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2页)
编号:1457176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3.86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9-27
上传人:QQ14****9609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郭**(实名认证)
陕西
IP属地:陕西
6
积分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人口
预测
结构
分析
- 资源描述:
-
江苏省人口预测和结构分析,江苏省,人口,预测,结构,分析
- 内容简介:
-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2一、现代人口发展状况3二、提出待研究的问题4三、总人口与城市人口发展预测方法4(一)回归分析法5(二)灰色预测GM(1,1)法5四、总人口与城镇人口预测6(一)建立人口预测模型6(二)模型检验8(三)预测江苏省未来人口数量发展趋势9五、江苏省未来人口结构分析9(一)城乡结构分析9(二)年龄结构分析12(三)江苏人口城镇化与老龄化关系14六、结论和对策14(一)江苏省人口发展状况总结14(二)解决江苏省人口问题的途径15参考文献:18附录:19江苏省人口预测和结构分析摘要:当前,人口增长对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已经构成巨大压力,而我们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人口发展又展现出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及农村人口城镇化等新特点,我国的人口政策要着眼于人口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这不仅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也要重视未来几十年内将会出现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对现有人口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人口出生率和老龄化等问题,从而制定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人口素质的规划。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引用年江苏省统计年鉴上的数据,从江苏省常住总人口出发,先预测出未来江苏省人口总量,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江苏省人口结构状况,最后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关键词:人口结构 灰色预测 老龄化 城镇化Abstract:Currently, population growth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as made huge pressure, and our country has the most population in the word, and the population problem is long-term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had show new features such as aging process acceleration and the rural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Chinas population policy should depend on population act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is not only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which will appear in future decades.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existing population data analysis, forecast the futur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fully consider problems such as population growth and aging, then make a appropriate planning which beneficial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This paper take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quoting data from Jiangsu statistics yearbook, based on data of Jiangsu permanent population, first predict total population in the fu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n analysis the structure condition of population, finally summariz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d some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Grey Prediction Aging Urbanization一、现代人口发展状况一个地区人口的多少不仅制约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影响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目前人口过剩问题已经发展成与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并列的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著名的经济大省,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78659903人,人口密度高达767人每平方千米,居全国之首,江苏以占全国5.7%的人口,创造出了占全国9.4%的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一个人做出了2个人的贡献,因此,研究江苏省人口发展趋势对江苏省区域经济甚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江苏省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如图1.1),第一个时期为1949-1958年,在此建国初期,全省上下百废待兴,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比解放前有很大提高,但由于科学文化和医疗水平不高,呈现出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并存的特点,1958年比1949年总人口增长了746.2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21.047,出生率最高达37.6;第二个时期为1959-1961年,由于受到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增长率最低时只有0.15,且全省户籍总人口三年内减少46.13万人;第三个阶段是1962-1971年,这是第二个人口高速增长时期,不同于第一个时期的是,这一时期死亡率较低,这时期1971年比1962年总人口增长了1027万人,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4.882;,第四个阶段为1972年开始至今,这段时期人口稳定增长,但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初,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第二时期的低谷和第三时期人口高峰的影响,但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图1.1: 1949-2009年江苏省人口发展状况二、提出待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让人口总量能够有计划的增长,根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7660万人,城镇总人口3830万人,城镇总人口占50%,2020年总人口8000万人,城镇总人口480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60%。可见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口状况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如各种社会福利、科教文卫等都需要参考的资料;同时,对人力资源进行劳动力分配也需要以各时期人口数量和结构为依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加速发展,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总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导致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这将给社会带来养老危机,虽然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日益显现。提前准备对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人口结构分析的多视角中,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城乡结构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人口老龄化率和人口城镇化率是研究人口结构的主要指标,其中,老龄化率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口城镇化率则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年龄结构和城乡结构为例来分析江苏省人口结构。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未来江苏省总人口与城镇人口的发展趋势如何;(二)未来江苏省人口结构,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又有哪些应对措施;(三)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发展是否关联并分析存在哪些关系。三、总人口与城市人口发展预测方法分析一个地区人口规模的主要方法是进行人口预测,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人口增长模型,对一个地区的人口进行短期和中长期预测,有助于社会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政府制定土地政策以及城乡规划时依据更加完善,企业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金额时可以更加明确。人口预测是根据区域人口过去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在现状人口构成和再生产水平的条件下,根据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设定一定的假设条件,采用某些方法,推算未来一定时期人口的发展趋势。尽管人口预测的方法很多,而且新方法仍在不断出现,但常用的预测方法一般被归纳为数学法、因素法和经济法等三大类。本文采用数学法进行预测。数学法包括回归分析法和灰色系统法。(一)回归分析法在人口预测中,根据所选用的拟合直线或曲线函数的种类,比较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主要有:直线回归法、指数曲线回归法、关联曲线回归法等。这些方法虽各有不同,但比较复杂的曲线一般都可以通过转换为直线方程或指数曲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再进行回归分析。且一般都分为以下4个基本步骤:第一步:选择变量,绘制散点图。即分析过去一定时期区域人口变化状态,选择具有较高可比性的基本人口数据系列及其时间变量,分析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绘制不同年份区域人口变化的散点图,选择合适的、能反映人口变动状态的拟合曲线。第二步:建立回归方程。在分析变量之间定量关系式、确定拟合曲线类型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第三步:统计检验。分析所建立方程的可信度: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判定系数,检验方程的可信度,即依据方程所计算的结果与建立方程时所依据的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第四步:进行人口预测。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预测目标年的人口规模。(二)灰色预测GM(1,1)法人口预测是通过已知的人口信息来推知未来的人口信息,是一个多参差、多因素、动态变化的系统,具有灰色系统的特征。全世界或一个国家的总人口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然而,对于某个地区而言,简单的线性或非线性曲线并不一定适于预测人口的发展规模,当遇到这种资料不全或者无规律的情况时可以选用灰色系统GM(1,1)来进行预测,其模型为:(k=0,1,2,n)一般有以下步骤进行检验:1残差检验按预测模型计算,并将累减生成,然后计算原始序列与的绝对误差序列及相对误差序列。 i=1,2,n i=1,2,n2后验差检验(1)计算原始序列标准差:(2)计算绝对误差序列标准差(3)计算方差比:(4)计算最小误差概率:令,则。表3.2.1 灰色模型预测精度判定表预测精度级别PC好0.950.35合格0.80.5勉强0.70.65不合格0.70.65四、总人口与城镇人口预测(一)建立人口预测模型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自回归、指数函数、幂函数、多元回归模型时必须对其进行F检验,当F值大于临界值的时候才能使用。除此之外方程式只表现在样本资料范围间的相关关系,对于内插预测是有效的,而在外推预测时必须观察其动向。如果动向适合模型外推,那么预测结果是可靠的。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信息一部分是已知的,另一部分是未知的,可以看作是一个灰色系统,系统内各因素具有不确定关系。目前我们对城市人口信息的增长掌握并不完全,因此,可以选择灰色系统的方法来模拟和预测城市人口信息。已知2010-2009年江苏省总人口与城镇人口数,首先根据总人口数量建立总人口GM(1,1)模型。设数列为:总人口数(万人)7327.247354.927380.977405.827432.5总人口数(万人)7474.57549.57624.57676.57724.5第一步,构造累加生成序列:总人口数(万人)7327.2414682.1622063.1329468.9536901.45总人口数(万人)44375.9551925.4559549.9567226.4574950.95第二步,构造矩阵B和数据向量:,第三步,计算,和: 即:a= -0.006490358 = 7248.843343第四步,得出预测模型:白化微分方程:时间响应:,总人口预测模型为:根据城镇人口数量建立城镇口GM(1,1)模型得:a= -0.038832116 =3008.947338城镇口预测模型为:(二)模型检验1残差检验表4.2.1:总人口GM(1,1)模型残差检验实际值预测值绝对误差序列相对误差序列7327.247327.240.000.00%7354.927320.12934.790.47%7380.977367.79413.180.18%7405.827415.7699.950.13%7432.57464.05731.560.42%7474.57512.65938.160.51%7549.57561.57712.080.16%7624.57610.81413.690.18%7676.57660.37216.130.21%7724.57710.25214.250.18%表4.2.1:城镇人口GM(1,1)模型残差检验实际值预测值绝对误差序列相对误差序列3040.813040.810.000.00%3133.23188.5455.341.77%3299.293314.7915.500.47%3463.73446.0417.660.51%3580.983582.491.510.04%3774.623724.3450.281.33%3918.193871.8146.381.18%4056.234025.1231.110.77%4168.484184.5016.020.38%4294.824350.1955.371.29%2后验差检验方差比:, 最小误差概率:CP总人口模型140.791912.26570.0871191城镇人口模型438.742221.664090.0493781由灰色预测法建立的总人口和城镇人口预测模型,其方差比和最小误差概率均属于第一级精度,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同时,当发展系数a-2,2且a-0.3,证明该模型可以用于中长期预测。(三)预测江苏省未来人口数量发展趋势表4.3.1:2011-2050年江苏省总人口规模预测(万人)年份预测值年份预测值年份预测值年份预测值20117810.98920218334.76420318893.66120419490.03520127861.8520228389.03520328951.57120429551.82920137913.04220238443.6620339009.85920439614.02620147964.56820248498.64120349068.52720449676.62720158016.42920258553.97920359127.57620459739.63620168068.62720268609.67820369187.0120469803.05520178121.16620278665.7420379246.83120479866.88820188174.04720288722.16720389307.04120489931.13620198227.27220298778.96120399367.64420499995.80220208280.84320308836.12520409428.641205010060.89预测结果显示,2050年江苏省总人口有望超过1亿,实际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省2010年总人口数为78659903人,未来40年内将增长2194.9万人,增幅为27.9%,由此可见,尽管江苏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并且显著抑制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但是由于总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长数量依然巨大,控制人口增长仍然是我国人口规划所必须做的。五、江苏省未来人口结构分析(一)城乡结构分析1.江苏省人口城镇化现状根据城市化进程的国际趋势,城镇化水平上升到30%以后,将进入人口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而在城镇化水平达到约60%-70%时,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将趋缓,而生活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将成为城市化的主旋律。由以下图表可以看出,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在70年代及以前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文革时期更是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致使人口城镇化发展一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一段城镇化高速增长的时期;进入90年代以后人口城镇化才真正进入到稳定增长时期,但是97年以前仍保持在比较低水平,侧面反映出那时候江苏省对于人口城乡规划力度不是很大,没有出现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迁徙的情况,同时也反映出90年代的家长为子女在城市上学而搬去城镇、新婚夫妻为结婚而在城市买房的现象并不多见。1998年江苏省城镇化率首次超过30%,达到31.5%;进入21世纪以后,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开始迅速稳定发展,这和政府加大城乡规划建设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城市生活,各种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2009年的时候,江苏省人口城镇化水平已经很高,达55.6%。图5.1.1:1959-2009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状况2.未来十年内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状况由于2000年以后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比较平稳,可根据2000年及以后的数据预测2020年江苏省城人口镇化水平,将2000年城镇人口数的序数看成是1,联系上文计算江苏省城镇人口预测值口占总人口预测值的比重M1。由于城镇人口受土地面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影响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镇土地面积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却越来越好,交通运输等越来越方便,而城市则存在空气污染严重、生活空间狭小等问题,越来越多人将选择留在农村,甚至当城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小部分城镇人口将会向农村回流,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必然会有减慢的趋势。因此,本文选择了M1、线性模型M2和对数模型M3的平均值作为2011-2020年人口城镇化趋势的预测结果。设线性趋势M2,对数趋势M3,则:M2 M3:经SPSS软件计算得:;t检验大小30.018118.57699.97336.036t检验P值0000自由度F检验大小F检验P值M2 0.9919901.0510M3 0.926999.4710虽然对数趋势对原始数据的拟合程度要差些,但是却是最符合实际人口城镇化发展情况的,见图5.1.2。图5.1.2:2000-2009年城镇化拟合状况注:具体数据见附表一。结合M1,求出M1、M2、M3的平均值,得到预测结果见表5.1.1。预测结果显示,原始数据与预测值之间误差较小,短期内预测效果较好。江苏省人口城镇化水平在未来十年内将达到70%,且在下一个十年时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表5.1.1 2000-2020年江苏省城镇化状况年份原值%预测值%误差误差率%200041.5040.82-0.681.64200142.6043.450.851.99200244.7045.350.651.46200346.7747.010.240.52200448.1848.550.370.77200550.5050.02-0.480.96200651.9051.44-0.460.89200753.2052.84-0.360.68200854.3054.22-0.080.15200955.6055.59-0.010.02201056.96201158.33201259.71201361.10201462.50201563.92201665.34201766.79201868.26201969.74202071.25 (二)年龄结构分析1.从老龄化指标分析根据国际标准,6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本文以0-14岁为少年人口,以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口,由图5.2.1可以看出,江苏省2002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98%,并且每年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还在不断上升,直至200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已经达到17.6%,短短7年时间共增长了3.6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江苏省人口已经达到并远远超过国际上定义的人口老龄化标准。图5.2.1: 2.从老少比和抚养比指标分析衡量人口年龄状况的指标除了老龄化率外还有老少比和抚养比,其中:抚养比:老少比:老少比指标按15%-30%是成年型,30%以上是老年型来衡量,很显然,江苏省属于老年型社会,2009年江苏省老少比已经高达到91.7%。同时,江苏省少年抚养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2009年少年抚养比17.34%,比2002年26.35%下降了9.01个百分点;而老年抚养比虽有所上升,但涨幅小,2009年比2002年上升2.03个百分点,因此,江苏省总抚养比呈现出下降趋势。可见江苏省劳动适龄人口负担的抚养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抚养的小孩少了,需要赡养的老人多了,但是需要负担的老人小孩总数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表5.2.1 2002-2009年江苏省抚养比状况年份少年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老少比200226.35%13.87%40.21%52.63%200323.76%15.83%39.59%66.63%200422.37%14.69%37.06%65.69%200521.11%14.77%35.88%69.95%200619.74%14.74%34.48%74.66%200719.24%15.30%34.54%79.51%200818.13%15.35%33.48%84.68%200917.34%15.90%33.23%91.70%(三)江苏人口城镇化与老龄化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形成城镇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城镇化和老龄化都是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镇化与老龄化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关系,用表示城镇化率,用、分别表示总人口老龄化率、城镇人口老龄化率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率,本文用灰色关联度来表示城镇化与人口老龄化关系的大小。关联度用表示,其中,取0.5。结果如下:变量指标总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城镇人口老龄化灰色关联度0.92760.93230.9289由计算的灰色关联度结果可以看出,人口城镇化与老龄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并且农村人口老龄化受城镇化的影响比总人口老龄化还要强些。六、结论和对策(一)江苏省人口发展状况总结人口数是影响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10年江苏省人口总数为78659903人,至2050年江苏省人口总数将达到10060.89万人,40年内将增长2194.9万人,增长幅度达到27.9%,如果不能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原本就显拥挤的江苏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同时,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城镇化率将在10年内达70%,将接近发达国家人口城镇化水平。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成为城市化浪潮的主体。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参与城市生活,已经是城市人口构成的实际组成部分,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是,过快地城镇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外来人口的暂住身份,使其难以进入城市化正规劳动力市场,也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并在社会心理、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等各方面与城市居民有很大差异,这些外来人口逐渐成为城市贫困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出现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是人口老龄化的过快发展,可能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赡养问题将日益突出,给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和制约因素。理论上减轻人口老龄化压力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一是通过鼓励生育来降低老龄化发展速度;二是通过提高劳动年龄上限和法定退休年龄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保持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但是,以上两种做法对于人口基数巨大,需要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江苏省来说,在达到人口零增长之前是不能采用的。目前,江苏省一方面需要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要防止老龄化速度过快使比重超过江苏省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在两者兼顾的基础上要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人口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控制人口数量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我国在逐步解决人口数量问题的同时,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二)解决江苏省人口问题的途径1.应对人口总量增长面对江苏省庞大的人口总量,控制江苏省人口势在必行,我们的选择只能是继续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鼓励优生优育,全面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面对计划生育实施困难的群体,尤其是思想禁锢的经济困难地区,有必要加强老年人口保障制度,从根源上杜绝养儿防老的观念。2.应对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为适应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江苏省应注重对迁移人口的保障措施,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条:户籍制度改革,我省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本地区利益最大化为前提,降低人口迁移成本,减少人才流动的障碍,从城乡一体化逐步推进;完善外来人口的保障机制,使暂住人口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不再成为社会问题,城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以全面提高;人口就业结构是城镇化的核心,处理好转移人口的就业问题是关键,提高城市就业率,特别是提高对人才的培养和吸收,全面提高城镇化的综合水平。3.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庞大的人口总量相对应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国家控制人口总量的同时还要面对老龄化问题,我们无法通过鼓励生育来解决老龄化问题,因此,处理好老年人口问题是江苏省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需从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综合应对老龄化问题。(1)政府主导方面。需要在物质基础、政策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准备,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江苏省积极地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建设。主要包括:为接待各类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具有完整配套服务的养老院;开设为老年人提供继续学习和交流的老年大学;建立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的老年活动中心;建立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性服务的社区服务设施老年服务中心。(2)社会动员方面。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老年人购买力的日趋增强,庞大的老年人口已经形成结构多元、规模可观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发和投入老龄产业,从物质和文化两方面着手,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兼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老龄产业具体包括:家庭服务业,如洗衣、做饭、购物、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庭服务;旅游和娱乐业,老年人为达到身心健康,希望参与一些既能娱乐又能强身健体的活动来充实自己的晚年;老年房产业,建造以接待自理老年人居住为主,具有完整配套服务的老年公寓;咨询服务业,年龄越大生命系统越脆弱,越容易产生被遗弃、被冷落的感觉,这将形成对心理咨询的大量需求。(3)自我实现方面。完整的解决老龄化问题除了向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外,还应包括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江苏省人力资源丰富,老年人口再就业容易被政府和社会忽视。然而,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仍身体健康,他们不但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而且希望走出家门,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这样既减少了社会和家庭负担,也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参考文献:1徐国祥. 统计预测和决策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02-215.2李玲、沈静、袁媛. 人口发展与区域规划M.科学出版社,20083熊必俊. 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4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5李振福. 长春市人口的Logistic模型预测N.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1)6陈阳. 基于预测模型分析我国人口控制的必要性J.科技与社会,20107杨青生.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广州市人口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9(11)8高圣国. 具有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中国人口预测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1(5)9徐学初、王燕、廖霞. 青海人口发展状况调查及预测J.青海统计,2005(2)10门可佩、唐沙沙、蒋梁瑜、刘静. 基于新优化灰色模型的江苏人口发展预测研究N.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0(1)11宋岭、张少伟、李志民.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规划科学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黄娜、陈绍东. 中国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灰色预测模型N.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5)13郑秀平. 温州人口结构和发展态势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3)14杨洋. 浅析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我国人口结构及其政策J.科技信息2011(1)15张莉.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N.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6甘信宇、宋进朝. 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策探究J.网络财富,2010(24)17王巧玲. 郑州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8李风啸、马德峰.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于江苏省昆山市的调研J.改革与开放2011(4)19Anthea Tinker: The social implications of an ageing populationM. 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2002: 729-735附录:附表一:江苏省人口状况年份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化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49351234.7216.4518.271950358335.6815.1120.571951365636.4515.9220.531952373935.6815.68201953381735.6813.6222.0619543891.8336.6212.1624.4619553984.2532.2111.7620.4519564089.3937.613.0224.5819574182.7134.3810.2624.1219584258.2424.839.415.4319594289.53867.2520.22%20.9214.556.3719604245.64875.5520.62%18.5618.410.1519614243.487320.57%18.8413.355.4919624333.74819.718.91%33.2710.3622.9119634441.11774.5917.44%37.689.0428.6419644511.7669015.29%34.710.1324.5719654623.74688.1414.88%36.919.4827.4319664748.07697.5414.69%34.898.0526.8419674861.95688.714.17%31.767.8123.9519684996.47693.4613.88%33.337.6525.6819695118.63667.8113.05%32.786.825.9819705252.09656.2412.49%30.686.8523.8319715360.89672.1512.54%26.377.3818.9919725433.81694.612.78%21.936.8415.0919715505.72709.5912.89%18.696.5212.1719745565.7727.3513.07%17.346.6110.7319755636.12741.4713.16%17.866.4611.419765700.76760.0213.33%16.56.4810.0219775765.28770.5213.36%16.456.489.9719785834.33800.7713.73%15.636.099.5419795892.55874.2214.84%14.635.858.7819805938.19901.7815.19%14.696.578.1219816010.24927.8715.44%16.836.2210.6119826088.94953.6315.66%16.435.7510.6819836134.991228.8520.03%11.975.956.0219846171.431396.222.62%10.425.94.5219856213.481596.1525.69%10.845.874.9719866269.92059.4732.85%13.25.87.4198763482881.2845.39%15.425.799.6319886438.273212.6349.90%16.035.8910.1419896535.853493.4653.45%17.155.611.5519906766.91458.9421.56%20.546.5314.0119916843.71587.7423.20%17.056.510.5519926911.21643.7223.78%15.716.768.9519936967.271673.5824.02%13.976.617.3619947020.541733.0124.68%13.786.866.9219957066.021929.0927.30%12.326.565.7619967110.161942.527.32%12.116.585.5319977147.862133.6429.85%11.436.844.5919987182.462262.4731.50%10.976.844.1319997213.132520.0934.94%10.56.943.562000732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