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分层限时跟踪练31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分层限时跟踪练31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分层限时跟踪练31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分层限时跟踪练31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分层限时跟踪练31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层限时跟踪练31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限时:45分钟)eq\f([基础练],扣教材练双基)1.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解析】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同生死,共患难”,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分开后双方不能独立生活或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活;寄生的生物从寄主那里获得营养,所以是异养的,寄主则既可以是异养的也可以是自养的;竞争发生在两种不同生物之间,同种生物个体间对生活资源的争夺属于种内斗争,不能叫做竞争。【答案】C2.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C.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解析】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是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其地下层主要有一些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蚯蚓及某些昆虫等;草底层主要有另外一些昆虫及爬行类、啮齿类动物等;草本层(即草本植物或灌木枝条的上部)主要有另一些不同的昆虫及其他动物(如某些鸟)。因为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必然会导致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答案】C3.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物种数量年数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利用样方法可获得表中数据B.该地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C.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改变D.群落中每一个种群的丰富度均提高【解析】对于植物可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从表格看出,该地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改变。每一植物类别的丰富度均提高,而不是每一个种群的丰富度均提高。【答案】D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C.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形成森林【解析】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中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生物种类,种间关系不断调整;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若环境比较干旱,则不能形成森林,只能形成小灌木或灌木丛。【答案】D5.如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解析】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6.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解析】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A错误;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C错误;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一般不会消失,D错误。【答案】B7.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别、概括和判断能力。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答案】C8.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解析】由图可知,三种茶园中纯茶园物种数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最差,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错误;题图只表明10月份杉茶间作园物种数最多,但无法得知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大小,B错误;图中显示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时物种数最多,此时营养结构最复杂,C正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答案】C9.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解析】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A项错误;甲地原来是森林,火灾后的森林还具备演替为森林的环境条件,经过长时间的演替,甲地可重现森林,B项正确;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出现得比苔藓早,C项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两地生物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多,D项正确。【答案】A10.(2016·抚顺模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种名山桃丁香油松刺槐山桃1丁香0.1241油松0.1250.7341刺槐0.1480.7610.8841注:上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关系。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________现象。(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有一种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这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解析】(1)分析题图,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发展至第3阶段时,丙种群占优势,甲、乙占劣势,三个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该群落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数目越来越多,即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则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3)从题表看出油松和刺槐的物种生态位重叠最大,因此竞争最激烈。鞭毛藻具有趋光性,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说明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答案】(1)次生演替竞争垂直分层(2)物种丰富度抵抗力(3)油松和刺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eq\f([能力练],扫盲区提素能)11.(2016·江苏模拟)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相关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组别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粉苞苣的干重1单独种植M2种植在同一花盆中枝叶隔开0.68M3种植在不同花盆中枝叶混合0.47M4种植在同一花盆中枝叶混合0.31M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重要资源B.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可以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C.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D.两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等知识。1、2、3、4组对比说明车轴草与粉苞苣间存在竞争;2、4组对比说明车轴草与粉苞苣竞争光照,由表格数据可看出,光照对粉苞苣干重的影响值为0.68M-0.31M=0.37M;3、4组对比说明车轴草与粉苞苣竞争营养物质和水分,由表格数据可看出,影响值为0.47M-0.31M=0.16M,说明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会影响两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答案】D12.美国的一个淡水池塘的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池塘经过一系列演替,最终演变为一个森林B.最终该地分布较广的是落叶树C.演变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程度逐渐减弱D.在竞争中,植株的高度是战胜其他物种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解析】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的程度逐渐加强,群落的结构趋于复杂。【答案】C13.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A.群落甲 B.群落乙C.群落丙 D.群落丁【解析】根据图形中的信息可知,丁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而且各物种比例恰当,所以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该群落不易受到影响,D正确。【答案】D14.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中数据回答:(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_______选择地点。(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__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_(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积累较少。(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_最高。【解析】(1)线虫属于土壤小动物,调查线虫时应该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并做到随机取样。(2)腐食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丰富,排放到湿地后会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