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5.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3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3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1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1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1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1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1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1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1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1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10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9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9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9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9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129195.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27239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3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本
内容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概览明要求【时空坐标】 【单元特征】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目标展示定方向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问题导引1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表现和影响。(历史解释)2私有制和剥削产生的表现。(史料实证)3古巴比伦文明的兴起过程和文明成果。(史料实证)4古埃及文明的兴起过程和文明成果。(史料实证)5古印度文明的兴起过程和文明成果。(史料实证)6古希腊文明的兴起过程和文明成果。 (史料实证)历史时空基础必备探新知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1)表现农业的产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_中南美洲_等地也先后培育出芋头、水稻、粟(小米)、玉米、南瓜等农作物。畜牧业的产生:人类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2)影响农耕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_生产者_。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_文化创造_工作。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_早期城市_。2文明的产生(1)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_劳动生产率_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私有制的产生: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_公共产品_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剥削的产生: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_阶级对抗_形式。(2)国家的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 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_监狱_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_部落首领_,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_文字_产生了,专门从事国家管理的官员,成为最初的官僚。【特别提示】人类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1)农耕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2)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概况(1)诞生区域: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_爱琴海_地区。(2)发展状况:在这些古代文明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3)特征: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_多元_特征。2古巴比伦文明(1)自然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_底格里斯河_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兴起过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_两河流域_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_苏美尔地区_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_汉谟拉比_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3)文明成果政治文明:建立了_君主专制_制度,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法律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_成文_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_君权神授_,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文化科技:西亚的_楔形文字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吉尔伽美什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_方舟_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3古埃及文明(1)自然环境:东北非的埃及同样干旱,但_尼罗河_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2)兴起过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3)文明成果政治文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_官僚系统_,_法老_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文化成就a文学: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_神话_和文学故事。b文字:_象形文字_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c历法: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_太阳历_。d建筑:_金字塔_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e造纸:尼罗河的特产_莎草纸_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思考1: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提示1:(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尼罗河还提供了通道,有助于埃及的统一。(2)两河流域也依靠境内河流发展农业,早期的国家因征战逐步被统一起来,因河流泛滥时间不定,所以有洪水和方舟传说。4古印度文明(1)兴起过程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_印度河_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_恒河流域_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到公元前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2)文明成果种姓制度a形成: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_种姓制度_。b内容:在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婆罗门主掌_宗教祭祀_;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_保卫_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_劳动者_,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_贱民_”。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c影响: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成就a宗教:_佛教_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b诗歌:摩诃婆罗多和_罗摩衍那_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c自然科学:印度人在天文、历法、_数学_、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思考2:印度种姓制度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提示2:(1)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刹帝利与吠舍大商人对婆罗门的特权感到不满。(2)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其教义(四谛)能够得到较为广泛的支持(特别是下层人民的支持)。5古希腊文明(1)自然环境: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2)兴起过程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_迈锡尼文明_。公元前8前6 世纪,城邦逐渐在这里发展起来。它们数量众多, 典型特征是_小国寡民_,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和_雅典_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概念阐释】古希腊公民与居民古希腊公民是城邦居民中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团体。一般来说,只有纯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才能成为本邦公民。而居民的范围则要大得多,它还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人等。(3)文明类型寡头政治:_斯巴达_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民主政治: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a表现: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_公民大会_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b局限性:但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_成年男性_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4)文化成就文学:优美的神话、严肃的_悲剧_、诙谐的喜剧, 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史学: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_修昔底德_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_亚里士多德_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思考3:古希腊在哲学上的成就有哪些?提示3:(1)苏格拉底其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知识即美德。(2)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史料探究释疑难主题一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一随着农耕和畜牧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私有制逐渐产生,男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有了变更原来的部落管理机关为一种新的由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公共权力所代替。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探究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提示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史料二社会上出现了穷人和富人、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他们手中的货币和其他财富,维持他们的特权地位,镇压被剥削者的反抗,便设立了各种强制性的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从此,古老的氏族制度完全解体,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摘自上海师大历史系世界史话古代中世纪部分探究2:根据史料二,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为什么说“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提示2: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是国家开始形成。社会上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设立,国家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拓展】阶级产生的主要途径(1)阶级产生的条件:社会等级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个人劳动能产出超过其个人生存所需的少量剩余的条件下出现的。(2)阶级产生的主要途径外部途径,氏族部落或个人把外族人变为奴隶,这是阶级产生的最初途径,而部落间的械斗和战争为此提供了方便条件。内部途径,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氏族公社内部分化出富有的剥削者上层,他们转变为氏族贵族,而贫困、负债的氏族下层中的一部分人则沦为贵族的依附民和债奴。主题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三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印度神话中的原始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探究3:根据史料三,指出不同种姓的地位与组成身体的部位之间是如何对应的。为什么?提示3:造物神用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借以说明各个等级的高低贵贱是神的意志决定的。奴隶主阶级用婆罗门教作为精神武器,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把等级制度神圣化。史料四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自由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法典规定:盗窃王宫或神庙财产的人,必须处死;侵犯别人住处的人,必须就地处死、掩埋;趁火盗窃财物的人,必须当场扔到火里烧死。摘自汉谟拉比法典探究4:根据史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从哪几个方面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该法典的历史地位如何?提示4:汉谟拉比法典从严格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等方面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史料五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早期文明,因以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为代表,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建筑,还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考古学上称为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解读成功。迈锡尼文明在充分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城堡坚固,尚武精神突出等。迈锡尼模仿克里特线形文字a形成自己的线形文字,考古学称之为线形文字b,该文字已被解读成功。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探究5:根据史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琴文明的几个文明中心的特征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相比有何异同。提示5:相同点:国家形态是君主制国家;注重建设王宫、卫城、陵墓。不同点:爱琴文明是以海洋文明为依托,商业、航海业发达,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希腊的特殊文明;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产生在大河流域(尼罗河、黄河、恒河等),这些文明地区最发达的是农业。【拓展】1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特点及地位(1)内容社会等级:古巴比伦王国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2)特点:以神的名义颁布(法典来自神授);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量刑不一;保留某些原始习惯法的印记(同态复仇、神明裁决)。(3)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保护了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2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2)消极影响: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低种姓的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进取心,缺乏民族凝聚力,延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3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27239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