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杆“倚”遍与栏杆“拍”遍_第1页
栏杆“倚”遍与栏杆“拍”遍_第2页
栏杆“倚”遍与栏杆“拍”遍_第3页
栏杆“倚”遍与栏杆“拍”遍_第4页
栏杆“倚”遍与栏杆“拍”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栏杆“倚”遍与栏杆“拍”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清代谭献评此词说:“裂竹之声, 何尝不潜气内转。”“裂竹之声”指词作中炽烈浓郁的情感,“潜气内转”指情感的变化之多,幅度之大:由报国无门到自伤身世,由乡关之思到家国之恨,由知音难觅到英雄末路,抱负成空。情感跌宕起伏,沉郁

2、悲壮。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从何处入手才能深入理解词人愤懑不平的情感呢?笔者从“栏杆拍遍”中“拍”字入手,用文本假设法,尝试改为“倚”字作一对比解读,还原词人的真实情感。 推荐精选一、 登高“倚栏”,视通八方心为物役 古人登楼,纵目远眺,每多感慨。登楼是为了打破视野局限,开辟一片穷通万里的审美体验。纵观古今,登楼之愁,往往有羁旅行役、风物兴发、怀古咏史之愁,又有济世怀抱之叹、家国沦落之悲、宇宙沧桑之慨;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情则是一致的。 1.“栏杆”是与人亲密接触的意象。“倚栏杆”、“倚危楼”、“凭

3、阑干”等等,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里巷无名氏,从文人墨客到僧道尼妓,无一没有的动作。玉砌的雕栏、富贵的朱栏、炫目的画栏、断壁的危栏旁,都与“凭栏意”或“登临意”结下不解之缘。 描写“倚栏”,一般表达倚栏独立、愁怨无人能解的哀惋情怀,传达河山沦陷的乡关之思和家国之恨,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志士之痛等。比如,周邦彦一落索,以“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抒写伤春恨别、离愁闺情;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之栏杆,抒发“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之思,同样写出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表达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 推荐精选2.登楼倚栏,是个性化情感的多重凝结。解读词作,不能“

4、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陆游生查子)。辛弃疾的“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之愁。辛词不是遣兴娱宾之作,而是人生遭际的真实写照。 山本来是无情之物,连山也懂得“献愁供恨”,“愁”的是什么?一“愁”大好河山沦陷敌手。他在菩萨蛮说“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无数山遮挡视线,只能用眼前清秋中如此壮阔而秀美的山水泛指中原沦陷的大好河山。为什么不写“雁字回时”而写“断鸿声里”,“雁字”是群雁,“断鸿”是失群的孤雁,用“断鸿”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委婉地写出“江南游子”的

5、乡关之思和家国之恨;二“愁”南宋朝廷日薄西山。为什么不写“迟日”而写“落日”,“落日”二字,既指俯仰瞻眺时间之久,又暗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国势危殆。“恨”的又是什么?一“恨”报国无门。词人非一般的江南游子,词人由行伍出身,却天天面对金瓯缺,山河碎。词人虽有一颗比天大、比火热的收复中原、报效祖国之心,但南归之后,实际失去了钢刀利剑,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深感壮志难酬;二推荐精选“恨”心事无人能解。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却无知音,不被南宋当权者理解。 这一切的情愫,都是山水主动“献愁供恨”,移情于物,物我合一。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是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仅存半

6、壁。 3.登临凭栏,在辛弃疾不同词作中反复出现。在摸鱼儿说“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依危楼”引发“闲愁最苦”的感慨;在满江红有“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吐露倚楼人独的“敲碎离愁”;在水龙吟有“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借花的“荣华易消”传达“儒冠曾误,平生官冷”的悲慨;在鹧鸪天?代人赋中有“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极写女主人公离别之恨、相思之深;在念奴娇有“待上层楼无气力,尘满栏干谁倚”,感叹尝尽了欲说还休的愁滋味,不敢再登楼,或者怕见危栏,谁还敢去登楼倚栏? 综上所述,栏杆作为诗词的独特意象,凝结作者普世化的情思,为作者所喜爱。有了栏杆,就站得高、望得远、

7、想得深、愁得多。同一个栏杆,不同的情怀,栏杆之外,必定有一份牵挂,更多的是百味杂陈,百感交织。可谓壮也栏杆,伤也栏杆,辛氏登楼推荐精选“倚栏”有何不可? 那么,为什么辛弃疾要用“拍栏”,而且是“把栏杆拍遍”?是妙手偶得还是刻意为之?必须联系背景,结合词句作深入分析。 二、拍栏看剑,动于中而不能抑 “拍栏”中拍出怎样的情感?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言:“盖当南归之初,自身之前途功业如何,尚难测度,嗣后乃复沉沦下僚,满腹经纶,迄无所用,迨重至建康,登高眺远,胸中积郁乃不能不以一吐为快矣。”根据知人论世,我认为“拍”蕴含着五层意思: 1.抒发乡关之思、家国之恨。词人触景伤情。为雄浑而秀美、寥廓又凄美的故土沦陷而“拍”。化用晋书?张翰传的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将自己与晋朝为吃鲈鱼脍而辞官还乡的张翰相比,中原沦陷,我漂泊江南,有家难归;难忘时事,我不可能像张季鹰弃官回乡;异族入侵,我恨不思复国的南宋朝廷。“拍栏”表示自己的乡关之思和家国之恨绝不像张翰一样,我回故乡之日,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推荐精选2.抒发报国无门、无路请缨之悲。且分析词人的一个动作细节“把吴钩看了”。李贺南园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也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吴钩”是吴王阖闾所造的钩形刀,为战场杀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