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精品:修辞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精品:修辞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精品:修辞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精品:修辞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精品:修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正确使用修辞 一、一、就是打比方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 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来。 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本体,用来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体喻体,连接本体和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喻体的叫做比喻词比喻词 。 例如例如: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2、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帆下带着尖底的舱。(宗璞的舱。(宗璞) 其中本体是其中本体是“每一朵盛开的每一朵盛开的花花”,喻体是喻体是“一个张满了的小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小的帆”,比喻词是比喻词是“像像”。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同类相比同类相比 表示猜度表示猜度 表示想象表示想象 表示举例的引词。表示举例的引词。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这天黑沉沉的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好像要下雨了。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

3、仿佛置身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像雷锋、焦裕禄等。种类种类明喻明喻暗喻暗喻借喻借喻本体本体喻词喻词喻体喻体 1 1、明喻、明喻 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 ,用用“像像”“”“好像好像”“”“如如”“”“如同如同”“”“似似”“”“仿仿佛佛”“”“好比好比”“”“一般一般”“”“像一样像一样”“”“像像似的似的”“”“如同一般如同一般”等比喻词连接等比喻词连接的的比喻。如的的比喻。如: :(1 1)船舱鼓鼓的)船舱鼓鼓

4、的,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就要绽开似的。要绽开似的。(2 2)这里除了光彩)这里除了光彩, ,还有淡淡的芳香还有淡淡的芳香, ,香气似乎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也是浅紫色的, ,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v注意注意:含有以上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含有以上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打比方是打比方,所以不一定是比喻句。如所以不一定是比喻句。如:v(4)他好像刚刚还在这里。(表示)他好像刚刚还在这里。(表示猜测)猜测)v(5)小赵长得就像高仓健。(表示)小赵长得就像高仓健。(表示比较比较) 2 2、暗喻、暗喻 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

5、, ,用用“成成”“”“变成变成”“”“是是”“”“就是就是”“”“成成为为”“”“等于等于”等比喻词连接的比喻。如等比喻词连接的比喻。如: :(6 6)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7 7)尾巴是道地的舵)尾巴是道地的舵; ;脚就是宽阔的浆脚就是宽阔的浆; ;它的一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 ,微微地鼓起来微微地鼓起来, ,这就这就是帆是帆(8 8)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的速成班,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头顶上盘着大辫子, ,顶得学生制帽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形

6、成一座“富士山富士山”。注意注意:含有以上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含有以上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打比方定是打比方,所以不一定是比喻所以不一定是比喻句。如句。如:(9)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黑夜变成了白天。(变成了白天。(“黑夜黑夜”和和“白天白天”是同类事物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不能构成比喻)比喻)暗喻的几种变体暗喻的几种变体: :1 1、本体和喻体属并列关系、本体和喻体属并列关系, ,如如: :从喷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 ,从血管里流出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来的都是血。2 2、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如如: :这里这里是花的海洋。是花的

7、海洋。3 3、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如、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如: :书书籍籍人类的朋友。北京人类的朋友。北京祖国的祖国的心脏。心脏。 3、借喻、借喻 指的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指的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而由喻体直接代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的比喻。如替本体出现的比喻。如: :(1010)教师不光要把)教师不光要把“一桶水一桶水”指给学生看指给学生看, ,更要把更要把学生引到学生引到长流不尽的泉边长流不尽的泉边和和浩渺无际的海边浩渺无际的海边去。去。(1111)难道我们能容忍任何)难道我们能容忍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政治的微生物物来玷污我们来玷污我们清洁的面貌清洁的面貌和侵

8、蚀我们的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健全的肌体吗吗? ?(121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厚障壁了。了。 比喻一般有以上三种格式比喻一般有以上三种格式, ,几个比喻几个比喻连用称为连用称为博喻博喻。如。如: :(1313)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一川烟草, ,满满城风絮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梅子黄时雨。(1414)(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南国之秋)色彩不浓, ,回味不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永。比起北国的秋来, ,正像是黄酒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与白干, ,稀饭之与馍馍稀饭之与馍馍,

9、,鲈鱼之与大蟹鲈鱼之与大蟹, ,黄犬之与骆驼。黄犬之与骆驼。 4、通感、通感 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例如例如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把荷花的似有把荷花的似有似无的清香比作似无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茫的歌声”,以听觉写嗅觉才能感以听觉写嗅觉才能感到的事物到的事物,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香似有似无香似有似无,忽有忽无的特点。忽有忽无的特点。 例例:大理人别有情趣大理人别有情趣,很有福气。几乎家家很有福气。几乎家家院内是繁花院内是繁花,户户门内有清流。好花还须户户门内有清流。好花还须绿叶衬绿叶衬,这翡翠般的绿叶这翡翠般的绿叶,正衬托着社会主正衬托着社会主义

10、幸福的义幸福的“生活之花生活之花”呢。呢。 翡翡 翠翠优美环境优美环境社会主义幸福生活还社会主义幸福生活还须优美的环境来衬托须优美的环境来衬托 本体本体 绿叶绿叶喻体喻体 好花还须绿叶衬好花还须绿叶衬 绿绿 叶叶 比比 拟拟 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即拟拟人人和和拟物。拟物。 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性的词语描述物, ,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如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如

11、: :(1 1)湖水愈发温柔)湖水愈发温柔, ,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平躺躺着着, ,安然地安然地享受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抚, ,那神态那神态, ,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呢。(2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南放在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说:“:“你们放心吧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这儿准保暖和。(3 3)洋八股必须废止)洋八股必须废止, ,空洞抽象的调子必须少空洞抽象的调子必须少唱唱, ,教条主义必须教条主义

12、必须休息休息, ,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气派。 拟物拟物就是把就是把“人人”当作当作“物物”来写来写, ,使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或者把甲物当作乙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 :(4 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到了自家的房外,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出来了, ,接着便接着便飞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5 5)坦克后面)坦克后面,“,“老虎团老虎团”的士兵的士兵嗷叫嗷叫着冲着冲

13、了过来了过来 。(6 6)还有一问)还有一问, ,是是:“:“公理公理”几块钱一斤几块钱一斤? ?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表现的是甲物具有乙物的动作、行为;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表现的是甲物具有乙物的特征。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如“他竖起耳朵听”不必说出像什么动物那样“竖起耳朵”;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二、二、 夸夸 张张 故意言过其实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事物作扩大

14、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这种辞格叫夸张。夸张一般有扩大、辞格叫夸张。夸张一般有扩大、缩小、超前三类。缩小、超前三类。 1 1、扩大夸张、扩大夸张 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等处说重、强等处说, ,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例如其实。例如: :(1 1)他每一天每一点种都要换一套衣)他每一天每一点种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皇上在更衣室里。上在更衣室里。” ” (2 2)泰山小啊天山低)泰山小啊天山低, ,顶天立地的向顶天立地的向秀丽秀丽! ! 2、缩小夸张、缩小夸张 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是

15、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等处说轻、弱等处说, ,实际就是往小里的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例如言过其实。例如: :(3 3)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 ,打仗总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打了百十回吧, ,身上一根汗毛也没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碰断。(4 4)一个浑身黑色的人)一个浑身黑色的人, ,站在老栓站在老栓面前面前, ,眼光正像两把刀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超前夸张 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例如或同时出现的。例如:(5)他酒没沾唇)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脸就红

16、了。(6)农民们都说)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看见这样鲜绿的苗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1、夸张不是浮夸、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合理地夸大而是故意合理地夸大“脚脚下的地球当球玩下的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大洋海水能喝干”就不合就不合理。理。2、夸张要明确、显露、夸张要明确、显露,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分不清是事实还是夸张。如否则分不清是事实还是夸张。如“劳动三劳动三十天十天,胜过六十天胜过六十天”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了。实了。3、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的特征。在文学体裁、运用夸张要注

17、意文体的特征。在文学体裁中运用夸张会取得很大的艺术效果中运用夸张会取得很大的艺术效果;而在科而在科技说明文、说理性的文章中就一般不用夸技说明文、说理性的文章中就一般不用夸张张,以免歪曲事实。以免歪曲事实。 三、借三、借 代代 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物的名称, ,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名称去代替, ,这种辞格也叫做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换名”。其中。其中, ,用来代替的事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物叫做借体, ,被代替的事物叫做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本体。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指的是

18、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体事物的名称。例如:(1 1)风筝花花绿绿)风筝花花绿绿, ,各式各样各式各样, ,有有“老鹰老鹰”,”,有有“鹦鹉鹦鹉”,”,有有“仙鹤仙鹤”,”,有有“蜈蚣蜈蚣”(2 2)“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这病自然一定全好; ;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着呢。”花白胡子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说, ,一面走到康大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叔面前。 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名称。例如例如: :(3 3)三

19、个臭皮匠)三个臭皮匠, ,顶个顶个诸葛亮诸葛亮。(4 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 ,会有千会有千百万个百万个李公朴李公朴站起来站起来! ! 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关的抽象事物。例如例如: :(5 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中国人民用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小米加步枪, ,打垮了帝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6 6)模范不模范)模范不模范, ,从西往东看从西往东看, ,西头西头吃烙饼吃烙饼, ,东头东头喝稀饭喝稀饭。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本体事物。例如: :(7 7)几年

20、来的文治武力)几年来的文治武力, ,在我早如小时候在我早如小时候所读过的所读过的“子曰诗云子曰诗云”一般一般, ,背不上半句背不上半句了。了。(8 8)不拿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 ,是三大纪律八项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注意中的一条。(五)(五)。如。如:一队红领一队红领巾唱着歌走了下来。巾唱着歌走了下来。(六)(六)。如。如:专弄文墨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为壮士捧腹。(“捧腹捧腹”是是“笑笑”的结果)的结果)(七)(七)。如。如:五十年间五十年间万事空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青铜铜”代代“镜子镜子”)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 1、借代重

21、在事物的相关性、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 ,脱离具体的语言环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境, ,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 ;借喻重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在事物的相似性, ,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借体和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如(如(1 1)我们去找那个)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歪嘴巴算帐。算帐。 (2 2)我们去找那个)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寄生虫算帐。算帐。“歪嘴巴歪嘴巴”是那个人的特征是那个人的特征, ,与所代的人有关联与所代的人有关联, ,是借代是借代; ;而而“寄生虫寄生虫”与本体之间并无关联与本体之间并无关联, ,只

22、只是某人不劳而食是某人不劳而食, ,和寄生虫有相似之处和寄生虫有相似之处, ,是借喻。是借喻。 2 2、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 ,如如“红领巾红领巾”只代指少先队员只代指少先队员; ;而借喻的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如: :“太阳太阳”可以比喻共产党、新中国、可以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青年等。3 3、借喻可换成明喻、借喻可换成明喻 , ,而借代则不能。如可而借代则不能。如可以说以说“共产党像太阳共产党像太阳”,”,不能说不能说“少先队少先队员员”像像“红领巾红领巾”。如如: :自信力的有无自信

23、力的有无, ,状元宰相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为据的。(借代)(借代)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悲的厚障壁厚障壁了。了。(借喻(借喻 ) 四、对偶四、对偶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把结构相同或相似, ,字数相等字数相等, ,意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来, ,叫对偶。如叫对偶。如: : 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 ,结构相同结构相同( (都是主谓都是主谓句句) ), ,字数相等字数相等, ,上下两句词性相对上下两句词性相对,

24、,意义意义上相互补充上相互补充, ,是个非常工整的对偶。是个非常工整的对偶。 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两个角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理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理, ,在内容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上互相补充, ,这就是这就是正对正对。比如。比如: : 唐朝的张说唐朝的张说, ,远望这座桥就像远望这座桥就像“初初月出云月出云, ,长虹饮涧长虹饮涧”。 “ “初月出云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长虹饮涧”,”,这两个比这两个比喻喻, ,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 ,非常形象非常形象, ,是正对是正对。 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正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

25、可以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理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理, ,在在内容上相反或相对内容上相反或相对, ,这就是这就是反对反对。例。例如如: : 横眉冷对千夫指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牛。 这两句用一个工整的反对这两句用一个工整的反对, ,表现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的了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2021/3/1336构成对偶句的前后两个句子前构成对偶句的前后两个句子前后衔接后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流水对流水对,如如:“才饮长沙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又食武昌鱼”。 我国古代诗文里很早就运用了

26、对偶这我国古代诗文里很早就运用了对偶这种修辞格。例如种修辞格。例如: : (1 1)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愁云惨淡万里凝。 (2 2)沉舟侧畔千帆过)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前头万木春。 (3 3)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燕啄春泥。 (4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些对偶非常严格这些对偶非常严格, ,不仅字数相等不仅字数相等, ,结构相对结构相对, ,而且同一句中词与词之间平仄而且同一句中词与词之间平仄变化相应变化相应, ,上下句之间相对的词语词性相上下句之间相对的

27、词语词性相同。同。 现代文章对对偶的要求就比较宽了。例如现代文章对对偶的要求就比较宽了。例如: : (1 1)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动着: :这里在死亡这里在死亡, ,那里在生长那里在生长; ;这里在建这里在建设设, ,那里在破坏。那里在破坏。 (2 2)刚才还是白云朵朵)刚才还是白云朵朵, ,阳光灿烂阳光灿烂; ;一霎间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却又是乌云密布, ,大雨倾盆。大雨倾盆。 第一句中上下分句有重复的字词第一句中上下分句有重复的字词, ,第第二句中上下分句词性也不是完全相同二句中上下分句词性也不是完全相同, ,但但这两句都是对偶这两句都是对

28、偶, ,只是要求得没那么严格只是要求得没那么严格罢了。罢了。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 1、对偶的特点是、对偶的特点是“对称对称”, ,对比的特点对比的特点是是“对立对立”如如: :有的人活着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他还活着。2 2、对偶主要从、对偶主要从结构形式结构形式上说的上说的, ,它要求它要求结构相称结构相称, ,字数相等字数相等; ;对比主要从对比主要从意义意义上上说的说的, ,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 ,而不管结而不管结构如何。构如何。3 3、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来说

29、是对比, ,就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兼类。 由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由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用来加强语势语势,强调内容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成分排比成分排比:好像失了东三省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党国倒愈像一个国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呈文”,党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可以博得“友邦人士友邦人士”的

30、夸的夸奖奖,永远永远“国国”下去一样。下去一样。 句子排比句子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美丽和宽广。 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考验, ,他入党的志愿他入党的志愿, ,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 ? 我呢我呢, ,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 社会生产

31、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 ,劳动生产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 ,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 1 1、设问是从正面提出问题、设问是从正面提出问题, ,自问自答自问自答, ,问句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问句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反问则从反面提出问题反问则从反面提出问题, ,只问不答只问不答, ,答案答案就在问句里就在问句里, ,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容。 2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

32、气, ,设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 ,引起注意引起注意, ,启启发思考发思考 六、反复六、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为了强调某个意思, ,突出某种感情突出某种感情, ,有意重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叫反复。例如叫反复。例如: :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租借”9999年年; ;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租借”2525年年; ;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租借”9999年年; ;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前者前者“租借租借”2525年年,

33、 ,后者后者“租借租借”9999年。年。 “ “强占强占”“”“租借租借”,”,这些词语的反复使用这些词语的反复使用, ,强调了帝国主义者的蛮横霸道强调了帝国主义者的蛮横霸道, ,突出了中华民突出了中华民族在那个年代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族在那个年代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反复可以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反复可以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子, ,中间没有间隔中间没有间隔, ,这就是连续反复。这就是连续反复。 如如: : 1 1、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2 2、多谢、多谢, ,多谢多谢, ,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第一例连续使用第一例连续使用

34、“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第二第二例连续说例连续说“多谢多谢”,”,用的都是连续反复用的都是连续反复。 反复也可以在接连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反复也可以在接连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 ,隔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隔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 ,这就是间隔反复。如这就是间隔反复。如: : 1 1、狂风吹来了、狂风吹来了, ,洪水冲来了洪水冲来了, ,冰河爬来了冰河爬来了, ,碎石、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 ,开始了旅行。开始了旅行。 2 2、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攻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 ,严寒的霜雪冷冻着严寒的霜雪

35、冷冻着它它, ,风吹着它风吹着它, ,雨打着它雨打着它 第一句反复说某某东西来了第一句反复说某某东西来了, ,强调了强调了“碎碎石、沙砾、泥土石、沙砾、泥土”所遭受的行为所遭受的行为; ;第二句也通过第二句也通过反复强调说明了岩石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反复强调说明了岩石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攻击攻击”。 间隔反复有时和排比结合在一起使间隔反复有时和排比结合在一起使用。例如用。例如: : “ “粗估粗估”参数的时候参数的时候, ,要有物理直觉要有物理直觉; ;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 ,要有数学见地要有数学见地; ;决定方案时决定方案时, ,要有勇进的胆识要有勇进的胆识, ,又要

36、有稳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健的判断。 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排比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排比, ,从不同从不同方面有力地强调了邓稼先的能力和胆识。方面有力地强调了邓稼先的能力和胆识。 运用反复运用反复,要从表达的需要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出发,不能为反复而反复不能为反复而反复,造成重造成重复啰嗦复啰嗦,有碍文意的表达。只有有碍文意的表达。只有在确实需要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在确实需要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时出某种情感时,才能使用反复修才能使用反复修辞格。辞格。 七、七、双双 关关 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条件, ,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

37、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 ,表面上说的是表面上说的是甲义甲义, ,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 ;类似我们平时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石三鸟、一箭双雕、指桑骂槐所说的一石三鸟、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包括双关包括谐音双关谐音双关和和语义双关语义双关两种。两种。 1、谐音双关、谐音双关 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 ,如如: : (1 1)杨柳青青江水平)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道是无晴晴却有却有晴晴。 (2 2)外边树梢头的

38、蝉儿却在枝头唱高)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枝头唱高调调:“:“要死哟要死哟! !要死哟要死哟!”!”(茅盾(茅盾雷雨前雷雨前) 例(例(1 1)利用)利用“晴晴”“”“情情”同音构成双关同音构成双关, ,例(例(2 2)利用音近表面摹拟蝉儿的叫声)利用音近表面摹拟蝉儿的叫声, ,实实际是用雷雨前闷热得要死来诅咒反动黑暗际是用雷雨前闷热得要死来诅咒反动黑暗的统治已到了末日。的统治已到了末日。 此外此外, ,汉语中的许多歇后语就是利汉语中的许多歇后语就是利用谐音双关构成的。例如用谐音双关构成的。例如: :(3 3)老虎拉车)老虎拉车谁赶(敢)谁赶(敢)? ?(4 4)孔夫子搬家)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39、。净是书(输)。(5 5)窗户眼吹喇叭)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鸣(名)声在外。外。 2 2、语义双关、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 ,例如例如: :(1 1)他却笑着说)他却笑着说:“:“没关系没关系! !吃点墨水好哇吃点墨水好哇, ,我肚我肚子里的子里的墨水墨水还太少呢还太少呢!” !” (2 2)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 ,他们没想他们没想到包马脚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到包马脚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 ,露出了他们露出了他们的马脚。的马脚。 例(例(1 1)用)用“墨水墨水”的多义性的多义性, ,表面用的

40、是本表面用的是本义义, ,实际指的却是比喻义实际指的却是比喻义: :学问或知识。例(学问或知识。例(2 2)中中“马脚马脚”也是实际用的比喻义也是实际用的比喻义: :破绽。破绽。 上例上例(1 1)中用借体)中用借体“袁世凯袁世凯”代替本体代替本体“印有袁世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凯头像的银元”,”,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是借是借代代; ;例(例(2 2)中用喻体)中用喻体“嫩苗嫩苗”代替本体代替本体“天才天才和常人和常人”,”,二者之间只有相似性二者之间只有相似性, ,是借喻。是借喻。 文言文的修辞文言文的修辞 和现代汉语一样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也多文言文中也多运

41、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方式些特殊的修辞方式, ,自然有助于阅读自然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这里着重说明的是现代能力的提高。这里着重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汉语中不常见, ,或对文言文阅读理解或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影响较大的几种修辞格。影响较大的几种修辞格。 1 1、借代、借代 文言文中文言文中, ,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 ,如果按字面翻译如果按字面翻译, , 往往会造成误解。往往会造成误解。 如如: :“臣本布衣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躬耕于南阳。” ”

42、这里的这里的“布衣布衣”在古代不给理解在古代不给理解, ,因为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 ,用这一特征来代事物用这一特征来代事物本身本身, ,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 ,按字按字面译为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穿布衣服的人”,”,后面的后面的“不以臣卑不以臣卑鄙。鄙。”(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产生疑问产生疑问:“:“穿布衣服穿布衣服”,”,怎么就怎么就“地位低地位低”呢呢? ?在翻译时对这类地方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在翻译时对这类地方应采取意译的方法, ,加以复原(译为加以复原(译为“平民百姓平民百姓”), ,否

43、则往往会否则往往会使人莫名其妙。使人莫名其妙。 2、互文互文 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作为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在文言文中也互文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这类句子较为常见。这类句子, , 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充, ,常常可以收到言简意中的效果。常常可以收到言简意中的效果。 如如: :“不以物喜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不以己悲。”(范仲淹(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原意本是)原意本是“不因有外物环境不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这里的“喜喜”,”,不仅指不仅指“物物”,”,同时也指同时也指“己己”,”,悲不悲不仅指仅指“己己”,”,也指也

44、指“物物”。 3 3、委婉、委婉 在语文表述中在语文表述中, ,为了某种需要为了某种需要, ,对某件事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而是换一种说法而是换一种说法, ,这这就是委婉。就是委婉。 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交场合。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交场合。如赤壁之战中如赤壁之战中, ,曹操给东吴下战书曹操给东吴下战书,“,“今治水今治水军八十万从军八十万从,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 ,杀气腾腾杀气腾腾, ,却故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对这类句子的翻译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对这类句子的翻译, ,则一定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色彩则一定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色彩 4 4、讳饰、讳饰 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 ,往往是往往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了说法。由于人的忌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