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报告--微波实验和布拉格衍射_第1页
研究性报告--微波实验和布拉格衍射_第2页
研究性报告--微波实验和布拉格衍射_第3页
研究性报告--微波实验和布拉格衍射_第4页
研究性报告--微波实验和布拉格衍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微波实验和布拉格衍射及其改进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目录摘要1一、实验背景1二、实验原理21.晶体结构22.布拉格衍射2三、实验仪器4四、实验步骤51.验证布拉格公式52.单缝衍射实验63.迈克尔逊干涉实验7五、数据记录与处理77810六、实验误差分析及其改进121.实验误差分析122.针对实验误差的改进方案13七、实验总结与感想16摘要微波实验和布拉格衍射的实验,包括验证布拉格公式、单缝衍射和迈克尔逊干涉三个实验。实验仪器主要是微波分光仪。实验目的是验证布拉格公式,测定晶格常数和微波波长,通过微波的单缝衍射和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加深对波动理论的理解。本文对微波实验和布

2、拉格衍射的原理、步骤、仪器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了初步的误差分析,在最后提出和验证了对于实验仪器方面的几点改进方案。关键词:布拉格衍射 微波 单缝衍射 迈克尔逊干涉一、实验背景微波是种特定波段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大约为1mm1m(对应的频率范围为300GHz300MHz)。与普通电磁波一样,微波也存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但因为其波长、频率和能量具有特殊的量值,微波表现出一系列即不同于普通无线电波,又不同于光波的特点。微波的波长比普通的电磁波要短得多,加此,其发生、辐射、传播与接收器件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它的波长又比X射线和光波长得多,如果用微波来仿真“

3、晶格”衍射,发生明显衍射效应的“晶格”可以放大到宏观的尺度(例如厘米量级)。本实验用一束波长约3cm的微波代替X射线,观察微波照射到人工制作的模拟晶体时的衍射现象,用来模拟发生在真实晶体上的布拉格衍射,并验证著名的布拉格衍射公式。由于“晶体”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构,因此实验中人们对晶体衍射有直观的物理图像,了解一维衍射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与此同时。通过本实验还可以学习有关微波技术和元件的初步知识,加深对“场”的概念和波动的认识。但由于实验仪器的限制,实验有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实验仪器和控制实验条件来尽可能的减小实验的误差。二、实验原理1.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按一定规律形成高

4、度规则的空间排列,称为晶格。最简单的晶格可以是所谓的简单立方晶格,它由沿三个方向x,y,z等距排列的格点所组成。间距a称为晶格常数。晶格在几何上的这种对称性也可用晶面来描述。一个格点可以沿不同方向组成晶面,晶面取向不同,则晶面间距不同。2.布拉格衍射晶体对电磁波的衍射是三维的衍射,处理三维衍射的办法是将其分解成两步走:第一步是处理一个晶面中多个格点之间的干涉(称为点间干涉);第二步是处理不同晶面间的干涉(称为面间干涉)。研究衍射问题最关心的是衍射强度分布的极值位置。在三维的晶格衍射中,这个任务是这样分解的:先找到晶面上点间干涉的0级主极大位置,再讨论各不同晶面的0级衍射线发生干涉极大的条件。(

5、1)点间干涉A1A2A3A4B1B2B3B4电磁波入射到图示晶面上,考虑由多个晶格点A1,A2;B1,B2发出的子波间相干叠加,这个二维点阵衍射的0级主极强方向,应该符合沿此方向所有的衍射线间无程差。无程差的条件应该是:入射线与衍射线所在的平面与晶面A1 A2B1B2垂直,且衍射角等于入射角;换言之,二维点阵的0级主极强方向是以晶面为镜面的反射线方向。(2)面间干涉如图示,从间距为d的相邻两个晶面反射的两束波的程差为2dsin ,为入射波与晶面的折射角,显然,只有满足下列条件的,即2dsin = k ,k =1,2,3才能形成干涉极大,上式称为晶体衍射的布拉格条件。布拉格定律的完整表述是:波长

6、为的平面波入射到间距为d的晶面族上,掠射角为,当满足条件2dsin = k时形成衍射极大,衍射线在所考虑的晶面的反射线方向。对一定的晶面而言,如果布拉格衍射的条件得到满足,就会在该晶面族特定方向产生一个衍射极大。只要从实验测得衍射极大的方向角,并且知道波长,就可以从布拉格条件求出晶面间距d,进而确定晶格常数a;反之,若已知晶格常数a,则可求出波长。a(3)单缝衍射与声波一样,微波的夫琅禾费衍射的强度分布式,可由下式计算: I=(I0sin2u/u2 ,其中 u=(asin)/,a是狭缝宽度,是微波波长。如果求出1级的强度为0处所对应的角度,则可按下式求出,即= 2sin。(4)微波迈克尔逊干涉

7、实验微波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原理图如图示。在微波前进方向上放置一个与传播方向成45度角的半透射半反射的分束板和A、B两块反射板,分束板将入射波分成两列,分别沿A、B方向传播。由于A、B板的反射作用,两列ABA发射喇叭接收喇叭波又经分束板会合并发生干涉。接收喇叭可给出干涉信号的强度指示。如果A板固定,B板可前后移动,当B移动过程中喇叭接收信号从一次极小变到另一次极小时,B移动过的距离为1/2,因此,测量B移动过的距离就可求出微波的波长。三、实验仪器本实验的实验装置由微波分光仪(如下图所示),模拟晶体,单缝,反射板(两块),分束板等组成。微波分光仪是一台类似光学分光仪的装置,由发射臂、接收臂和刻有角

8、度的载物台组成。其中载物台和接收臂可分别绕分光仪中心轴线转动,发射臂和接收臂分别带有指针,指示它们的取向。发射臂由一个三厘米固态振荡器、可变衰减器和发射喇叭组成。其中振荡器放置在微波腔内,波长的标称值为32.02mm,实际数值应由仪器标出的振荡频率f求出:=c/f。本实验振荡器采用等幅工作状态;可变衰减器用来改变输出微波信号的幅度大小。接收臂由接收喇叭和检波器组成,接收喇叭和短波导管连在一起,旋转短波导管的轴承可使接收喇叭在90范围内转动,并可读出转角。做布拉格衍射实验是,模拟晶体安放在载物台上,并可利用载物台的4个弹簧压片固定。四、实验步骤1.验证布拉格公式 实验前,应该用间距均匀的梳形叉从

9、上到下逐层检查晶格位置上的模拟铝球,使球进入叉槽中,形成方形点阵。模拟晶体架的中心孔插在支架上,支架插入与度盘中心一致的销子上,同时使模拟晶体架下面小圆盘的某一条刻线与度盘上的0刻线重合。由已知的晶格常数a和微波波长,并根据公式可以算出(100)面和(110)面衍射极大的入射角,测量估算值附近且满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条件与衍射强度I的关系曲线,写出衍射极大的入射角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讨论。2.单缝衍射实验仪器连接时,按需要先调整单缝衍射板的缝宽,转动载物台,使其上的180刻线与发射臂的指针一致,然后把单缝衍射板放到载物台,并使狭缝所在平面与入射方向垂直,利用弹簧压片把单缝的底座固定在载物台

10、上。为了防止在微波接收器与单缝装置的金属表面之间因衍射波的多次反射而造成衍射强度的波形畸变,单缝衍射装置的一侧贴有微波吸收材料。转动接收臂使其指针指向载物台的0刻线,打开振荡器的电源,并调节衰减器,使接收电表的指示接近满度而略小于满度,记下衰减器和电表的读数。然后转动接收臂,每隔2记下一次接收信号的大小。为了准确测量波长,要仔细寻找衍射极小的位置。当接收臂已转到衍射极小附近时,可把衰减器转到零的位置,以增大发射信号提高测量的灵敏度。3.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迈克尔逊干涉实验需要对微波分光仪做一点改动,其中反射板A和B安装在分光仪的底座上。A通过一M15螺孔与底板固定;B板通过带计数机构的移动架固定在

11、两个反射半透射板固定在载物台上,它属于易碎物品,使用时应细心。利用已调好的迈克尔逊干涉装置,转动B板下方的细丝杠使B的位置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同时观察电表接收信号的变化并依次记下出现干涉极小时B板的位置xn,列表。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原始数据列表位置1234平均值100面 k=169.068.067.063.066.75100面 k=239.038.037.037.037.75110面56.057.056.502.理论值及相对误差计算由布拉格衍射公式=cos-1k2d 晶格常数a=4.0cm;=32.02mm(100面)d=a, k=1时,1=cos-132.022*40=66.406k=2

12、时,2=cos-12*32.022*40=36.822(110面)d=a2 k=1时,3=cos-12*32.022*40=55.526相对误差:|66.75-1|1=0.518%;|37.75-2|2=2.52%;|56.50-3|3=1.75%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实验值符合布拉格公式。1. 原始数据列表(1) (0) 衰减器旋转两周半测得的值: 角度 /02468101214电流 /A100.0100.0100.0100.096.078.071.068.0角度 /1618202224262830电流 /A66.059.040.015.06.06.03.02.0角度 /3234363840电流

13、/A1.01.02.01.00调零衰减器测得26附近的值:角度 /242526272829电流 /A18.014.012.010.04.06.0(2) (0) 衰减器旋转两周测得的值:角度 /-2-4-6-8-10-12-14-16电流 /A100.0100.0100.098.096.082.078.076.0角度 /-18-20-22-24-26-28-30-32电流 /A60.028.010.08.06.04.05.06.0角度 /-34-36-38-40电流 /A8.06.02.00调零衰减器测得-26附近的值:角度 /-24-25-26-27-28-29电流 /A26.024.018.

14、010.04.06.02. 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下:取1=-28;2=28 则+1级强度为0处=-1+22=28=a*sin=70.0*sin28=32.863mm; 标称值标=32.02mm相对误差:=|-标|=32.863-32.0332.02=2.63%1. 原始数据列表次数1234极大 /mm17.10834093245.89265.148极小 /mm7.30824.81836.02155.630由于极大值的测定误差较大,因此取极小值作为计算的原始数据。由相邻两个干涉极小位置间隔理论值为/2故x=2*n-1+x0 (x为螺旋尺示数,x0为n=1时x的线性回归值)取x为因变量,n为自变量

15、,/2相当于b,x0=/2相当于a。次数nx/mmn2x2 /mm2nx /mm1117.1081292.683717.1082234.93241220.244669.8643345.89292106.0757137.6764465.148164244.2619260.592平均2.540.7707.51965.8165121.310相关系数:r=128.310-2.5*40.7707.5-2.52*(1965.8165-40.772)=0.99501基本满足线性关系,故b=2=121.310-2.5*40.777.5-2.5*2.5=15.508(mm)所以=2b=31.016 mm2. 不

16、确定度计算ub(b)=仪3=0.0053=0.002887 mmu(b)=ua(b)2+ub(b)2uab=1.1007 mmu()=2u(b)=2.2014 mm所以最终结果表述: u=(312) mm与标称值 标=32.02mm比较,在u取值区间内:=|-标|标=|31.016-32.02|32.02=3.14%六、实验误差分析及其改进1.实验误差分析 利用微波模拟电磁波的一系列光学实验,由于微波波长远大于光波波长,因而实验所用的器材也可以做的很大,从而能使实验现象更为直观,而且环境不必很暗,这些都是微波光学实验的优点。然而,简单的实验器材也降低了实验测量的精度。经分析,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

17、影响的误差列举如下:(1)在本实验中,发射喇叭与接收喇叭是否对正也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只能依靠肉眼观察两个喇叭是否对正,而且接受喇叭没有固定机构,稍有碰触就会摆动,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误差。(2)针对布拉格衍射的公式验证实验,在测量峰值入射角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同时转动载物台和接收臂,而且接收臂无法固定,一个人需要同时转动载物台,固定接收臂还要读数,这样一心多用的结果是使得由于误操作引起的误差大大增加,比如读数时不小心动了接收臂等等。(3)针对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两块反射板之间保持相互垂直完全由肉眼来判断,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时刻可能两板之间是不严格垂直的,导致从A、B板反射回来的两列波

18、产生的干涉场不稳定,这也是每次测量极小值位置得到的数据都不相同的原因之一。(4)电流表读数不稳定,有时浮动较大,尤其是在测单缝衍射极小值和迈克尔逊干涉极小位置时摆动很严重,给读数造成困难,带来一定的误差。(5)相邻实验组之间距离较近,相互之间的微波信号干扰可能会对彼此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比如在单缝衍射实验的过程中,当接收臂转动到一级衍射角附近,此时接收臂接收的信号很微弱,微安表示数很小,指针会不停摆动,说明各组间信号的干扰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2.针对实验误差的改进方案(1)关于发射接收喇叭正对的改进上文中已经分析过两个喇叭不正对会产生较大误差。参考分光仪的调整及其应用实验中调节自准直望远

19、镜光轴与平面发射镜垂直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发射臂喇叭上安装一个自准直望远镜,其竖直轴向与接收臂固定不可调节,在接收臂喇叭上安装一个平面反射镜。打开激光发射器,光可通过反射镜反射回来,如果在两个喇叭正对,那么光的像应原路返回,并在望远镜中看到反射像与上叉丝重合。如果不正对,则左右移动接收臂使得二者重合,此时发射臂与接收臂严格对正。(2)关于微波分光仪机构改进在测量峰值入射角的过程中,联动调节刻度盘和接收臂的过程比较繁琐,在实验的操作中造成了很多重复过程,所以我们设想将微波分光仪装置进行改进,只转动接收臂,带动发射臂转动,接收臂转动多少度就带动发射臂转动多少度,使入射角和出射角始终保持相同,模型不动

20、。为了实现这种功能,简化操作过程,我们考虑加入一个机械联动装置。在发射臂与接收臂之间加入一个连杆机械装置。O点为刻度盘底座转轴中心。设计OM=ON,PM=PN。其中P为一滑块,在燕尾槽内滑动(图中灰色线),燕尾槽与刻度盘底座转轴固联。由几何知识可知,当接收臂ON转过一个角度时,OP转过角度为/2,完成了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功能,简化了实验的部分繁琐操作步骤。同时,这个机械结构简单可靠,方便拆卸,不会对接下来的单缝衍射实验和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的进行造成麻烦。(3)关于调节迈克尔逊反射钢板严格垂直的改进由于A,B两板固定在仪器上时是用肉眼观测其是否垂直,这样就会产生比较大的误差,所以可以对A,B两板的固定方式进行改进,使两板的固定位置更准确。改进方式如下:将A,B两板固定于如图示的导槽A,B两个位置,由于导槽是相互严格垂直的,这样就保证了A,B的相互垂直,再将导槽固定在载物台上,调整导槽到合适位置,这样A板就固定在导槽上,B板可以沿着其法线方向前后移动,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而且降低了实验的误差。AB(4)关于电表的改进建议电流表指针晃动会造成读数不稳定,很难准确定位示数最大或最小的点。因此可以用电子读数(比如数字万用表)系统代替指针读数,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