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西师大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西师大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西师大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西师大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与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n)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子 度(du):测量 度(d):量的尺寸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反:_宁:_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3“郑人买履”是一个_故事,这个故事告诫我们_。 请再写出两个类似的成语_、_。4“之”的意思有:助词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代词,这、那 往,请给下面句中“

2、之”的选择正确的意思。至之市而忘操之。(_)(_)2.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用“/”画出该句的停顿。(2)本文选自_朝_的作品。(3)联系短文内容,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甚:_诣:_乃:_示:(4)联系上下文填空。为设果。孔指以示儿曰(5)从杨氏之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孩是一个的人。小孩回答妙在何处: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3、”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y)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有删改)(注释)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文学家。洛:洛阳。通:通报,传达。我是李府君亲:我是李府君的亲戚。李府君指李元礼。仆:我,古代谦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过去我的祖先仲尼(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家和您家世世代代友好往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李元礼和宾客们没

4、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踧踖(c j):局促不安的样子。1孔文举说自己是李元礼的亲戚的理由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2“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字面意思是“我猜想您小的时_”,言外之意是说陈韪_。3读了这篇文言文,你认为孔文举是一个怎样的人?_4. 小古文阅读。引婴投江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注释)过:经过。方:正。引:拉着。故:缘故。善:擅长、善于。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2“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_3关于这则寓言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B.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要因人因事而异。C.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5.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3夫不可陷之盾语无不陷之矛,不可

6、同世而立。(翻译句子)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6. 阅读,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2)通国之善弈者也(_)(3)虽与之俱学(_)(4)惟弈秋之为听(_)2分别用“”和“”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3课文通过记叙_的事,告诉我们_的道理。7. 小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

7、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列字词。甚(_)诣(_)乃(_)未闻(_)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8. 阅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古人谈读书(三)盖士人读书

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_,如井蛙之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请在上面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此三者缺一不可”中“此三者”指:_、_、_。三者缺一不可的原因是_、_、_。(引用原文回答)3由“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_9. 阅读生动的寓言故事,完成下面小题。玄鹤献珠哙参,养母至孝。曾有玄鹤,为弋人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注释)玄鹤:黑鹤。玄:这里指黑色。哙参(kui shn):人名。为

9、wi:被弋(y)人:射手。弋:用带绳的箭射鸟。穷:困窘。疮:伤口。之:代词,它,指鹤。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母至孝(孝顺)B.参执烛视之(拿着)C.各衔明珠(衔接)D.以报参焉(报答)2下列内容不符合原文表达的一项是( )A.哙参是一个非常孝顺母亲的人。B.有一只玄鹤被射伤向哙参求助,哙参收留并治好了它,可见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C.在一个夜晚,哙参拿着烛火看门外,只见一只玄鹤衔着明珠,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D.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3短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事情的起因是:黑鹤被射手射伤;经过是_;(简要概括)结果是黑鹤们送给哙参夜明珠做为报答。10. 阅读

10、文言文晏子使楚,完成练习。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注释)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以:因为。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袂:衣袖。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指国君。不肖:不贤,没有德才。宜:应该。1写出下面句子

11、的意思。(1)使狗国者从狗门入。_(2)齐无人耶?使子为使。_2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词语,我知道“张袂成阴”的意思是_。这三个词语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3文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_的人。(用两个成语或四字词语概括)11.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惠”在这里的意思是_。2判断下而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

12、的人。(_)(3)这则文言文是周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写的。(_)(4)这则文言文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13、。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贯:穿透。然后:这样之后。劈:切开。盈: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羽尝为流矢所中_(2)后创虽愈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_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B.本文主要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13. 阅读乐园。论语四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14、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释愠:恼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罔:迷惑。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善:好的,优点。1论语是一部记录_言行的书。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 _同_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_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_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_14.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