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电化学基础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2 电化学电池电化学电池 7.3 电极电势电极电势 7.4 电极电势的应用电极电势的应用 1 1掌握氧化值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掌握氧化值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教学要求 3.3.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定义,掌握奈斯特方程,离子浓度对电极电势,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定义,掌握奈斯特方程,离子浓度对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介质的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介质的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2 2掌
2、握原电池和电池电动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原电池和电池电动势的基本概念; 4 4根据标准态的电池电动势求平衡常数,标准电极电势与金属活动顺根据标准态的电池电动势求平衡常数,标准电极电势与金属活动顺 序的关系;序的关系; 5 5掌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的方法;掌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的方法; 6 6了解了解E-pH图和元素电势图的原理及应用。图和元素电势图的原理及应用。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 氧化值氧化值 7.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1.1 氧化值氧化值 1. 氧化值氧化值: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
3、荷电数, 该荷电数是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 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有电子得失或电子转移的反应,被称 为氧化还原反应。 ) s (Cu)aq( Zn ) s (Zn)aq(Cu 22 得失电子+ + )g(2HCl )g(Cl)g(H 22 电子偏移+ 2. 确定氧化值的规则: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零。 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该离 子所带的电荷数 。 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值为 +1;只 有在金属氢化物中氢的氧化值为 -1。 通常,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为-2;但是在 过氧化物中,氧的氧化值为-1;超氧化物中, 氧的氧化值为-1/2;在氟的氧化物中,如OF2 和O2F
4、2中,氧的氧化值分别为+2和+1。 例:7 I O IH 65 +的氧化值为 中性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值的代数 和为零 ,复杂离子的电荷等于各元素氧化值 的代数和。 3 8 Fe OFe 43 +的氧化值为 2.5 S O S 2 64 + 的氧化值为 2S O S 2 32 + 的氧化值为 3. 氧化值与化合价的区别: 化合价是指某元素一个原子与一定数目的 其他元素的原子相结合的个数比。 氧化值是人为指定的一种数值,可以是正 数、负数,甚至分数。 化合价是整数,而氧化值可以是分数。 4.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反应 中某些元素的氧化值发生了改变。 反应物氧
5、化剂还原剂 氧化值变化降低升高 电子得失得电子失电子 表现性质氧化性还原性 自身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5. 半反应: 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两个 半反应组成:一个是还原剂被氧化的半反应, 一个是氧化剂被还原的半反应。 () s (Cu)aq( Zn) sZn)aq(Cu 22 + + 2e-)aq( Zn( ) sZn 2 + + ( ) s Cu2e-)aq(Cu 2 + + 6. 电对: 半反应中同一元素的两个不同氧化值的 物种组成电对。 氧化型/还原型 Cu2+/Cu Zn2+/Zn 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由两个电对构成: 氧化型(2)+还原型(1) = 氧化型(1)+还原型(2) ()
6、 s (Cu)aq( Zn) sZn)aq(Cu 22 + + 配平原则配平原则: 电荷守恒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 还原剂失电子数。 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 总数相等。 7.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步骤: 用离子式写出主要反应物和产物(气 体、纯液体、固体和弱电解质则写分子式)。 分别写出氧化剂被还原和还原剂被氧 化的半反应。 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等号两 边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各自相等且电荷数 相等。 例1:配平反应方程式 )aq(SOK)aq(MnSO )aq(SOK)aq(KMnO 424 酸性溶液中 324 + + 确定两半
7、反应方程式得、失电子数目 的最小公倍数。将两个半反应方程式中各项 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使得、失电子数目相 同。然后,将两者合并,就得到了配平的氧 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时根据需要可 将其改为分子方程式。 +) 42 + +=+10e10H5SO O5H5SO 22 3 + +=+O8H2Mn10e16H2MnO 2 2 4 + +=+O4HMn5e8HMnO 2 2 4 + +=+2e2HSOOHSO 2 42 2 3 2+5得 O3HSOK6MnSO2 2424 += O3H5SO2Mn6H5SO2MnO 2 2 4 22 34 +=+ + + +MnSOSOMnO 22 4 2 34
8、3H SOSO5K2KMnO 4324 + 2 例2:配平 (aq)NaClO NaCl(aq)NaOH(aq)(g)Cl 3 2 + 5+得: O3HNaClO5NaCl6NaOH3Cl 232 +=+ O3HClO5Cl6OH3Cl 232 +=+ O6HClO210Cl12OH6Cl 232 +=+ +=+10eO6H2ClO12OHCl 232 =+2Cl2eCl 2 解: 化简得: )g( NO)aq(SOH)aq(AsOH)aq(HNO) s (SAs 4243332 + 28+3得 例3:配平方程式 28NOSO9HAsO6H O4H 28HNOS3As 4243 2332 +=
9、 + 28NO9SOAsO6H 10HO4HS3As 28NO 2 443 2323 += + + + +=+28e34H3SOAsO2HO20HSAs 2 443232 即: + + += + 28e40H3SOAsO2H O20H6HSAs 2 443 232 O2HNO3e4HNO 23 +=+ + NOSOAsOHNOSAs 2 443332 + :解 解: O8H6KBrCrO2K 242 += O8H6Br2CrO 2 2 4 += 3+2得: KBrCrOKKOH 42 +(l)Br(s)Cr(OH) 23 + BrCrO2 4 + (l)Br2(s)Cr(OH)3+ 2Br2e
10、 = + (l)Br2 3eO4H3OHCrO8OH 2 2 4 +=+ (s)Cr(OH)3 3eO4HCrO5OH即: 2 2 4 +=+ (s)Cr(OH)3 10OH+ (s)Cr(OH)32(l)Br23+ 10KOH+(s)Cr(OH)32(l)Br23+ 例4:配平方程式 酸性介质: 多n个O+2n个H+,另一边 +n个H2O 碱性介质: 多n个O+n个H2O,另一边 +2n个OH- 小结: 中性介质: 左边多n个O加 n个H2O,右边加2n个OH- 右边多n个O加2n个H+,左边加n个H2O 介 质 反应式左边比右边左边比右边多多 一个氧原子 反应式左边比右边左边比右边 少少一
11、个氧原子 酸酸 性性 2H+ + “O2-” H2OH2O “O2-”+ 2H+ 碱碱 性性 H2O + “O2-” 2OH-2OH- “O2-” + H2O 中中 性性 H2O+ “O2-” 2OH-H2O “O2-” + 2H+ 7.2 电化学电池电化学电池 7.2.1 原电池的构造原电池的构造 * 7.2.2 电解池与电解池与Faraday定律定律 7.2.3 原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7.2.4 原原电池的最大功与电池的最大功与Gibbs函数函数 7.2.1 原电池的构造原电池的构造 Cu-Zn原电池装置 /CuCu,/ZnZn 电对: 22+ 金属导体如 Cu、Zn 惰性
12、导体如 Pt、石墨棒 电极 (aq) Zn 2eZn(s):)( 极 2 + 氧化反应电子流出负 Cu(s) 2e(aq)Cu:)( 极 2 + + 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正 Cu(s)(aq) Zn(aq)Cu Zn(s) 电池反应: 22 + + 还原型 e 氧化型 + Z )( Cu )L(1.0molCu )L(1.0mol Zn Zn )( 1212 + + 书写原电池符号的规则: 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盐 桥用“”表示。 原电池符号(电池图示): 纯液体、固体和气体写在惰性电极一边 用“,”分开。 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 ”分开,同相 不同物种用“,”分开,溶液、气体要注明c
13、B, pB。 电极类型与电极符号: 金属金属- -金属离子电极金属离子电极 电极反应电极反应 电极符号电极符号 Zn2+ + 2e- - Zn Zn (s) Zn2+ + (aq) 气体气体- -离子电极离子电极 电极反应电极反应 电极符号电极符号 2H+ (aq)+ 2e- - H2(g) Pt H2(g) H+ (aq) 金属金属- -金属难溶盐电极金属难溶盐电极 电极反应电极反应 电极符号电极符号 AgCl(s)+ e- - Ag(s)+ Cl- - (ag) Ag AgCl (s) Cl- - (aq) 氧化还原电极或浓差电极氧化还原电极或浓差电极 电极反应电极反应 电极符号电极符号
14、Fe 3+ (aq)+ e- - Fe 2+ (ag) Pt Fe 3+ (aq,c1), Fe 2+ (aq, c2) 113 2 12 L2.0mol2ClL0.1mol2Fe 101325PaClL1.0mol2Fe + + + + 例: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以原电池 符号表示。 )(Pt , 101325PaCl L2.0molCl L0.1molFe , L1.0molFe Pt )( 2 1 1312 + + 解:)(aq2Cl 2e)g(Cl 极 正 2 + )(aqFe e)(aqFe 极 负 32+ * 7.2.2 电解池与电解池与Faraday定律定律 1.电解池 利用电
15、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被称 为电解池。 2. Faraday定律 1834年,M. Faraday 提出电化学过程 的定量学说: 在电化学电池中,两极所产生或消耗 的物质B的质量与通过电池的电量成正比。 例如,铜电极,Z = 2,析出铜的质量 1mol电子所带电量: F=1.602177310-19C 6.022137 1023mol-1 =9.648531104Cmol-1 F被称为Faraday常数。 。 1 molg 2 55.63 m 当给定的电量通过电池时,电极上 所产生或消失B的质量正比于它的摩尔质量 被相应转移的电子数除的商。 7.2.3 原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6、EMF 电动势,可以由数字电压表或 电位差计来测定。 )( Cu )L(1.0molCu )L(1.0molZn Zn )( + +1212 锌原电池标准电动势,例如,铜 EMF 。V10. 1=EMF 7.2.4 原原电池的最大功与电池的最大功与Gibbs函数函数 EMF 电动势(V) F 法拉第常数 96485(Cmol-1) Z 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MFmr maxmr ZFEG WG = = MFmax ZFEW= 电功(J)=电量(C)电势差(V) 电池反应: 标准状态: MFmr ZFEG= 7.3 电极电势电极电势 7.3.1 标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标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
17、 7.3.2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 7.3.3 Nernst方程式方程式 *7.3.4 E-pH图 图 7.3.1 标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标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 /HH 电对: 2 + 电极反应: 表示为:H+ H2(g) Pt 1. 标准氢电极(SHE) V000. 0/HH 2 = + E gH 2eaq)(H2 2 + + 标准氢电极装置图 2. 甘汞电极 )L2.8mol(Cl (s)ClHg (l) Hg,Pt 1 22 表示方法: ) KCl (L2.8mol)Cl( 1 饱和溶液饱和甘汞电极: =c 1 =Lmol0 . 1)Cl( 标准甘汞电极: c E(Hg2Cl2/Hg)
18、= 0.2415V +)aq(Cl 22Hg(l) 2e(s)ClHg :电极反应 22 : V268. 0/Hg)Cl(Hg 22 =E 7.3.2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 1.标准电极电势 电对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E )( 在标准状态下,用标准氢电极与其他各 种标准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的标准电动势为 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标准电极电势有正负之分,在于它与标 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时作为正极还是负极, 作为正极为正,作为负极为负。 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 =EEEMF 电极的标准态: 组成电极的各离子浓度均为1 molL-1; 气体的分压为100.0kPa; 液体和固体都为纯的; 通常温度
19、指定为298.15 K 标准电极电势可以查附表六(P693-7)。 )( Cu )L(1.0molCu 12 + + 2.电极电势的测定 )L(1.0molH )(H ,Pt )( 1 2 + p V340. 0)/HH()/CuCu( 2 2 MF = + EEE V340. 0)/CuCu( 2 = + 则 E H2Cu H Cu 2 2 + + 采用还原电势; 3.标准电极电势表 E 小的电对对应的还原型物质还原性强; E 大的电对对应的氧化型物质氧化性强。 E 无加和性 一些电对的 E 与介质的酸碱性有关 酸性介质: ;碱性介质:EAEB V36. 1 (aq)Cl e(g)Cl 2
20、1 2 =+ E V36. 1 (aq)2Cl 2e)g(Cl2=+ E 电池反应: mr 与电极电势的关系4.G m(1)r 2 ) s (Cu 2e)aq(Cu )( G+ + + m(2)r2 )g( H 2e )aq(2H )(G+ mr2 2 )aq(2H ) s (Cu )g( H)aq(Cu G+ + 因为 mf2mf 0aq),(H , 0g),H( GG= + mf 0s)(Cu, G= 所以 m(1)r 2 mfmr aq),(Cu - GGG= + )()( mr 电对电对ZFEG= )H/(H /Cu)(Cu 2 2 MF EEE= + /Cu)(Cu 2 E= + M
21、Fmr 因为ZFEG= /Cu)(Cu m(1)r 2 mr 所以GZFEG= + /Cu)(Cuaq) ,(Cu 22 mf 即ZFEG= + = )()( mr 电对电对电极反应:ZFEG 1 mol147.062kJ = 1 mol147062J = 2 V7621. 0)/ZnZn( + =例:已知 E 。 2 mf aq),(Zn + 求:G 2 Zn(s) e2)aq( Zn + +解: 2 mfmr aq),(Zn + =GG 2 mr /Zn)(Zn + =ZFEG 22 mf /Zn)(Znaq),(Zn + =ZFEG 12 mf 0.7621V)(molC964852aq
22、),(Zn + = G 7.3.3 Nernst方程式方程式 代入得:F: mol96485C 1 = RT,Kmol8.314J 将 , 时298.15K 当 11 = 电池反应: 1.Nernst方程式 JRTlg2.303+= rGm rGm JRTZFEFElg2.303Z MFMF += F J RT EElg Z 2.303 MFMF = J Z . EElg V05920 )K298()K298( MFMF = = /MnMnO 2 4 + E ,298.15K= T时 e +Z 还原型氧化型电极反应: O4HMn 5e8HMnO 2 2 4 + +例: ) ) ( ( lg 3
23、032 = c c ZF RT. EE 氧化型 还原型 氧化型)( 还原型)( lg 0.0592V )K298()K298(= c c Z EE 4 )Mn( )H()MnO( lg 5 V0592. 0 )/MnMnO( 2 8 2 4+ + + + c cc E )( )( c c , 氧化型 还原型 )( c,还原型 )( c,氧化型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e 还原型氧化型电极反应:Z+ )( )( lg 3032 氧化型 还原型 c c ZF RT. EE= )( )( lg 3032 还原型 氧化型 c c ZF RT. EE+= 或 E则: 氧化型或还原型的浓度或分压 )/ClCl
24、O( 3A E ?)/ClClO( 时 L10.0mol)H( 3 1 = + Ec, L1.0mol)Cl()ClO( 1 3 = cc,求:当 介质的酸碱性 V45. 1)/ClClO( 3A = E已知例: 3 )Cl( )H()ClO( lg 6 0.0592V )/ClClO( 6 3A += + c cc E ) l (O3H)aq(Cl 6e)aq(6H)aq(ClO 解: 23 + + V51. 10 .10lg 6 V0592. 0 6 =+=1.45V 0.400V= )100 . 1lg( 4 V0592. 0 1.229V 414 += O)/H(O 22 E Lmol
25、100 . 1)H( 即 14pH 114 = + ,c V229. 1O)/H(O 298K 22A =,已知例:E ?O)/H(O 14pH )O( 222 =时,若:求Epp ?)/OH(O 2B = E / )H( / )O(lg 4 V0592. 0 O)/H(O 4 222A += + ccppE ) l (O2H 4e)aq(4H)g(O 解: 22 + + V 400. 0)O/HO( 22 =E Lmol0 . 1)OH( 即 14,pH 1 = 当c 0.400V)/OH(O 2B = E )aq(4OH 4e) l (O2H )g(O 22 + , + Ag 1 L1.0
26、mol)Cl( =c Ag 2. 难溶化合物、配合物的形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 108 . 1)AgCl( ?Ag)/(AgCl ?Ag)/(Ag Lmol0 . 1)Cl( s AgClNaCl Ag AgV799. 0Ag)/(Ag 10 sp 1 + + = = = KE Ec E 并求时,当 会产生加入电池中组成的半和 ,若在已知例: 难溶化合物的形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0.222V= 108 . 1lgV0592. 00.799V 10 += )Ag/Ag( + E )aq(Cl)aq(Ag (s) AgCl+ + 解: Ag(s) e)aq(Ag+ + (AgCl)Cl( )Ag(
27、sp = + Kcc (AgCl)Ag( , Lmol0 . 1)Cl( sp 1 = + 时若Kcc )Ag( lgV0592. 0)Ag/Ag( += + cE AgCl)(lgV0592. 0)Ag/Ag( sp += + KE V222. 0= + )/AgAg( = E )aq(ClAg(s)eAgCl(s)+ 1 = + AgCl)()Ag( , Lmol0 . 1)Cl( sp 时当Kcc ) /AgAgCl(E + AgCl)(lgV0592. 0)/AgAg( sp +=KE AgI AgBr AgCl 减小 sp K (AgI/Ag) (AgBr/Ag) (AgCl/Ag)
28、EEE NaOH ,达到平衡时保持的半电池中加入 ?)FeFe( ,Lmol0 . 1)OH( 231 = + 求此时E c ,108 . 2)(OH) Fe( 39 3sp = K V769. 0)FeFe( 23 = + ,已知例:E FeFe 1086. 4)(OH) Fe( 2317 2sp = + 组成和,在K ?)(OH) Fe/Fe(OH)( 23 =E 解: , 时 L1.0mol)OH( 1 当c = )aq(3OH)aq(Fe (s)(OH) Fe 3 3 + + )aq(2OH)aq(Fe (s)(OH) Fe 2 2 + + )(OH) (Fe)(Fe 3sp 3 Kc
29、= + )(OH) (Fe)(Fe 2sp 2 Kc= + V55. 0 = 39 1086. 4 108 . 2 lgV0592. 0V769. 0 17 += )Fe/Fe( 23+ E )aq(Fe e)aq(Fe 23 + + )(Fe )(Fe lgV0592. 0)Fe/Fe( 2 3 23 += + + + c c E )Fe(OH)( )Fe(OH)( lgV0592. 0)Fe/Fe( 2sp 3sp23 += + K K E 0.55V= . 0 55V= + )/FeFe( 23 = E , Lmol0 . 1)OH( 1 = 时当c )(OH) /Fe(OH) (Fe
30、23 即E )(OH) (Fe )(OH) (Fe lgV0592. 0 )/FeFe( 2sp 3sp23 += + K K E )(OH) /Fe(OH) (Fe 23 E )aq(OH) s (OH) Fe e) s (OH) Fe 23 + 小结: 氧化型形成沉淀 ,E; 还原型形成沉淀 ,E。 )Ag/Ag( /Ag)S(Ag 2 + E E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沉淀,看二者 的相对大小。若 (氧化型) (还原 型),则 E;反之,则 E。 KspKspKsp ?)/CuCu(L1.0mol)Cu(NH( 212 43 = + 时,E c ,L1.0mol)NH( 中,加入氨 池 1
31、 3 = 水,当c Cu 氨水+2 Cu 12 433 Lmol0 . 1)Cu(NH()NH( + =cc 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0.3394V)/CuCu( 2 = + :已知例E 电 半 Cu/Cu 。在1030. 2)Cu(NH( 2122 43f = + K ?)Cu/)Cu(NH( 2 43 = + 并求 E 解: 时 Lmol01)Cu(NH()NH( 12 433 + =当.c c )aq()Cu(NH )aq(4NH)aq(Cu 2 433 2+ + 2+ )NH()Cu( )Cu(NH( f 4 3 2 43 + = K cc c )Cu(NH( 1 )Cu( 2
32、 43f 2 + + = K c 0.0265V= 1030. 2 1 lg 2 V0592. 0 0.3394V 12 += )Cu /Cu( 2+ E )Cu(lg 2 V0592. 0 )Cu /Cu( 22 += + cE ) s (Cu 2e)aq(Cu 2 + + )Cu(NH( 1 lg 2 0592V. 0 )Cu /Cu( 2 43f 2 += + + K E 思考: , Lmol0 . 1)Cu(NH()(NH 12 433 时当 + = =c c )aq(4NH) s (Cu 2e)aq()Cu(NH 3 2 43 + + V0265. 0/Cu)Cu(Cu)/)(Cu(
33、NH 22 43 + = = E E Cu)/)(Cu(NH 2 43 即 + E /Cu)Cu( Cu)/)(Cu(NH 22 43 + (还原型), 则E;反之,则 E。 K f K fK f )aq(4NHCuCl(s) 3 + ),/CuCu()CuCl()(Cu(NH 2 sp 2 43f 及,借助 + EKK ) /CuCl)Cu(NH( 2 43 ?如何求得 + E 7.3.4 E-pH图图 对于有H+或OH-离子参加的电极反应, 介质的pH值变化可以引起电极电势的改变, 根据Nernst方程作E-pH图可以看出pH对E的影 响。 1. H+/H2和和O2/H2O的的E-pH 图
34、图 在等温等浓度的条在等温等浓度的条 件下,以电对的电极电势件下,以电对的电极电势 为纵坐标,溶液的为纵坐标,溶液的pH值值 为横坐标,绘出的为横坐标,绘出的E- -pH 关系图关系图. 水的稳定区水的稳定区 -1.6 -1.2 -2.0 2.0 1.6 1.2 0.8 0.4 0 -0.4 -0.8 0 2 4 6 8 10 12 14 pH /V d 氧化剂在水中放氧气 a H2O/H2氢线 b O2/H2O氧线 C 还原剂在水中放出氢气 考虑实际放电速度缓考虑实际放电速度缓 慢,氢线和氧线都各自推慢,氢线和氧线都各自推 出去出去0.5V,得两条虚线。,得两条虚线。 可以推测出氧化剂和可以
35、推测出氧化剂和 还原剂在水中的稳定性区还原剂在水中的稳定性区 域。域。 1. Fe-H2O系统的系统的E-pH 图图 Fe2+/Fe的E-pH线 Fe2+(aq)+2e=Fe(s) E与pH无关,一条水平线,截距- 0.4089V。线在a线下方,H+可氧化Fe,生 成H2和Fe2+。 Fe3+/Fe2+的E-pH线 Fe3+(aq)+e=Fe2+(aq) E与pH无关,一条水平线,截距0.769V。 线上方Fe3+优势,线下方Fe2+优势,线在b 线下方。O2能氧化Fe2+为Fe3+。 Fe3+/Fe(OH)3的E-pH线 Fe3+(aq)+3OH-(aq)=Fe(OH)3(s) Ksp=Fe
36、3+OH-3=2.810-39 反应中无电子转移与E无关,一条垂直 线,pH=1.15。pH1.15, Fe(OH)3; pH5.84, Fe(OH)2; pH1,强氧化剂;E 反应逆向进行。 0 0.2V- MFMF EE 判断用 0.2V V2 . 0 MFMF EE= Fe OH 2 22 +发生的反应: 与 解: )aq(OH 2e)aq(2H)g(O 222 + + V6945. 0=E ) l (O2H 2e)aq(2H)aq(OH 222 + + V763. 1=E )aq(Fe e)aq(Fe 23 + + + =E 0.769V + ) s (Fe 2e)aq(Fe 2 +
37、0.4089V =E ) l (O2H)aq(Fe2)aq(2H )aq(Fe2)aq(OH 2 32 22 + + )Fe/Fe( )OH/OH( 23 222MF = + EEE 进行? 时的标准态下能否向右25 在 ? )g(Cl 取 制 HCl 浓 能用 实验室中为 )2( 2 什么 ) 1 ( 试判断反应:例 0 0.131V1.360V1.2293V= 1212 1 lg 2 V0592. 0 0.131V 24 = )aq(2Cl)aq(4H) s (MnO2+ + 方法二: ) l (O2H)g(Cl)aq(Mn 22 2 + + / )Cl(/ )H( / )Mn (/ )C
38、l( lg 2 V0592. 0 24 2 2 MFMF = + + cccc ccpp EE 0 0.06V 1.30V1.36V= )/ClCl()/MnMnO( 2 2 2MF = + EEE 7.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 时K15.298 T = 或 lg2.303 mr KRTG= MFmr ZFEG= lg2.303 MF 因为KRTZFE= lg 3032 MF K ZF RT. E= V0257. 0 ln MF ZE K= V0592. 0 lg MF ZE K= 2.107V= )V955 . 0(512V. 1= 4224 )aq(
39、6H)aq(OC5H)aq(2MnO+ + 解: 例:求反应 2 2 2 ) l (O8H)aq(2Mn)g(10CO + + 的平衡常数 。 K 4222 2 4MF )OCH/CO()Mn/MnO( = + EEE MF 563 0.0592V 2.107V10 0.0592V lg= = ZE K 356 10=K 试求AgCl的溶度积常数。 解:设计一个原电池: 例:已知298K时下列电极反应的E 值: 0.7991V=E 0.2222V=E Ag(s) e)aq(Ag+ + )aq(ClAg(s) e(s) AgCl+ Ag(s) e)aq(Ag+ + )aq(ClAg(s) e(s) AgCl+ (s) AgCl )aq(Cl)aq(Ag+ + 1 sp K K= g(s)A)L1.0mol(gA)L1.0mol(Cl AgCl(s) g(s)A 11+ 0.5769V = 0.222V0.7991V += MF )Ag/AgCl()Ag/Ag( = + EE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包塑哑铃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六角法兰面木螺钉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智能在智能物流仓储布局优化的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仓储物流的自动导引车 (AGV) 智能编队与路径规划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重油乳化除油剂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自行车厂车间的毕业实习报告(新编版)
- 中国合成胶粘剂项目创业计划书
- 蒸发式降温换气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渝北区智能电网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枣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九年级二模考试数学试卷
- 2025-2030中国DCS控制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届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 招投标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大学生宿舍设计调研报告
-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 外贸英语电子课件
- 七年级下册《山地回忆》课件
- 浦东文员面试题及答案
- 腰椎病的康复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