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1101.doc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件+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2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件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2.zip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2244.ppt---(点击预览)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1101.doc---(点击预览)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第2课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2246.ppt---(点击预览)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第2课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1103.doc---(点击预览)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第1课时建设主体功能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2245.ppt---(点击预览)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第1课时建设主体功能区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1102.doc---(点击预览)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2247.ppt---(点击预览)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1104.doc---(点击预览)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1105.doc---(点击预览)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章末综合提升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31106.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28258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4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活***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件+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2,文本
内容简介: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巩固】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并强调五大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物科教投入不足 人口快速增长a. b. c. d.2.目前五大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应重点建设的系统有()发展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生存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a. b. c. d.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最快,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接近120,而此过程中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发展缓慢,所以经济的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污染加重为代价的。第2题,根据图示,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重点建设的系统为五大支持系统中能力指数较低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答案:1.a2.c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回答34题。3.题述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和公平性原则4.根据国家海洋法规规定,我国每年大致三伏时节为伏季休渔时间,伏季休渔这一政策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a.公平的观念 b.发展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解析:第3题,过度捕捞导致了渔业资源的枯竭,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可再生性,故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4题,我国每年大致三伏时节为伏季休渔时间,伏季休渔这一政策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中发展的观念。答案:3.a4.b下图为某地循环农业模式物质流程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农业模式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阶段性6.该农业模式的优点有()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 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增施有机肥,保护土地 农作物品种丰富,绿色优质a. b. c. d.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该农业模式做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现的是持续性原则。第6题,该农业模式做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但还没做到废弃物零排放,比如有机农产品加工有废弃物产出但没有显示废弃物利用;沼气的利用可以局部改变农村的生活用能结构,但是城市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变化;用沼液、沼渣施肥,有利于土壤的保肥,减少污染;农业的循环生产增加了农产品的种类,且中间无化肥使用,产品绿色优质,故正确。答案:5.b6.d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是氟氯烃过量排放而致;全球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酸雨是酸性气体(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而成的;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森林导致的。第(2)题,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经济)问题。第(3)题,措施应与原因对照,然后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答案:(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自净能力。(3)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提高】人们把循环经济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这些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89题。8.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志的产品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 b. c. d.9.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a.提供再生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 d.节约自然资源解析:第8题,对城市垃圾应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焚烧或填埋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志的产品、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和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有利于环境保护,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正确。第9题,图中显示a过程是废弃物经过处理后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根据循环经济模式的要求,可知a过程是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答案:8.c9.c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3年,我国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浪费型发展模式使煤、电、油“荒”声一片。材料二我国每年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透支”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中。(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试说明理由。(2)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怎样的发展之路?(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解析:第(1)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主要从代际公平进行分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资源消耗来获得少量的gdp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第(2)题,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走循环经济之路。第(3)题,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基本国情总结回答。答案:(1)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我国每年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损害了后代人的利益,代际公平受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资源消耗来获得少量的gdp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2)我国提出了走循环经济之路。 (3)我国的人口压力大,人均财富和人均资源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人口多和经济发展快,资源的需求量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经济每年增长的gdp中,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份额少,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环境危机。【挑战创新】目前,我国把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据此回答1112题。11.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发展清洁生产,减少废物排放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发展粗放农业,改善环境a. b. c. d.12.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资源利用率低,且相对短缺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净增人口多,人口压力巨大a. b. c. d.解析:第11题,节约型的发展道路意味着低能耗、低废弃物排放,错误,正确;粗放农业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件+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28258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