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物理力的教案【篇一:初中物理力教案】 教 学 设 计 课程: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第四节力 姓名:石芳梦 学号: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力(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力。 (1)课程内容:力 (2)课程学时:1个学时 (3)所属学科:初中物理 (4)教学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 (5)知识结构: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力的作用效果 (2)教学难点:探究力的三要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力的概念和单位; (2)体会力的相互性和认识力的作用效
2、果;(3)探究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带领学生分析实例和做实验,从中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通过自制教具,带领学生探究归纳出力的三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和做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分析 容易有成就感,在学习上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由于刚接触物理这一门课程,他们对生活中的种种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初三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
3、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富于想象和创造力,并且 2、起点水平 (1) 认知结构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关于力的现象,但是对力的 现象的认知结构了解还不是很清晰,要对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引导。 (2) 认知能力分析:初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从小学跨入初中一段时间,并 且经历了一段时间初中的学习,已经逐渐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学习 能力逐渐增强,通过对力的定义的学习以及平时生活的积累,对力的 性质及作用效果有一定的认识。 3、学习态度分析 初三学生经历了两年的学习过程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上课注意听讲,但是课后巩固不是太多,只是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对新事物好奇,愿意带着问题去探索问题,但是自身的能
4、力还有所欠缺。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演示实验、指导探究 (2)教学器材:气球、小车、磁铁、铁、木板、盆、弓箭等(上课前将器材分发给各小组) (3)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教学模式的设计 1.1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 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问题支架为主贯穿知识学习,不断搭建脚手架,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目标任务导向明确,引导让学习者经历一些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如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 1.2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图如图4所示: 图4 教学模式图 2.教学流程图的设计 教学流程图如图5所示:【篇二: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
5、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具准备: 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 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
6、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 用力拉弹簧,弯钢
7、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 1.力的概念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1. 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 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
8、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设疑:那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例子是力的三要素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呢? 4.前后呼应:在上课前,老师说在掰腕游戏中失败的同学,也能反败为胜,你现在有办法了吗?我们再试一下。学生讨论猜想。学生浏览后,思考回答:学生举例体验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四、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大小; 箭头表示力方向,线段起点和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教师指导:强化作示意图方法 2、 学生板演作力的示意图是力学的重点,在这里
9、由学生自主搜索,并结合了一些实物分析,然后进行训练。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过渡语:刚才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是不是很紧张呀、我们一起听首歌轻松一下,会唱的同学,大家一起唱。 2.设疑:同学们在拍手(跺脚)时有什么感觉 3.提问:根据你们的感受我们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4.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呢? 回答: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他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物理,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 (三 交流小结 知识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本节课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检测一下我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了没有。学生自由回答和指定回答相结合练习题难易程度不同,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让ab类学生吃饱,也让c类学生吃好。 (四) 作业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足球启蒙教育介绍
- 学前教育专业宣传手册
- 粘土砖瓦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导尿管及造瘘管的护理
- 2025企业班车租赁合同书
- 2025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员工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
- 上肢骨解剖课件
- 2025健身房转让合同2
- 手汗症病人的护理
-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实践报告3000字
-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
- 山东省大教育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DB43T-稻-再-油生产技术规程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 DB36∕T 1720-2022 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用与探讨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营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