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深基坑支挡结构设计计算软件 FRWS2006技术手册1 土压力计算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1.1.1主动土压力3.4.1 支护结构水平荷载标准值eajk应按当地可靠经验确定,当无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图 341):图3.4.1水平荷载标准值计算简图1. 对于碎石土及砂土:1)当计算点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时:(341-1)2)当计算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讹=%扎-2心祈打+ (弓- 2 - (叫-扎沧心叽 阳仝)式中Kai 第i层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可按本规程第3.4.3条规定计算;ajk作用于深度Zj处的竖向应力标准值,可按本规程第342条规定计算;Cik 三轴试验(
2、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直接剪切试验)确定的第i层土固结不排水(快)剪粘聚力标准值;Zj 计算点深度;mj 计算参数,当z v h时,取召,当z时,取h;hwa 基坑外侧水位深度;恥一计算系数,当hwa 5时,取1,当hwa h时,取零;Y 水的重度。2. 对于粉土及粘性土:1/2eajk= bajkKai-2Cik(Kai)(3.4.1-3)3. 当按以上规定计算的基坑开挖面以上水平荷载标准值小于零时,应取零。3.4.2基坑外侧竖向应力标准值cajk可按下列规定计算:(Sjk=(Trk+(J0k+(Tlk(342-1)1. 计算点深度Zj处自重竖向应力0Fk1) 计算点位于基坑开挖面以上时:(r
3、k= YmjZj(342-2)式中Yj深度Zj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天然重度。2) 计算点位于基坑开挖面以下时:Ork= Ymhh(342-3)式中Ymh开挖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天然重度。2. 当支护结构外侧地面作用满布附加荷载qO时(图3.4.2-1),基坑外侧任意深度附加竖向应力ook=qo标准值b Ok可按下式确定:(342-4)图3.4.2-1地面均布荷载时基坑外侧附加竖向应力计算简图3. 当距支护结构 b1外侧,地表作用有宽度为bo的条形附加荷载q1时(图342-2),基坑外侧深度CD范围内的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bk可按下式确定:bk=q1bo/(bo+2b1) (342-5)图3.4.2-2
4、局部荷载作用时基坑外侧附加竖向应力计算简图4. 上述基坑外侧附加荷载作用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时,将计算点深度相应下移,其竖向应力 也可按上述规定确定。3.4.3 第i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Kai应按下式计算:2Kai=tg (45 如/2)(3.4.3)式中如一三轴试验(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直接剪切试验)确定的第i层土固结不排水(快)剪内摩擦角标准值。补充1 .当邻近条形附加荷载不在地表,依旧按 3. 4. 2第3条计算。(GJB 02-98)方法,即2 .放坡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采用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 等效为荷载叠加于式(3 . 4. 2-1)计算简图:上部有放坡时产生的竖向应力计算坡脚
5、处放坡引起的土自重压力航=T:放坡情况下,基坑外侧任意深度产生的竖向应力标准值当 a 0.4式中 pH 附加侧向土压力(kPa);QL 相邻基础底面处的线均布荷载(kN/m );Hs 相邻基础底面以下的围护墙体高度(m);m、n分别为a/Hs、Z/Hs的比值;a荷载距支护结构距离(m);Z 相邻基础底面至计算点的深度(m)。2)放坡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计算方法。1.2.1.2经验主动土压力5.4.2主动土压力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时,可用经验的主动土压力系数na按(5.4.2)式计算。pa=n(q+ XiYi)(5.4.2)式中Yi 各土层的天然重度(kN/m 3);h
6、i各土层的厚度(m);n土的经验主动土压力系数。eo,按表5.422估542.1经验土压力系数n可根据工程经验在0.550.75的范围内选用;542.2当缺乏经验时,对粘性土和淤泥质粘性土,可根据土的天然孔隙比经验主动土压力系数n表542.2土层经验主动土压力系数 na粘性土(褐黄色)淤泥质粘性土n a=0.37+0.26eon a=0.50+0.15eo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09 )(报批稿)1.3.1主/被动土压力3.4.5采用朗肯土压力方法时,作用在支护结构外侧任意深度z处第i层土的主动土压力强度的标准值eak , i与作用在支护结构内侧任意深度z处第i层土的被
7、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epk , i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3.4.5):1采用水土合算时fiLH丿(3.4.5 -1 )K*广川(4铲+自(3.4.5 -4)式中eak , i 支护结构外侧任意深度z处第i层土的主动土压力强度的标准值;Ok 由 支护结构外侧建筑物的基底压力、施工材料与设备的重量、车辆的重量等附加荷载引起的 深度z处的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按本规程第3.4.6条的规定计算;Y第 j层土的天然重度;hj 第 j层土的厚度;对第 i 土层,其厚度由该层土的顶面取至计算点深度z处;计算被动土压力强度 epk, i时,基坑面所在的第n2层土的厚度从基坑面向下算起;Ka , i i层土的主动
8、土压力系数;Ci第 i层土的粘聚力;按本规程第3.1.13条的规定取值;ji 第 i层土的内摩擦角,按本规程第3.1.13条的规定取值;epk , i技护结构外侧任意深度z处第i层土的主动土压力强度的标准值;n2 基坑底面所在的土层数;Kp , i 第 i层土的被动土压力系数。注:土层数从地面开始向下计数,且地面下的土层数取1。2采用水土分算时%= -(zJ( 3.4.5 -5)ZJ( 3.4.7 -6)式中z计算点距地面的深度;_3Y 地下水的重度,取y = 10kN/m。hwa, i畫坑外侧第i层土中的地下水水位距地面的深度;hwp, i基坑内侧第i层土中的地下水水位距地面的深度。图345
9、 土压力计算当按公式(3.4.5 -1 )或(345-3 )计算的主动土压力强度eak , i 0时,应取eak ,i = 0。3.4.6支护结构外侧建筑物的基底压力、地面施工材料与设备的重量、车辆的重量等附加荷载 引起的地层中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ok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支护结构外侧地面荷载的作用面积较大时,可按均布荷载考虑。此时,支护结构外侧任意深度z处的附加 竖向应力标准值o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346 -1 ):o = qo ( 3.4.6 -1 )式中qo地面均布荷载标准值。2当支护结构外侧地面下深度d处作用有条形、矩形基础荷载时,支护结构外侧任意深度z处的附加 竖向应力标准值o可按下列
10、公式计算(图 3.4.6 -2 ):1 )当 d + bi/tg 0 Zdbi+b)/tg 时条形基础bh2a ( 3.4.6 -2式中p-基础下基底压力的 标准值; d 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 以上土的平均天然重度;b 条形基础的宽度 ;a 支护结构至条形基础的距离 。 矩形基础9同萨顽7亦346 - 3 )式中b 与基坑边垂直方向上矩形基础的宽度;I与基坑边平行方向上矩形基础的长度。2)当 zd + (3bi+b)/tg时,取 ck = 0。3对作用在地面上的条形荷载、矩形荷载,可分别按公式(3.4.6 - 1 )、公式(计算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 c ,但应取d = 0。3.4.6 - 2
11、)(a)(b)图3.4.6 -2条形(矩形)均布荷载附加竖向应力计算(a)荷载作用面在地面以下;(b)荷载作用面在地面上2排桩、连续墙、SMW工法、搅拌桩内力位移计算2.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421排桩、地下连续墙可根据受力条件分段按平面问题计算,排桩水平荷载计算宽度可取 排桩的中心距;地下连续墙可取单位宽度或一个墙段。422 结构内力与变形计算值、支点力计算值应根据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过程的不同工 况按下列规定计算:1. 宜按本规程附录 B的弹性支点法计算,支点刚度系数kT及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m应按地区经验取值,当缺乏地区经验时可按本规程附录C确定;4.2.3
12、结构内力及支点力的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 截面弯矩设计值 MM=1.25 yMc(423-1)式中Me截面弯矩计算值,可按本规程第4.2.2条规定计算。2. 截面剪力设计值 VV=1.25 yVc(4.2.3-2)式中 Vc截面剪力计算值,可按本规程第4.2.2条规定计算。3. 支点结构第j层支点力设计值 Tdj:Tdj=1.25 oTcj(4.2.3-3)式中Tcj第j层支点力计算值,可按本规程第4.2.2条规定计算。附录B弹性支点法B.0.1基坑外侧水平荷载标准值eaik宜按本规程第3.4.1条规定计算(图B.0.1)计算简图图 B.0.1B.0.2支护结构的基本挠曲方程应按下式确定
13、B.0.4条确定:(图B.0.1),支点处的边界条件可按本规程第(0 h(B.0.2-2)式中EI 支护结构计算宽度的抗弯刚度;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排桩结构按本规程第B.0.3条规定计bo抗力计算宽度,地下连续墙和水泥土墙取单位宽度, 算;z 支护结构顶部至计算点的距离;h-第n工况基坑开挖深度;y 计算点水平变形;b-荷载计算宽度,排桩可取桩中心距,地下连续墙和水泥土墙可取单位宽度。B.0.3 排桩结构抗力计算宽度宜按下列规定计算:1.圆形桩按下式计算:bo=O.9 &.5d+0.5)(B.0.3-1)式中d 桩身直径。2方形桩按下式计算:bo=1.5b+0.5(B.0.3-2)
14、式中b 方桩边长。3. 按式(B.0.3-1)或(B.0.3-2)确定的抗力计算宽度大于排桩间距时应取排桩间距。B.0.4 第j层支点边界条件宜按下式确定:T- =kTj(yj-y 0j)+T 0j(B.0.4)式中C确定;kTj第j层支点水平刚度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 yj按本规程第B.0.2条计算的第j层支点水平位移值; yoj按本规程第B.0.2条计算的在支点设置前的水平位移值; T 0j 第j层支点预加力。Tj e pk,i时,应取p s,z = e pk,i ,此处,i为被动土压力,按本规程第3.4.5条确定。土的水平抗力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吧卜山)(4.2.6 -2)式中m i 深
15、度z处的第i层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z 十算点距地面的深度;h 十算工况下的基坑开挖深度。当缺少试验资料和当地经验时,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i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4.2.6 -3)式中j i 第i层土的内摩擦角(),按本规程第 3.1.13条的规定确定;c i 第i层土的粘聚力(kPa),按本规程第 3.1.13条的规定确定;坑底面处水平位移量(mm),按地区经验取值,无地区经验时可取10。土抗力的初始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JJ( 426 -4 )式中y第j层土的天然重度; h 第j层土的厚度;对第 i 土层,其厚度由该层土的顶面取至计算点深度z处;K a,i 第i层土的主动土压力
16、系数;l坑底面所在的土层数。427锚杆、支撑对排桩、地下连续墙等挡土构件的约束应按弹性支座考虑,各弹性支点的边界约束条件宜按下列公式确定:(427 -1 )曲,s(4.2.7 -2)式中Ne 十算宽度下支点的轴向拉力值或轴向压力值;N 锚杆的轴向拉力值或支撑的轴向压力值;b e卡桩、地下连续墙的计算宽度;s 锚杆或支撑的水平间距;对支撑,当支撑与两侧相邻支撑的间距不同时,取s =(S1+S2 ) /2,此处,si、 S2分别为支撑与两侧相邻支撑的间距;kN 弹性支点的轴向刚度系数;对锚杆,可按本规程第4.2.8条的规定确定;对支撑,可按本规程第 4.2.9条的规定确定;y -点的水平位移值;y
17、o 该支点设置时,支点的初始水平位移值;e锚杆或支撑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对水平支撑,取0= 0 ;N0 -点的预加轴向力值,对锚杆,为轴向拉力的锁定值,应按本规程第4.8.6条的规定取值;对支撑,为预加轴向压力值,应按本规程第4.10.8条的规定取值;当采用不预加轴向压力的支撑时,取 N。= 0。4.2.8采用锚杆时,各弹性支点的轴向刚度系数kT应通过锚杆抗拔力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对钢绞线锚杆或钢筋锚杆可按下列公式计算:t 二込*4.2.8 -1)A =T(4.2.8 -2)式中kN 点的轴向刚度系数;Es 锚杆杆体的弹性模量;Ec锚杆的组合弹性模量;A s锚杆杆体的截面面积;A 锚杆
18、固结体的截面面积;If锚杆的自由段长度;la锚杆的锚固段长度;0锚杆的倾角。Em 锚杆固结体的弹性模量。4.2.9采用支撑时,各弹性支点的轴向刚度系数kT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宜根据支撑体系的结构布置型式,按采用线弹性分析方法对支撑体系整体进行结构分析的 支点力与水平位移的关系确定各支点的水平刚度系数;2对对撑或正交矩形格构支撑形式,支点的轴向刚度系数kT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一 (429 )式中 入一撑不动点调整系数:支撑两对边的地层性质、基坑深度、基坑周边荷载等条件相近,且分层对称开挖时,取X= 0.5 ;支撑两对边的地层性质、基坑深度、基坑周边荷载等条件有差异时,对土压力较大或先开挖的一侧,
19、取A入0,对土压力较小或后开挖的一侧,取入=1 入0 ;根据两侧的土压力差异的程度或先开挖的一侧,取入0 = 0.51.0,,当土压力或开挖的差异大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a= 1.0,对不预加支a 支撑松弛系数,对混凝土支撑或预加支撑轴向压力的钢支撑,取 撑轴向压力的钢支撑,取a= 0.81.0 ;E 撑材料的弹性模量;A撑的截面面积;l 0压支撑构件的长度。补充各类围护墙体计算宽度及截面惯性矩计算围护形式坑外侧土压力计算宽度坑内侧土抗力计算宽度截面抗弯刚度注释jgj120-99dbj08-61-97灌注桩smi n0.9(1.5d+0.5 ),sd4Ed /64E -混凝土弹性模量 d灌注桩直
20、径 s灌注桩间距地下连续墙1m1m1mEt3/12E -混凝土弹性模量t-墙体厚度钢筋混凝土板桩smin1.5b+0.5 , sbEbt3/12E -混凝土弹性模量b板桩宽度t-板桩厚度钢板桩smi n0.9(1.5b+0.5 ),sbEIE钢材弹性模量1 -型钢绕墙方向的惯性矩SMW 工法1m1m1mEI/s+ aEclcEc -水泥土弹性模量Ic -每沿米水泥土墙惯性矩 (扣除桩体占据部分)EI -型钢或灌注桩绕墙方向的 抗弯刚度a-水泥土抗弯刚度发挥系数s-型钢或灌注桩间距搅拌桩1m1m1mEt3/12E-水泥土弹性模量 t-墙厚墙底土体对墙底端转动约束的考虑将墙底土体也等效为一组弹簧,
21、则各点的弹簧刚度为冷卜匸(其中,匸?墙底土体的侧向(图第六章-9),成为竖向平衡基床比例系数,kN/m 4)o在墙体的倾斜变形下, 墙底将产生梯形分布的基底反力 可分解为矩形分布力 abed和三角形分布力 aaobb。矩形分布力的合力与重力林Bn Bn 2 BM 22203 2魁和D式中亠?墙底截面惯性矩, m4;-?墙体宽度,m。3地表沉降计算3.1 Peck简化方法地表最大沉降:廿(H + D)伽才式中Sw ?支挡结构侧移面积;H ?基坑开挖深度;D ?基坑开挖面以下支挡结构的长度;j ?支挡结构所穿越土层的平均内摩擦角 墙后各点的沉降:3.2同济三角形模式地表沉降范围:开 $ 廿(H +
22、 D)伽才式中H ?基坑开挖深度;D ?基坑开挖面以下支挡结构的长度;j ?支挡结构所穿越土层的平均内摩擦角 地表最大沉降:式中Sw ?支挡结构侧移面积3.3同济抛物线模式地表沉降范围X0与三角形模式相同各点的沉降:X (為一 X)旺 _ X机对二g 片仃就丄一J (%+%)-0.3式中dwi ?支挡结构顶端位移; dw2 ?支挡结构底端位移; Sw ?支挡结构侧移面积。4圆形截面受弯配筋计算4.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738 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图7.3.8),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宜符合下列规定:图7.3.8沿周边均匀配筋的圆形截面
23、NWa ifcA1- sin(2 na )/(2 n-ot)f)+(s a (7.3.8-1)3NneW 2 iffcArsin ( na )/(3 yArsl)+Si n(na )+siQ/ na (7.3.8 -2)沪1.25-2 a(7.3.8-3)ei=eo+ea(738-4)式中A 圆形截面面积;A s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r圆形截面的半径; rs纵向钢筋重心所在圆周的半径; eo轴向压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 ea附加偏心距,按本规范第7.3.3条确定;a对应于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rad)与2 n的比值;氓一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当a 0.62
24、时,取at=0注:本条适用于截面内纵向钢筋数量不少于6根的情况。补充:Nne,N取0,让两不等式变为方程式,求1.用内力变形计算中计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代替 解岀a和As。5矩形截面受弯配筋计算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2.1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倒T形截面受弯构件,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图7.2.1):图7.2.1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MKa1fcbx(h0-x/2)+f yAs(h0-as)-( opfpy)A p(h0-ap)(7.2.1-1)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列公式确定:(7.2.1-2)afcbX=f yA s-fyA
25、s+f pyAp+( Opf py)A p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 2a(7.2.1 -4)式中M 弯矩设计值;a 系数,按本规范第7.1.3条的规定计算;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1.4采用;As、As 受拉区、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Ap、Ap 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bp受压区纵向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钢筋应力;b矩形截面的宽度或倒T形截面的腹板宽度;ho截面有效高度;as、ap 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合力点、预应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a受压区全部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当受压区未配置纵
26、向预应力钢筋或 受压区纵向预应力钢筋应力(0-fpy)为拉应力时,公式(7.2.1-4)中的a用as代替。6隆起计算6.1上海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 08-61-97 )7.1.9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应包括下列内容:7.191按(7.1.9.1)式验算围护墙底地基承载力。计算图式见图7.1.9.1 :图7.1.9.1围护墙底地基承载力验算图式Kwz=( 2DNq+cNc)/ 1(ho+D)+q(7.1.9.1)式中Y1 坑外地表至围护墙底,各土层天然重度的加权平均值(kN/m 3);3 军一坑内开挖面以下至围护墙底,各土层天然重度的加权平均值(kN/m );ho基坑开挖深度(m)
27、;D 围护墙在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入土深度(m);q 坑外地面荷载(kPa);Nq、Nc地基土的承载力系数。根据围护墙底的地基土特性计算:I 1 1 2Nq= ” tg (45 +0 /2)Nc=(Nq-1)/tg$c、$分别为围护墙底地基土粘聚力(kPa)和内摩擦角( ;Kwz 围护墙底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一级基坑工程取2.5;二级墓坑工程取2.0;三级基坑工程取1.7。7.192按(7.192)式验算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稳定性:0,i I i lli 11IJ1 图7.1.9.2基坑底抗隆起计算简图Kl=M rl/M sl (7.1.9.2)式中Kl抗隆起稳定性安全系数。一级基坑工程取2.5;
28、二级基坑工程取2.0;三级基坑工程取1.7Mrl、Msl抗隆起力矩和隆起力矩 (kN m/m),定义如下%二打氐i+心堆絢曲 細屜+打(宓卩+c)朋= crcossin其中b积分点处土体自重应力和地面超载之和;c、:一积分点处土体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K a积分点处土体的主动土压力系数;e积分点处弧切线和水平面夹角。条文说明7.1.8.2坑底隆起与回弹估算:(1)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以(7.1.8 7)式的经验公式估算坑底隆起量E二-29?-(H67朋+125(川為)小+5乜腔%堆0)出(了侥一7)式中h換算深度,h =h+q/ yho 基坑开挖深度(m); 2q 坑外地面荷载(t/m );Y坑
29、底以上地基土的天然重度(t/m3 );D 维护墙体在坑底以下的入土深度(m);c、$換坑底以下地基土的凝聚力(kg/cm2)和内摩擦角(;5坑底隆起量(cm ) o7抗倾覆验算7.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4.1.1排桩、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设计值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悬臂式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设计值hd宜按下式确定(图4.1.1-1):图4.1.1-1悬臂式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计算简图hpE pj-1.2 0haEai A 0(4.1.1 -1)式中XEpj 桩、墙底以上根据本规程第3.5节确定的基坑内侧各土层水平抗力标准值epjk的合力之和;hp合力XEpj作用点至桩、墙底的距
30、离;EEai桩、墙底以上根据本规程第3.4节确定的基坑外侧各土层水平荷载标准值eaik的合力之和;ha合力EEai作用点至桩、墙底的距离。7.2上海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 08-61-97 )7.1.1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时,围护墙的坑内、外土压力、水压力,分别按下列方法计算:7.1.13.1地面水平、墙面垂直时,坑外极限主动土压力,按5.3的规定计算。坑内极限被动土压力强度按(7.1.13.1)式计算。1/2pp=EYfhi Kp+2c(Kph)(7.1.13.1)式中Pp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强度(kPa);Y 计算点以上各层土的天然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水下重度;hi计算点以
31、上各层土的厚度(m);Kp、Kph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系数,1/2 2Kp=cos2 $ /1sin($ + S )sin $ /gos SKph=cos2 $ cos2 S-Sn( $ +S )c、$计算点处土的粘聚力(kPa)和内摩擦角S十算点处地基与墙面间的摩擦角(,取大值反之取小值,且2。无坑内降水措施时取7.1.13.2作用在围护墙上的水压力计算,见图(;S =(2/33/4)。地基土较差时(如淤泥质粘土),取S =07.1.13.2。AB之间按静水压力直线分布,确定B、C、D、E各点的水压力按7.1.10的渗径直线比例法确定。图7.1.13.2作用于围护墙上的水压力计算简图8抗渗流
32、稳定验算8.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4.1.3 当基坑底为碎石土及砂土、基坑内排水且作用有渗透水压力时,侧向截水的排桩、地下连续墙除应满足本章上述规定外,嵌固深度设计值尚应满足式(4.1.3)抗渗透稳定条件(图4.1.3):图4.1.3 渗透稳定计算简图hd 1.2o(Y-hwa)(4.1.3)8.2上海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 08-61-97)7.1.10围护墙底部土体的抗渗流或抗管涌稳定性,可按(7.1.10)式验算。图7.1.10坑底土体渗流计算简图Ks=i c/i(7.1.10)式中i c坑底土体的临界水力坡度,Gs坑底土的比重; e坑底土的天然孔隙比; i
33、坑底土的渗流水力坡度,根据坑底土的特性计算:ic=(Gs-1)/(1+e);i=h w/L ;hw基坑内外土体的渗流水头 (m),取坑内外地下水位差,见图7.1.10;L 最短渗径流线总长度 (m), L= E Lh+mE Lv;ELh 渗径水平段总长度(m);ELv渗径垂直段总长度(m);m 渗径垂直段换算成水平段的换算系数,单排帷幕墙时,取m=1.50 ;多排帷幕墙时,取m=2.0 ;Ks抗渗流或抗管涌稳定性安全系数,取1.52.0。基坑底土为砂性土、砂质粉土或粘性土与粉性土中有明显薄层粉砂夹层时取大值。补充:1. m始终取1.5。9抗突涌验算9.1上海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 08-6
34、1-97 )7.1.11基坑开挖面以下有承压水层时,应按(7.1.11)式验算基坑底部土的抗承压水头的稳定性,见图7.1.11所示。图7.1.11坑底抗承压水示意图K y=p cz/pwy(7.1.11)式中pcz 基坑开挖面以下至承压水层顶板间复盖土的自重压力(kN/m 2);pwy 承压水层的水头压力(kN/m 2);Ky抗承压水头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取1.05。10整体稳定性验算10.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附录A 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A.0.1 水泥土墙、多层支点排桩及多层支点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计算值h0宜按整体稳定条件采用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确定(图A.0.1):图A.0.1 嵌固深度计算简图Eckli+E(C0bi+Wi)cos itg g-YX(qobi+Wi)sin i 帯 0(A.0.1)式中cik、如一最危险滑动面上第i 土条滑动面上土的固结不排水(快)剪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值;li第i 土条的弧长;bi第i 土条的宽度;Y整体稳定分项系数,应根据经验确定,当无经验时可取1.3 ;Wi作用于滑裂面上第i 土条的重量,按上覆土层的天然土重计算;0第 i 土条弧线中点切线与水平线夹角。当嵌固深度下部存在软弱土层时,尚应继续验算软下卧层整体稳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室健康管理的新选择基于AI的心血管健康维护策略探讨
- 2025至2030中国食用猪油市场消费趋势与投资机会风险研究报告
- 财务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3篇)
- 客服前台工作总结(12篇)
- 以综合护理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 区块链技术未来媒体传播的新引擎
- 对肿瘤治疗效果评价
- 经络治疗仪原理
- 健康管理中患者隐私的保护与医技协同研究
- 2025教学年度工作总结(20篇)
- ISOTS 22163专题培训考试
-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共21张PPT)
- JJF(鲁) 142-2022 称重式雨量计校准规范
- Adobe-Illustrator-(Ai)基础教程
- 程序的运行结果PPT学习教案
- 圆柱钢模计算书
- 合成宝石特征x
- 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 年度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模板(共22页)
- 隧道工程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实用教案
- 得力打卡机破解Excel工作表保护密码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