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含解析202103231169.docx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含解析打包17套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含解析打包17套.zip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与文艺含解析202103231161.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含解析202103231162.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含解析202103231163.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含解析202103231164.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含解析202103231171.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含解析202103231167.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对外关系含解析202103231168.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含解析202103231156.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含解析202103231157.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含解析202103231160.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202103231159.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含解析202103231158.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202103231165.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十月革命与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含解析202103231166.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含解析202103231169.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202103231170.docx---(点击预览)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202103231155.docx---(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2882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4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含解析打包17套,文本
内容简介:
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一、选择题。(本题20分,每小题2分,共有10小题)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解析】d对:材料反映了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开采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a错: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2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由材料“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五”计划期间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d项正确。3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答案】d【解析】1953年的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幅年画正是适应了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宣传需要,d项正确;此年画属于写实画,不是文人画,a项错误;注意时间是1953年,此时中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不能说“参与社会主义生产”,b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1956年,c项错误。4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a【解析】材料列举的相关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再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a项符合题意。5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解析】图片是新中国扫盲教育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特点,故c项正确。文人画注重写意,浪漫主义绘画强调艺术想象力,都与图片中的写实风格不同,排除a、d两项。同时期(二战后)西方流行的是现代主义绘画,排除b项。6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c【解析】c对:根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可联想到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材料中法制建设的提出说明法制建设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a错:材料中仅仅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并未说明法制建设的制度化。b错:新政权的组建工作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这与题目时间不符。d错: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目时间不符。7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解析】图表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美两国,实际反映了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改变落后工业面貌的愿望,也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的体现,故a项正确。8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并且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等,推动了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项正确。9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解析】b对:漫画以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为焦点,体现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a错: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中“量布做新衣”的信息不符。c错: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漫画中“1956年”的时间信息不符。d错:不是漫画的主旨且与史实不符。10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b【解析】b对:2003年,我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符合题干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要求。a、c、d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三者均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要求不符。一、选择题。(本题40分,每小题2分,共有20小题)微专题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据资料统计,我国195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49年的1.9倍,从1949年到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平均每年增长21.1%,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1%,平均每年增长34.8%;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平均每年增长15.3%。这些变化()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完善基础b表明国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c为向计划经济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d显示出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答案】c【解析】19491952年,这一时期我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之后的“一化三改”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一五”计划的实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完善基础,排除a项;材料中的经济并非是国营经济,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实现公有制,不能体现国家掌握经济命脉,排除d项。2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该道路的特征是()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b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c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d受“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答案】b【解析】据材料“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指三大改造建立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二者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且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三大改造是变革国内生产关系不是融入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建立计划经济,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政策不是“一边倒”,排除d项。3 “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工程进入实际施工的共有150项:军工企业44个,冶金业20个,化工业7个,机械加工24个,能源52个,轻工医药3个。这些项目的建设()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b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c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d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答案】b【解析】题干中提及“一五”计划建设的150个项目涵盖了重化、轻工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b项;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的是共同纲领和美苏冷战的形势,排除a项;c项中的“彻底改变”一词不妥,排除c项;“一五”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目前我国的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指向不明确,排除d项。4下表为19531955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和内地投资比例统计表。该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我国政府()19531955年合计其中沿海内地工业10044.755.3建筑业10047.647.0地质勘探10022.576.2交通运输10029.352.1a.力图扭转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c投资向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倾斜d实行沿海带动内地的战略【答案】a【解析】通过表格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政府对沿海和内地的各个经济部门都有所投资,说明我国政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力图扭转旧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故选a项;表格的对比项是“工业”“建筑业”“地质勘探”“交通运输”等经济部门,不是重工业、轻工业等的对比,排除b项;表格是对“沿海”和“内地”的对比,没有提及“民族地区”,排除c项;通过表格可知,内地的比重要大于沿海,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力图扭转工业发展不均衡的局面,而不是沿海带动内地的战略,排除d项。5 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答案】b【解析】“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强调改造的稳定性,故选b项;“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无法判断改革的成果,排除a项;“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无法体现与“一五”计划的关系,排除c项;“1956年”是三大改造的末期,排除d项。微专题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6吉林省驻京办事处简志在阐述1955年吉林省驻京办事处设置的动因时指出:当时,在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等方面,有许多事情不仅需要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汇报,而且也需要通过与其他省市之间协作和市场采购求得解决。据此可知,吉林驻京办设立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对吉林的管理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c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d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答案】c【解析】据材料“当时,在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等方面,有许多事情不仅需要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汇报,而且也需要通过与其他省市之间协作和市场采购求得解决”得出设立的目的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吉林加强和中央及其他省份的联系,而不是加强中央对吉林的管理,排除a项;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吉林加强和中央及其他省份的联系,而不是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排除d项。7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府部门编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厂志、学者的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等。由此可推知()a亲历者撰写的历史可信度较高b工厂与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丰富c“三线建设”的研究比较混乱d历史书写的群体呈现多元化特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参与书写三线建设历史的群体构成比较多元,学者、政府人员、媒体人、三线建设亲历者等群体有着各自不同的书写动因、方式、作用和特点,故选d项;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只是其中的一种记述形式,没有体现历史可信度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工厂与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丰富,排除b项;材料显示“三线建设”的群体多元,而不是研究比较混乱,排除c项。8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根据表格可知,新中国初期()19491957年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年末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市辖县)单位:万人年份成都西安兰州武汉洛阳包头太原大同19496639.7617103.4779.0021.468.911957111101.82702154539.9383.1329.05增长率(%)68.2156.1311.8107.8542.9343.7287.4226.0a.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c“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1949年非农业人口集中在成都、西安、武汉等城市,但1957年非农业人口集中于南北方各大城市,结合时间信息可知“一五”计划由于工业布局的调整使得各地非农业人口呈现平衡的态势,故选c项。9社队企业是由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社队企业大规模出现。1965年至1976年期间,其产值由5.3亿元增长到1239亿元。到改革开放前,社队企业发展到152万个,总产值达到493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4.3%。这一现象()a阻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b说明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c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d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65年至1976年期间社队企业发展迅速,对解决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问题,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根据材料“社队企业是由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可知社队企业促进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排除a项;人民公社体制既有优点又有弊端,排除b项;1978年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时间1965年至1976年期间不符,排除c项。微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01978年邓小平访问缅甸、尼泊尔、朝鲜、新加坡、日本美国普赖斯科学家代表团访华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50名中国留学生赴美1980年世界银行代表团访华上表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打开了外交新局面b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c加速了历史性转折d确定了对外开放政策【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19781980年中美加强官方访问与民间友好往来,同时世界银行代表团也访华,说明中国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加强,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进程,故选c项。11 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类商品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价格,即价格双轨制;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这表明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b传统经济体制仍具优势c国有企业制度根深蒂固d市场经济体制弊端显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价格双轨制”,说明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故选a项。12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全国集市数量变化的态势。该变化()a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b是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结果c与国家政策调整密切相关d是“左”倾思想影响的结果【答案】c【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左”倾指导的经济政策导致全国集市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思想、组织路线拨乱反正,集市数量不断增多,故选c项。13下图是我国1950年至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a至b时期,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b至c时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c至e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完善de至f时期,经济改革,初具成效【答案】d【解析】根据折线图,描述了我国建国后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a至b时期,“一五”计划期间各项工业迅速有序地发展起来,故a项错误;b至c时期,调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错误,向前发展,故b项错误;c至e时期,“左”倾错误盛行,民主法制受到影响,故c项错误;e至f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故d项正确。14时间行业部门广告内容特点1月4日天津日报蓝天牙膏率先恢复商业广告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参桂补酒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瑞士雷达表播出的第一条外商广告4月17日人民日报地质仪器开始刊登商业广告上表是1979年我国部分媒体行业开展广告业务的情况表。据此可知()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媒体行业率先启动对外开放c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d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答案】c【解析】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报刊、电视台等媒体行业开始开展广告业务,说明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故选c项;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媒体行业的改革开放,排除b项;材料整体上是说1979年我国部分媒体行业开展广告业务的情况,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5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以来,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到2016年9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a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b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有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d导致了城市规模日益庞大【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户籍制度的改革,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籍的限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变化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故选c项。16上述现象说明,当时我国()a国企改革成效显著b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c综合国力迅速增强d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2000200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故选b项。微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教育17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时间194919531956文科学生占比33.10%14.90%9%a.国家发展工业的需要b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所导致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需要【答案】a【解析】19491956年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这是受到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此时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故选a项;材料强调文科生占比不断降低,不涉及教育体制,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国家调整的是高校专业而不是国民经济,排除d项。18下表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1977年8月召开了科学教育座谈会1977年12月恢复高考招生制度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底科技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据此可推知,当时()a计划经济体制遭否定b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c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d经济发展急需科教人才【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改革开放前后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及拨乱反正,可知这些重大事件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故c项正确。19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表明()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有了质的突破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三个时期对计划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不同的论述,特别是南方谈话,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具体说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故选a项。20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答案】c【解析】材料未涉及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可知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故c项正确;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专项训练卷三 【指导练大题】计划用时:12分钟 题量:3题 满分:40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一、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1. ( 10分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离,臆度读西书为功。”(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答案】 (1)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2)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解析】(1)由材料“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相去几何矣”可得出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发达,由材料“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可得出主张引进西学,由材料“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可得出主张学习最新成果。(2)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第一小题梁启超的认识可以推导出可能影响,并联系梁启超所进行的政治活动就可以得出结论。可以答为: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2. ( 15分 )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材料三(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依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后到20世纪20年代前,哪些事件反映了“为中国的思想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新的救中国的出路”指什么路?旧的出路是什么?(3)同样是签约,但面对材料中不同的场景,你所产生的感受必然不同。你认为两种场景对你震撼是什么?简要阐明你的理由。【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2)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走俄国人的路或社会主义道路。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3)图一:“悲愤”:“悲伤”中华民族从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图二: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指出“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说明明清两代君权失去制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联系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两个方面回答。第二问由“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可以看出新的救国出来是走俄国人的路;相对于这个旧的出路都是学学西方走资本主义的道路。(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图片可以看出是中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场面,所以其感受必然是悲愤或悲伤的,因为中共丧失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清政府丧权辱国。图二是日本签订投降书的场景,其感受必然是备受鼓舞,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3. ( 15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含解析打包17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28820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