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核酸代谢-2010_第1页
第十章核酸代谢-2010_第2页
第十章核酸代谢-2010_第3页
第十章核酸代谢-2010_第4页
第十章核酸代谢-20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核酸代谢w核酸和核苷酸降解代谢w核苷酸的合成代谢w核酸的合成代谢 (dna的合成及修复)w核酸的合成代谢 (rna的合成-即转录过程)第一节 核酸和核苷酸降解代谢w概述w核酸降解成核苷酸(核酸的酶促降解)w嘌呤的降解w嘧啶的降解 (一)核酸和核苷酸的降解途径概述(一)核酸和核苷酸的降解途径概述 核酸核酸 核苷酸核苷酸 核苷核苷 碱基碱基+ +戊糖戊糖-1-p-1-p 磷酸磷酸核糖核糖-1-1-磷酸磷酸核糖核糖-5-5-磷酸磷酸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脱氧核糖脱氧核糖-1-1-磷酸磷酸醛缩酶醛缩酶乙醛乙醛甘油醛甘油醛-3-3-磷酸磷酸核苷磷酸化酶核苷磷酸化酶核酸酶核酸酶核苷酸酶核苷酸酶尿

2、酸或有机酸尿酸或有机酸体内核酸降解及消化 (二)核酸的酶促降解(二)核酸的酶促降解5 p pbdnaaseidnaaseiiboh3 3位置位置dnadna内切酶内切酶 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存在着一类能识别外源中存在着一类能识别外源dna双螺旋中双螺旋中4-8个碱基对所组成的特异的具有二重旋转对称性的个碱基对所组成的特异的具有二重旋转对称性的回文序列回文序列,并在此序列的某位点水解,并在此序列的某位点水解dna双螺旋链,双螺旋链,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这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这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ristriction endonuclease)。)。限制性内切酶被称为限制

3、性内切酶被称为“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技术中的技术中的“手手术刀术刀”,它的发现对基因工程发展起着极其重要作,它的发现对基因工程发展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用dna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常用的常用的dna限制性内切酶的专一性限制性内切酶的专一性酶酶辨认的序列和切口辨认的序列和切口说明说明 a g c t t c g a g g a t c c c c t a g g a g a t c t t c t a g a g a a t t c c t t a a g a a g c t t t t c g a a g t c g a c c a g c t g c c c g g g g g g c c c

4、bam h ialu ibgl ieco r ihind sal isma i四核苷酸,平端切口四核苷酸,平端切口六核苷酸,平端切口六核苷酸,平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六核苷酸,粘端切口rna内切核酸酶5 p p p pohpypupupy p p pgacu p p pga3 rnaase irnaase u2rnaase t1py:嘧啶:嘧啶 pu :嘌呤:嘌呤 rna外切核酸酶5 p p p pohb p p p p3 bbbbbbb牛脾磷酸二酯

5、酶牛脾磷酸二酯酶( 5 5 - -外切,生成外切,生成3 3 - -单核苷酸)单核苷酸)蛇毒磷酸二酯酶蛇毒磷酸二酯酶( 3 3 - -外切,生成外切,生成5 5 - -核苷酸)核苷酸)(三)(三)(四)嘧啶的分解代谢(四)嘧啶的分解代谢胞嘧啶脱氨酶胞嘧啶脱氨酶二氢尿嘧二氢尿嘧啶脱氢酶啶脱氢酶二氢嘧啶酶二氢嘧啶酶脲基丙酸酶脲基丙酸酶二氢胸腺嘧二氢胸腺嘧啶脱氢酶啶脱氢酶二氢嘧啶酶二氢嘧啶酶脲基丙酸酶脲基丙酸酶nh3尿嘧啶尿嘧啶二氢尿嘧啶二氢尿嘧啶 h2oco2 + nh3-丙氨酸丙氨酸胸腺嘧啶胸腺嘧啶-脲基异丁酸脲基异丁酸-氨基异丁酸氨基异丁酸h2o丙二酸单酰丙二酸单酰coa乙酰乙酰coatca肝

6、肝尿素尿素甲基丙二酸单酰甲基丙二酸单酰coatca糖异生糖异生胞嘧啶胞嘧啶琥珀酰琥珀酰coa第二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w 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w 嘌呤核苷酸的嘌呤核苷酸的 “ “从头合成从头合成”w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w 嘧啶核苷酸嘧啶核苷酸“从头从头”合成途径合成途径w 嘧啶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w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脱氧核苷酸的合成w 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能合成各种嘌呤和嘧啶核苷酸。 合成途径有两条: (1)“从头合成”途径 利用核糖磷酸、某些氨基酸、co2、和nh

7、3等基本原料合成核苷酸。 (2)补救途径 利用体内或细胞内游离的碱基、核苷等中间物直接合成核苷酸。 (一)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一)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二)嘌呤核苷酸的(二)嘌呤核苷酸的 “从头合成从头合成”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和胸腺,而脑、骨髓则无法进行此合成途径。是小肠和胸腺,而脑、骨髓则无法进行此合成途径。合成部位合成部位从头合成过程从头合成过程 1 1)impimp的合成(前体为磷酸核糖的合成(前体为磷酸核糖-1-1-焦磷酸,即焦磷酸,即 prppprpp) 由焦磷酸激酶和由焦磷酸激酶和atpatp,mgm

8、g2+2+催化催化 2 2)impimp转变形成转变形成ampamp和和gmpgmp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合成是先形合成是先形成糖结构,成糖结构,(prpp)再在再在糖结构上连糖结构上连接各种接各种“零零件件”合成嘌合成嘌呤碱呤碱第一个第一个“零零件件”的加入,的加入,这样反应一这样反应一共有共有11步之步之多多imp生成总反应过程生成总反应过程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腺苷酸琥珀酸合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成酶次黄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脱氢酶鸟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合成酶合成酶w 由上述反应过程可以清楚的看到,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这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一个重要

9、特点。 imp的合成需5个atp,6个高能磷酸键。amp或gmp的合成又需1个atp。w 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能力,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 定义:定义: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为补救合成(或重的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为补救合成(或重新利用)途径。新利用)途径。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补救合成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些补救合成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氨基酸的消耗。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能进行补救合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

10、骨髓等只能进行补救合成。成。 另外当由于遗传、疾病、药物等原因从头合成受阻另外当由于遗传、疾病、药物等原因从头合成受阻时采取补救途径合成时采取补救途径合成 (三)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三)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或称为磷酸核糖转移酶或称为磷酸核糖转移酶或称为核苷磷酸激酶或称为核苷磷酸激酶天冬氨酸天冬氨酸co2nh3nncccc654321h2n-co-p氨甲酰磷酸氨甲酰磷酸 (四)嘧啶核苷酸(四)嘧啶核苷酸“从头从头”合成途径合成途径 d转氨甲酰酶转氨甲酰酶二氢乳清酸酶二氢乳清酸酶二氢乳清酸二氢乳清酸脱氢酶脱氢酶fmn,fad焦磷酸化酶焦磷酸化酶脱羧酶脱羧酶ctp合成酶合成酶核苷二磷酸激酶

11、核苷二磷酸激酶尿嘧啶核苷酸激酶尿嘧啶核苷酸激酶(五)嘧啶的补充途径合成(五)嘧啶的补充途径合成尿苷磷酸化酶尿苷磷酸化酶胞嘧啶不能两种嘧啶都用这个激酶(六)脱氧核苷酸的合成(六)脱氧核苷酸的合成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七)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och3 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nadph+h+sernadp+gly n5、n10ch2 fh4 fh2二氢叶酸还二氢叶酸还原酶原酶ser羟甲基羟甲基转移酶转移酶nhnodr-ponhnodr-p生成亚甲基还原二氢叶酸转移甲基第三节 核酸的合成代谢(dna的合成)w复制过程中的酶及相关因子w复制方式w复制过程(一)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和

12、蛋白质因子w 拓朴异构酶w 解螺旋酶(解链酶)w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w 引物酶w dna聚合酶w dna连接酶拓朴异构酶使dna超螺旋变为松驰态;它兼有内切酶和连接酶的活力,能迅速使dna链断开后再接上。解螺旋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引物酶w原料:ntpw引物酶的作用:合成一段rna作为引物wrna引物作用:引发dna的合成dna聚合酶w原料:dntpw方向:53wdna聚合的种类:1.dna聚合酶i2.dna聚合酶ii3.dna聚合酶iii校正机制聚合酶活力聚合酶活力3 到到5的外切酶活力(校正的外切酶活力(校正)dna聚合酶聚合作用前先校对,错误配对就使用3-5外切酶活力,这也是dn

13、a聚合酶必须要引物的原因。修复或除引物机制dna连接酶(二)dna复制的方式(1)半保留复制(2)复制子和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序列保守常有反向重复的回文结构复制子序列保守常有反向重复的回文结构(3)复制方向和速率(4)半不连续复制w 复制叉上仅结合了一套dna聚合iii,前导链与滞后都是由同一套dna聚合酶完成的。滞后的模板链要形成环,穿过dna聚合酶才能保证两条链的合成方向均为53。(三)dna复制的过程起始起始的调控延长阶段二阶段二阶段一阶段一延长延长引物的合成:随后链的每个冈崎片段都需要合成引物的合成:随后链的每个冈崎片段都需要合成 rna引物。也是由引物酶催化。引物。也是由引物酶催化。冈崎

14、片段的合成:冈崎片段的合成:dna聚合酶聚合酶(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在引物的在引物的3末末端使端使dna链延伸,直至抵达其下游的链延伸,直至抵达其下游的另一个冈崎片段的另一个冈崎片段的rna引物的引物的5端。端。终止真核生物复制:端粒的形成:真核生物复制:端粒的形成:w 端粒端粒(telomere)是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是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分子末端的结构部分,通常膨大成粒状。其共同的结构特末端的结构部分,通常膨大成粒状。其共同的结构特征是由一些富含征是由一些富含g、c的短重复序列构成,可重复数的短重复序列构成,可重复数十次至数百次。十次至数百次。w 一段dna序列与蛋白质形成的一种

15、复合体,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所特有的结构。w 功能:保证线性dna的完整复制保护染色体末端决定细胞寿命,胚系细胞含端粒酶,体细胞不表达端粒酶。 w 线性线性dna在复制完成后,其末端由于引物在复制完成后,其末端由于引物rna的水解而的水解而可能出现缩短。故需要在可能出现缩短。故需要在端粒酶端粒酶(telomerase)的催化下,)的催化下,进行延长反应。进行延长反应。w 端粒酶是一种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体,它可以其蛋白质复合体,它可以其rna为模板,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对末端通过逆转录过程对末端dna链进行延长。链进行延长。 端粒酶端粒酶(telomerase)的作用机制的作用机制

16、dna复制基本过程复制基本过程w 半保留复制w 有特定的起点(原核生物为单起点,真核生物为多起点)w dna合成方向是53w 复制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但速度不一定相等w 半不连续复制,有前导链(连续)和后滞链(不连续)之分w 需要rna作为引物,以后引物被切除,补上dna(四)dna损伤及修复损伤(1)自发因素碱基互变异构碱基修饰(呼吸引起)脱氨基脱碱基(热运动)(2)物理损伤w 紫外w 电离辐射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由水产生自由基,氧化或降解碱基和核糖)(3)化学损伤常见的化学诱变剂常见的化学诱变剂化合物类别化合物类别作作 用用 点点分子改变分子改变碱基类似物碱基类似物如:如:5-bu

17、a 5-bu g- a - t - g - c -羟胺类(羟胺类(nh2oh)t c- t - a - c - g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no2)c u- g - c - a - t -烷化剂烷化剂如:氮芥类,如:氮芥类,nitrominsg mgg mgdna缺失缺失g 基因突变的后果及类型突变的类型:w 错配 (mismatch)w 缺失 (deletion)w 插入 (insertion)w 重排 (rearrangement)后果:致死使生物体某些功能改变,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只改变了基因型而对表现型无影响进化,在环境有利于机体新特征表达的情况下,被选择性保留下来,这就是进化的基础框移(

18、frame-shift) (1)错配修复(2)光修复(3)切除修复(4)重组修复(5)sos修复无校检功能第四节 核酸的合成代谢(rna的合成-即转录过程)w合成因子(聚合酶)w转录过程w转录后修饰w -因子与转录启始位点的识别有关,它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启始信号,并指导rna聚合酶与之结合。w -亚基是酶的催化作用核心,上面有抗生素利福平的结合位点。w -亚基由许多碱性氨基酸构成,在酶与模板dna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非特异性结合)w -亚基则与酶和启始位点的结合有关。(帮助酶其它部位结合) 真核生物体内rna聚合酶有三种,分别是rna聚合酶i、ii、iii,其中,rna聚合酶i与rrna前体合

19、成有关,rna聚合酶ii与mrna前体合成有关,rna聚合酶iii则与trna前体合成有关,结构也有不同。 (一)(一)rnaasernaase的结构的结构rna合成的机理w 转录时只利用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这条链称为模板链(或反意义链、非编码链);另一条链称为非模板链(有意义链、编码链)w 由于转录只在dna的一条链进行,所以称为不对称转录(二)转录的过程w 起始w 延长w 终止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转录起点细胞开始转录作用时,细胞开始转录作用时,rna聚合酶凭借其聚合酶凭借其 -亚基亚基的带正电荷特性,的带正电荷特性,借净电作用结合在借净电作用结合在dna链上。链上。起始w 启动子:指

20、示转录起始的dna位点聚合酶结合在聚合酶结合在dnadna模板上之后,通过扩散寻找启始位点,模板上之后,通过扩散寻找启始位点,聚合酶借助于聚合酶借助于 因子首先找到因子首先找到-35-35区,然后向下游移动到区,然后向下游移动到-10-10区(区(atat富集),双链解开形成局部单链,在起始位富集),双链解开形成局部单链,在起始位点(点(+1+1)接上第一个核苷酸。通常是)接上第一个核苷酸。通常是pppgpppgw 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较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较为复杂。目前已知为复杂。目前已知rna聚合酶聚合酶至少有六种不至少有六种不同的蛋白因子参与转录同的蛋白因子参与转录复合体的形成。这些蛋复合体的形成。这些蛋白因子被称为白因子被称为转录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