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200.ppt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2套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2套鲁教版必修第一册.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200.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84.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198.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82.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三节探秘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199.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三节探秘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83.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走近桂林山水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201.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走近桂林山水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85.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测评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86.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本章整合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196.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197.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3181.docx---(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2套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作用,地貌,土壤,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2,套鲁教版,必修,一册
编号:15742298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2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 单元 作用 地貌 土壤 课件 习题 测评 打包 12 套鲁教版 必修 一册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2套鲁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作用,地貌,土壤,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2,套鲁教版,必修,一册
内容简介: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基础巩固1.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e点的海拔可能为()a.142米b.192米c.98米d.298米解析据图可知等高线的等高距为50米,河流发育于山谷中,山谷线凸向等高线的高值处,图中河流自高往低(自西往东)处流,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可判断图中右侧有一支流汇入,那么e点附近的等高线海拔为150米,则d点位于150200米之间。故选b。答案b2.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a.从西北向东南流b.从东南向西北流c.从东北向西南流d.从西南向东北流解析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在图中右上部有一等高线与河流相交,可以判断河流从右上流向左下。根据指向标,可以看到,河流总体是由西北流向东南,a正确。答案a读某区域等高(深)线(单位:米)示意图,完成34题。3.如果在图中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4.最近几十年来,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多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解析第3题,河流发育于山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图示河段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海洋,说明西北地势高,则等高线向西北方向凸起。故选b。第4题,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处深度变浅。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破坏珊瑚体,河口清除淤泥,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受破坏,都会使处泥沙减少,深度增加,等深线向西移动,a、b、d错。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加,会使处变浅,等深线向东移动,c对。故选c。答案3.b4.c下图为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56 题。5.甲河流ab段流向为()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北向东南d.自西南向东北6.甲、乙河流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a.b.c.d.解析第5题,河流形成于山谷,由高处流向低处。图中右上角等高线数值分别是800米和600米,可判断河流在ab段的流向是由b流向a,左上角有指向标,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南向西北。a正确。第6题,甲、乙河流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哪条要看四条小路中哪条路最平缓,也就是等高线最稀疏,看哪条路通过的等高线条数最少。小路有4条等高线,小路有4条等高线,小路之间没有等高线,小路有3条等高线。小路沿等高线修建,地势最平坦,起伏最小。故选c。答案5.a6.c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78题。7.图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为()a.高原b.平原c.山地d.丘陵8.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箭头是()a.b.c.d.解析第7题,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知,图示范围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坡度较为平缓,故其地形主要为丘陵。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故图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根据示坡线与等高线关系知,集水方向正确。答案7.d8.a素养提升1.下列甲、乙两图为实景地貌图,丙、丁两图为实景地貌的等高线图。甲图中的小树在等高线图上的位置是()a.p处b.k处c.r处d.s处解析甲图实景中有山脊,对应的等高线图为丁图;乙图中有山谷。甲图中的小树位于山脊底部处,对应丁图中的r处。答案c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下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b.隔坡梯田c.坡式梯田d.反坡梯田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甲区域等高线疏密相间分布,说明地形是缓坡与陡坡相间分布。缓坡处建设梯田,陡坡处应护坡保持水土。结合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图分析,水平梯田、反坡梯田的陡坡处面积小,a、d错。坡式梯田整个山坡的坡度变化小,c错。隔坡梯田适宜分布在陡坡、缓坡相间分布的区域,b对。答案b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34题。3.关于图中湖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湖泊为外流湖b.湖泊的四地地形最为陡峭的是c.6月份河流水补给湖泊水d.该湖泊中渔业资源丰富,适合水产养殖4.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b.乙处河流流速较慢c.由甲处能望到乙处d.图中最高处海拔为600650米解析第3题,该湖泊位于我国东南地区,为外流湖,a正确;图中湖泊水位线可看作等高线,水位线稀疏说明坡度小,图中四地地形最为平缓的是,b错误;6月份是东南地区的雨季,河流水位高,河流水补给湖泊水,c正确;该湖泊中渔业资源丰富,适合水产养殖,d正确。故选b。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处位于陡崖下,但陡崖处位于山脊,没有河流发育,不能欣赏到瀑布景观,a错误;乙处等高线较密集,河流流速较快,b错误;甲处与乙处间有山脊阻挡,甲处不能看到乙处,c错误;图中等高距是50米,最高处在图中左上部,海拔为600650米,d正确。答案3.b4.d5.下图为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别判断a、b、c三地地形类型。(2)a、b两支流中水流较急的是,并说明理由。(3)图中河流干流拟建一水电站,请在图上用“”符号标出最佳坝址,并说明理由。(4)计划在甲村与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丙处还是丁处施工更容易?为什么?答案(1)a地为盆地,b地为山脊,c地为山谷。(2)aa支流流经处等高线密集,坡陡水急。(3)标图略(“”应标在河流流出“口袋形”洼地的出口处)。峡谷处建大坝,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4)丁处。因为经过丁处修建公路,坡度较缓,不需要开凿隧道,易施工,工程量小。6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a.变质岩b.花岗岩c.玄武岩d.石灰岩2.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解析第1题,丙图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第2题,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和沙漠地区。答案1.d2.d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读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图,完成34题。3.图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4.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喀斯特地貌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第4题,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的溶蚀作用而成,故d正确;与土壤、地形、植被等因素关系小,可排除a、b、c。答案3.a4.d右图是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新月形流动沙丘照片。读图,完成56题。5.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6.该沙丘可能位于()a.内蒙古高原b.鄂尔多斯高原c.准噶尔盆地d.塔里木盆地解析第5题,流动沙丘的迎风一侧坡度缓,背风一侧坡度陡。结合图示指向标,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东北风。故选c。第6题,该沙丘受东北风的影响形成,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盆地东侧没有高大山脉阻挡,北、西、南三面有高大山脉阻挡,d对。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没有山脉阻挡,以西北风为主,a、b错。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以西北风为主,c错。答案5.c6.d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右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78题。7.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 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c. 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d. 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8.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解析第7题,图示中每日的第一个图例表示沙丘顶,沙丘顶的高度呈波动变化,a错。6月11日沙丘东坡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b错。6月26日沙丘西坡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c错。6月2126日风蚀、风积的坡向相反,说明风向发生变化,d对。第8题,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东坡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说明移动趋势是向东,a对。西坡是迎风坡,b、c、d错。答案7.d8.a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完成910题。9.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10.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解析第9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背风坡往往较陡且向内凹,如图中p点所在一侧,而迎风坡往往坡度较缓,如向外伸出的舌头,如图中q点左侧;对于等高线图来讲,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侧吹,根据图上指向标所示方向可判定风向为西北风。第10题,图中所示地貌是风积地貌(沙丘)。该地貌主要集中于气候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所以此图所示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答案9.b10.c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完成1112题。1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1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析第11题,图示岩层位于岩层的下面,表明形成时间早;而图示岩层受流水影响,侵蚀较严重,岩层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所以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该处是断裂形成的谷地;因断层地基不牢固,所以不适宜修建水库。故选a。第12题,水位上升的中期,沉积物较少,表明河流搬运作用较强;水位下降时,沉积物较多,表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量增大时,河流侵蚀作用增强;而河流对河底和两岸的侵蚀,使河床加宽变深。故选d。答案11.a12.d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13.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14.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a.凹岸侵蚀b.凹岸堆积c.凸岸侵蚀d.凸岸堆积15.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解析第13题,考查牛轭湖的形成过程。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东北平原,故选b。第14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软硬不同的岩石,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故选a。第15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排除a、b,故选d。答案13.b14.a15.d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1617题。16.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17.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坡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d.阴坡缓坡解析第16题,根据甲图信息,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图示说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故选c。第17题,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根据乙图,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根据甲图,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多,故选d。答案16.c17.d石笋由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洞顶渗出,滴水到溶洞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如右下图所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致。据此完成1820题。18.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a.洞穴外的动物b.洞穴上覆的土壤c.洞穴中的植被d.洞穴中的地下河19.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a.变冷变干b.变冷变湿c.变暖变湿d.变暖变干解析第18题,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水滴渗流经过的洞穴上覆的土壤,b对。明暗相间的微层形成与有机质相关,不是动物、植被的遗体、遗迹,a、c错。石笋是滴水到溶洞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不是流水侵蚀形成,d错。第19题,结合石笋成因,冬季滴水量少,石笋发育慢,形成暗条纹。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冬季,含有的有机质少,d对。夏季滴水多,沉积物质中含有机质多,形成亮条纹,b错。春季、秋季不明显,a、c错。第20题,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说明水滴落的量大,反映了当地气候变暖变湿,c对。变冷变干时,微层逐渐变薄变暗,a、b、d错。答案18.b19.d20.c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低位河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后部分河段可能出现河水倒流,发育成为“反向河”。下图为山东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东周河与沂河之间历史上发生过袭夺现象。据此完成2123题。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东周河流量大,袭夺沂河b.沂河地势高,袭夺东周河c.东周河向源侵蚀,袭夺沂河d.沂河落差大,袭夺东周河22.图中“反向”河段是()a.bc段b.cd段c.ce段d.fg段23.图中各河段特点正确的是()a.fg段形成峡谷和瀑布b.ef段存在大量冲积砾石c.ce段东岸先堆积后侵蚀d.cd段河谷宽阔水量变小解析第21题,河流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根据等高线数值,在c点处,东周河海拔小于350米,沂河海拔大于350米,东周河向源侵蚀,袭夺沂河,c对,b、d错。东周河水量大小不是袭夺沂河原因,a错。第22题,沂河原流向东北方向,被袭夺后,图中“反向”河段是ce段,流向西南方向,c对。bc段、cd段、fg段河流流向不变,a、b、d错。第23题,图中各河段特点,fg段流向不变,水量减小,a错误。ef段断流,存在大量冲积砾石,b正确。ce段东岸先侵蚀后堆积,c错误。cd段河谷宽阔水量变大,d错误。答案21.c22.c23.b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涉水登山的一项探险活动。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2425题。24.该地适宜开展溯溪活动的线路是()a.l1b.l2c.l3d.l425.下列叙述中,与该地实际相符的是()a.山地最高峰超过350米b.地面至少有三个洼坑c.在m峰可一览其余群峰d.n地是观日出最佳点解析第24题,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涉水登山的一项探险活动。l2和l4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不适合溯溪。l3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不适合溯溪。l1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距离长,坡度小,适合溯溪。a正确。第25题,读图可知,图示等高距为25米,m点为最高点,海拔为300350米,a错误。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的等高线且与数值小的相同的有东部两处,n处和西部一处,至少有三处,b正确。在m峰无法看到l4处的山峰,c错误。n地是洼地,不适合观日出,d错误。答案24.a25.b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10分)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左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右图中地貌类型界线以(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有。(3分)(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岩,并且气温,降水总量,具备了适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分)(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解析第(1)题,左图中群峰竞秀,因此为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景观。山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闭合,中心海拔高于周围,因此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中界线以东区域,地下部分主要为溶洞和地下暗河。第(2)题,喀斯特地貌发育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因此气温高,降水总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第(3)题,可以从其土壤、地形及耕地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峰林东溶洞(2)石灰较高大(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27.(10分)某大学地理系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地貌名称:a,d,e。(3分)(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山东烟台进行的,他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2分)(3)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图,图中显示的主要地貌有和。(3分)(4)下列词语意思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2分)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答案(1)风蚀蘑菇河口三角洲流动沙丘(2)b海水侵蚀作用(3)c角峰/“u”形谷/冰斗(任答两种)(4)b28.(15分)读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地区属(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应为。(6分)a.240250米b.250260米c.260270米d.270280米(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5分)(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4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为江南丘陵,根据选线原则应选在起伏最小、250260米之间平坦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知公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区。第(3)题,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答案(1)江南丘陵b(2)画图略。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29.(15分)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内外力角度分析,图中山地的形成主要是以作用为主,图中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以流水作用中作用为主。(4分)(2)图中c位置往往会形成地貌,d位置会形成地貌。(2分)(3)b城镇沿分布,规模较a城镇(填“大”或“小”),这样的分布可以为城镇提供丰富的和便利的。(4分)(4)现在计划修建一条从a村落到b城镇的公路,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简要说明理由:。(5分)解析第(1)题,从内外力角度分析,图中山地的形成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第(2)题,图中c位置往往会形成冲积扇地貌或洪积扇地貌,d位置会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第(3)题。a村落地处山区,规模小,b城镇沿河流分布,这样的分布可以为城镇提供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第(4)题,现在计划修建一条从a村落到b城镇的公路,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线路,理由是山区修路原则是尽量少跨越等高线,沿谷地修建,地势平坦,难度小,成本较低。答案(1)内力搬运、堆积(或沉积)(2)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3)河流大水源水运(交通)(4)沿谷地修建,地势平坦,难度小,成本低13第一节走近桂林山水基础巩固右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下图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目前该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 a.渗穴期b.洼盆期c.锥丘期d.残丘期2.图示地区()a.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没有流水沉积作用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地表峰林林立,呈锥形,符合图中锥丘期地貌特征,故选c。第2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答案1.c2.a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据此完成35题。3.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描述的是()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b.“远看是山,近看是川”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4.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白云岩5.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47月降水较多c.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解析“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山水的形成和发育还与气候、生物、水文等条件有关。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答案3.d4.b5.d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完成67题。6.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b.c.d.7.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a.b.c.d.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第7题,由图示可知,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流水溶蚀作用;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钟乳石,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答案6.a7.d8.读我国南方某地两图,完成下列各题。(1)两图中的洞都是由于岩受到含有的流水的作用而形成的。(2)图中a是,b是,c是。它们是由于作用而形成的。(3)图中地貌形态主要在我国等(省或自治区)分布非常普遍。(4)写出你所知道的上图景观的著名旅游景点名称两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成因、分布等方面的知识。答案(1)石灰二氧化碳溶蚀(2)石钟乳石笋石柱化学沉积(3)云南、贵州、广西(4)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素养提升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12题。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a.石灰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冰川沉积d.海浪沉积解析第1题,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是石灰岩,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沉积岩。第2题,石灰岩在常温下与水汽、二氧化碳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到另一地点,又可能分解形成碳酸钙沉淀,形成“钙华”梯田景观。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答案1.c2.b3.下图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解析太湖石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它受到含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被水溶蚀,这属于流水溶蚀作用。答案c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集独特奇绝的溶洞与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于一体,被誉为世界岩溶圣地,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据此完成45题。4.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有相同地质作用的是()5.下列著名风景区、名胜地中同属这类地貌的有()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云南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a.b.c.d.解析第4题,所示地形剖面图中,a表示风力侵蚀地貌,b为冰川侵蚀地貌,c为流水侵蚀中的冲蚀地貌,而d为流水侵蚀中的溶蚀地貌。第5题,路南石林、桂林山水都属于喀斯特地貌。答案4.d5.d6.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解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岩是石灰岩,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先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随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抬升,地势升高;裸露的石灰岩层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石林、溶洞、漏斗、天坑等喀斯特地貌。所以其地质过程是a。答案a7.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000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解析第(1)题,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3)题,植被覆盖率高,增加下渗量,地下水增加。坡度小,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溶蚀力强;坡度大,下渗量少,地下水溶蚀力弱。第(4)题,从气候、生物、水文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2)见图:(3)植被覆盖率高,阻止了地表径流,加快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此点可以不答)。(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落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6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基础巩固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右图反映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据此完成12题。1.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b.地面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沉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解析第1题,图中河流形态呈蛇曲状,形成这种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在河流弯曲处,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沉积,使河流的弯曲程度加大。第2题,诗句中的“白鹭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答案1.c2.b读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35题。3.图中b处的地形名称是()a.冲积扇b.河口三角洲c.山脊d.悬崖4.图中河流堆积物从b处到a处堆积的情况是()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b.由b处到a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c.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d.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5.图中c处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v”形谷,流水侵蚀b.“v”形谷,流水沉积c.“u”形谷,流水搬运d.“u”形谷,冰川侵蚀解析第3题,图中b处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变平,河道变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第4题,图中河流从b处到a处是从上游到下游的过程,在河流的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由b处到a处依次是颗粒由大到小的砾石、砂、粉砂、黏土。第5题,图中c处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受流水侵蚀作用,河谷呈“v”形。答案3.a4.d5.a河迹湖又称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某河迹湖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67题。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河迹湖的演变顺序是b. a处的沉积作用明显,b处侵蚀作用明显c.该河迹湖肯定位于平原地区d.河流的流向是自c向d7.该河迹湖的作用可能有()a.阻滞河流泄洪b.适合渔业生产c.扩大了河流航运里程d.扩大灌溉范围解析第6题,牛轭湖形成就是河道不断弯曲,当河曲越来越弯,水量增加时河流便截弯取直,从截弯取直处流动,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故a正确;牛轭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摆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a处是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b处是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b错;牛轭湖多发在地势平坦地区,有明显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内蒙古高原地势也平坦开阔,所以不一定都在平原地区,故c错;本题没有说明是南北半球,如果是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就有可能自d向c,d错。第7题,湖泊可以调蓄洪水,利于泄洪,a错;本题虽未说明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但如果是淡水湖泊水就适合渔业生产,b正确;河流截弯取直后,从直的河道航行,缩小了河流航运里程,c错;扩大灌溉范围,一般与修建水利工程有关,图中并没有表明,故d错。答案6.a7.b8.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两处河谷形状的区别:处河谷呈“v”形,处河谷呈“u”形。原因分别是: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为主;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作用加强,河谷展宽。(2)河流在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形成过程可表述为:河口水流速度,加上海水的作用,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形成。如果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加剧,处河口地貌面积将。答案(1)下蚀和溯源(向源头)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2)三角洲慢顶托堆积水土流失扩大素养提升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冲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12题。1.与古冲积扇相比,新冲积扇后退的原因是()a.祁连山后退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c.祁连山上升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2.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缺乏土层c.光照不足d.降水稀少解析第1题,与古冲积扇相比,新冲积扇后退,说明河流径流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第2题,新冲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因而利用很少。答案1.b2.b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4.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解析第3题,根据题目提示以及图示,可以判断出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荆江段有两大特征:一是为地上河,二是河道弯曲。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集,是鱼米之乡;该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险。故选c。第4题,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地上河,河道易发生变化。故选b。答案3.c4.b读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完成56题。5.甲、乙、丙三处土层形成由先到后的顺序是()a.甲、丙、乙b.乙、甲、丙c.甲、乙、丙d.丙、乙、甲6.与b时段三角洲快速发展无关的因素为()a.水下坡度平缓b.海水顶托c.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见效d.渤海湾潮流作用弱解析第5题,此处位于古黄河三角洲附近,土层的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作用。越向下堆积时间越早,故丙最先形成,之后乙、甲依次形成。故选d。第6题,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当时黄河在此入海,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图中可见此处水下坡度平缓进一步促进了泥沙的堆积,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和渤海湾较弱的潮流作用,导致泥沙堆积体被侵蚀较少,因此发展很快。当时为1128年至1855年,此时间段内我国没有进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故选c。答案5.d6.c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2套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2298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