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实验检查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实验检查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室技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试验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试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以及组液、分泌液、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测,以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测,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实验室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实验室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1 1、临床一般检查:、临床一般检查:血、 尿、粪便及体液常规 2 2、临床血液学检查:、临床血液学检
2、查: 血小板、骨髓细胞学、出血、凝血检查、贫血检查。3 3、临床生化检查:、临床生化检查: 肝、肾功能、血脂、血糖、酶、电介质、内分泌激素、 血气分析、心肌损伤、毒品、药物浓度分析。4 4、临床免疫学检查:、临床免疫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指对外周血中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包括RBC、Hb、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及血小板检查,同时注意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形态有无异常,某些情况下应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第一节第一节 临床血液学检查血常规检查临床血液学检查血常规检查 一、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查 红
3、细胞数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 100150g/L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一)正常参考值(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1.RBC及Hb增多:2.RBC及Hb减少:3.RBC形态改变:4.RBC比容测定:5.RBC平均值参数: MCV、MCH、MCHC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红 细胞的病理变化。有利于分析病人红 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贫血分类、诊断 和鉴别诊断。 6.网织红细胞: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一)(一)WBCWBC计数计数:是求得单位体积血液中内各
4、种WBC的总数,通常以mm3 or 109/L为单位。参考值:参考值: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 (二)(二)WBCWBC分类计数: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数)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WBC10109/L称WBC增多; 4109/L称WBC减少;2.中性粒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4.嗜碱粒细胞:5.单核细胞:6.淋巴细胞:血小板检测血小板检测 1. 血小板计数: 2. 血小板平均容积: 3.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液自动分析仪第四节第四节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血气分
5、析是指采动脉血,应用微量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血氧饱和度、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血浆二氧化碳含量、缓冲碱及碱剩余等。 1 1、动脉血、动脉血pHpH值值概念:概念: pH是指体内(H+)浓度的指标,以其负对数表示。正常值:正常值:7.357.45。 7.35 酸中毒 7.45 碱中毒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反映体内呼吸和代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值过高、过低均影响机体生物活性(酶系统、离子转运、细胞代谢功能等)。 2、动脉血氧分压氧分压(PO2)定义:定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正常值:80100mmHg(10.6713.33Kpa)。
6、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联合PaO2判断呼吸衰竭 型呼吸衰竭: PaO2 mmHg(8Kpa) 型呼吸衰竭: PaO2 mmHg, PaO2mmHg(6.67kpa)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概念:概念:是物理溶解于血浆中CO2的量。正常值:正常值:3545mmHg。意义:意义: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反映肺泡通气的效果PaCO245mmHg,表示通气不足,有CO2潴留,呼吸性酸中毒, PaCO235mmHg,表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4 4、碳酸氢根、碳酸氢根(HCO3-) 反映机体代谢的指标。包括实际碳酸氢根和标准碳酸氢根。 标准碳酸氢根(标准碳酸氢根(SB
7、SB) 概念: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38,PaCO240mmHg、血氧饱和度100%测得血浆HCO3-的含量。 正常值:2227mmol/L。 实际碳酸氢根(实际碳酸氢根(ABAB) 概念:AB是指隔绝空气的动脉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 HCO3-实际含量。 正常值:2127mmol/L。 健康人,SB=AB。酸碱失衡时不等。 SB27mmol/L,表代谢性碱中毒; SBSB22mmol/L,表代谢性酸中毒5、缓冲碱(BB)概念概念:是指1L全血或血浆所有具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HCO-和血浆蛋白)的总和。正常值正常值: 4544mmol/L。意义意义:反映机体对酸碱紊乱时总的缓冲能力, BB
8、降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BB升高提示代谢性碱中毒;6、碱剩余(BE)概念概念:在标准条件下,血红蛋白充分氧合,温度38C,PaCO2 40mmHg时将1L全血用酸或碱滴定至pH=7.40时,需酸或碱的量(mmol/L)。正常值正常值:2.3mmol/L。意义意义: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只反映代谢的改变,与SB的意义大致相同;因反映是总的缓冲碱的变化,故较SB更全面些。7、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SaO2)概念:动脉血氧饱和度指动脉血O2与Hb结合的程度。 SaO2氧合血红蛋白全部血红蛋白100%。正常范围:95100% 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 相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因血浆容量使使RBC
9、RBC容量容量,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出汗、烧伤等。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出汗、烧伤等。 绝对性增多绝对性增多( (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 ): 继发性RBC增多:严重的心肺疾患 真红红细胞增多症,原因未明,RBC持续增多,可达71010 12/L,HB可达180240g/L,血容量、WBC、血小板亦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RBCRBC及及HbHb减少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RBC数、数、HbHb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称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为贫血。贫血原因贫血原因一、红细胞生成不足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再生障
10、碍性贫血障碍性贫血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 骨髓病性贫血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 慢性系统性疾病 (慢性感染、炎症、肿瘤、 造血原料缺乏DNA合成障碍 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 海洋性贫血二、红细胞破坏过多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 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三、失血三、失血 急性失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 同缺铁性贫血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血涂片中见到圆形,大小较一致,直经6-9um,平均7.5um,边缘部厚度约2um,中央约为1u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面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直径的1
11、/3-2/5。正常红细胞红细胞形态改变红细胞形态改变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HctHct)测定)测定定义:定义: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参考值:参考值: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MCV) 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参考值:参考值:手工法: 8292fl(8292m3) 血细胞分析法: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
12、g)为单位。计算公式:参考值:手工法: 2731pg 血细胞分析法:27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数),以g/L表示。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参考值: 320-360g/L(32%-36%)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参考值参考值 百分数 成人 0.0050.0
13、15(0.5%1.5%) 新生儿 0.020.06(2%6%) 绝对值 2484109/L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 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2.作为贫血治疗疗效判断和治疗性实验观察指标 3.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1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 N)增多)增多1)生理性N增多: 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可使N暂时性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可增高,生理性增多都是过性的,不伴有白细胞质量变化2)急性感染或炎症:N最多见原因,尤其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3)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14、,严重外伤、手术、大面积烧伤、心梗、肺梗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2 2、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N1.5109/L称粒细胞; N 0.5109/L称粒缺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流感、麻诊、风诊、肝炎 细菌:伤寒,严重的细菌感染如粟粒性TB 年老:慢性消耗疾病或晚期恶性肿瘤伴感染预后差血液系统疾病:再障、粒缺 物理 化学因素、放射线、核素、毒物、药物单核-巨噬C系统功能亢进,脾亢其它 SLE 过敏性休克3 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核左移;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核右移。巨幼贫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时,在感染的恢复期。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 变态
15、反应性疾病 哮喘 荨麻诊 药物过敏 寄生虫病 血吸虫、丝虫、囊虫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过敏性疾病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感染性疾病,病毒、麻疹、风疹、肝炎、传单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组织移植的排斥反应: GVH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放射线、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增多单核细增多MonocyteMonocyte(1)生理性增多:儿童、新生儿可,(2)病理增多 某些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结核病、 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缺恢复期、恶组、淋巴瘤等 (3)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
16、的恢复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1.计数单位容积内血小板的含量 2.参考值:(100-300)109/L 3.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 100109/L 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白血病、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肿大 (2)血小板增多: 400109/L 原发性增多:慢粒、 反应性增多:炎症、贫血、血小板平均容积(MPVMPV) 1.表示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 2.参考值:711 fl3.临床意义增加: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 减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 白血病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等血细胞的来源 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及HbHb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
17、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指对外周血中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包括RBC、Hb、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及血小板检查,同时注意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形态有无异常,某些情况下应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第一节第一节 临床血液学检查血常规检查临床血液学检查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 100150g/L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一)正常参考值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形态改变红细胞形态改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