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10306148.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学案+课时评价+单元素养评价打包9套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学案课时评价单元素养评价打包9套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阶段复习课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1030615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1030615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分析区域联系单元活动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1030615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1030614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1030614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亚太地区为例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1030614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亚太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1030614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1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上海市为例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1030614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1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上海市为例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10306145.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42336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9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 单元 区域 联系 发展 课时 评价 素养 打包 套鲁教版 选择性 必修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学案+课时评价+单元素养评价打包9套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发展,课时,评价,素养,打包,套鲁教版,选择性,必修
内容简介: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截止到2019年4月北京地区已接收南水北调水量总计超过45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以上。目前,南水北调供水已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七成以上,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 200万。结合下图,回答13题。1.北京市大量缺水的原因()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用水量增加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降水总量偏少,季节变率大a.b.c.d.2.相对于东线而言,中线工程的优势体现在()水质较好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利用地形可以全程自流a.b.c.d.3.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的缺水问题,必须()a.树立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b.缩小经济规模,减少用水量c.禁止外来人口迁入d.改变城市职能,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解析】1选d,2选b,3选a。第1题,北京缺水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去考虑。第2题,中线工程可以利用地形落差由南向北送水,同时水质相对于东线而言较好。但是工程浩大,工期较长。第3题,解决北京市的缺水问题必须要从树立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分析。【方法技巧】图示法巧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主要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状况和资源的供需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目前,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如下:(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之间。(2)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4、5题。 4.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 b. c. d.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4选d,5选a。第4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运河,在扬州江都提水北调,将长江水输往华北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是在黄河以南水不能自流,根据图中海拔高低可见。第5题,南水北调经过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严重,把水调走后,泥沙因水的减少而沉积,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盐碱化问题严重。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关注。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6.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7.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应防止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酸雨d.水资源短缺8.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a. b. c. d.【解析】6选d,7选a,8选c。第6题,西气东输三线将中亚天然气和新疆煤制天然气输往沿线中西部、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 有效缓解中国中南和东南沿海各省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状况。第7题,西气东输三线东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形以丘陵为主,起伏较大,工程建设可能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第8题,相对于煤炭而言,天然气污染小,因此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西气东输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西气东输与实现农业机械化关系不大;对煤炭工业的发展不利。(2020吕梁高二检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9、10题。9.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a.b.c.d.10.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解析】9选b,10选d。第9题,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主导地位,石油次之,之后是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天然气最少。而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三大能源旗鼓相当,之后是水电、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第10题,西气东输工程能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西气东输主要提供的是天然气,而不是直接提供电能;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是不可取措施,可排除;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能源结构不是以煤炭为主。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二分别是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和长江流量年变化图。材料三南水北调工程以“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为原则,坚持把规划、实施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1)与南水北调东线相比,中线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有哪些?试分析原因。(3)结合材料二,说出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措施。(4)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取得最大效益,沿线省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由于东线工程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在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提水,且水质较差;而中线工程基本可自流;且取汉江上游水源,水质较好。第(2)题,土地次生盐碱化的产生主要是在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地区,由于南水北调后,潜水水位上升,使得盐分物质上升到表层后,水分蒸发掉,盐分积累,使得土壤次生盐碱化产生,东线输水河道淮河以北段的沿岸地区容易发生。第(3)题,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存在的矛盾,主要从水资源的供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多雨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当受水区水资源短缺时,正是南方调水区水资源短缺季节,解决措施主要从调节径流量季节变化角度分析。第(4)题,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取得最大效益,沿线省区应采取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答案:(1)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质较好。(2)东线输水河道淮河以北段的沿岸地区(或位于华北平原的沿线地区)。东线输水河道的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由于该线沿岸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在短暂雨季以外的时期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3)矛盾:受水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季节,恰好是长江的枯水期。解决措施:可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在长江的丰水期把水蓄积起来,等到受水区缺水严重时再向北调水。(4)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020运城模拟)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2010年和2020年供水状况对比图。读图,完成1214题。12.与2010年相比,2020年()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降低b.供水总量大幅度增加c.供水结构发生变化d.再生水变化量最大13.该城市获得的水源主要是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入,相比较于中线、西线工程,关于东线工程说法正确的是()a.水质最好b.全线可顺地势自流c.水量最小d.工程量最小14.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降低水的使用成本利于减轻地面沉降问题a.b.c.d.【解析】12选c,13选d,14选b。第12题,读图可计算,2010年供水总量为35.8102m3,2020年供水总量为33.3102m3,供水总量下降;再生水2020年供水量大于2010年,说明2020年再生水的利用比例上升,故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读图和2010年相比,2020年地下水和地表水供水量下降,再生水和南水北调水供水量上升,故其供水结构发生了变化;地下水变化量最大。第13题,西线水质最好,中线全线可顺地势自流,西线水量最小,东线有京杭运河以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最小。第14题,南水北调能够缓解该市水资源短缺状况而不能解决,故错误;南水北调能够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缓解地面沉降,改善生态环境,故正确;南水北调投资巨大,其成本较高,不会降低水资源的使用成本,故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5分)15.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我国西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大地区没有原油供应和炼油厂,所需油品全靠兰成渝管道和沿长江逆流运输。缅甸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丰富,据目前探测情况显示,未来还可能发现更多天然气储量。材料二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东南方的小岛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管道穿过缅甸多个邦后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原油管道最终延伸到被“油荒”困扰的重庆,天然气管道则南下到达广西。中缅油气管道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是韩国、印度等国投资公司在缅甸印度洋大陆架开发的天然气田,目前我国石油公司也正与缅甸政府合作勘探海上、陆上气田。材料三经过12年筹备建设,2017年4月10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运输线路图”。(1)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2)分析该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沿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3)目前中缅油气管道已经全线贯通使用,分析该工程对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中缅之间由于地形复杂,需要穿越伊洛瓦底江、怒江和澜沧江等多处河流和翻越大山、高原、山地等,地表崎岖。除此以外,沿线地质复杂,断裂带密布,地震活动频繁,雨季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这些都给中缅管道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障碍。第(2)题,该管道工程建设会破坏表土,因此要考虑加重地质灾害、破坏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等问题。第(3)题,结合资源调配对输出地及输入地的影响,分析其中的有利方面。答案:(1)经过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穿越横断山区和喀斯特地貌区,沿线地形复杂、崎岖;穿过多条大江大河;沿途多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时间长,降雨量大,雨季施工困难;沿线多热带雨林区,基础设施差,施工环境恶劣,闷热潮湿多蚊虫;跨越海峡,施工难度大;沿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答对4点) (2)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答对2点) (3)对缅甸:推动缅甸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将缅甸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通过合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学案+课时评价+单元素养评价打包9套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2336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