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1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8.doc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学案含解析打包16套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学案含解析打包16套新人教版.zip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4.1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11.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4.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10.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五单元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5.1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13.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五单元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5.15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12.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文明2.8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5.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文明2.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4.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文明2.6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确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3.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文明2.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2.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文明2.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1.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9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9.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1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8.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7.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10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6.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16.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15.doc---(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831214.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28770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6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学案含解析打包16套新人教版,文本
内容简介:
第12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自主复习】考点一、抗日战争【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轻巧识记:抗日战争2.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一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3.国共合作形势下两大战场的抗战【认知深化】一、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具有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3.两个战场并存,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始终。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典例.(2020全国卷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465251122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涉及工人、农民、商人、知识分子、地主等多个阶层,结合时间信息可知民族矛盾加深,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民主政权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于1940年,排除a项;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赞成抗日的民主人士,对汉奸和反动派实行专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45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建立联合政府,排除c项。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典例.(2020江苏卷11)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 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 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c. 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 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利用关羽、岳飞等人的忠义形象来宣传抗日,团结民众抗战,体现出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b项正确;“开始”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关羽、岳飞的内容并不是革命的理论,排除c项;抗战并不是要“争当英雄”,排除d项。三、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1.政治背景和实力(1)第一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弱小的政权,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2)第二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革命军队和巩固的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2合作基础和目标: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3合作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在组织和军事上支持国民党的领导,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领导所属的政权和军队,侧重于军事方面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和配合。4结果和前途: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合作中途破裂大革命失败;第二次合作,尽管两党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典例.(2020日照模拟)新中华报(1937-1941年)是中共中央党报。下表为该报纪念七七事变周年的主题。1938年“团结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摩擦分裂”“反对妥协投降”1940年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投降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全国抗战报道主题的变化反映了()a.统一战线政策的转变b.抗日战场形势的紧张c.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d.敌后战场地位的上升【答案】c【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并没有发生转变,始终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排除a;通过材料叙述可以看出,这主要是针对国民政府的政策,排除b;通过三年的报道主题,可以看出,这主要反映了共产党维护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卖国投降政策下的口号,是根据国共两党关系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故c正确;在材料中并不能看出敌后战场地位的上升,排除d。考点二、解放战争【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解放战争进程2. “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2.中共中央所在地迁移变化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认知深化】不同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国民革命时期(1)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土地革命时期(1)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2)依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的侵华活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转向民族矛盾抗日战争时期(1)政策:联蒋抗日(2)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解放战争时期(1)政策:自卫反蒋(2)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典例(2020海门模拟,31)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答案】b【解析】材料只是更改“野战军番号”,未涉及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故a项错误;野战军番号由“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分别更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故b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召开,时间上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是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故d项错误。【课时检测】1.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建的重工业企业主要有10家;1937年度又陆续增设了11家重工业企业或筹备机构,而这些企业均远离沿海,大部分设在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陕西等内地省份。这一做法旨在()a.平衡全国工业布局b.为持久抗战做准备c.带动民营经济发展d.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工业建设与日本侵华有关,故a错误;由材料“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建的重工业企业主要有10家;1937年度又陆续增设了11家重工业企业或筹备机构”“企业均远离沿海,大部分设在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陕西等内地省份”可知为持久性的抗战做准备,故b正确;抗日战争时期民营企业迅速萧条,故c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不具备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国际国内环境,故d错误。2.卢沟桥事变后桂系军阀李宗仁表示“今日的局势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他表示要秉“先国难而后私仇”的大义,拥护中央参加抗战。这一态度表明 ()a.民族利益高于一切b.国民政府威望高涨c.军阀派系纷争消除d.抗日战争开始【答案】a【解析】由材料“抗战图存”“先国难而后私仇”可知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故选a;材料只反映中央抗战得到桂系军阀的拥护,不能说国民政府威望高涨,排除b;军阀派系代表不同的利益,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c;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而非卢沟桥事变,排除d。3.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民党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c.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答案】c【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是在西安事变之后,故a错误;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序幕的是太原会战,故b错误;“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表明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故c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武汉会战之后,故d错误。4.(2019承德模拟)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重大作用d.正面战场的抗战支援敌后战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选c;a、b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战场对正面战场的支援,排除d。5.右图为漫画家梁中铭所创作的抗战漫画刀山上的舞蹈。该漫画的寓意是()a.唤醒民众,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b.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c.国共团结抗战凸显强大民族威力d.日军的暴行引起了国人强烈不满【答案】a【解析】根据漫画及所学知识可知,作者利用抗战漫画,表达唤醒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情感,再从漫画刻画了一个被遍地尖刀刺伤得狼狈不堪的日本士兵,可见战争的结局不言而喻,故a正确。漫画无法体现抗日战争的具体阶段,b错误;图中无法体现国共团结抗战,c错误;漫画强调全民族抗战必胜的结局,而非日军的暴行,d错误。6.日军侵华的罪行,有制造大屠杀与惨案(如南京大屠杀),有放火与轰炸(如重庆大轰炸),有细菌毒气战(如731部队)等。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这表明()a.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罪孽深重b.日本政府承认在华所犯罪行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答案】d【解析】题干中“南京大屠杀”是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发生的,故a错误;日本政府目前右翼势力猖獗,且题干未提及日本政府的态度问题,故b错误;题干未提及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等抗日势力的精诚合作问题,故c错误;题干中针对日军侵华的罪行,“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故d正确。7.(2020聊城模拟)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由此可见,当时()a.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b.国民党丧失了军心民心c.暴力革命观念深入人心d.美国大力支持国民政府【答案】a【解析】材料“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说明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民众对国民政府的态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民众支持暴力革命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美国支持国民政府打内战的态度,排除d。8.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答案】c【解析】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相符,故c正确;a、b、d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错误。9.1948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徐向前、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之下,由于全军奋战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是指()a.有利于百团大战取得胜利b.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c.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d.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1948年是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反攻阶段,从“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可知材料战役为战略反攻后的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故b正确;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三大战役决战胜利之后出现的,故d错误。10.(2020银川模拟)下面是一张报纸的号外,其报道的事件()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全面爆发b.表明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决战阶段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答案】b【解析】材料中“沈阳解放东北解放”与辽沈战役有关,表明解放战争处于大决战阶段,故排除a,选择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在三大战役之后,排除c;1949年4月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排除d。11.作家王树增在解放战争一书中指出:“解放战争并不仅是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那样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亦有攻打太原的艰难和血腥,攻打金门岛的惨烈和失败,攻打兰州的诡异和曲折,无数的人生悲剧掩埋在历史的深海里。”下列对解放战争经历曲折、跌宕过程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国共双方在各战场的军事态势不同b.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劣势和武装落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格局的影响d.美国始终都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经典战役之所以会有迥然不同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共双方在各战场的军事态势不同,故a正确;在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的军备尤其在东北战场是要领先国民政府的,故b错误;冷战格局的形成并不会直接影响中国内战战局,故c错误;在解放战争后期,由于蒋介石集团的腐败和战场上的节节败退,美国逐渐中断了对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军事援助,故d错误。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仅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也将威胁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将矛头指向苏联。1937年8月,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一个多月后,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国承诺不与第三国缔结共同反苏的协定,苏联也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19371939年,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用以购买苏联的飞机、坦克等军事装备。19371941年间,苏联对华派遣了大批的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宣称:“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同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减少直至停止了对华援助。1942年3月,苏联召回了全部在华军事顾问。1943年,苏联声称,“对于中国政府事件不再打算有任何的关心”。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在达成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以及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等秘密协议后,苏联决定出兵中国东北。4月,苏联废除苏日中立条约。8月上旬,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突袭并一举歼灭之。 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1941年间苏联对华援助的措施,并分析苏联援华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并加以简要评价。【答案】(1)措施:签订条约,允诺不与日本结盟;提供援华贷款以购买军事装备;派遣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6分)原因:德日法西斯的扩张威胁苏联的安全;出于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情和支持;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祸水东引。(6分)(2)演变:前期援华抗日;中期改变立场,停止援助;后期出兵东北,谋取利益。(3分)评价: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和多变,体现其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前期的对华援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勇气和信心,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客观上减小了日本对苏联的威胁;中期停止援助,不利于中国抗战;后期的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灭亡和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苏联的某些对华政策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表现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一面。(10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措施,根据材料,由“苏联也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得出中苏签订条约,允诺不与日本结盟,由“19371939年,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用以购买苏联的飞机、坦克等军事装备。19371941年间,苏联对华派遣了大批的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得出提供援华贷款以购买军事装备,派遣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等;第二问原因,根据材料,由“不仅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也将威胁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将矛头指向苏联”得出德日法西斯的扩张威胁苏联的安全,联系所学西欧国家推行“绥靖政策”,另外可能出于对中国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之政治史学案含解析打包16套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28770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