉、玛瑙等,而以石、蚌类饰品最多。出土饰品总数量 多达 120余件。其中石璧、环、镯达 44 件。璧、环、镯类 多为白色大理岩质, 体大、平薄,通体磨光, 制作非常规整。 有的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