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论》教案Instructional Theory of English Language_第1页
《英语教学论》教案Instructional Theory of English Language_第2页
《英语教学论》教案Instructional Theory of English Language_第3页
《英语教学论》教案Instructional Theory of English Language_第4页
《英语教学论》教案Instructional Theory of English Language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语教学论教案instructional theory of english language 任课教师: 所属系别: 外 语 系 任课专业: 英 语 任课班级: 使用教材:新编英语教学论 鲁子问 主编 第一讲 1st two periods week 1i. teaching contents: 1.绪论 英语教学论的基本内涵2.第一章 中小学英语教学理念 第一节 外国主要外语教学理念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ii. teaching objectives: 1.to help the ss know about this course 2.

2、 to make the ss interested in the course 3.to know theory of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iii.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up activities 1. discussion : why do we have to learn this course?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既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具备课堂管理的能力与评价

3、的能力,同时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基于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和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2. the ss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in historystep 2 conception1、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有计划的系统性过程中,依据一定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全面发展的过程。2、英语教学论(instructional theory) - 是一门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的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主要方法等的综合素质的学科。3. what

4、 is methodology and what aspects does it cover?it is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it may help you to becom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it is aimed at introducing some teaching theories and practical methods to english teachers. it deals with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it prov

5、ides with knowledge of lesson planning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it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components; that is,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it also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of the four language skills; that i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it shows how these language

6、 components and skills are taught and practiced in and out of the classroom.it is about language assessmentit introduces the users of the book to the evaluation, selection and adaptation of textbooks and so on.it also shows how 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integrate these areas, language components and

7、the teaching of the four language skills (or five: plus translation).step 2: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50 minutesl 翻译法翻译法又称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传统法(traditional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或古典法classical,始于十八世纪末的欧洲,在翻译法方面较有影响的理论家是普洛茨(karl plotz , 1819-1981)。 翻译法的代表

8、有:奥朗多弗,和雅科托等。l 翻译法的产生18世纪时期的语言学家大多把语言看作是词类划分、词的变格、变位的规则,而语法只不过是一种粘合剂,利用语法规则人们将词汇粘合在一起表情达意。因此,学习外语的人只需要根据语法和词汇,把本族语译成外国语,或把外国语逐字逐句译成本族语即可。由此,便产生了语法翻译法。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英语教学,以传统语法为基础,以名家作品为范文,重书面语而轻口语。授课的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来展示和解释语言中的语法概念和规则,再进行翻译。l 翻译法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法翻译法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的。学生在学外语的过程中,要背诵语法规则,背诵词汇,应用语法规

9、则做翻译练习等,以得到很多逻辑、思维的练习,使智慧得到磨练。l 翻译法的特点它的特点是: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以语法教学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和依靠母语,把母语当作释义、讲解、练习和检查的重要手段;强调写作能力的培养。翻译法强调用本族语来教授外语,教学中说出一个英语单词马上翻译成本族语:或者说出一个外语句子,也马上翻译成本族语,归纳为:the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of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were these:1 the goa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y is to learn a language

10、 in order to read its literature or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the mental discipline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that result from foreign-language study.2 translation is a way of studying a language that approaches the language first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its grammar rules followed by applicat

11、ion of this knowledge to the task if translating sentences and texts into and ou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t hence vies language learning as consisting of little more than memorizing rules and fac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manipulate the morphology and syntax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the first la

12、nguage is maintained as the reference system i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 stern 1983:455)3reading and writing are the major focus; little or no systematic attention is paid to speaking or listening.4vocabulaary selection is based solely on the reading texts used and words are taught

13、through bilingual word lists, dictionay study and memorization.5the sentence is the basic unit of teaching and language practice.6accuracy is emphasized.7 grammar is taught deductively 8 the students native language i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grammar translation dominated european and foreign lang

14、uage teaching from the 1840s to the 1940s, and in modifier form, it continues to be widely used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today. 1) 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2) 重视语法教学3) 充分利用本族语4) 句子的教学和练习为基本单位l 翻译法与现代英语教学1) 很多教师仍然使用翻译法,尤其是在落后的民族地区.2) 讨论:现在使用翻译法的利弊 第二讲 2nd two periods week 1i. teaching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o

15、f direct method(直接法)2. situation method (情景法) 3. the audio-lingual method(听说法)ii. teaching objectives: 1. to know the theory of direct method(直接法)2. to know the theory of situation method (情景法)3. to know the theory of audio-lingual method(听说法)iii. teaching steps: step 1: review what we learned last

16、two period que: what is translation method? what are its characters? when was it popular?and do you like it? why or why not?step 2: present new contents: 直接法(direct method)l 解释直接法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直接使用目标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为目标,以机械性口语操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直接法的代表:gouin had been one of the first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refo

17、rmers to attempt to build a methodology around observation of child language learning. 法国学者吉安(f.gouin )的动作系列授课程序(参见:教科书第9页)直接法的产生 它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又名改革法(reform method)。直接的代人物有贝利兹(m.d.berlitz)、法国学者吉安(f.gouin )、帕默(h.e.parmer 1877-1949 外语教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从1902年至1914年在比利时一所贝力子学校任教。1915年起在伦敦大学主讲口语语法同时给当地的外语教师开设语

18、言教学法课讲座。1922年应邀去日本指导英语教学,1936年回国后仍积极从事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和普及工作,直到去世)耶斯帕森(o.jesperson )和韦斯特(m. west)。它通过用全英语进行的会话、交流和阅读来教外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因而,在直接法中,它所教的英语词汇同它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是直接联系起来的。l 直接法的特点(the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rect method)全外语教学;重视口语教学和语音训练,但并非放弃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初级阶段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来对语法进行归纳;尽量避免母语的使用,

19、从而使直接法具有能在实践中培养语言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更为积极、主动等优点。l 直接法的不足直接法在语法规则的学习和讲解上,重视不够,对母语与外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简单、片面倾向,而且耗时甚多,难易不好把握。l step 3: 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语言学家建立起来的外语教学方法,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而形成的外语教学方法。它与直接法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强调口语的第一性,强调口头能力的培养。l 特点:它有一些独特的主张与做法。即“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在听说法的教学中,学生就

20、必须超量地学习语言,通过大量模仿、记忆和操练,熟练掌握各种语言结构,以培养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听说法是在听说训练完成后,再进行读写训练以巩固听说效果的。这样可使学生对句型的掌握实现多、快、准确和熟练。l 不足: 听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效果颇为显著。这是其优点。然而,由于过于强调单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而忽视语境,只教会学生大量句型而不教给他们如何在真实情景中使用语言,至使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不能很好的转化为技能,因而语言交际能力不强是它的不足之处。step 4: 自然教学法(the natural approach)自然教学法是一种采取像儿童习得母语方式一样的教学方式。1

21、、 产生的背景2、 教学理念3、 特点4、 课堂操作方法step 5: present new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uch (交际法) l 交际法 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或功能意念法。它产生于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英国学者为创立交际法做出了杰出贡献。它的建立标志着在外语教学中,人们从只注意语言形式和结构的教学转向注意语言功能的教学。交际法注重培养学生外语的交际能力,即要培养他们懂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的使用语言的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是为真实交际做准备而设计。可以是句型操练,对话等项目,目的是对外语中的句型和结构进行训练,为交际活动作好准备。

22、l 基本特征(1)重交际能力培养,不局限于语法能力或语言能力(能表达清楚即可)。(2)选用实用的、真实的语言材料来训练语言功能项目(如各种行业用语)。(3)流畅性和准确性是交际技巧中的两个互补原则,有时为了让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流畅性比准确性更为重要,不必有错必纠,让错误在学习中自行消失l 优点 能培养学生真实的交际能力;从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交际化,以及促进了专用外语蓬勃发展等。l 缺点 存在着缺乏确定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其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考虑语言知识的上下连接,语言形态和结构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等。 推荐交际法的理由: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

23、头来探讨一下英语教学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当代教学论一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外语教学的目的也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纵观以上各教学法的特点与优缺点,对于目前的英语教学来说,交际法是比较适合的一种英语教学法。这可以从以前的英语教学所造成的局限来分析。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一直被广泛地使用着,往往过于强调对语法规则的学习,而完全忽视了口头交际能力和听力的培养。其导致的结果是“高分低能”,学生虽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与语法规则,却不善于与别人用语言来相互交流。而这所造成的后果便是,学生虽然掌握了不少的单词

24、,可偏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单字却不认识;可以做很难的语法题,会分析句子成分,可一旦要与人交流的时候却听不懂,也说不出,使英语成了“哑巴英语”。这种明显忽视交际能力的教学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要知道,从我们学英语主要是为了交流的角度来看,流利的表达较之正确的语法更为重要。 那么,交际教学法为什么比传统的教学法更有效呢?目前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学大纲都指出英语教学需要培养的是要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能力。因此,英语课不是单纯的知识课,而是语言实践课。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句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单纯性地接受机械性技能训练,而应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语言

25、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地掌握语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交际教学法正是强调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况下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实现学习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交际功能。它教会学生的是能力,使他们在使用语言时不仅语法正确,而且懂得在何时,何地与谁才能使用某种语言。 著名语言学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 注意在情景中掌握句型结构,启发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材料归纳出语言规则,进而在情景中培养言语的交际能力,寓交际活动于外语教学的每个步骤中,是语言知识向交际能力转化的根本保证。s

26、tep 6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谢尔在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其依据是儿童习得母语的表现,主张外语教学应促使学生像学习母语那样掌握外语。它的基本思想是:听力理解领先,语言感知若伴随有身体反应,则感知的材料更易于掌握。它的主要教学活动便是发命令和对命令做出反应。可以是教师发出命令,也可以是学生来发令。全身反应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语言方面则强调对语法结构和词汇的掌握。这个方法使课堂较生动有趣,让学生记忆深刻的优点。但在执行时,却可能出现一些项目难以实现,局限性也较强的缺点。step 6: making

27、conclusion 5 minutes 1. what is the direct method(直接法)?2. what is the audio-lingual method(听说法)?3. what is the natural approach(自然法)? 4、what is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 5、what is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第三讲 3rd two periods week 2i. teaching contents: 第二节:国内主要外语教学理念 1、立体化教学法 2、张思中教学法

28、 3、“三位一体”教学法4、词、句、文教学法5.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ii. teaching steps: step 1: review what we learned last two period how many methods have learned up to now? what are they?step 2: present new method 1、立体化教学法 2、张思中教学法 3、“三位一体”教学法4、词、句、文教学法step 3: present new methodtask-based lan

29、guage teaching approach l 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l 什么是“任务”外语课堂上任务这一概念可概括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

30、,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l 任务的构成要素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任务,至少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构成要素。(一)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 (二)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三)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

31、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六)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

32、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l 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环(task 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reporting)报告-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后任务(post-task)a, 分析(analysis)b,操练(practice)l 任务教学法的基本特点:1)传统教学多使用3p教学步骤,即呈现练习表达。任务型教学法把传统

33、的3p教学步骤颠倒过来。2)任务型教学法把传统的3p教学步骤颠倒过来。似乎把传统的3p教学步骤颠倒过来,即学生先表达,然后练习语言难点。任务型教学法把传统的3p教学步骤颠倒过来。任务型教学法的重点在于信息的沟通,而不是语言形式。3)任务型教学法的三个阶段中,学生都在完成任务:而在一节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偶尔插一两个任务。step 5: assignmentget the s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they can go to the library or book-sto

34、res for help 第四讲 4th two periods week 2i. teaching contents: 1. principle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ii. teaching objectives: 1. to comprehend principle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2. to comprehend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reform in middle school3.

35、 to comprehend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iii. key points: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iv. teaching steps: step 1: revision .5 minutesque: what i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what are the characters?step 2: present the principle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20 minutes 1 教师应最大限度运用英语来组织课堂

36、教学(organize class in english to great extend) 克拉申(krashen)在第二语言一书中指出:“教学第二语言实际上为学生创造部分或全部的所学语言的环境。”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缺少的是语言环境,只有在课堂上才有极少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而长期以来,英语课堂又是进行着“填鸭式”教学,使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作为21世纪的英语教师,应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适应。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的运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因为这不仅是师生间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一种形式,而且是真实情景中进行交际的一种形式。它保证学生绝大部分时间能听、说英语,做到“用中学,学中用”

37、,能促进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2教师应正确处理语言知识与言语交际活动能力的关系(balance the language knowledge and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 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知识的机械性的操练,但效果甚微,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语言知识与言语交际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学习语言必须学习语言知识,它是学习、掌握英语的手段,掌握了知识的人只有通过技能训练,才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精讲语言知识,使学生正确使用英语,并加强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

38、生运用已学语言知识流利地使用英语,从而逐步发展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活动的能力。在结构性练习和前交际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接近真实性情景的交际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少干预,即使部分学生会暴露某些弱点与错误,教师也不必即时纠正,应注意观察、记录,作为以后学习中补课的依据。 3 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境(create english learning situation for ss) 创设语境即设置情景,就是借助各种直观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地运用英语表达思想,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借助手势

39、、动作、表情、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或合理使用录音、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教材内容的语言情景。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器官都参与活动,增加学生实践量,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语言熟巧的形成。 4、激励机制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encourage praise the students all the time)5、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aware the different cultures in teaching)6、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develop the studentsco-operation in sdudy)step 3:

40、present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75 minutes1.介绍课程标准出台的历史背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2. 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准备回答几个问题l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l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l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l 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l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编写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 一、语言技能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四级目标五级目标 六级目标 七级目标 八级目标 九级目标 二、语言知识 二级目标 五级

41、目标 八级目标 三、情感态度四、学习策略 五、文化意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案例(1) 教学案例(2) 教学案例(3) 教学案例(4) 教学案例(5) 二、评价建议 评价案例(1)评价案例(2)评价案例(3)评价案例(4)评价案例(5)评价案例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附录部分 一、语音项目表二、语法项目表三、功能意念项目表1.社会交往 2.态度 3.情感4.时间 5.空间 6.存在 7.特征8.计量 9.比较 10.逻辑关系 11.职业 四、话题项目表 18 916 1724五、技能教学参考表 六、课堂教学用语 七、词汇表(略) 第一部分 前 言 社

42、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

43、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

44、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

45、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以下简称 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

46、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 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47、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设计思路 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

48、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 图1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3一6年级、7一9年级和高中各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7一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高中阶段完成六、七、八级目标*。第九级为外国语

49、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该级别也可以作为部分学校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向。 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或学校,以及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开设的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英语教育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如从1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相应学段级别的要求。 * 备注: 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将可能在教育部新的高中课程计划确定之后作相应的调整。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

50、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结构如图2所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以下是本课程一级至九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级 别目 标 总 体 描 述 一级对英语

51、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 (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三级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

52、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 (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

53、,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五级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一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六级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理解口头或书面材料中表达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

54、见解。能有效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个人经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英语学习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能根据自我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能体会交际中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 七级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就较广泛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改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如通知、邀请信等。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计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能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八级

55、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能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商讨和制订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结果。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九级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做日常生活的口头翻译。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借助字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能用常见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其中对语言技能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