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孕产妇急救中心设置标准及管理规范_第1页
吉林省孕产妇急救中心设置标准及管理规范_第2页
吉林省孕产妇急救中心设置标准及管理规范_第3页
吉林省孕产妇急救中心设置标准及管理规范_第4页
吉林省孕产妇急救中心设置标准及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1:吉林省孕产妇急救中心设置标准及管理规范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快速提高我省危重孕产妇急救水平及成功率,特制定孕产妇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一、中心设置 (一)按人口服务半径合理设置三级孕产妇急救中心,一般县设置1个县(市)级孕产妇急救中心;市(州)级选择1-2个医疗保健机构作为孕产妇急救中心;省级选择3-4个医疗保健机构作为孕产妇急救中心。(二)孕产妇急救中心所在医疗保健机构应具备综合抢救能力。除妇产科外,内科、外科、新生儿科、急诊科、icu科、检验科及其他相关科室等均须具备与急救中心相适应的急诊急救能力。(三)孕产妇急救中心所在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取得母婴保健技

2、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二、组织管理(一)省、市(州)及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均应成立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妇幼保健院(所)长和急救中心所在医疗保健机构主管院长担任,具体负责孕产妇急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二)省、市(州)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孕产妇急救中心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分别由省、市(州)及县级妇产科、新生儿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检验科、妇幼保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组长由本地区有经验的产/儿科专家担任,负责指挥对危重孕产妇/围产儿的急救。 (三)各级孕产妇急救中心设立急救小组,急救小组由医务科、妇产科、儿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辅助科室等相关人员

3、组成,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联系方式应向社会公布,并保证辖区内孕产期保健服务单位和相关人员熟知。(四)会诊与转诊1、各级助产机构均要建立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预案,并成立院内危重孕产妇急救组,提供现场有效的急救及转运任务。2、医疗保健机构有危重孕产妇急救时,当班产科最高职称的医师,分管院长、产科主任应立即到达现场,负责组织并指挥抢救,必要时应及时请市(州)级或省级急救中心专家会诊抢救。3、急救中心接到请求电话时应询问相关情况(病情及治疗经过),根据病情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携带急救设备及药品,5分钟内出诊,迅速赶到现场会诊。经会诊确认转诊指征并符合转诊条件者即可转诊;对暂不宜转诊者,专家应就地指导抢救

4、,待病情允许转运时,再带回中心继续救治。4、各级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在接到转诊报告时均应积极做好接诊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危重孕产妇到达后均能立即进入急救程序。危重孕产妇到达中心,5分钟内由当班产科最高职称的医师到场负责组织抢救,并报告急救专家组长。三、制度建设 (一)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建立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和孕产妇急救小组工作制度,包括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转运、急救、高危妊娠管理、重症监护、会诊、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合作、急危重症及死亡病历报告及讨论、急救药品管理、急救用血管理、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病人情况、孕产妇急救工作流程图及业务培训等内容。 (二)建立基础信息登记:包括孕产妇

5、急危重症接诊及出诊登记本、急危重症抢救登记本,转运与反馈登记本、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登记本、业务培训内容及参加人员登记本等。(三)建立危重孕产妇报告、调查、评审、反馈制度1、危重孕产妇报告制度1)当医疗保健机构发生危重孕产妇抢救时,应当第一时间,分别向市(州)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县(市、区)、市(州)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填写“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反馈记录单”在6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2)市(州)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县(市、区)级、市(州)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经确认为危重孕产妇抢救,应立即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省妇幼保健机构以电话报告,并填写“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反馈记录单”,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2

6、、危重孕产妇调查制度1)县(区)级、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专人赶赴抢救现场,调查、协调和组织医疗机构抢救。2)需要市(州)级支持的,市(州)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当立即启动专家组、派出相关专家赶赴现场会诊、参与抢救,并同时报告市(州)级卫生行政部门。3、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定期组织专家组实施评审,包括明确诊断,分析孕产期保健和产科处理各环节存在问题、急救的经验、教训等进行全面的总结。4、危重孕产妇反馈制度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将各级孕产妇急救中心收治、转运、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危重孕产妇评审结果等相关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反馈

7、。四、知识技能 (一)基础理论:熟练掌握高危妊娠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出血、休克、dic、羊水栓塞、严重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等)、妊娠合并症(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外科合并症等)、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以及新生儿急救的基础理论。 (二)基本知识:重点掌握高危孕产妇的识别及急危重症抢救知识,抢救药物药理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抢救原则和基本知识。(三) 基本技能:掌握危重孕产妇急救的基本技能,具有识别和处理异常分娩的能力,掌握静脉穿刺切开技术,心肺脑复苏,掌握各种监护技术及其结果

8、的识别诊断,合理输血输液,抢救药物合理应用(包括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及效果判定等),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及早产儿处理,掌握麻醉机使用,中心静脉压检测技术,各种辅助检查结果识别分析,转运途中抢救及监护技能等。(四)产科救治技能正确掌握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及其并发症;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防治措施;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其并发症;产科严重感染;产科dic;妊娠合并症包括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糖尿病、艾滋病等诊治及产科处理;多脏器功能障碍;阴道助产技术;分娩期并发症包括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严格剖宫产指征,安全实施剖宫产;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各种救治技能。各种急救药品应用情况(包括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

9、量、效果观察等)。五、人员资质 (一)孕产妇急救中心医护人员须具备国家认可的医学专业学历、相应专业的执业资格。助产人员同时须具有国家认可的妇产科执业医师或助产士资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 (二)孕产妇急救中心的产科人员配备应与所承担的业务量相适应。省、市(州)级急救中心产科医生人数不得少于1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不得少于3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不得少于3人,产科主任应从事妇产科专业15年以上,并应具有高级职称;县(市)级急救中心产科医生人数不得少于8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得少于4名,产科主任应从事妇产科专业10年以上,并具有妇产科中级以上职称。六、房屋设备(一)孕产妇

10、急救中心房屋、设备与药品要符合医疗保健机构建设的基本标准,并设有适合危重孕产妇抢救的重症抢救室。抢救室应备有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图。省、市(州)必须设有icu(重症监护病房)。(二)孕产妇急救中心必备设备:专用救护车、麻醉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生化仪、影像诊断设备(b超仪、x线影像诊断设备)、供氧系统、输血、呼吸机、负压吸引器、除颤仪、静脉切开包、中心静脉压检测装置、综合性抢救箱等相应设备。 (三)妇产科必备的设备:胎儿监护仪、妊高征监护仪、开口器、舌钳、压舌板、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拉钩、宫颈钳、产包、缝合包、清宫包、宫纱、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喉镜、气管插管、新生儿复苏囊、

11、新生儿暖箱等,消毒日期清楚,并保持抢救物品处于功能状态。 (四)急救药品和血液制品:缩宫素、前列腺素类制剂、地塞米松、西地兰、罂粟碱、氨茶碱、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速尿、纳洛酮、硫酸镁、维生素k1、纤维蛋白原、止血芳酸、肝素、甘露醇、碳酸氢钠、哌替啶、地西泮、晶体液、胶体液、库存血等。标志及日期清楚,在实施急救时可立即获得。七、病历书写 按规范书写产科病历,体现三级医师查房制(一)门(急)诊病历记录:应由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完成。对收入急诊观察室的患者,应书写留观期间的观察记录。抢救危重患者时,应书写抢救记录。(二)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出院时,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

12、出院记录,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三) 抢救记录:在患者病情危重抢救过程随时完成,记录抢救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四)死亡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记录死亡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五)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应在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并做好相应的登记,记录中应反映出经验教训及改进措施。(六)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即刻据实补记医嘱。八、绿色通道(一)建立与辖区

13、转诊单位的网络联系,有明确、通畅的联系电话及联系人,建立登记本。(二)在辖区内公布专用的孕产妇急救电话。急救中心内设有醒目的急救通道和抢救地点标识。 (三)备有处于功能状态的救护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四)孕产妇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了解病情,迅速启动抢救小组,携带急救设备与药品,5分钟内出诊,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抢救或转运。 (五)危重孕产妇到达急救中心,5分钟内由当班产科最高职称的医师到场负责组织抢救,并报告急救小组组长。 (六)抢救过程中要保存全部药品的安瓶、资料,以备核对。 (七)孕产妇急救中心对每例抢救病人均应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将抢救结局反馈转诊单位,填写高危孕产妇转诊与反馈记录单。(见附件3)九、信息管理 (一)孕产妇急救中心应建立信息上报制度。 (二)每季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